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旅游有效供給策略研究

2016-05-30 11:54凌琳
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隨著“大眾旅游”新時代的到來,旅游需求與旅游供給結構不平衡的現象也日益顯現,旅游需求側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并不斷升級變化,旅游供給側卻出現有效供給不足、拉動消費無力的現狀。旅游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供給水平。本文通過歸納影響旅游有效供給的三個主要因素,從供給數量、質量、結構以及可持續性方面對中國的旅游業供給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促進國內旅游有效供給的策略。

【關鍵詞】旅游有效供給;供給側改革;旅游新業態

智慧旅游的快速崛起,現代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人類的旅行活動頻率不斷加快。2015年旅游業占我國GDP總量的10.8%,對GDP的綜合貢獻達到7.34萬億元,實現旅游業總收入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1%。以旅游、休閑度假、娛樂健身為主的產業供給比例正不斷提升。不僅如此,旅游業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崛起,對于將其他產業過剩產能轉變成存量需求,解決產業結構性改革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然而我國旅游業發展一直強調旅游消費的促進與推動,忽視了對旅游自身供需錯位的研究,出現旅游產能過剩和總供給結構失調等現象。如何提供旅游有效供給,促進旅游供給和旅游需求結構平衡是我國旅游業未來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旅游有效供給及其影響因素

旅游供給是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旅游業經營者以一定的價格水平向市場提供的旅游相關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是與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相適應的供給。一般來說,影響旅游有效供給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第一,供給數量。旅游有效供給的核心是滿足和引導游客需求。旺盛的旅游需求帶動旅游供給的發展,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旅游供給測緊跟市場步伐,深挖需求特征,與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相匹配。否則本來旺盛的現實需求可能以出境游方式產生“需求轉移”,或是出現“觀望待購”的現象。

第二,供給質量。質量是旅游產品和服務的靈魂,是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旅游供給側應樹立精品意識,不論是旅游行政部門,還是旅游景區、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商店等旅游企業都要致力于質量管理,創新服務模式,加強品牌建設。通過有效供給提升游客的旅游意愿和出行體驗。

第三,供給結構。新常態下結構調整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頭戲。推進旅游產業內部資源優化配置,旅游產品轉型升級,旅游新業態創新發展,實現旅游區域結構、旅游產品結構、要素投入結構的改革,是實現旅游有效供給的重要抓手。

二、中國旅游業的供給現狀

(一)旅游總供給數量大,但供需結構的適應性不強,供給質量仍需不斷完善

旅游供給數量和規模較大,但產品質量單一化、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觀光旅游產能過剩,度假及休閑娛樂旅游卻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旅游供給無法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個性化、多樣化旅游需求,供給結構適應需求變化的靈活性有待提高。同時旅游供給過程中仍存在一些質量問題,例如,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黃金周大多數5A和4A級景區人滿為患;對以人為本的旅游服務需求考慮不夠,旅游交通、景區、飯店、購物點等服務缺乏“無縫銜接”;旅游服務誠信不足,虛假廣告、價格欺詐、強迫消費、黑車黑導行為時有發生等等,旅游產品的整體質量有待提升。

(二)旅游投資規模增大,但缺少對投資效益的準確分析

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投資力度不斷增大,尤其在旅游新業態的投資方面得到廣泛的關注,大型非旅游集團進軍旅游業投資的態勢也較明顯,例如百度、阿里巴巴等。201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從國家層面對旅游投資提出建設意見。但部分地區仍有不少投資者只片面追求投資短期效益,忽視對當地市場的實地考察,缺少對投資效益的準確分析,過高的估計了預期收益。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旅游有效供給策略

旅游供給側改革就是從提高旅游供給質量出發,進行旅游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旅游供給結構對游客需求變化的靈活性,更推進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旅游供給側應從供給數量、供給質量和供給結構三個因素出發,結合我國旅游供給發展的現狀,探索出新常態下的有效供給的最佳路徑,主要方式如下:

