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原淮海戰場上一場驚心動魄的策反
——從一份手稿看淮海戰役中對國民黨第12軍第112師的策反工作

2016-05-31 03:14
浙江檔案 2016年12期
關鍵詞:東北軍徐州兵團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豫皖蘇地區發起淮海戰役。在這場規??涨暗膽鹨壑?,為了配合軍事進攻,我黨我軍曾大力開展政治攻勢和策反工作,先后策動國民黨師級以上軍隊起義和投誠5次,策反官兵46300余人。其中何基灃、張克俠、廖運周部的起義,孫良誠、趙壁光等部的投誠,對戰局起到了關鍵作用。但鮮為人知的是,為了爭取淮海戰場上的一支東北軍部隊——第二兵團第12軍第112師,我軍曾部署了一項為期近兩個月的特殊策反工作。

1948年11月初,正在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接受改造的原國民黨整編12軍軍長霍守義,經華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劉貫一批準,派遣同在高俘團接受改造的原12軍111旅副旅長楊毓芳、12軍少將高參王定中冒險潛回淮海戰場,勸說第12軍第112師師長于一凡起義。二人在淮海戰場歷經艱辛輾轉兩個月,最終促成112師師部和335團在陳官莊殲滅戰中投誠,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戰役進程,減少了人員傷亡。

此次策反的具體情況一直無詳細記載,直到2015年霍守義后人將一份珍藏多年的手稿——《1948年底,楊毓芳、王定中向霍守義匯報策反經過》贈予連云港市革命紀念館,七十年前的一場一波三折、驚心動魄的策反才得以還原其本來面目。

一、手稿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內容

這份親筆信共6頁,均為毛筆書寫于紅色八行信箋紙上,信箋紙每頁長23.5厘米,寬19厘米,文字排布較密,且并未依行書寫,行書,字跡較為潦草,有多處涂改的痕跡,應是在較為倉促的情況下寫就。手稿內容完整,保存狀況良好,現全文整理如下:

師公[1]鈞鑒:

部等于11月4日離開益都[2],在向臨城途中,曾帶交一函,敘述改道津浦正面進入徐州情形,想邀辦閱。

我們一行到了柳泉車站,正面戰事方酣,不得通過。繞道微湖西側,竄入徐州國軍防線,被72軍扣留3日夜。數十人圈于一屋,每日給稀食兩次,分食不飽,自由毫無,其痛苦難以形容。11月18號這天,徐州宣傳大捷,才將我等轉送剿總軍官收訓隊,少有自由,遂向于一凡聯絡,以請求證明為理由并望援助。

20號于一凡派魏運平、王襄國陪同韓福山[3]一同來看望我們,表示慰問并分贈少許款項。當時韓團打一小勝仗,邱兵團對之相信一點,于及韓等均顯得意之色,幻想很深,欲使伊等轉變確不可行,而于又表示前方正在作戰,將來再謀相會,拒絕我等前往。

到了黃百韜被殲滅,徐州部署撤退,此時韓福山正在徐州,邱以韓有戰功,調升獨立旅原級副旅長,遺缺由邱部派秦某接充,并調楊團[4]蘇顯揚升獨立旅團長(新編)。派一副團長來,又派一少校團附來(四團的缺),已有宰割動手的表現!旋以軍隊轉進未能到差,又將韓遣回團。我們兩個人通過韓的說項,隨隊行動藉須相機進行策動。經過兩晝夜的行軍,停止在永、碭、蕭三角地區不敢冒進。6號這天全部計劃突圍。孫兵團首被消滅,軍心動搖,情形混亂。定中抓住這個機會向于一凡說明來意,曉以厲害。該師防線與八縱對峙構成包圍陣地,情勢危急,故于意動表示考慮。

7號晨起,于復咨詢毓芳,經韓、楊兩團長之同意(蘇團長在蘇州受訓未歸),遂決心起義,先派人聯絡。于8日定中冒險進解放軍八縱接頭,決定當晚6時黃昏開始行動,而徐鴻恩[5]建議,勿迫答復,暫緩兩天。這時定中看到反復,連夜回來要求解放軍緩攻一天,9號午作決定性答復。8號夜里,又向于一凡痛切陳辭,時機不再,海濤、劍青[6]、英華多力主此事,并要求起義后由公[7]領導。于因怕覆沒,遂二次決定行動。9號午間定中、毓芳同時到這邊聯絡,并擬定作晚間聯絡領路工作。時機成熟,于心愉快,竊幸不負所托。

