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地區經濟差距的產生原因及調整措施

2016-05-30 03:22周迪岫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泰爾中西部基尼系數

周迪岫

摘 要:地區經濟差距的存在是影響我國和諧社會建設、協同國際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為了縮小差距,維護社會的穩定,國家出臺了很多措施,為地區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且取得了較大的實效。但地區經濟差距的產生不是一個孤立現象,而是多種因素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為此,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實際情況,分析了差距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縮小地區經濟差距相關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地區經濟 經濟差距 基尼系數 泰爾系數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各地區經濟差距逐漸縮小,各地呈現出共同發展的景象,這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標志之一。但由于各種主客觀限制性因素的存在,各地區經濟差距仍相對較大,部分地區居民生活有待得到根本改善。

一、對于地區經濟差距的不同理解

從當前研究學說上看,地區經濟差距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總量差距,二是綜合差距。首先,總量差距是指不同地區之間在經濟總量或者人均經濟總量上的差距,包括GNP差距、GDP差距以及國民收入方面的差距等。其次,綜合差距是指各個地區在經濟增長總量、增長速度等方面的差距。由于各種主客觀限制因素及歷史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之間經濟仍存在著較大差距,而縮小和控制這一差距,是一項較為復雜的任務,必須明確地區經濟差距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聯合各地區加強合作、攜手共進。

二、地區經濟差距的主要測度模式

1.泰爾系數。泰爾標準系數是由泰爾在1967年提出的,主要用來衡量不同人群和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并可以用來衡量組內差距和組間差距。當普通熵標準的指數C=0時,測量結果即為泰爾熵指數。從理論上看,泰爾指數和基爾系數之間是互補的,前者能夠很明顯地表示出上層收入水平的變化,同時,對底層收入水平的變化也相對敏感。

2.基尼系數?;嵯禂凳怯擅绹洕鷮W家赫希曼在1943年提出,是利用勞倫茨曲線定義的進行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判斷的重要指標,也是國家用來衡量居民內部收入差距狀況的分析指標之一。該測評方法公式為:

首先,假設有一定數量的收入不同的人,按照收入高低進行排隊,并將所有的人分為n組,從第1組到第i組人口累計收入占全部人口總收入的比重為wi,則說明:該公式是利用定積分的定義將對洛倫茨曲線的積分(面積B)分成n個等高梯形的面積之和得到的。簡單地說,基尼系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而越大則收入分配越不均。就目前來說,如果基尼系數高于0.4,我們就說當前的收入分配存在較大問題。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16,這是由當時的絕對平均主義造成的。而目前,我國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48,超過警戒線,表明我國地區差距還是相對較大。綜合來說,國內外學者對地區經濟差距采用的判斷標準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學者主張利用泰爾指數對地區經濟差異進行空間分解研究,也有部分學者主張采用變異系數及加權系數來研究我國在不同時期的區域經濟差異變化。

三、造成國內地區經濟差距的形成要因

就目前來說,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世界范圍內的一個普遍現象現象。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大國,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發展程度和歷史背景差異很大,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定的發展差距。就整體上看,造成國內地區之間經濟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幾點:

1.物質資本因素。在經濟增長理論中,人力資本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而物質資本因素的差異則是造成地區經濟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國東部地區人才聚集,物質資源豐富,對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隨著國家對人才流動的導向性,中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本也在逐步增加,但是對經濟貢獻的作用依然有限。必須注意的是,東西部地區對人力資本的利用效率是不同的,故而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具體地說,根據生產要素向著高生產率部門流動的規律,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向著東部地區聚集,造成了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相較于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集中了一大批專業素質較高、技術吸收能力較高的人力資源,能夠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引進大量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從而帶動區域內相關企業的發展。而西部地區各方面條件,如物質資本儲備則明顯較弱,或是相對較弱??梢?,地區經濟差距的存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受到了多種因素相互作用。

2.地理位置因素。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之間所形成的差距是歷史、地理環境、資源配置方式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地理位置因素是影響我國地區經濟差距的最關鍵因素之一。我國東部地區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區,地勢平坦,開放程度較高,很容易接收新的發展理念與思想,因此各方面的發展走在前沿位置。而中西部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二、三階梯,這兩個區域內高山連綿、地勢高低不平、交通設施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不利于其經濟和社會發展。從氣候方面來說,南方地區多雨,而北方地區缺水,加之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使得我國很多地區自然經濟觀念落后,農業生產發展面臨不同的困難。

3.經濟體制改革因素。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同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又進一步明顯擴大,東部地區的GDP比重獲得了較大增長,而中西部地區的GDP總量增長,但在我國GDP總量上所占的比重則出現下降。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個地區的人均GDP總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中西部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卻在明顯地拉大。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政府實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鼓勵一部分企業優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其他地區的共同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即國家對東部地區的發展采取投資、貿易、稅收以及財政政策等進行政策支持和優惠,從而使得東部地區在各種優惠條件的支持下,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

四、調整國內地區經濟差距的相關措施

1.建立健全地區產業結構。要實質性縮小我國地區經濟差距,國家必須進一步優化和調整地區的產業結構。比如,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廣泛吸納低端的勞動力就業,進一步增加勞動與產出的比例,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提高中西部地區勞動力素質,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促進技術密集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另外,中西部地區要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充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與服務業等,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2.切實發揮政府指導作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政府在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各種事務處理中發揮了尤為關鍵的作用。為了進一步縮小地區經濟差距,政府要加大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政策傾斜,為當地企業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和條件,促進地區經濟的有效增長。同時,加大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扶持力度,幫助中西部地區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從而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資。

3.加強對全民教育的普及和重視。教育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要促進東、中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必須重視教育工作,努力引進各種高素質人才。比如,做好中西部地區高校人才的培養工作,優化高等教育的發展布局,完善就業條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前來就業和扎根;同時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人才輸出,鼓勵東部地區的人才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傳播先進的技術手段,從而促進中西部地區全方面發展,縮小地區經濟差距。

五、結語

由于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國內各地區經濟存在較大的差距,而這種經濟差距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消除的。因此,必須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促進各種發展資源在不同區域間的合理流動,方能切實縮小差距,實現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姜乾之, 權衡. 勞動力流動與地區經濟差距:一個新的分析框架[J]. 上海經濟研究, 2015(9):3-14.

[2]盛松成, 石春華. 區域經濟差距趨勢分析[J]. 中國金融, 2015(17):24-27.

[3]吳振信, 李林鵬, 劉亞清,等. 技術差距、資本深化與中國區域經濟差距——來自面板數據VAR模型的證據[J]. 工業技術經濟, 2015(8):117-125.

猜你喜歡
泰爾中西部基尼系數
讓航天夢想在中西部地區揚帆啟航
百忍寺
百忍寺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爾生物涉水直銷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場人才保衛戰
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
新視角下理論基尼系數的推導及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