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雪災特征與氣候變化

2016-05-25 00:37徐兆紅殷淑燕
關鍵詞:雪災氣候山西省

徐兆紅,殷淑燕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陜西 西安710062)

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雪災特征與氣候變化

徐兆紅,殷淑燕

(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陜西 西安710062)

通過對歷史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與統計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空間Kriging插值等方法,對山西省歷史時期(730BC-2000AD)以來雪災的等級、發生時間(階段、季節變化和周期等)和空間變化規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共發生雪災208次,平均13.125 a發生一次。其中,將雪災劃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個等級,各占災害總頻次的16.83%、72.60%和10.58%;小波分析顯示,雪災存在5 a、23 a的周期變化,23 a左右的周期振蕩最強。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雪災呈波動上升趨勢,階段性特征明顯,經歷了頻次較少-快速增加兩個階段;4月和冬季發生頻次最高,分別占總數的15.76%和34.47%。雪災發生頻次空間差異大,南部發生的最多。初步確定,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雪災的發生與氣候的異常變化是密切相關的,明清時期雪災發生頻次最高;現代為雪災發生的頻發期,寒冷氣候需進一步考證。

雪災;山西;歷史時期;時空分布;寒冷氣候

雪災是一種我國常見且分布廣泛的典型氣象災害。因降雪量較大、持續時間長,伴有大風、降溫,使農作物、蔬菜、果木等遭受凍害,下雪時因能見度減小和積雪覆蓋地面影響交通、壓斷樹枝和電線線路、造成牲畜缺食或凍死、凍傷及農作物產量減少或絕收[1-2]。雪災作為寒冷氣候的表現形式之一,國內外的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3-10]。

雪災是山西省影響范圍較廣,危害作物種類多,經濟損失大的氣象災害之一。山西省冬半年寒冷干燥,降雪年際變化大,降雪集中,往往伴隨著強降溫,易造成交通、電力、農業等巨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學者對于山西省自然災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干旱、洪澇、霜凍、低溫等氣象災害,孟萬忠等[4]研究1901-2000年山西省的霜雪災害,劉耀文等[8]對2009年11月10-12日出現的特大暴雪的環流背景、前期天氣特點和成因(地面影響系統、水汽和動力條件及云圖演變等)方面進行分析。但是對山西省雪災的具體研究幾乎是空白的,尤其是長時間尺度的研究。趙桂香等[11]主要研究1971-2008年山西大雪天氣的主要特征。鑒于此,本文通過搜集和整理歷史時期以來(730BC-2000AD)山西省的雪災,分析災害發生的等級、時空變化規律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系,揭示和認識其發生、發展規律,降低災害對人們生命財產的損失,為山西省雪災的預測和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山西省位于東經110°14′42′′-114°33′17′′,北緯34°34′58′′-40°44′30′′,地處黃河中游東岸,黃土高原東部,因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其地理位置偏北,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為山地區,西部為高原山地區,中部為斷陷盆地,平均海拔在1 000 m以上。位于中緯度地帶的內陸,東距海洋400~500 km,大氣環流的季節性變化明顯,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冬夏氣溫懸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旱、澇、雹、風、凍、雪等氣象災害頻繁。山西降雪期較長,但降雪量不大,積雪日數不多。山西年降雪量大部分地區為20~60 mm,全省各地年降雪日數14~16 d,五臺山中臺頂年降雪日數達95 d;全省各地積雪初日比降雪初日晚約20 d,積雪終日比降雪終日早約15~20 d。

雪災的統計主要根據從730BC(東周)至2000年山西省的各市、縣的地方志、檔案以及文獻[1,12-16]記載,選取的資料都是史料中有明確記載的災害事件。這些歷史文獻資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可靠性。本文以“年”為單位進行統計,即如果一年中發生2次及以上災害,均統計為該年度發生過1次雪災。例如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二月,沁州大雨雪一晝夜,深四五尺,街衢消融竟成洪波,車旅不行者數日;九月二十一日,永和大雪”,一年內發生了2次,統計時就按本年發生旱災統計為一次。由于歷史記載具有時代性和局限性,而且不同朝代對氣象災害的承受能力和抗災救災強度不同以及對其重視程度不同等影響因素,會導致雪災記錄詳略不同。為獲得更真實可靠地數據,本文對不同時期、不同文獻中的記載進行詳細的對比參照,采取統一的尺度進行統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歷史時期以來雪災的發生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雪災時間特征分析

