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助育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6-05-30 05:44王少勇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資助育人問題對策

王少勇

摘 要: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一般高等院校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約占10%~20%,特別困難的學生約為5%~10%。針對如此之多的家庭貧困學生,為了保障其順利完成學業、身心健康成長,國家不斷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加大高等教育經費對貧困生資助的投入力度,逐漸形成了一套“獎、貸、補、助、免”的資助育人體系。但是這套資助體系在具體操作實施過程中又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健全的方面,存在著只重資助不重育人,有失公平、公正,學生誠信缺失等等問題,筆者根據資助育人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結合工作實踐闡述了自己關于資助育人的意見和對策。

關鍵詞:資助育人 問題 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入,國家對貧困生資助體系的不斷完善,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貧困生的學業壓力,但是隨著新問題的新矛盾的凸顯,必須針對新問題,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建立更加完善的資助育人體系,資助的同時更要育人,物質幫助與精神教育共同發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長。

一、資助體系的發展歷程

通過十幾年的努力,我國高等教育資助體系的建設已頗具規模??v觀其發展歷程如下:2000年開始實施的國家信用助學貸款政策,2002年開始實行的國家獎學金,2005年開始設立了國家、省政府助學金,2007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及其配套辦法頒布實施后,國家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起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師范生免費教育、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多種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2009年,國家又決定對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以及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實行補償學費和代償國家助學貸款。2010年以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的無償資助規模不斷擴大。到目前為止基本形成“獎、勤、助、貸、補、免”這樣一種貧困生資助體系。

二、現有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

1.無償資助中“等靠要”現象嚴重。近年來,國家、地方對于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和規模不斷加大?!秶鴦赵宏P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表明,國家勵志獎學金資助面平均約占全國高校在校生的3%,國家助學金資助面平均約占全國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總數的20%,這還不包括學校、社會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出資設立的獎、助學金。但由于無償資助比例過大,部分困難學生產生依賴思想,不愿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而是消極等待,認為自己家庭貧困,得到學校資助是理所應當。

2.存在助學貸款信用缺失問題。目前,助學貸款實施中的主要問題是:一是貸款的學生是否按期償還;二是貸款的學生是否有償還能力。由于助學貸款可以分期付款每月的還款數并不多,所以償還能力不存在問題。歸根結底是個人信用問題?,F在由于有的高校貸款學生還款逾期率遠遠高于20%,個人信用不足,導致進一步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再次受阻。實踐證明學生個人信用缺失是阻礙助學貸款工作順利開展的最大瓶頸。

3.貧困生資格認定難度大。在工作中,高校認定貧困生往往以學生有無鄉、鎮、市級的貧困證明以及民政局開具的低保家庭證明為依據,要求學生填寫的個人家庭情況統計表也僅僅包含家庭人口、父母工作及月收入。由于現在地方民政部門開局貧困證明比較隨意,使一些生活并不貧困的學生拿到貧困證明申請助學金。這就使得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未能得到幫助,一些非貧困生卻占用了寶貴的經濟資源。

4.重資助輕育人發展不平衡.作為大學校園里的弱勢群體,高校貧困生非常需要社會各界給予其經濟資助,以解其學業的后顧之憂。但是我們往往只重視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的困難,而忽視了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因此,培養學生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學校,感恩父母、感恩生命、感恩師友的意識和情感尤為重要。

三、完善資助育人體系解決問題的對策

1.改革資助機制,體現有償獲取資助,消滅“等靠要”。

1.1在保證適當無償資助的同時,應該更多地體現有償獲取資助的原則。合理配置助學金跟助學貸款的比例,可以適當擴大助學貸款的比例,延長還款時間、降低貸款利息。這樣一方面可減輕各級財政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放棄“等、靠、要”的思想,以自強自立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習和生活。

1.2增加助學貸款崗位。高校勤工助學管理機構,應積極向困難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學崗位 。貧困學生參加適當的勤工助學勞動,除了取得一定勞動報酬外,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鼓勵貧困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獲取資助,放棄“等、靠、要”的思想,以自強自立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習和生活,既發揮了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又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2.開展誠信教育,創新還款機制,保證助學貸款良性發展。

2.1為了使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能健康、廣泛地開展,高??梢岳靡磺袡C會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如利用校內廣播、班會進行宣傳、引導,開展“誠信”討論,開展誠信主題征文、誠信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使他們感受到“人無信不立”的思想教育,讓誠信觀念深入人心。

2.2延長國家助學貸款無息還款時間,創新還款機制。國家應進一步減輕助學貸款學生的還款壓力,可以進一步延長無息還款的時間,可以嘗試在一到兩年內還款可以不用支付利息。同時銀行應該推出更為靈活多樣的還款方式,助學貸款還款機制的創新既能保證銀行的效益,又能體現出對貸款學生的關心,實現助學貸款的良性循環。

3.細化貧困認定標準、加強貧困監督。

3.1細化貧困認定標準,實行打分制。通過《貧困生家庭情況調查表》和《貧困生資格認定表,在調查學生家庭情況基礎之上,首先把貧困程度根據標準分為三個檔次:特殊困難、困難、一般困難,每一個檔次有不同的分值。再通過添加學習成績、平時表現、獲獎情況等三大塊內容,每一塊內容又分為7-8條分則,每一條分則也都有相應的分值。通過每一項分值的累加得到一個總分,這樣就會很容易的按照分數由高到低評定出助學金人選。

3.2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更要加強監督。對學生困難的真實性及等級進行認定時,既要結合貧困證明,又要注重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表現。同時還要監督獲資助學生對資助資金的使用情況,杜絕鋪張浪費、奢侈消費的現象。一旦發現貧困學生在認定評審過程中提供虛假材料或對資助資金不當使用的現象,要根據校規校紀給予嚴肅處理。

4.注重勵志教育和能力培養促進資助育人相結合。

4.1加強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鼓勵他們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回報祖國。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觀看感恩教育電影資料、鼓勵學生參加無償志愿者服務等形式的活動來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

4.2在學生資助工作中,要堅持把“資助”與“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和能力培養。在學生資助工作中,扶貧更要扶志,多給予貧困生一些鼓勵和關懷,多提供一些鍛煉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戰勝貧困的勇氣和信心,樹立遠大的志向,他們一定會創造屬于自己的燦爛明天。

參考文獻:

[1]姜繼紅.大學生勤工助學的社會學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3(1):25-27.

[2]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20).

[3]吳勝濤、張建新.貧困與反貧困:心理學的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7,15(6).

[4]薛深、劉慧婷.高校貧困生資助人文關懷的缺失與重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5).

猜你喜歡
資助育人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育人探析
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