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高職英語課程教與學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2016-05-30 10:47楊幼君陳文靜莫才義宋薇
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職英語問題

楊幼君 陳文靜 莫才義 宋薇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都勻,558022

【摘要】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克服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困難和障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通過對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存在問題的研究和思考,探索出一條與我省地方經濟文化特色發展相適應的高職英語教學之路刻不容緩,對推動和發展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職英語;問題;策略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已步入了時代發展的快車道,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紛紛踏入了職業技術學院的大門,為校園帶來了勃勃生機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地區的英語教學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通過對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學習存在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并有針對性地實施應對策略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是該地區高職英語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二、少數民族地區高職英語課程教與學存在問題

1、民族生缺乏對高職英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學習存在盲目性

高職少數民族學生大多來自文化教育相對落后地區的民族鄉鎮中學,這些地方教育基礎薄弱,很多民族生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對孩子的教育重視不夠,這部分學生從小沒有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綜合素質較低,在學習上缺乏認真刻苦精神,對學習定位較低,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不能清楚地認識高職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英語學習上存在盲目性,學習動力不足。

2、民族生口語方言重,聽說水平低、文化跨度大,交際困難

在我省,大部分少數民族都還保留著本民族的語言,這些民族語言的發音方式和吐字頻率都與漢語有很大差別,與英語更是有著截然的不同。調研中, 我們了解到有60%的學生在進入我院前的語言環境為雙語(本族語、漢語),30%的學生的語言環境是純民族語言,民族生從小生長在其獨特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里,他們有其特殊的語言氛圍和思維模式,在家里他們講的是本族語,在社會上使用雙語(本族語、漢語),入學后他們不但要學習本族語與漢語文化的和差異,還要學習認識中西文化中存在的差異,這種“三語(本族語-漢語-英語)”的學習、轉換、對接形成了較大的文化跨度,增加了他們學習語言的焦慮和難度。

3、民族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高職學生生源來自于不同的中學、中專、職高、技校等,他們中有的僅學過1-2年的英語,懂得一些英語的簡單句型和基本語法,英語學習處于一種盲目的、無規律的狀態。通過對我院2015、2016級學生的英語高考成績和詞匯量的掌握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學生英語高考成績在60分以上的僅占5%,在60分以下的學生占95%,詞匯掌握量約有600~1800左右,詞匯量的不足是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瓶頸”,也是阻礙高職英語教學順利開展的障礙。

4、課程設置不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教材缺乏實用性

通過對我院、黔南醫專、黔南技師學院等英語課程設置情況調查,我們發現英語課程基本是被當作孤立的公共基礎課來開設的,開設時間短,課時數偏少,教材內容大都是聽、說、讀、寫、譯等基礎語言知識,缺乏實用性和職業性,區域文化特色更匱乏,與社會就業要求脫節,學生根本做不到學以致用,對服務地方和推動地方經濟文化發展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5、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手段落后

目前,西部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還是沿襲傳統的 “一只粉筆+一本書”,“詞匯+課文+翻譯”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以“滿堂灌”的形式進行教學,偏重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訓練及職業需求。由于經費的問題,忽視對必要的語音室和多媒體網絡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的投入,教學手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需要,因而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媒體網絡技術對學生英語水平提高的作用。

6、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專業背景

高職英語教師大都是英語專業出身,他們有語言教學的經驗,但缺乏行業知識,沒有行業實踐背景,教學中只注重對單純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他們對學生未來的目標崗位知之甚少,不知道學生需要什么,也不知什么對學生有用。

三、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應對策略

1、明確英語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針對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問題,教師要正視民族生英語學習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必須從思想上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和正能量的傳播,通過自己的言行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讓他們真正“親其師信其道”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克服畏難心理。

2、加強民族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縮小學習上的差異。

培養學生尊重中西文化的差異和各民族風俗語言習慣的態度,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使他們對“三語”的學習和運用得心應手,使之成為學習和求知的動力。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考慮到民族生所具有的民族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高職英語教學,關注這部分學生的情感態度、認知習慣,倡導以人為本,主張因人施教的個性化教學形式,盡量縮小因民族文化和生活環境不同而造成的學習上的差異。

3、優化教材,調整教學思路,充分認識高職英語教學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關聯性。

高職教學是面向地方經濟、面向產業的一種教學形式,對地方經濟發展意義很大,因此高職英語教學目標的定位應圍繞著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文化特色與專業特點來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加工、整合、開發,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使英語教材內容與專業知識能相互銜接和補充。

4、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習動機及學習能力等諸多因素,將所有要進行英語教學的學生按整體水平的高低分成不同層次。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水平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內容、進度等,使教學能夠揚長避短更有針對性,讓學生各有所得,使教與學正真的卓有成效。

5、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將學校教學和社會需求緊密聯系的重要途徑。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型教學模式,要減少和防止單純的講解式教學,采用啟發式、探究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來開展英語教學活動。還要大力提倡教師充分利用媒體網絡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技術,創設英語教學氛圍、虛擬環境,提供作品影像以及背景資料等來加強英語實踐練習的教學。還可采用最新的交流方式(如借助E-mail、QQ、MSN、微信等)與學生溝通,以便引導、啟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

四.結語

總之,作為民族地區的高職英語教師,我們要拓寬 思 路 ,開 闊 眼 界 ,改 變 思 維 和 方 法 ,積極參與相關行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加強與專業教師的溝通和交流,提高對高職英語教學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學會掌握的教學的藝術,利用各種機會與學生交流、學習和指導,讓學生肯學、樂學,幫助他們(尤其是民族生)克服英語學習存在的困難和障礙,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技巧,為民族地區造就一大批會英語、懂技術的高級復合型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楊進 以終身學習理念為指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2015. 1

[2]教育部.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楊登山 王曉剛,高職學生年級特點與教育對策,《職業教育研究》2012. 9

[4]杜雪媛 關于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校園英語》2015. 10(上旬)

作者簡介:楊幼君(1965--)女 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猜你喜歡
民族地區高職英語問題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高職英語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的效度與信度
關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