據統計,在2 700多年間,山西省有明確記載的雪災總計發生了208次,平均13.125 a發生一次。為了更深入細致的研究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雪災在時間上的變化特點,本文分別以50 a為單位整理統計雪災發生的頻次。

2.1.1 雪災頻次統計分析 以50 a為單位,對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雪災發生的頻次進行統計(圖1)。歷史時期山西省雪災發生的頻次呈波動上升的趨勢。具體而言,大約在1500年之前,山西省雪災發生的頻次較低,波動的幅度也較小,雪災發生53次,占雪災總數的25.48%,平均42.08 a發生一次,峰值出現在501-550年(北魏后期和東魏),平均每50 a發生5次雪災。約在1500年之后,山西省雪災發生頻次的波動幅度明顯增大,雪災的發生次數也明顯增多,并且出現了3個雪災發生頻率高峰:清朝后期(1851-1900年)和現代(1951-2000年)發生的雪災頻率最高,50 a中發生29次,平均1.72 a發生一次;其次是清朝初期(1651-1700年),50 a中發生21次,平均2.38 a發生一次。清朝到現代是山西省雪災發生頻次最高的時期。從圖1可知,在1500年之前,雪災頻次整體較低;在此之后,擬合曲線迅速上升,表明雪災頻次迅速提升,到1900年和2000年達到頂峰。

圖1 歷史時期(730BC-2000AD)每50 a山西省雪災害頻次統計Fig.1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now disasters in Shanxi Province per 50 years in historical period (730BC-2000AD)

2.1.2 雪災的季節和月份變化特征 山西省歷史時期的雪災除了具有年際波動上升的特征之外,在季節和月份上分布也有其特點,其中雪災有明確月份記載的有150次。由圖2可知,山西省雪災在月份具有以下特點:雪災各月發生次數不均,4月發生次數最多,占總數的15.76%;7月最少,占總數的1.09%;其次在月份上,雪災發生具有明顯的集中性。集中發生在12月和1-4月,共占總數的58.7%。

歷史文獻中,雪災有明確季節記載的有192次,冬季雪災發生頻次最高,共81次,占總數的34.47%;其次是春季70次和夏季50次,分別占總數的29.79%和21.28%;秋季發生次數最少,為34次,占14.47%。冬季和春季雪災發生的頻次高是山西省歷史時期雪災在時間分布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圖2 歷史時期山西省雪災的年變化特征Fig.2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snow disasters in Shanxi Province in historical period

2.1.3 雪災的周期特征分析 為明確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雪災發生的周期特征,本文借助Matlab 軟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圖3)。由圖3上下分析可得,雪災主要存在20 a以上尺度的周期變化,周期中心為23 a。在23 a時間尺度上的周期振蕩非常明顯,雪災經歷少→多→少→多4個循環交替,底部幾個相對高發期和低發期的循環交替。小波方差圖能夠顯示時間序列的主要周期,根據山西省雪災發生距平的小波方差,繪制出小波方差(圖4)。雪災有2個明顯的周期或更大的周期變化,2個周期分別是5 a、23 a的時間尺度,最高峰出現在23 a處,其中雪災的主周期為23 a,說明23 a左右的周期振蕩最強。

圖3 歷史時期山西省雪災的小波變化圖Fig.3 Wavelet transform of snow disasters in Shanxi Province in historical period橫坐標-701表示的是750BC至701BC時間段,-251表示的是300BC至251BC時間段

圖4 歷史時期山西省雪災發生的小波方差圖Fig.4 Wavelet variance of snow disasters in Shanxi Province in historical period

