?

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路徑探析

2016-05-14 09:03張文敬
關鍵詞:綜合能力大學生

張文敬

摘 要: 文章從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意義出發,探討了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并提出了保障大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能力;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5-0079-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明確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盵1]但目前的狀況不容樂觀。部分高校學生缺少學習欲望,缺乏學習目標;老師教學內容與社會脫節,教學方式陳舊;高校畢業生“眼高手低”,缺少用人單位所要求的綜合能力[2]。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教育觀念必須有所改變,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等方面的綜合能力[3]。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已成為全社會,特別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迫切任務。

一、大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意義

高校畢業生走向社會,無論是在企業、學校,還是在政府、醫院,無論是在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也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在某一個崗位就業,在科技高速發展、社會快速進步的今天,需要的是學習知識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學習知識的能力強,有利于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接受新思想,為應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知識應用的能力強,有利于捕捉新的信息,產生新的思想,既提高了學習能力,又利于形成創新思維,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知識應用能力包括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這兩者既區別又聯系,涵蓋了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包括聽、讀、寫、說的溝通能力,主動性、專注力、意志力、時間意識、團隊精神,儀態、儀表,為人處世的善良、寬容和助人為樂等,讓這些能力持久地得到提高,形成自己的意識和習慣,走向社會后,既為經濟建設做出貢獻,又為社會的和諧發展釋放正能量。因此,高校學生的培養應始終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放在第一的位置,通識教育、專業知識的學習為其次。通過對課程的有效設置和教學互動,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掌握一定的公共知識和專業知識。只有具備了較強綜合能力的畢業生,才具備了個人在社會上的競爭力,才是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二、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明確了高等教育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公共知識、專業知識學習之間的關系,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位置,高校就需要圍繞這個培養目標,規劃和開展相應各方面的工作。作為學校的兩個主體學生和教師在學校管理層的指導、指引和協助服務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對培養目標的實現產生直接的效果。

(一)加強新生入學教育時間與強度

目前,每所大學都安排有新生教育時間,但大多停留在輔助教育的位置,比如新生軍訓的思想教育,大班、大會形式的專業介紹、職業介紹,按擬就的教學大綱上課的“專業導論”等,看似這樣的新生教育作為學校已經做了應該做的事情,但效果甚微,學生迷茫的狀態并沒有多大的轉變。

應該在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增設一門“大學規劃和能力培養”課程,納入大學新生教育的系統安排中,課時設置為24—32學時,旨在提高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的認識,解決前述的大學新生入校時的各種疑惑,改變迷茫的狀態,形成自己對大學生活的清晰思路,激發其求知欲望,按照自己的個性化目標,充滿渴望地針對性地主動學習和鍛煉自己。

另外,選派好合適的教師是新生教育課取得成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做過學生的教師知道學生最容易接受怎樣的教學方式,具有豐富職業經歷的教師知道學生未來的職業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擁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了解現時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從過來人的經歷去歸納和總結曾經應該怎樣做得更好,更具有客觀的真實性;講出自己的真實經歷,受聽者更容易體會和接受。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個性,才能使教與學更加融合,學生也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共同教和共同學。

(二)依據培養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要緊扣時代發展。雖然選定的教科書是教學內容的指南,但不能局限于教科書的內容。因為從教科書的編寫到其通過出版社出版,再到學生的手上,最新的也是一年前編寫的,而且現狀的著書者也還不能在編寫時把所有相關的最新知識點都納入到教科書中。況且,當前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引發的社會業態的更新和發展目不暇接。因此,任課教師只有全面跟進社會發展的變化來安排教學內容,將前人歸納的基本理論及其發展變化與當前社會發展的相關領域連接起來,與周邊發生的事件聯系起來,進行批判性的學習,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知識和知識應用的能力,達到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

