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條好漢,打來一個壽寧縣

2016-05-30 10:48
福建人 2016年12期
關鍵詞:壽寧縣嘍啰壽寧

早在3000年前,壽寧境內即有先民活動,而直到明景泰六年(1455年),還沒有壽寧這個縣。當時,鰲陽、清源、大安、坑底、平溪、下黨、芹洋、托溪8個鄉鎮是政和縣的地盤,武曲、斜灘、竹管垅、南陽、犀溪、鳳陽6個鄉鎮歸福安縣管轄。1455年,明朝廷劃政和、福安上述區域設壽寧縣,而這件事,在史話中與13位英雄息息相關。

可以說,壽寧縣就是這13條好漢打出來的,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朝的時候,壽寧官臺山有官府開的銀礦。1450年,有個叫鄭懷茂的浙江人,跑到這里占山為王。他聚集了2000多名嘍啰,在官臺山一帶挖銀子,公開與官府對抗,還欺壓百姓,強擄姑娘、少婦,以供淫樂。過往客商,也常遭打劫。老百姓恨死他了,卻敢怒不敢言。

皇帝朱祁鈺得知鄭懷茂的惡行,派了武將劉廣衡和沈訥前來剿匪。兩人因為不熟悉當地情況和地理環境,便先把軍隊集結在犀溪和賴家洋,開始招募義士。

黃昌永等13名武功高強、有勇有謀的當地人,通過報名、比試、考核,最終被選上了。經過反復商討,他們決定采用“里應外合”的戰術。

1455年農歷五月初四這一天,黃昌永等13人裝扮成村民,挑著紅酒、豬肉、粽子,以賀節為名進入山寨,而沈訥率令的大軍從偏僻山道悄悄逼近……

主隨客便,行酒猜拳,笑里藏刀,大戰在即。鄭懷茂哪里知道,自己的死期將至。午夜時分,山寨頭領們醉眼迷離,昏昏欲睡,黃昌永等人趁機在寨子中四處放火,嘍啰們猝不及防,一片混亂。

沈訥大軍見寨內火光沖天,奮勇爭先殺向山寨,激戰中身中二箭一槍,仍頑強戰斗。而黃昌永揮舞大刀,連劈數個嘍啰,終因寡不敵眾,血灑戰場。兒子黃普英見父親被殺,恨從心上起,挺槍直撲鄭懷茂,一番血戰將其刺死。眾嘍啰見首領喪命,頓成無頭蒼蠅四處逃竄,悉數被殲。就這樣,山寨被蕩平了,200多個姑娘和少婦,也被救了出來。

這就是著名的“官臺山之戰”。

1455年8月,考慮到此地險要,打了勝仗的劉廣衡請奏朝廷,“為久遠計,莫若立縣以統治之”,朱祁鈺大筆一揮,就劃出上述地盤,成立了壽寧縣。

建縣后,為感念這13位好漢的義舉,當地人將端午節改為五月初四。朝廷還給他們頒發了獎牌、證書,稱他們為“十三義勇大夫”,后來又建了“報功祠”,緬懷忠勇之志,寄托感念之情。

在《芹洋鄉志》里,有一首頌揚黃昌永的詩:“礦徒寨踞官臺山,劫掠與強奸。率子征剿勇,沖鋒陷陣戰險關。不擒賊首,除民害,誓不回。深入虎穴決死戰,身殉難,賊膽寒,功銘鼎鐘間?!?/p>

另有一首,贊的是黃繼黑:“同仇敵愾壯心頭,誓鏟賊魁方肯休;昆季齊膺褒義勇,報功祠祀享千秋?!?/p>

寫黃普英的那一首,同樣精彩:“不共戴天切齒羞,興師銳殲報恩仇;機謀勝算除兇暴,義勇大名萬古留?!?/p>

在芹洋村黃氏先祖墓前,豎著一塊清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官府立的碑,碑文大意是:在你們的祖上,出了幾個大英雄,當年黃繼黑、黃普英、黃普耀兄弟三人,一起殲滅了惡霸,功勞很大,以后,你們就不用交土地稅了,希望你們安居樂業,早日過上好生活。

還有很多史料,就不一一細說。這13個人,分別是:黃昌永、黃繼黑、黃普英、黃普耀、劉良、劉斌、劉回廣、李球、童廣閏、韋榮進、金留住、吳友卿、王海。他們是英雄,是好漢,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壽寧縣。

猜你喜歡
壽寧縣嘍啰壽寧
民族英雄張甲洲(下)
On Discours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llusions:A Case Study of Fortress Besieged and its Translation
閩東北地區造林密度與柳杉生長的關聯分析
作品賞析(1)
閩東與閩北交界地帶的邊界方言
“嘍啰”原是贊美詞
甘薯產業在寧德市壽寧縣的發展趨勢與對策建議
壽寧獲評“中國木拱廊橋文化之鄉”
華麗天成的壽寧石雕藝術
聚焦壽寧 打造生態新茶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