2.2 雪災空間差異性分析

統計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雪災發生的頻次并借助ArcGIS10.0軟件繪制成圖(圖5),洪洞、太原、大同、介休、運城、新絳、吉縣等地雪災發生較多,頻次都在10次以上;其次為襄垣、浮山、曲沃、長治、沁水、晉中、臨汾、平遙等地,雪災發生的頻次在6~9次;左云、平定、沁縣、朔州、廣靈、鄉寧、忻州等地,雪災發生頻率在3~5次;陽泉、潞城、晉城、右玉、石樓、古交、興縣等地發生雪災較少。雪災發生頻次空間分布差異明顯,山西省北部雪災發生的頻次最低,只有一個高頻中心,高頻中心為大同;山西省中部雪災發生頻次稍微高于北部,但低于南部,高頻中心位于太原;山西省南部發生的頻次最高,有多個高頻中心。

圖5 歷史時期山西省雪災頻次空間差異圖Fig.5 The frequency space difference of snow disasters in Shanxi Province in historical period

2.3 雪災等級

根據文獻中對雪災的定性描述及雪災持續時間的長短、受災范圍的大小、雪災的強度和受災的程度等幾個因素綜合地考慮,將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的雪災劃分為以下3個等級。3個雪災等級的具體劃分標準、雪災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知,山西省2 700多年間共發生輕度雪災35次,占雪災總數的16.83%;中度雪災發生151次,占雪災總數的72.60%;重度雪災發生22次,占雪災總數的10.58%。

可見,歷史時期山西省雪災的災害類型以中度雪災為主,輕度和中度雪災發生的頻次相對較低。

表1 歷史時期山西省雪災等級劃分及頻次Table 1 The snow disaster grade and frequency in Shanxi Province in historical period

圖6 山西省歷史時期雪災等級序列Fig.6 The snow disaster grade sequence of Shanxi Province in historical period

為探知雪災的不同等級在時間上的變化特征,利用Excel軟件制作出圖6。由圖6可看出,各級雪災在時間發生上存在著較大差異:(1)雪災發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各等級雪災都有低發期和高頻期;(2)各等級雪災高頻期發時間早晚不同。從明代后期(1598年)到清代(1745年)為1級輕度雪災的頻發期,共發生了19次,占輕度雪災總數的54.29%;從1966年至2000年是3級重度雪災的頻發期,共發生13次,占重度雪災總數的59.09%;而中度雪災(2級)從東周(730B.C.)至1981年都連續發生,發生頻次最高,具有連續性。

3 雪災特征與氣候變化

根據對史料文獻的研究分析,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某些時段發生的雪災特點突出,可以指示該時期的氣候變化[11,17]。竺可楨[18]認為,近五千年的氣候主要有四個寒冷期,西周冷期、三國兩晉南北朝冷期、北宋冷期和明清冷期。公元501-600年間,共發生雪災9次,平均11.11 a發生1次。如480年(“九月,平城大風雪,深三尺”)和546年(“二月,大雪,人畜凍死,道路相望”)發生的雪災與北朝時期的寒冷期相對應[18-19]。本文統計的501-550年山西雪災的頻發期與這個氣候轉冷期一致。朱海峰等[20]對青海省烏蘭地區近千年樹木年輪記錄的溫度變化的研究可知,歷史時期的氣候以冷暖交替的形式出現,16世紀末進入1000多年來最長的冷期(約1590-1850年),與本文的研究結果一致。從明末清初開始,氣候的冷干化更加明顯,稱為“明清小冰期”,是中國歷史上氣候最惡劣的時期[18,21-23],而清朝時期共發生82次,平均3.26 a發生一次,導致這一時期雪災的發生頻率很高。孟萬忠等[24]研究認為明代雪災發生時的周均溫應該低于-5 ℃,極端最低氣溫可能在-15℃以下;明代晚期氣候異常寒冷,比現在的年均溫低2-3℃。由此可見,歷史時期山西雪災的發生與氣候的異常變化是密切相關的。

