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人的屈子情結

2016-06-11 03:38蔡發仁
湘潮(理論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楚辭屈原

蔡發仁

中國是一個有著優秀詩歌傳統的泱泱大國,千百年來,佳作如云,群星璀璨,如此盛況,其首功當推詩祖屈原。屈原是中華民族之魂,是炎黃子孫的驕傲,他的詩歌作品,開創了浪漫主義詩風的先河,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更為后世所景仰。毛澤東十分推崇屈原,他曾經自豪地說,屈原的家鄉就是我的家鄉,我們是這位天才詩人的后代。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經游歷考察過屈原曾經生活、流放、行吟過的沅湘大地。毛澤東鐘情于屈原,當然不僅僅是地緣情結,屈原的曠世杰作《楚辭》和他的高尚的人品才是毛澤東鐘情于屈原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誕生于湖南韶山?!吧讲辉诟哂邢蓜t名”,舜帝南巡時曾駐足于韶山,因演韶樂而得名。此地歷史文化沉積深厚,流傳著舜帝及其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毛澤東祖祠的墻壁上就畫有舜帝娥皇女英故事的圖像,孩提時代的毛澤東就耳濡目染,后來接觸到《楚辭》,發現祖祠墻上那些人物形象經常出現在屈原的作品里,對《楚辭》自然感到既熟悉又親切,不知不覺毛澤東與屈原的作品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以至于他整個一生,就沒有離開過屈原的作品。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盡管學習任務繁重,但他還是盡量擠出時間研讀《楚辭》。他專門做了一本讀書筆記,名日《講堂錄》共47頁,而前10多頁全部是用小楷工工整整抄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這是毛澤東早年刻苦學習屈原作品的見證,也是難得的珍貴史料。

毛澤東還經常和同學們在一起,學習討論屈原的作品,各抒己見,交流學習心得,賦詩抒發自己的感受。1918年,毛澤東送羅章龍赴日本留學,曾賦詩《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詩中有“少年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痹谶@里毛澤東把屈原和賈誼并舉,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學習榜樣。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不管環境如何艱苦,毛澤東仍手不釋卷,《楚辭》是毛澤東常讀的作品。建國以后,毛澤東讀《楚辭》的時間更多了。他常對身邊的同志說,《楚辭》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有民主色彩,屬浪漫主義流派,他的作品很有戰斗力,是投向反動派的匕首和投槍。他外出視察指定帶的書目中,一定要有《楚辭》,而且他還要求領導干部學習《楚辭》。1959年,廬山會議上,他吩咐秘書林克,將研究《楚辭》的書目印發給與會代表,要求代表讀完書目中的作品。1959年,南寧中央會議期間,敵機突然來襲,電燈隨即熄滅,警衛員慌忙要求毛澤東進防空洞,毛澤東鎮定自若,他不僅拒絕進防空洞,還吩咐警衛員點燃蠟燭,他就借著蠟燭微弱的光亮繼續讀《楚辭》,根本沒把敵機來襲當回事。

屈原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楷模,也是世界文化名人,這與毛澤東的大力推介不無關系。1942年,毛澤東在赴蘇的途中,向陪同的蘇聯漢學家費德林介紹屈原,稱屈原是一個很有創作個性的詩人,他的詩非常精彩,很值得一讀。1954年10月26日,毛澤東在會見訪華的印度總理尼赫魯時,稱贊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還特意向尼赫魯介紹了屈原的生平事跡,介紹了中華民族紀念屈原的端午習俗。在送尼赫魯回國時,特別引用了屈原的《九歌·少司命》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心相知”的詩句,來表達對尼赫魯的友好之情。1972年中日建交時,毛澤東特地將一部精裝的宋版《楚辭集注》作為禮物送給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毛澤東不失時機地把屈原和他的作品介紹給外賓,就是要讓世界人民了解屈原,了解屈原文化。

毛澤東喜讀《楚辭》,并吸收其營養加以消化運用,將自己的詩詞熔鑄成新時代的《離騷》。屈原的詩想象奇特,風格浪漫,情感奔放,文詞華美,這些特點在他的《離騷》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峨x騷》塑造了一個純潔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奇特的想象,把神話傳說,歷史人物和自然現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編織成似夢似幻的境界,如神游一般,詩人朝蒼梧、夕至縣圃,以“望舒飛廉鸞鳥,鳳鳥、飄風、云霓為侍從、倚仗,在天空中馳騁”,其場面宏偉壯麗,深刻地表現了詩人追求理想的精神。這種浪漫主義風格的描寫,在毛澤東的詩詞里也隨處可見。如毛澤東《七律·送瘟神》二首中“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在這里把地球當著飛行器傲游宇宙太空,顯然這里借鑒了《離騷》中主人公尋找天帝而遠游的場景,但其規模更為宏偉壯觀,其意境更加高遠和深廣,表現了建國初期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戰天斗地的豪邁氣慨。再看毛澤東寫于1961年的《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這首詞里的“帝子”即指娥皇女英,化用了屈原的《九歌·湘夫人》里的“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涌連天雪”中的“洞庭波”則取自該詩詠洞庭的名句“洞庭波兮木葉”,又毛澤東的《蝶戀花·答李淑一》中的“吳剛捧出桂花酒”則借用了屈原的《九歌·東皇太上》的“奠桂酒兮椒漿”,毛澤東的《念奴嬌·井岡山》里的“九死一生如昨”則取自《離騷》中的“雖九死其猶未悔”之句。1945年,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期間,有人在重慶的《新民晚報》上發表了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這首詞里的“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的“騷”,借用的《離騷》之題。這首詞縱寫千古,橫攬八方,意境開闊,氣勢宏偉。據說發表的當天就轟動了整個重慶市。為消除毛詞的影響,蔣介石緊急招來他的那幫御用文人,令其各展才干,反擊毛詞,怎奈這些只會吟風弄月的所謂飽學之士,盡管絞盡腦汁,搜索枯腸,卻怎么也寫不出能壓倒毛詞的詩作來。蔣介石很是生氣,他的文膽陳布雷滿面愧色地對他說:“毛詞雄渾磅礴,遒勁偉美,堪稱千古絕唱,我等實在難以比肩!”蔣介石不由嘆道:“想不到我方武不如人、文也不如人!”可見毛澤東的詩詞在《楚辭》的滋養下,繼承并發展了楚辭,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當時已獨領風騷,無人能及。