2.組織重點專題研討。重點專題既是教學大綱的重要內容,也是知識面涵蓋廣,在現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現實意義的事項。重點專題的提出需要任課教師對該專題具有透徹的認識和全面的了解,通過精心安排和設計,可以使學生在知識學習和應用上得到進一步鍛煉和提高的機會,從而一步一步地、循序漸進地達到獲取知識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各個教學環節包括但不限于:專題的提出、專題的介紹,展開的學習環節及目的;課外查閱資料并走訪請教相關人員,準備發言提綱;課內小組會:輪換組長主持,每個人獨立發言并傾聽其他人的發言、討論和爭論,組長總結和作為代表在班會發言;班級會議:教師主持,各小組長發言,各小組長針對性地對其他小組長的發言進行認同、補充或異議,教師評價并闡述自己的意見和理由,強調和鼓勵每個人的發言和觀點的獨立性、但要求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來支持;專題總結:要求學生將本專題過程中自己暴露出來的不足、取得的收獲和自己學習練習過程中的體會和心得做出書面檢討和總結,相當于在這個過程中給自己照了鏡子,讓每個人清楚自己的狀況,以利于抱著更大的愿望和求知欲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該過程的實施,通過反復、不同方式的學習和討論,牢固建立知識點,同時通過眾多的環節,在學生查閱資料、與外界聯系和交流、思考、判斷、語言表達、專注傾聽、寫作、團隊合作、儀表儀態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3.設計好實訓課程。實訓課程是為學生提供自身練習和鍛煉的平臺,其目的是通過這樣的環節,讓學生有機會去面對事情、面對問題,利用已經提供和自己掌握的資源去獨立做事和獨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面對問題時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任課教師應當舍棄保姆式的教導方式,在將可提供的資源和需要達到的實訓目標加以說明后,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怎樣利用現有的資源達到實訓的目標。強調鼓勵學生多與同學交流,多與教師交流實操時的體會和心得,提倡多進行做事方法、做事思路的交流,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法和處理思路的交流。教師應多提醒和鼓勵學生對實訓過程實時進行歸納和總結,并積極迎合學生在這方面的交流需要,在練習和堅持中提高信心,在信心提升的基礎上更加敢于做事、敢于想事,助推能力的提高,為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奠定信心、打下基礎。

(三)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

多種教學方式的采用既是為了調理學生的學習節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迎合學生求知欲的要求,更是對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需要。多種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主體中的作用不僅是安排、設計好教學內容,而且非常需要將好的教學內容以多種教學方式去實施,并將這些教學方式的實施當成學生各種能力培養的平臺,讓學生有意識地體會和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

三、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保障措施

(一)改革課程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課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試卷考試為主,權重至少60%,過程考核至多40%,而過程考核中偏以考勤、作業為主。相當部分學生對學習目標不明確,仍然延續了中學時期的應試學習的習慣,只以期末試卷成績能通過,畢業時能順利獲取畢業證為目的,造成現在大學畢業生綜合能力不強?;谔岣邔W生綜合能力的角度,考核方式應該能充分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效果,充分發揮考核本身對學習的促進作用。所以,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允許任課教師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調整,增加過程考核比例至60—80%,減少試卷考試比例至40—20%。過程考核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小組討論成績占60%,專題討論占30%,考勤占10%。

(二)做好服務保障

教務處的職能是規范教學,但也是把雙刃劍。規范死了,教學的主體沒有改善和創新的積極性和活力。不規范,又怕影響教學的效果。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除了要堅持一些必要的教學規范之外,應該廢除一些不必要的考核和規范,讓教師有更多的彈性發揮空間。應該相信,廣大教師在教學一線的智慧和努力遠大于教務管理部門的幾個人。教務處當發揮教學研討、教學服務的功能,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改善和創新制造氛圍、創造條件,鼓勵嘗試、組織交流,合力推進人才培養,為社會源源不斷地儲備合格的人力資源。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EB/OL].[2010-03-01].中國網.

[2]郭廣生,趙署東.以“教會學生學習”引領教與學的改革

[J].中國高等教育,2013,(23).

[3]何發平.學習能力培養背景下大學教學變革探析[J].黑

龍江高教研究,2013,(10).

猜你喜歡
綜合能力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利用廢舊生活材料 培養設計創造能力
項目教學法在建設項目LCM課程實訓中的創新應用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