1900年以后為儀器觀測時期,對雪災的記錄更為詳細。1900-2000年間發生雪災40次,平均2.5 a發生1次,災害發生頻繁,但現代是一個暖期[18]。IPCC第五次研究報告指出,近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高了0.85 ℃[25],中國普遍升溫,北方較明顯,達0.8 ℃[26-28]。郭志梅等[29]認為,中國北方地區近50年來增溫態勢十分明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發生一次顯著的變暖突變,90年代以來北方地區的氣溫明顯偏高。同樣陳文海等對中國1951-1997年氣候變化趨勢的研究可知,增溫主要發生在冬、春季,冬季增溫最為明顯,北方的增溫強度大于南方。由于全球變暖,現代為氣象災害的頻發期、氣候惡化期和不穩定期,各種氣象災害可能都會增多[30-31]。這期間并不是雪災發生次數多就為寒冷期,雪災的發生還受到其他因子的影響,需要全面的對比、分析,結論才能更準確可靠,有待進一步研究。近百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山西省雪災多次發生,呈現出與氣候變暖相反的變化趨勢,反映山西省氣候變化的異常性。

4 結 論

本文對歷史時期(730BC-2000AD)以來山西省雪災的時空變化變化特征和等級進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歷史時期以來山西省共發生雪災208次,平均13.125 a發生一次。其中,輕度雪災35次,占雪災總數的16.83%;中度雪災發生151次,占雪災總數的72.60%;重度雪災發生22次,占雪災總數的10.58%??梢?,歷史時期山西省雪災的災害類型以中度雪災為主,輕度和中度雪災發生的頻次相對較低。小波分析顯示:雪災存在5 a、23 a的周期變化,23 a左右的周期振蕩最強。

2)雪災發生的頻次呈波動上升的趨勢,階段性特征明顯,經歷了頻次較少-快速增加兩個階段,清朝到現代是山西省雪災發生頻次最高的時期。各級雪災在時間發生上存在著較大差異,都有其低發期和高頻期,中度雪災(2級)連續發生,頻次最高,具有連續性。

3)從季節和月份上看,冬季雪災發生頻次最高,共81次,占總數的34.47%;雪災各月發生次數不均,4月發生最多,7月最少,集中于4月、3月、12月、1月和2月。雪災發生頻次空間差異大,北部發生頻次最低,以大同為中心;中部發生頻次稍微高于北部,但低于南部,以太原為中心;南部發生的頻次最高,有多個高頻中心。

4)歷史時期山西雪災的發生與氣候的異常變化是密切相關的,“明清小冰期”,雪災發生頻次最高?,F代期間并不是雪災發生次數多就為寒冷期,雪災的發生還受到其他因子的影響,需要全面的對比、分析,結論才能更準確可靠。

[1] 溫克剛,劉慶桐.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山西卷[M].北京:氣象出版社, 2005: 833-834.

[2] 袁林. 西北災荒史[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1202-1244.

[3] GASTON R D. The catastrophic floods of February 1784 in and around Belgium: A little ice age event of frost, snow, river ice… and floods [J].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2006, 51(5):878-898.

[4] 孟萬忠,劉曉峰,王尚義,等. 近百年山西霜雪災害時空特征[J].地理研究,2012,31(12):2292-2300

[5] 許劍輝,舒紅,劉艷. 2000-2010年新疆雪災時空自相關性分析[J].災害學,2014,29(1):221-227.

[6] 王紹武. 冰雪覆蓋與氣候變化[J].地理研究,1983,2(3):73-76.

[7] 璩向寧,汪一鳴. 近一千年來賀蘭山積雪和氣候變化[J].地理研究,2006,25(1):35-42.

[8] 劉耀文,張紅英,史云飛,等. 山西省秋季罕見大暴雪天氣過程診斷[J].干旱氣象,2010,28(3):332-337.

[9] 趙景波,邢閃,周旗. 關中平原明代霜雪災害特征及小波分析研究[J].地理科學,2012,32(1):81-86.

[10] 于希賢. 徐霞客對十七世紀大雪奇寒記載的研究[J].地理研究,1993,12(3):119-123.

[11] 趙桂香,杜莉,范衛東,等. 山西省大雪天氣的分析預報[J].高原氣息,2011,30(3):727-738.

