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土音樂教育: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創新お

2016-05-30 10:48石晶?オオ?
當代音樂(下旬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兒童心理音樂教育留守兒童

石晶?オオ?

[摘要]“情動于心,樂發于聲?!币魳纷鳛樽钅芤齽尤饲榫w的媒介,具有陶冶情操、調節生理及心理狀態的作用。由于當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基層教育的主要癥結,因此本文首先論述了音樂對人心理的影響,而后結合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與鄉村教學的問題。從音樂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相關建議,以供研究者和教師參考。

[關鍵詞]兒童心理;留守兒童;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5-0023-03

留守兒童的產生與存在于我國社會環境存在一定關系,造成留守兒童出現的原因不予深究,但留守兒童因親情缺失、監護弱化導致的各種心理、性格問題成為一大難題,其中,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應當受到關注。音樂能影響和調節情緒,是溝通情感的另一種言語表達方式[1]。隨著“音樂治療”理念的出現,致使對音樂已經不單能從藝術角度來看待,更可以從科學角度重新闡釋。音樂治療可以針對人的病理與心理,調節人的情緒甚至改善人的生活環境。在留守兒童的心理撫慰當中,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一、音樂的心理干預作用

(一)音樂與心理學

古人認為音樂“由心之動,感物發聲”,故而不惟心動成樂,音樂也能反向影響人的心緒[2]。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則在音樂與感受之間架起了一個可供溝通的橋梁。費希納對感覺反應與聲音強度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發現并總結了相關規律。而馮特則對心理、生理受音樂的影響程度,采取內省方法進行研究,也證實音樂與個體感受之間確有聯系。到上世紀初,部分心理學家如西肖爾等人,專門針對心理與音樂之間關系進行分析和探索,并引入更加先進的儀器,試圖探索音樂對心理發生作用的本質。使音樂心理學從心理學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學科。

(二)音樂的生理、心理調節作用

音樂的實質是粒子振動所產生的物理能量,借由強度、節奏和頻率等傳達。而人體所固有的生理節奏在音樂聲波的作用下,會產生共鳴反應使人體某部分沉寂的潛能受到激發,使某些情緒由原本的鎮靜狀態轉為興奮。同時音樂本身還具有情緒調節的能力,能讓人產生功能豐富的心理、情感活動。從而在生理與心理上同時構建“特異性感知”,讓審美主體在音樂的內在情感與外在形式的交互作用下,受到震撼與吸引。

(三)音樂影響人情緒的原因分析

人的情緒情感以及心理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與形態,而自然界中音樂的邏輯結構則與之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首先,兩者都具有“時間性”特點,在某一時間段內可通過休止或流動來進行表達。其次,兩者的性狀都可以通過節奏快慢、力度強弱以及興奮和抑制等得到體現。例如向上、跳躍與明朗的音符,通常都對應著人的積極情緒。以《春節序曲》為例,樂曲開篇即以弦樂和木管共同交織出活躍的旋律,體現了人們在節日中歡喜的情景。而網絡神曲《甩蔥歌》甚至通篇都采用極快節奏,從而調動起人的興奮情緒。

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沒有完整的家庭結構,導致其成長過程中在人際交往、個性情緒等多方面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因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對父母方面的問題十分敏感,看到其他學生家長接送學生,對學生噓寒問暖,而學生與父母相互嬉戲,相互依偎,對父母撒嬌,這些畫面都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心理情緒,造成心理落差,長期影響,使學生產生自卑、情緒低落、焦慮、抑郁、生活態度消極等情況。具體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留守兒童普遍具有自卑情緒,并且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容易偏激處事,對人對事都充滿敵意。在日常生活中孤獨、抑郁且容易發怒。一方面防范他人接近,另一方面則通過傷害他人來滿足自身潛意識里的安全感需求。據相關調查[3]顯示,我國中部地區約有318%的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表現在恐懼、焦慮、抑郁和敵對情緒等方面最為明顯。

2缺乏家庭交流的生活,導致留守兒童不慣于群居,沒有自我管控能力[4]。在不同生長環境下,表現出不同的個性發展問題。部分兒童逐漸沉悶拘謹,另一些則越趨世故圓滑。由于自卑情緒和自我保護的影響,導致留守兒童要么極端畏縮,要么具有極強的攻擊性。體現在課堂上,則是沒有與同學、老師溝通交流的意愿?;蛘郀帗?、打架、欺負班上的其他同學。

3留守兒童時常與村里成人打交道,在某種程度上會表現出超過生理年齡的成熟[5]。往往在年齡較小時就染上了酗酒、吸煙等惡習。并且游戲成癮,謊話連篇。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則為了體現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從物質上予以充分的滿足。使部分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超過當地平均值甚至更高。這樣一來孩子既有充足的金錢,又沒有人能管束,則逐漸養成了花錢無節制的習慣。

4留守兒童的家長,一般都是孩子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一方面因“隔輩人”更加溺愛,另一方面因這些老人普遍沒受過教育,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法上都缺乏科學性,導致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三、音樂教育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創新途徑