但于以顧慮家小,內心猶豫,又經徐鴻恩之阻擾破壞,遂中途意阻,派人給我們送信說受監視撤銷原計劃,并告我們離開,態度堅決。此時因邱兵團出擊解放軍,只恐該部行動不便,在未接信前又派毓芳回來送信,到韓團后始悉于表示立場,已成失望!遂又策動楊、韓分別起義,又見著海濤鼓動他率領將于拋開。這時往還數次,風聲外泄,金[8]、楊等均怕出事,又經他們三人同意,于當晚拉出,使毓芳先回送信。

不巧得很,也許是泄露消息,傳來全師換防調中心區休息,毓芳以事泄危身,赤手冒險逃出,衣物盡失,所帶隨從背部中彈,未犧牲此身以云僥幸之至??!到此地步,完全無望,更無法進行。遂將工作經過情形,由八縱隊轉呈劉部長[9]報告,不知曾向我公說過否?

我們在八縱住了幾天,又轉到九縱,仍在圍困狀態,機會還有,又向于一凡寫信,促其早為自拔,而于等堅持不復,實在不能指望。我們遂要求回去報告,于27號還抵徐州。

年關將至,形勢日有變化,我們被俘半年,必須回去處理。原擬經青島轉上海,就便會晤面談。因青島為美軍接管,不好走,因此直接南去,此種行動為不得已,諒解之。毓芳被俘以來,時患感冒,為我公所知。最近月余咳嗽吐痰時劇,不耐勞動,身體衰弱,而痔疾復發,兩大宿疾除為不慮,妹丈又將陷入被俘,老母心情必難安舍。所以為求安慰,兼為修養,茍延殘生,故不能回去面白,實為至情。

定中月余以來也時患咳嗽,廬、萬兩處家小,謀歸一處。眼看江南接近解放,歸心甚急。我們為了工作,為了受公之托,雖未成功也算盡到了力量,但事泄如果電達南都,恐有被通緝之事,藉時逃去再為見面,惟內心頗懷危懼,只可順時聽天。

組織上雖分函聊述,及有詳情,請公聞話時代為解說為感!

此祝

革命敬禮,新年快樂!

舊屬王定中、楊毓芳同啟

二、霍守義派遣楊、王二人冒險策反的起因

楊毓芳、王定中均為國民黨整編第12軍高級軍官,1947年1月隨12軍進駐兗州,7月在兗州戰役中被俘,后與在戰役后期投誠的第12軍軍長霍守義一起,被送入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接受改造。

霍守義(1898—1967),字師鄒,遼寧省西豐縣人。1923年畢業于北京高等警官學校,1924年進入吉林陸軍士官教練處二期炮兵科學習,畢業后任東北軍15師23旅少校參謀、中校副官長、上校團長?!熬乓话恕笔伦兒笕诬娢瘯逼椒謺呒墔⒆h。1935年任獨立105師2旅少將旅長,同年12月升任109師少將師長。1936年任112師少將師長,1937年晉升中將??箲鹌陂g任57軍112師師長、魯南十三縣游擊區副總指揮、暫編第九軍中將軍長、第12軍軍長等職。解放戰爭中任國民黨整編12軍軍長,1948年7月在兗州戰役中投誠[10]。

霍守義是東北軍將領中較有代表性的一位,也是東北軍“中間路線”的忠實踐行者,一直以來都是我黨統戰工作的重要對象。早在1940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給中原局的指示中,就對時任東北軍第112師師長的霍守義做出如下評價:“霍對張漢卿尚忠實,對抗戰尚堅持,對我黨與八路軍無惡感,西安事變前即對我同情,對國民黨并無歷史關系”。

霍守義忠于張學良,同情共產黨,堅決抗日,具有進步的一面。此外,作為張學良一手提拔的“相知”干部,霍對張一直懷有較深的感情。在駐陜甘期間,作為總部直屬師師長,霍守義積極擁護張氏聯共抗日八大主張,并受張學良委托,負責西安金家巷張宅與延安之間秘密交通線的保衛工作,成功掩護數十批中共要人和張學良的私人代表往返?!拔靼彩伦儭北l后,霍守義又率部回師渭南,先后打退桂永清教導總隊三次進攻,使戰局轉危為安[11]。