[12] 張杰. 山西自然災害史年表[M].山西:山西省新華印刷廠,1988:1-378.

[13] 《山西自然災害》編委會. 山西自然災害[M].太原:山西科學教育出版社,1989:1-483.

[14] 陳高傭等. 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M].上海:上海書店,1986:1-1690.

[15] 錢林清, 鄭炎謀, 郭慕萍,等. 山西氣候[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199-200.

[16] 馮佩芝,李翠金,李小泉,等. 中國主要氣象災害分析[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5:14-180.

[17] 彭維英,尹淑艷,鮑小娟,等. 漢江上游歷史時期寒凍災害特征及其社會影響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27(8):83-89.

[18] 竺可楨. 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初步研究[J].中國科學(B輯),1973,16(2):226-256.

[19] 葛全勝,方修琦,鄭景云. 中國歷史時期溫度變化特征的新認識[J].地理科學進展,2002,21(4):311-317.

[20] 朱海峰,鄭永宏,邵雪梅,等. 樹木年輪記錄的青海烏蘭地區近千年溫度變化[J].科學通報,2008,53(15):1835-1841.

[21] 王紹武. 小冰期氣候的研究[J].第四紀研究,1995(3):202-212.

[22] 李明啟,靳鶴齡,張洪. 小冰期氣候的研究進展[J].中國沙漠,2005,25(5):731-737.

[23] 任振球. 中國近五千年氣候的異常期及其天文成因[J].農業考古,1986(1):298-303.

[24] 孟萬忠,趙景波. 近六百年來山西氣象災害與氣候變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5]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C]∥Stocker TF, Qin D, Plattner GK et al, eds.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26] 丁一匯,任國玉,石廣玉,等. 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I)中國氣候變化的歷史和未來趨勢[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6,2(1):3-8.

[27] 王紹武,葉瑾琳. 近百年全球氣候變暖的分析[J].大氣科學,1995,19(5):545-553.

[28] 王海軍,張勃,趙傳燕,等. 中國北方近57年氣溫時空變化特征[J].地理科學進展,2009,28(4):643-650.

[29] 郭志梅,繆啟龍,李雄. 中國北方地區近50年來氣溫變化特征的研究[J].地理科學,2005,25(4):448-454.

[30] 尹淑艷,王海燕,王德麗,等. 陜南漢江上游歷史洪水災害與氣候變化[J].干旱區研究,2010,27(4):522-528.

[31] 尹淑艷,黃春長. 漢江上游近50a來降水變化與暴雨洪水發生規律[J].水土保持通報,2012,32 (1):19-25.

Characteristics of snow disaster in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climate change in historical period

XU Zhaohong, YIN Shuya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now disasters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i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historical perio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snow disaster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least squares, wavelet analysis and Kriging method. There are 208 recorded snow disasters in Shanxi province, approximately once every 13.125 years on average. The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disasters accounted for 16.83%, 72.60% and 10.58%, respectively. Wavelet analysis showed that snow disasters had 5 and 23-year oscillation period and the 23-year oscillation period was the strongest. The snow disaster in Shanxi provinc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In April and winter season, snow disasters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accounting for 15.76% and 34.47% of the total, respective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now disaster was different, mostly distributed in southern are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snow disaster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imate change; snow disasters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dern time is a period of frequent occurrence of snow disasters.

snow disaster; Shanxi; historical period;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old climate

10.13471/j.cnki.acta.snus.2016.05.022

2015-09-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471071);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創新團隊資助項目(GK201301003)

徐兆紅(1988年生),女;研究方向:環境變化與自然災害;通訊作者:殷淑燕;E-mail:yinshy@snnu.edu.cn

X43

A

0529-6579(2016)05-0135-06

猜你喜歡
雪災氣候山西省
青海海西地區近41年雪災時空分布特征
山西省右玉縣的生態建設及其啟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開農產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文聯扎實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活動
瞧,氣候大不同
氣候變暖會怎樣?
都是氣候變暖惹的禍
雪災對林木資源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案例研究
西藏雪災的地域分異及雪災危害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