(一)理念的創新

孔門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音樂教育僅次于禮教,說明儒家認為樂聲怡人,陶冶性情的作用僅在禮教之下。我國歷來有詩教傳統,通過配樂吟詠來寧心靜神。而以之結合現代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可將音樂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干預的方法總結如下。

1采取吟詠方式,將文章以音樂形式呈現。從而不斷重復讀、聽過程,既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能通過反復吟詠來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呼吸方法的指導,使得吟詠節奏能與人的呼吸節奏相吻合,通過調理學生呼吸方式,緩解學生情緒,達到生理、心理功能同步改善的作用。

研究發現,情感情緒也會受到吟詠的影響。人右腦半球可以對情感、情緒進行綜合處理,并調節感覺中樞。而在音樂聲波的影響下,邊緣系統還會對臟器節律進行調節,使一些躁動不安、煩躁等情緒減弱,有利于學生情緒健康發展??梢酝ㄟ^音樂的另類呈現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加以解決,通過鄉土音樂中的護理調節方式,教會留守兒童通過音樂呼吸方式緩解心理情緒,舒緩平復心中的低落,改善留守兒童心理狀況。

2音樂劇表演,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使學生參與到音樂教育當中。通過表演形式調動學生興趣,加深學生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并在合作過程中,通過音樂感化的方式,緩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壓力與自卑感,降低其攻擊性和自我保護與防范心理,使之能融入到班級的大集體中。而在表演活動里,應讓留守兒童充分體會到自身在集體中的獨特性和重要作用,使其變自卑為自信,從而有效彌補其心理缺陷。建議選擇與教材相關的音樂劇進行表演,或者引用外國、其他文化國家的音樂劇。如此可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體會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而切不可采用本土家鄉劇種,這些劇種已經在孩子心中與粗鄙、落后等形象掛鉤,以之進行音樂教育,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心理構建。

3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導向,在音樂教育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取不同的音樂教育方式。對低年級學生可增加音樂教學的游戲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充分調動。而對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不同的審美角度與價值取向,因此應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在課堂上適當播放一些流行音樂。并以之為主題進行講解。從而在不違背學生意愿的前提下完成教學目標。避免進一步激化留守兒童的叛逆心理,僵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

4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而言,不能一味地強調知識理論的傳授,而更是需要以維護良好的心理狀態為前提。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學校對自己的尊重與理解,加深教學雙方的互信,才能為今后的教學工作與學生的健康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制度的創新

針對留守兒童所在的各類學校,普遍缺乏足夠的音樂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從而導致無法充分開展教學活動的問題??刹扇∫韵麓胧┯枰詮浹a。

1加大支教教師中音樂教師的比重。當前比較落后地區的學校并不缺乏語文、英語、數學等文化課教師。而音樂教師下鄉支教則比較少見。因此造成了音樂教學師資缺乏的現狀。建議對支教人員的選派,應從完善各科教學的角度考慮,以彌補薄弱學科。其次,應在教師考試中將音樂教師所占比重適當提高,增加音樂教學方面的特崗教師名額。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音樂教學水平,同時還能對其他科目的教學起到促進作用。最后,還應結合具體情況與現實需求量,制定計劃對音樂教師進行培訓。使留守兒童所處的學校中,音樂教師數量和水平都有所提升,使音樂教學的功效得到進一步發揮。

2發揮鄉村音樂的積極作用。對留守兒童來說,造成其心理問題的原因通常在學校之外,因而單純在學校內采取教學手段,所能發揮的效果畢竟有限。所以應立足鄉村文化,使音樂教學的作用覆蓋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稍谛M庹n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并從鄉村音樂文化中提取有益的、適合學生學習的元素,納入音樂教育范疇。不斷從形式和內容上,拓展音樂教育的理念和范圍。采用音樂手段,增強社區或村莊之間人們的情感,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社會環境。通過公開宣傳或組織校外活動等方式,將音樂教育的對象從學生拓展到所有村民,擴大音樂教育的影響力并深化音樂教育效果。[BW(D(S,,)][BW)]

結語

音樂與人的心理聯系密切,內動于情,外發于聲。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的聲音化體現,是可以突破語言障礙、情感膈膜的另一種有效溝通交流方式。對留守兒童而言, 音樂教育能突破其自我保護的心理機制,撫平其因家庭不圓滿和社會歧視等原因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是一種理想化的教育手段。在今后還有更為廣闊的利用空間,所以不應放棄對這種教育方法的進一步的深入探索。

[參 考 文 獻]

[1]陳琳,周顯寶.音樂干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路徑選擇[J].江淮論壇,2014(03):158-160.

[2]楊曉輝.鄉土音樂教育: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新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3(09):90-92.

[3]徐琨,張小軍,段志敏.留守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J].大眾文藝,2015(04):235.

[4]張瑩.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J].中國電子商情,2013(22):162.

[5]王誠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好家長:創新教育,2014(07):63-65.

猜你喜歡
兒童心理音樂教育留守兒童
愛與職責——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國內留守兒童心理彈性Meta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