抗戰爆發后,霍守義率第112師隨57軍東調江蘇戰場,相繼參加江陰要塞守備戰、南京保衛戰、連云港保衛戰等十余場戰役。1939年3月進入魯南山區堅持敵后抗戰,1940年10月奉調蘇北支援韓德勤,長駐車橋、阜陽一帶??箲鹬?,霍守義始終與八路軍、新四軍友好相處,相互配合,亦未參與任何一次反共行動。在敵后國民黨軍隊大量偽化的情況下,112師始終堅決抗日。尤為可貴的是,1938年3月,伍志鋼、谷牧、李欣等中共黨員受長江局派遣,進入112師建立地下工委,發展112師667團團長萬毅等入黨;李欣還擔任霍守義的秘書,對霍有一定的啟發與幫助。

但作為舊式軍人,霍守義盲目的正統觀念較重,不能真正認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企圖擁兵自保,走所謂“中間路線”,向蔣介石邀取官爵,特別是晉升為12軍軍長后,更是綁在蔣介石內戰的戰車上不能自拔。但他畢竟有著積極進步的一面,進入華東高俘團后,經過教育轉變較快。1948年9月,經中央軍委批準,霍守義正式加入人民解放軍,成為較早穿上解放軍軍裝的國民黨將軍戰俘。濟南戰役中,霍守義成功動員駐濟南千佛山的原112師重炮營營長祁建甫與吳化文部同時起義。為此,華東軍區政治部于1948年10月26日電報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指出:“我們認為可考慮給霍以一定工作,將對整個俘虜軍官有極大影響,不僅表示我黨寬大,而且使他們感到只要決心改過,為人民服務,還有個人前途”[12]。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打響。當霍守義得知12軍重建后開赴淮海戰場,老部下于一凡繼任112師師長后,極為關心這支東北軍部隊的命運,多次發表廣播講話,號召老部下遵循張學良將軍志愿,走光明道路,保存東北軍最后的榮譽。為了爭取于一凡戰場起義,霍守義還派遣同在高俘團改造的原12軍111旅副旅長楊毓芳、少將高參王定中冒險潛入淮海戰場,當面勸說于部放棄抵抗。

三、國民黨第12軍第112師在淮海戰役中的基本情況

兗州戰役中,整編12軍第112師(欠334團)因駐濟寧未參戰,免遭覆沒的命運,隨后移駐安徽碭山。徐州“剿總”司令劉峙看到該師建制完整,士氣較高,決定重建12軍軍部,以112師師長于一凡任記名軍長,后由湯恩伯派13軍副軍長舒榮為軍長。12軍下轄112師和238師(1948年11月由第八軍暫調,11月22日在靈璧被殲滅),112師下轄334、335、336團,編入邱清泉第二兵團。

但作為東北軍部隊,112師始終受到邱清泉的猜疑排擠,從不被用于重點方面作戰,師長于一凡也時常受到監視。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打響。11日,華東野戰軍完成了對黃百韜兵團的分割包圍。徐州“剿總”為解黃百韜之圍,命邱清泉、李彌兵團四個半軍組成“東進”兵團,于12日晚向碾莊攻擊前進。為了防止解放軍威脅徐州東南,邱清泉命令第112師調防徐州東南柳集、趙店一線,掩護徐州機場。柳集、趙店位置頗為重要,距機場僅五六公里,為了加強力量,同時監視于一凡,邱清泉又派作為東進兵團預備隊的第74軍駐防在112師左翼潘塘鎮,第70軍駐防文樓,把112師在夾中間。112師以335團堅守趙店,第334、336團分別在柳集、蔣樓左右配備。

11月16日,為了擴大邱、李兩兵團與徐州之間的距離,創造機會分割包圍,解放軍蘇北兵團開始向徐州東南柳集、潘塘、六鋪圩一線穿插進攻。16日夜,蘇北兵團猛攻趙店,并與第74軍在潘塘鎮地區發生激戰。335團拼力固守趙店,112師師部也派出兩個營增援。期間,解放軍幾度攻入趙店東端,邱清泉下令第二兵團炮火支援,同時派第70軍96師一個團趕赴趙店,表面是策應,實為督戰。由于國民黨軍部署過密,經過一天激戰,蘇北兵團主動撤出戰斗。