毛澤東的屈子情結,不僅僅體現在他對《楚辭》的熱愛,對屈原作品藝術風格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崇尚屈原的高尚人格,愛國主義精神及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查閱毛澤東所有詩詞,詠古人的詩僅4首,其中一首就是詠屈原的,這首詩寫于1961年秋天《七絕·屈原》。

屈子當年賦楚騷,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椒蘭少,一躍沖向萬里濤。

這首詩里,毛澤東深情地緬懷屈原,高度地贊揚屈原的詩品和人品。該詩采用暗喻的表現方法,用“殺人刀”形象地突出了屈原《離騷》強大的批判威力,是指向腐朽勢力的戰斗檄文,是匕首是投槍,歌頌了屈原嫉惡如仇,為捍衛真理而勇于斗爭的精神。這是毛澤東研究屈原其人其事的深刻感受,也是針對當時國內外的形勢有感而發。當時是國際形勢云譎波詭,動蕩不安,蘇修叛徒集團和國際反動勢力相互勾結,掀起一股反華浪潮,企圖孤立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面臨“艾蕭太盛椒蘭少”的困難現實,“一躍沖向萬里濤”,毛澤東借屈原堅持斗爭,以死殉國的悲壯“一躍”,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反修斗爭中,為捍衛馬列主義真理而戰斗到底的堅強決心。毛澤東在最困難的時候想到了屈原,從屈原精神吸取力量。

這兩個偉人雖相隔千年,心意是相通的,都有著至死不渝的家國情懷,但他們的境遇卻截然不同。屈原是處在戰國后期楚國由強盛走向衰微的時期。楚國的朝政被腐朽的貴族集團所把持,國勢一日不如一日,楚國有被秦國滅亡的危險,而自己的美政理想和革新主張卻無法實現,面對如此現實,屈原他無路可走,只能縱身一躍,以死來表明自己的志向,來殉自己的國家。相比起來,毛澤東是幸運的。毛澤東雖然生長在積弱的舊中國,但馬列主義的傳入,為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他送來了拯救舊中國的良方,毛澤東堅持以馬列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以“九死無悔”的屈原精神為動力,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建國初期到1974年,又經過不到30年的艱苦奮斗,中國已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有了核彈和人造衛星,國家無內債外債之憂,一個從戰爭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一窮二白”的國家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v觀中國歷史,每當民族危亡的陰影籠罩中華大地時,總有一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為挽救國家的危亡去戰斗,去犧牲,他們這種敢于斗爭,勇于犧牲的精神源頭在哪里?在萬古悲風的汨羅江,在楚風盛行的沅湘大地,在屈原和他的《楚辭》里。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的成功,是對這一歷史現象最有力的證明。

革命成功了,毛澤東深知“創業難,守成更難”的道理,他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距離現代化強國還很遙遠,老百姓的生活還很艱苦,中國還面臨戰爭的威脅,香港澳門尚未收回,臺灣還孤懸海外,他把這種深深的憂慮,凝結在他晚年的詩作《訴衷腸》里:

當年忠貞為國酬,何曾怕斷頭?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鬢已秋;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這首詞可謂字字辛酸,句句滄桑,讀來真叫人心靈顫栗,淚灑胸襟!

毛澤東的一生是為人民解放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老人家的夙愿,就是要社會主義國家強盛,人民幸福,人人平等,使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雖“鬢已秋”但“業未就”,“江山靠誰守?”“忍將夙愿付與東流?”令他老人家晚年牽腸掛肚的是中國革命事業如何后繼有人,人民打下的江山如何不改變顏色,如何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拳拳憂國憂民之心,日月可鑒!在毛澤東《訴衷腸》里,我們看到了屈原的身影,屈原和毛澤東都是楚湘大地山川奇氣所鐘的偉大英雄,其美德可輝映華夏,光耀千秋。

猜你喜歡
楚辭屈原
《楚辭·九章·惜往日》校讀一則
夢見屈原
端午思屈原
屈原和楚辭
《讀屈原〈天問〉之一》
節奏觀下《楚辭》的英譯研究
秋夜讀《楚辭》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屈原詩·天問
屈原送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