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視角:沒有誰是完全獨立的

2016-05-30 10:48劉亮趙旭東
心理與健康 2016年10期
關鍵詞:家庭治療咨詢師家人

劉亮 趙旭東

媽媽:“我女兒經常說她胃脹,不愿意吃飯,看了好多醫院都沒用,怎么辦呢?”

咨詢師:“和誰一起吃飯時,她吃得多一些呢?”

媽媽:“很奇怪,跟我和他爸吃飯時她吃得很少,但是和其他人,比如同學、親戚一起時,她吃得還稍微多一些?!?/p>

爸爸:“其實,和我或她媽媽單獨在一起吃飯都還可以,但只要我們兩個人同時都在,她就不行了?!?/p>

咨詢師:“這聽上去很特別。如果是那樣,你們夫妻倆在一起時,是什么讓她決定不吃飯呢?難道你們就是她的胃脹嗎?”

女兒:“他倆在一起時氣氛很壓抑,讓人很不舒服,沒胃口吃飯?!?/p>

咨詢師:“能多告訴我一些這是怎么一回事嗎?”

與傳統心理學關注個體內心被壓抑的憤怒、被掩蓋的創傷體驗、未被表達的情感、心理咨詢方法相比,上面的對話開啟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心理健康視角。它關注的核心是我們所處的家庭環境、家人之間的相處關系和生活習慣等對我們性格和行為的影響和塑造。這,就是家庭治療的核心理念。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心理治療界幾乎是個體治療一統天下。當時人們普遍認為,人會得心理疾病,是因為內心存在沒有處理好的矛盾、沖突和情節。說得通俗點,是自己給自己添堵。但后來有一部分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發現,僅僅關注內心是怎么“矯情”的,很多心理困擾依然無法解決,比如上文那個不吃飯的13歲女孩,最讓她鬧心的是父母之間未解決的沖突,她無法替父母解決,又無法表達,這種長期的壓力便通過身體的癥狀表達出來。父母的問題不解決,她的心病無法消除。表面上看,問題是在某個家庭成員的身上,其實,問題出在家庭,因此,專業助人者們開始關注個體背后的家庭,他們欣喜地發現,許多僅僅通過關注單一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改變他們的家庭,這些問題均可以迎刃而解。

家庭治療由此誕生。家庭治療主張關注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家中“生病”的那個人只是家庭沖突的“替罪羊”,要解決個體的心理困擾,改變其家庭環境必不可少。

世界上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獨立而不受其家庭影響的,我們每天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我們周遭人與事的影響,而家庭的影響就像烙印一樣,刻在每個人的身上。一個每到考試之前就焦慮失眠的大學生,你若是去探問他的家庭,可能會發現,他有一個對自己的丈夫極其不滿意,而對兒子期望過高的媽媽。一個對家庭成員“強勢”控制、事無巨細均要過問的爸爸,可能從小經歷了多位家人的意外去世,這種創傷帶來的恐懼和擔憂,使他必須讓每一個家人的一舉一動都不離開自己的視線,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全家平安。一個從小成長于極度貧困家庭、被富人歧視的女孩,對財富也許既向往,又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憤怒,所以,當她長大后遇到一個富裕的已婚男士,可能很容易被其提供的物質條件俘獲芳心,但同時可能又時常會對情人歇斯底里。因此,要解決我們目前的困擾或不良習慣,需要回到我們的家庭,去改變它。也許家庭環境難以改變,但我們要讓自己先意識到家庭是如何塑造了我們,便于對未來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此外,我們以前一直以為凡事都能找到原因或者解釋,但這一線性因果的觀點放在家庭中顯然站不住腳。俗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和人之間的影響往往是相互的,當一個問題出現后,我們很難說清誰是因,誰是果。一對夫妻鬧得很不愉快,妻子抱怨丈夫把她當空氣,不管她說什么他都不回應,妻子認為錯在丈夫;而丈夫則認為妻子太嘮叨,他才選擇了保持沉默,目前的問題該由妻子負責。夫妻二人一個越追,一個越逃,一個越逃,一個越追,就這樣逐漸形成了惡性循環。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都認為要自己改變,對方必須先改變。殊不知,其實誰都沒有錯,但雙方對造成目前的問題都有責任,婚姻改善的關鍵在于兩人共同改變。

這種相互控制也常常發生在親子之間,而且往往以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方式出現著。比如,一個天天抱怨媽媽盯得太緊,什么事都要管的青少年,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用于反抗媽媽的行為,也正是使得媽媽對他不放心、無法放手的主要原因。而媽媽也未曾發現,她每天把兒子當四五歲的小寶寶看待,事事為他操辦,也使得孩子難以獨立和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媽媽一邊說“希望孩子獨立,要放手”,一邊卻處處為兒子代勞。孩子一邊說要為自己負責,一邊卻制造各種麻煩,引得媽媽的目光完全集中在他身上。兩個人都顯得言行不一,自相矛盾,都覺得自己的生活被對方搞得一團糟,卻不知最該做的事情是學習如何厘清邊界,做到“既親密又獨立”,說清什么事是對方該插手的,什么事是該留有空間的。而家庭治療的目的,正是幫助家庭找到一種彼此在現階段都能暫時接受的、新的相處方式,這一點需要所有家人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要自己先改變或許很難,因為我們往往覺得家人的行為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傷害,甚至往往會覺得對方不懷好意,我們咽不下這口氣。但是家庭治療的觀點認為,每個家人行為背后都帶有好的用意,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那些隱藏在“有毒的”行為后面的積極意義,可能更容易諒解對方,找回改變的動力。比如,一個被確診癌癥的丈夫變得悲觀、絕望、脾氣暴躁,更糟糕的是,他認為妻子對他的態度變得非常差,他既憤怒又悲傷,責備妻子沒有良心,為此,他常常獨自落淚。直到有一天,妻子的一位閨蜜告訴他:“你知道嗎?她這樣做完全是因為她太愛你了。她無法面對可能會失去你的現實,加上你生病以后脾氣暴躁,她故意要把你貶得一文不值,讓自己覺得你不是那么好,這樣才能稍微讓她平復心中的痛苦,掩蓋可能會失去你的傷痛,讓她鼓起勇氣去面對現在的生活?!甭牭竭@段話,丈夫對妻子的行為背后的意義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理解,積壓在心中的憤怒和委屈釋然了,夫妻倆重新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病魔的挑戰。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因為很諷刺的是,我們天生好像就更傾向于看到別人的缺點和“不良居心”,而不習慣看到別人的優點和“善心”。就像許多父母能夠很快說出孩子的幾十條缺點,卻說不出一條優點。家庭治療鼓勵人們更多看到自己和家人的“資源”和閃光點,并相信這能讓家庭運轉得更好,讓每一個成員過得更好。

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獨立的,要幫助個體擺脫心理困擾,需要改變其家庭環境;人和人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沒有人是完全的受害者或施虐者,每個人都有改變他人和自己生活的能力;改變對事件和他人的理解,你可能會不再糾結或仇恨,等待你的,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猜你喜歡
家庭治療咨詢師家人
請移走麻木對我的傷害(下篇)
最好的養生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家庭治療對軀體化障礙臨床效果的干預研究
讓生殖健康咨詢師走近你我身邊
國內外青少年藥物濫用家庭治療的研究回顧與反思
家人不支持直銷怎么力?
家庭治療在社區戒毒中應用的理論探討
同感的技術
精神疾病家庭治療55例
完形填空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