趙店、潘塘鎮戰斗后,112師由柳集、趙店調往徐州東南女媧山地區。女媧山為徐東制高點,直接威脅徐州機場,當時被解放軍占領。112師和左翼第70軍、右翼第47軍一起,協助第41軍攻占了三堡、女媧山,112師還一度攻入四堡、燕營一帶,暫時解除了解放軍對徐州東南的威脅。

但徐州局勢緩和后,邱清泉對112師非但不予嘉獎,反而以“人事交流”為名,四處安插親信進行分化瓦解。他先后任命112師政工室主任與第70軍第139師政工室主任對調任職,第335團團長韓福山調升第二兵團獨立旅副旅長,第336團副團長蘇顯揚調至第五軍第200師某團任團長,這兩個缺由邱清泉嫡系第五軍調入兩人分任團長、副團長。這一舉動引起了于一凡的極大不滿[13]。

11月22日,黃百韜兵團覆滅。25日,黃維兵團又被中原野戰軍包圍于雙堆集地區。國民黨國防部計劃以徐州“剿總”主力南下,黃維兵團與駐蚌埠以北的李延年兵團合力北進,“三軍會師”,攻占宿縣,打通津浦鐵路。26日黃昏,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兵團開始向南猛攻,但在我華野部隊的頑強阻擊下,至28日只南進不到30里。112師從三堡地區南下,被阻擊于曹村,寸步難行。南線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唯恐被圍,北進遲緩,26日又退回淮河一線,“三軍會師”計劃歸于破產。

為了解救黃維兵團,蔣介石、杜聿明又提出放棄徐州,主力繞津浦鐵路以西南下,經永城至蒙城、渦陽、阜陽地區,攻擊中原野戰軍側背,解黃維兵團之圍后,共同南下固守淮河的方案。11月30日,徐州部署撤退。由于國民黨官兵早已成驚弓之鳥,撤退很快演變成潰逃,二十余萬人馬爭相奪路南下,完全失去了行軍區域劃分,混亂不堪。112師從三堡出發,沿徐州南側孤山集火線后方西行,經蕭縣、韓山口、王集,于12月2日清晨到達青龍集。

可就在112師準備由青龍集繼續南下時,336團在魏小窯、楊樓受到阻擊。邱清泉獲悉前方發現解放軍主力,遂令112師停止前進,掩護第二兵團主力部署戰斗。邱清泉以陳官莊為中心,分配第70軍在魏小窯,第74軍在劉集、楊樓一帶,第五軍在張堂、李莊一帶,第112師在郭營、左砦一帶,利用村莊構筑據點堅守。

12月4日拂曉,華東野戰軍將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全部包圍于徐州西南130華里的陳官莊地區。6日,杜聿明部署突圍,可孫元良兵團卻在突圍中一夜潰散,突圍行動只得中止。于一凡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決定接受楊毓芳、王定中建議,于8日晚舉行起義。

但在12月7日,杜聿明在蔣介石的一再督令下,改突圍部署為繼續向南進攻,企圖配合北進的李延年、劉汝明部,解黃維兵團之圍。8日清晨,邱清泉開始集中主力74軍、70軍向南猛攻。因為擔心于一凡有“異動”,邱清泉專門打電話給于,告知西南面重要,兵團部決定派炮兵和戰車支援。緊接著,第二兵團的炮兵和戰車觀通班在郭營、左砦架設電話線直通兵團部,戰車五輛也直接開進了王大莊112師師部。同時,第12軍軍長舒榮還派視察官黃偉斌和政工處長晏盤石,每晚到于一凡處打撲克。邱清泉甚至暗中命令第五軍第45師,將炮火瞄準112師師部,以防“不測”。情況突變,起義計劃只好作罷。

為了阻止杜聿明集團南援, 解放軍堅決阻擊,勇猛穿插,并于12月13日和14日發動鉗形攻勢。14日夜,解放軍猛攻郭營,第334團代理團長曹家和拼力固守,于一凡派一個步兵營趕往增援,后經頑抗守住陣地。杜聿明、邱清泉提升于一凡為12軍副軍長,以示籠絡。