(一)大力開發休閑度假產品,優化旅游供給結構。

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4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5%;入境旅游人數13382.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4.1%,旅游需求旺盛,相對單一的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梢砸劳鞋F有旅游設施和旅游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海島、滑雪、養生等特色休閑產品和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旅游度假區,或是打造集度假、購物、娛樂、觀光于一體的特色休閑小鎮,優化旅游供給結構,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二)強化旅游評價監督體系,改善旅游供給質量。

服務質量是旅游供給測常抓不懈的工作重點,一方面制定旅游服務標準,創新旅游服務方式,從旅游供給的每個環節提高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例如房車旅游,在線房車租賃、房車營地營位預訂、房車維修維護管家預約等服務的創新勢必給房車旅游愛好者提供較大的旅行便利,增強游客滿意度。另一方面,建設旅游服務評價監督體系,線上線下齊抓共管。借助智慧旅游投訴平臺和互動社區,對服務質量評價體系指標進行數據采集和建立行業質量預警。同時開展旅游市場檢查,協調交通、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加大旅游市場秩序的聯合執法力度。

(三)借助“旅游+”,推進旅游發展新供給。

打破傳統景區的空間束縛,將旅游與工業、農業、文化、鄉村等多種資源相融合,以全域旅游的視角,打造大旅游的發展格局。不僅能將其他產業過剩產能進行有效轉化,同時給旅游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業態,為旅游供給增添新的活力。從一開始的“旅游+農業”、“旅游+工業”到現在的“旅游+購物”、“旅游+研學”、“旅游+戲曲”、“旅游+醫療”、“旅游+比賽”、“旅游+房車”、“旅游+游艇”等,旅游新供給呈現多樣化、碎片化發展趨勢。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統計,2015年乘坐母港郵輪出入境的中國游客達2,224,209人次,“旅游+郵輪”的新供給形式受到人們的熱捧。

(四)借助“互聯網+”,建設旅游供給營銷平臺。

借助信息平臺和移動客戶端,讓旅游供給側走近需求側,變過去的“我所有,你消費”成現在的“你需要,我生產”。一方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精準分析和掌握游客多樣性、層次性的旅游需求,通過個性化、定制化的旅游產品供給和服務供給,快速實現需求與供給的最佳對接。另一方面根據游客的特征和喜好展開針對性的供給營銷。同樣,旅游需求側可以借助營銷平臺獲取全過程旅游活動信息和全區域旅游要素信息,合理規劃安排旅游行程,得到更好的旅游體驗。

(五)提升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供給新熱點。

旅游商品是彈性消費環節,一直是我國國際旅游收入構成中僅次于長途交通的部分,但與國際旅游商品消費水平差距較大。在旅游供給中,相比食、住、行三個旅游基本消費環節而言比重不足。旅游供給側應推進旅游商品的大眾創新創業,培育一批研發、生產、銷售的龍頭企業,通過舉辦旅游商品大賽、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等活動加大對民族旅游商品、旅游老字號商品的宣傳和推廣,通過購物拉動我國旅游消費。

四、結論

旅游有效供給是我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常態下旅游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所在。隨著我國旅游需求“井噴式”增長,旅游供給側應從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增強供給能力、培育供給熱點、打造供給新業態、建設供給營銷平臺六個方面入手,提高旅游供給的有效性,在旅游業發展達到新高度的同時,帶動其他產業實現產能過剩的有效轉化,推動經濟全域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敏敏.旅游業綜合貢獻占GDP總量10.8%[N].中國旅游報,2016-10-19(3)

[2]王潔平.創新驅動旅游業供給側改革[N].中國旅游報,2016-3-3(3)

作者簡介:凌琳,安徽滁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歡
供給側改革
美國動畫片價值觀輸出對供給側改革的啟示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利用土地整治推進供給側改革研究
從“供給側改革”看傳統蒙學圖書的深度開發
淺析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房地產去庫存有何妙招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