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2016-05-30 07:17張壽龍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問題對策

張壽龍

摘 要:農村集體經濟,是達成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橋梁,也是促進農村經濟共同富裕完成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對保障農民生活質量、優化農村社會治理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從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因素,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 問題 對策

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1.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更多的農村土地被開發和征用,導致農村集體資源驟減,農村集體的經濟收入越來越少。有的農村集體主要收入來源是國家農業補貼、財政轉移支付及少量的集體資源發包出租收入等,收入趨于單一且數額較少。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在城鄉二元制度下,人口流動和土地流轉加快,農村人口和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管理不斷面臨新的挑戰,有的地方呈現不合理、混亂狀態,遲滯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2.村級支出增多集體增收乏力。有的農村開支項目和數目逐年增加,例如辦公費、管理費、交通費、補助費、農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場所維修維護費等。有的村干部浪費資源,不合理開支,也使集體收入流失。同時,大部分農村集體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例如土地拋荒或產出率低、荒灘荒坡未開發、房屋閑置等,增加公共積累缺乏門路。

二、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當前,政府高度關注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村發展,農村集體管理制度有很大改進。但從本質上看,仍有一些農村集體經濟從未脫離村委,無論是思想認知還是管理水平都難以適應市場經濟需要,農村集體經濟管理制度明顯有欠缺。同時,因為農村限制條件較多,易出現暗箱操作,阻礙了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一些地方集體經濟發展較快,但管理權仍在少數人手里,易管理混亂,經常有人、財、物等流失現象,嚴重損害農村集體利益。

2.產權制度不夠健全。產權制度不完善,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諸多障礙。農村集體管理組織需要面對各種內部問題,例如資源沒有有效保護、土地產權不明確、財產管理制度不嚴格、集體經營收支不透明等。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會逐步讓農村集體經濟失去凝聚力,因此,必須深入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3.缺乏相關政策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僅缺少整體規劃,也缺乏真實性的經濟數據,這使得政府頒布的相關政策,在實行過程中層層遇阻,從側面映射出管理上的混亂?,F在,農村集體收入去除部分雜費、辦公經費、計劃生育費用等開支,所剩無幾,導致各地對農業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得不到維護,農民期望政府能出臺農業基礎設施??顚m椯Y金的管理政策進行扶持。

4.生產要素存在缺陷?,F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動力和根本是土地資源,但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就現狀來看,土地不合理開發,對農村今后規劃和發展都存在不利影響。另外,我國大部分農村仍是粗放式發展,生產力水平低,且缺乏創新思想,再加上農村老齡化不斷加深,勞動力越來越少,嚴重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當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對策

1.落實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現有有效政策措施。要想穩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必須扎實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現有有效政策措施。一是加強資產管理。完善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管理制度,規范民主管理和會計核算制度,嚴格要求財務監管,保證其資產、資源、資金的安全性。二是加強民主監督。推行村民自治,以公開財務情況為重點工作,村集體財務收支按季度逐筆逐項公布。預算、籌措資金、購固定資產等重大事項,執行民主決策制度,經村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才能實施。三是化解債務債權。規范農村債務管理,逐漸化解舊債,嚴控新增債務。村集體組織不能擅自使用資金,不能為其他單位或個人提供擔保。四是提高村干部管理能力。嚴格村干部的選拔和管理,引導村民合理行使“村民自治”權,選好村委班子成員。要加強對村委班子成員的培訓教育,提高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

2.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步伐。首先,要確定農村集體成員身份。依據尊重歷史、規范程序、群眾認可的規范原則,認真核實戶籍關系和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了解成員身份,確認成員和農村集體之間的義務與權力。其次,明確農村集體財產所有權。將農村集體所有的資產進行產權核實,明確所有權,是解決產權糾紛的有效證據。最后,維護土地集體所有權。土地作為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重要的資源,無論是土地規劃還是土地流轉,都需要做好土地使用備案。非農戶承包經營的農村集體的土地,進行出租和發包所得的收益,歸集體公共所有,可以為農村集體的經濟發展所用。

3.加大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力度。要更好更快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除了嚴格落實現有有效政策措施、加快產權制度改革,還可以通過項目投資、資金補貼等方式給予更多政策扶持。鼓勵農村利用自身優勢,開創新型增收渠道。由于農村存在不同資源環境、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生活習俗,在經濟發展上有很大差異,所以政府出臺扶持政策要切實因地制宜,增強政策導向的適用性和實效性。政府也可通過以富幫窮、部門聯村、以強帶弱等方式推進項目投資發展集體經濟。鼓勵農民創辦經濟實體,增加農村集體收益。此外,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大農村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制定多方面的政策。首先,要增加對集體經濟的財政和項目扶持力度。設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專項扶持基金,其用途是對集體經濟發展的各種項目資金支持。其次,要加大基礎建設補貼力度。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轉輸血為造血,在激活造血組織的前提下,重點維護好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其建設力度,建立健全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擴充農村固定資產設備。制定稅費減半或免征政策,并簡化行政審批步驟。最后,政府要鼓勵金融信貸扶持。逐步引進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特別是“涉農”金融機構,要對符合申請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積極提供貸款支持,提升貸款額度,降低貸款利息。

4.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優化業態模式和產業轉型,是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上的重大改變。第一,要重視農村物業經濟發展。部分地區可利用留用地政策,統籌規劃地區標準廠房、倉儲物流、工業園區等物業項目,允許農村集體經濟以土地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作為入股方式,引導發展農村物業。第二,開發農村特色產業。鼓勵農村經濟合作社,采用土地股份和返租形式,集中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利用自然和農業資源,多樣化發展以休閑觀光、采摘園、農家樂、特色山莊等為主的鄉村旅游產業及其它農村綠色產業,做好相關配套工作,用優質服務統一接待游客,滿足其多層次需求。第三,盤活農村存量資產。盤活農村集體空閑廠房、辦公房、會堂等房產,以轉讓或改建方式,轉為其它用途或者置換城鎮優勢區域房產,經營存量資產,發展集體經濟。

四、結語

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與推進新型城鎮化、解決“三農”問題的要求不相適應,迫切需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則來加大改革創新的工作力度,加大政府的引導扶持責任。

參考文獻:

[1]徐天霞.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J].中國集體經濟,2015,(31):82-83.

[2]何平均,劉睿.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制度破解[J].農業經濟,2015,(08):45-46.

[3]許亞芬.淺談如何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4,(04):102-103.

[4]王洪萍.淺談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質量的有效措施[J].福建農業,2015,(05):149-151.

猜你喜歡
農村集體經濟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關于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監督若干問題探究
農村集體經濟中的三資管理探討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建議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