12月15日,黃維兵團被殲滅,杜聿明集團成為孤軍。邱清泉只能加強工事、搜刮民糧,強撐力戰,在劉集、郭營等地固守。12月下旬,徐州地區天氣驟變,風雪交加、天寒地凍,包圍圈內的國民黨軍糧草斷絕,國軍官兵忍饑挨餓、士氣低落,期間雖兩次計劃突圍,但均告失敗。1949年1月4日,于一凡接到杜聿明、邱清泉命令,前往陳官莊參加最后一次軍師長會議,部署1月10日由飛機空投毒氣彈開道,然后全軍突圍。

但在1月6日,華東野戰軍即對杜聿明集團發起了總攻,突圍計劃終成泡影。6日當天,駐守郭營的第112師第336團被殲,駐守左砦的第335團團長韓福山接受勸告,于1月7日投誠。于一凡原計劃帶領112師直屬隊和第334團,跟隨第335團舉行起義。但當第335團進入解放軍防區后,后續部隊立即遭到第二兵團炮火覆蓋,第334團又在左砦東端與解放軍接火,情形混亂,未能行動,遂轉到趙莊。

郭營、左砦失守,包圍圈西北洞開,邱清泉對此極為震怒,責令于一凡于1月8日到陳官莊兵團部,當面要求其“明天坐飛機到南京去暫時休息一下”,實際解除了于的職務。1月9日晨,機場被解放軍炮火封鎖,于一凡只好又回到趙莊。

1月9日深夜,12軍軍長舒榮向于一凡傳達了邱清泉“各軍師自行突圍,各奔前程”的最后命令,隨即命令12軍和第74軍一起突圍。但于一凡在下半夜軍部集合時,趁亂擺脫舒榮控制,逃回趙莊。舒榮率領的軍直屬隊很快在突圍中被殲滅,舒榮只身逃跑。 1月10日晨,于一凡率112師師部向解放軍投誠[14]。

四、手稿中描述的勸降過程考析

根據手稿敘述,楊毓芳、王定中二人于1948年11月4日從山東益都(今青州)出發,在向臨城(今薛城)行進途中,決定改道沿津浦鐵路正面進入徐州。后因戰事在柳泉車站遇阻,只得繞行微山湖西側進入了國民黨72軍防線,被扣留3日。

淮海戰役初期,為了迷惑敵人、造成圍攻徐州的假象,并創造機會分割包圍黃百韜兵團,華東野戰軍數十萬大軍于11月6日自魯南南下,郯城、碼頭、嶧縣、棗莊、豐縣一帶均成戰場。11月7日晚,華野山東兵團10縱、7縱、11縱對駐防徐州以北賈汪、柳泉、韓莊一帶的國民黨第三綏靖區防線發動全面攻擊。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經過各方面工作,11月8日,第三綏靖區59軍與77軍一部兩萬三千余人在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的率領下起義,山東兵團迅速通過運河防線,切斷了黃百韜兵團的退路。而在此期間,國民黨72軍一直駐防徐州北部九里山一帶,何、張起義后,72軍又前出至茅村一帶,阻止第三綏靖區潰兵進入徐州。徐東阻擊戰期間,72軍配合孫元良兵團駐守九里山、云龍山、徐州機場一線,警戒蕭縣、符離集方向[15]。楊、王二人在柳泉一帶因解放軍與國民黨第三綏靖區交戰遇阻,轉入微山湖以西被72軍扣留,較為可信。

王、楊二人被扣留期間,發生了所謂的“徐東大捷”。11月15日夜,駐防徐州南部的國民黨第二兵團74軍企圖由潘塘鎮迂回碾莊,進攻解放軍側背,以解黃百韜之圍,但在周樓附近與擔任徐南穿插任務、試圖分割邱、李兵團的華野二縱遭遇。雙方激戰竟日,解放軍主動撤出戰斗,74軍勉強守住潘塘鎮、二陳集。就在同一天,為了誘敵深入,擔任徐東正面阻擊任務的華野部隊主動后撤至大許家以西,16日夜,蘇北兵團穿插切斷邱、李兵團退路的行動又受阻,于是11月18日,國民黨當局大肆宣傳“東、南兩翼共軍全線潰逃”“徐東大捷”[16]。楊、王二人也被72軍轉送至徐州城內專門收容被俘軍官的徐州“剿總”收訓隊,得以有機會與于一凡聯絡。

于一凡得到消息后,于20日派335團團長韓福山和師部參謀軍官魏運平、王襄國等人前來徐州慰問二人。但因112師剛在趙店小勝,取得了邱清泉稍許信任,于一凡對戰局幻想較深,故拒絕了王、楊二人來師部面談的請求。

11月30日,徐州“剿總”部署撤退。這時于一凡因邱清泉插手人事安排,本已極為不滿,經韓福山勸說,王、楊二人得以隨112師一起南撤。12月4日,杜聿明集團在永(城)碭(山)蕭(縣)三角地區被圍。6日,孫元良兵團突圍潰散,楊、王二人抓住時機挑明來意,勸其起義,于一凡表示考慮。

12月7日早晨,經韓福山、楊英華兩位團長同意,于一凡決心起義。8日派336團醫官趙金聲與王定中一起前往華野八縱接頭,決定于當晚6時行動。但這時邱清泉開始實施南進攻勢,對112師的監視突然加強,參謀處主任徐鴻恩建議暫緩兩天,王定中只好連夜返回八縱,要求解放軍緩攻一天,9日中午作決定性答復。8號夜里,王、楊二人再次向于一凡痛陳利害,于的部屬也多力主此事,并提出起義后由重新由霍守義領導,于一凡遂再次決定起義。9日中午,王、楊二人一起來到八縱,匯報起義的準備情況。

誰知情況又起變化。于一凡突然派人給楊、王送信,說受到監視,撤銷原計劃,并告二人離開,態度堅決。由于此時邱清泉兵團正在猛烈向南突圍,楊毓芳恐于一凡受到監視,行動不便,便又返回335團了解最新情況,才知道于一凡確實已經放棄起義計劃。但楊毓芳并未灰心,又策動楊英華、韓福山分別起義,并鼓動112師參謀軍官將于拋開。在楊毓芳的努力下,楊英華、金克才等三人同意于當晚將部隊拉出,讓楊毓芳先回送信。這時卻突然傳來112師換防,調第二兵團中心區休整的消息(實際上112師并未全師調防),楊、王二人數次往返,風聲已經外泄,楊毓芳擔心事泄身危,不敢在335團久留,遂連夜冒險逃回八縱。楊、王二人從此留在八縱,將策反工作的經過由八縱轉呈華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劉貫一。

楊、王二人在八縱住了幾天,又轉到九縱,這時解放軍對杜聿明集團的包圍圈已經鞏固。他們抓住這個機會,再次向于一凡寫信勸降,促其早日投誠,但于始終沒有再回復,二人遂于27號回到已經解放的徐州。

五、該手稿的歷史價值

這份手稿經歷近七十年時光保存至今,內容完整,品相良好,殊為不易。手稿完整記錄了對112師的策反經過,體現了解放戰爭中我黨俘虜工作的巨大成效,生動地刻畫了東北軍將領的矛盾心理,對研究淮海戰役中的策反工作具有補白作用。

(一)充分體現了解放戰爭中我黨俘虜工作和統戰工作的巨大成效。

瓦解敵軍、寬待俘虜,是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之一。解放戰爭中,僅在1946年7月至1949年7月,我軍俘虜人數就達到415萬,其中的280萬人經過改造參加了解放軍。這一成就的取得,與中國共產黨根據戰局的變化,實行正確的俘虜政策和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方針是分不開的。

兗州戰役后,在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里,霍守義、楊毓芳、王定中等原國民黨12軍高級軍官,人格上受到尊重,生活上得到優待,行動上較為自由,他們親眼看見解放區開展土改、實行人民民主后欣欣向榮的景象,親身體驗了解放軍官兵一致、政治平等的優良作風,思想上受到了很大震動。通過聽報告、學文件、參加自由討論等形式,他們對我黨各方面政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逐步認清了蔣介石政權的反動本質,聯系到張學良被扣押、東北軍長期受歧視排擠的歷史,對參加反共內戰多懊悔不已,故接受改造較為積極[17]。

楊毓芳、王定中作為身負特殊使命的被俘遣返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潛回淮海戰場,歷時兩個多月,在陳官莊包圍圈幾進幾出,千方百計促成起義。遭遇挫折后毫不氣餒,繼續相機策動,最終促成韓福山團和112師師部人員投誠,頗為不易,也從側面反映了我黨我軍俘虜工作的巨大成效。

策反工作,同樣也是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箲鹌陂g,112師中曾長期有中共地下工委活動,與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一直保持較友好關系,廣大官兵對我黨的政策、主張有一定了解。但在淮海戰役期間,112師中已經不存在秘密黨員或黨組織,也沒有為我黨所掌握的進步軍官力量,外部以武力迫使、內部通過被俘軍官實施政治爭取,是唯一可行的辦法。事實證明,利用俘虜進行宣傳瓦解工作,更易于為東北軍官兵接受,充分體現了我黨統戰工作的靈活性。

(二)充分反映了東北軍所謂“中間路線”的破產和東北軍將領在內戰中左右搖擺的矛盾心理。

以霍守義、于一凡為代表的東北軍將領,是于學忠倡導的所謂“不紅也不藍”的“中間路線”的忠實踐行者。他們一方面對張學良懷有深深的感情,對蔣介石排斥異己、分化瓦解東北軍的伎倆極為警惕,用兵處處小心謹慎、消極應付,但他們又不能真正認同中共的政治主張,無法如呂正操、萬毅一樣加入人民軍隊的行列,還渴望從蔣處加官進爵。這種矛盾心理,造成了霍守義等人始終擁兵自保,八面玲瓏,企圖在各種政治勢力的夾縫中獨善其身。

于一凡從駐防徐南期間拒絕與楊、王二人相見,到陳官莊被圍期間先后三次反復,左右搖擺,最終放棄起義計劃,這其中固然有邱清泉監視嚴密、戰況激烈等客觀原因,但其根深蒂固的“中間路線”思想,恐怕為根本原因。于一凡的錯誤指導思想,最終葬送了112師,也徹底宣告所謂“中間路線”的破產。

事實證明,在國共關系緩和、張學良將軍釋放有望的情況下,“中間路線”具有保存東北軍團體、確保張學良人身安全的積極作用。但在解放戰爭開始后,張學良獲釋無望,東北軍將領又被大量撤換、收買,東北軍舊部全部被打散混編,被驅使開赴內戰第一線的情況下,東北軍除了起義投誠,接受改編外,只能成為蔣政權反動內戰的殉葬品,絕無“中間路線”可走。

(三)為研究淮海戰役全過程,特別是淮海戰役中的策反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12軍112師作為非嫡系部隊,始終被邱清泉作為二線部隊使用,也因此屢次逃脫了被殲滅的命運,得以完整經歷了淮海戰役的三個階段。楊毓芳、王定中在淮海戰役初期既潛入徐蚌戰場,長期跟隨112師行動,并在1948年12月策反活動結束后,第一時間寫下該手稿,因此對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記憶較為清晰可信。

該手稿內容詳實,邏輯清楚,敘述情況與現有淮海戰役相關史料基本吻合,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手稿對于策反過程的許多細節,特別是東北軍將領的矛盾心理記述極為詳盡,為研究淮海戰役中的策反工作,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注釋與參考文獻:

[1]師公,這里指霍守義?;羰亓x字師鄒,故尊稱師公。

[2]益都,即今山東青州,時為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駐地。

[3]韓福山,第112師335團團長。魏運平、王襄國,均為112師師部參謀軍官。

[4]楊團,指第112師336團,團長為蘇顯揚,副團長為楊英華。

[5]徐鴻恩,時任第112師參謀處主任。

[6]海濤、劍青二人應為第112師師部參謀人員,具體姓名待考。

[7]公,這里指霍守義。

[8]金,這里指112師副師長金克才。

[9]劉部長,指華東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長劉貫一。

[10]政協山東省文史資料委員會:《兗州戰役親歷記》,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7頁。

[11]淮安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淮安文史資料(第七輯)》,內部資料,1989年,第138頁。

[12][17]夏繼成:《終局:國民黨高級戰俘團真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146頁、150頁。

[13]張德良、周毅:《東北軍史》,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59—661頁。

[14]全國政協文史委:《淮海戰役親歷記》,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3年,第344—349頁。

[15][16]徐州《淮海戰役史》編寫組:《淮海戰役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8頁、第71—74頁。

猜你喜歡
東北軍徐州兵團
兵團記憶
兵團記憶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國 第三回 三讓徐州
徐州過年紀實
蘇翠2號梨在徐州的引種表現及配套栽培技術
談東北淪陷誰之過
淺析1928—1936年張學良對日態度
用兵團精神凝聚兵團人的夢
論西北“三位一體”大聯合的形成及其歷史地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