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屈原與毛澤東的中華一統思想

2016-06-11 18:16劉云華毛浦先
湘潮(理論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懷王一統屈原

劉云華 毛浦先

在實現中華一統的歷史進程中,國家元首的雄心壯志和戰略決策固然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忠心輔佐君王的文臣武將的文治武功,在稱帝而治的天下一統斗爭中,也有不可抹殺的歷史功績。屈原為楚懷王重臣,毛澤東為人民共和國元首,二人所處歷史時期和所任職位都存在差異,但實現中華一統的基本點是相通的,拙文試圖就中華一統議題探討二人各自思想的形成與得失。

一、屈原中華一統思想淺析

公元前319年屈原升任楚國左徒,當時楚令尹一職空缺,左徒實為統管國家內政外交之重臣。戰國“七雄”中,真正可以相互比拼的是秦、楚、齊三國,《戰國策·楚策一》云:“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可見最相匹配的競爭對手還是秦楚兩國。

在兼并六國的策略上,秦國一方面采取“近攻”,吞并鄰國;另一方面則實行“遠交”,收買與秦國不相鄰的國家的諸侯佞臣,企圖離間君臣,瓦解斗志,破壞六國一致抗秦的聯合陣線。屈原胸懷華夏一統的美政理想,對秦國的“近攻遠交”之策十分明了,主動輔佐楚懷王與齊、韓、趙、魏、燕5國結成縱向聯盟。這正是秦王最為擔心的事情。秦王多次委派張儀到楚國蒙騙懷王,賄賂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并利用他們離間屈原與楚王,從而導致屈原被疏、乃至流放。楚懷王為不絕秦歡,竟然放棄來之不易的合縱成果,致使屈原的主張最終得不到君王采納,楚國最后因孤立無援而慘敗,造成了國破家亡的悲劇。

屈原輔佐楚王計劃實現華夏一統的相關證據,可以從漢以前的有關史籍和屈賦作品中找到。歸納起來有如下四證:

書證一:《國策》中有一段蘇秦以連橫勸說秦惠王的記載:“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妒酚洝垉x列傳》載:“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冻兰摇份d:“懷王十一年,蘇秦約縱,山東六國共攻秦,懷王為縱長”??梢姟安⒅T侯,吞天下,稱帝而治”,當時的確是秦、楚兩個有實力的國家追求的目標。屈原為楚國左徒時,其核心策略就是合縱抗秦,進而統一7國,使楚王吞天下,稱帝而治。

書證二:《楚世家》載:“十六年,秦欲伐齊,而楚與齊從親,惠王患之,使張儀南見楚王?!薄笆四?,秦使使約,復與楚親,分漢中之半以和楚。楚王日:‘愿得張儀,不愿得地。儀遂使楚,因而囚張儀欲殺之?!薄皟x因說楚以叛縱約而與秦合親,約婚姻。張儀已去,屈原使從齊來,諫王日‘何不誅張儀,懷王悔,使人追張儀弗及”?!妒酚洝で袀鳌份d:“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鼻瓕τ趶垉x的狼子野心明察秋毫。他向懷王明確指出秦如虎狼,絕對不能相信,且積極主張懷王殺掉張儀這個阻止楚王統一天下的罪人。

書證三:《離騷》有不少“昔三后之純粹”、“彼堯舜之耿介”、“及前王之踵武”、“周論道而莫差”、“湯禹嚴而求合”的句子;《天問》則有“會鼉爭盟”、“伯昌號衰”、“武發殺殷”、“中央共牧”等句子。這些句子所提及的人和事,都是戰國以前古史中與君王有關的史事,從堯、舜、禹到楚莊王,所涉及古代明君達10余人。屈原一方面贊頌了他們光明正大的品德,肯定了他們舉賢授能,興國恤民的功績;另一方面則是對于他們團結諸侯,融合民族,開拓疆土,統一華夏的認同,因為其中的商湯、周武、周公等明君為華夏一統,天下共主建立了豐功偉績。

書證四:《離騷》有“覽相觀於四極”、“思九州之博大”的句子;《天問》有“東南何虧”、“東流不溢”、“東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順橢,其衍其何”的句子。這些都是描述地理空間無限廣闊的詩句。屈原詩句的地理空間遠遠超出了楚國乃至戰國七雄的版圖,這正是他合縱抗秦,統一華夏的雄心壯志在辭賦作品中的必然流露。

這就證明屈原美政理想的最終目的就是輔佐楚王實現華夏一統。

二、毛澤東中華一統思想形成脈絡

毛澤東中華一統思想在黨內產生過深遠影響,其形成脈絡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1.形成階段(1935--1945年)

1935年12月27日,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書面報告中,毛澤東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要“變中國為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的國家”。這是在書面講話中較早的表述。1937年5月3日,在題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的會議報告中,他再次提出黨的總任務是“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統一的民主共和國而斗爭”。1939年9月16日,在“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中,他又強調:“中國確實需要統一,但是應該統一于抗戰,統一于團結,統一于進步”。此時,他的中華一統思想的表述措詞雖不一致,但已經從“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的國家”向“統一的民主共和國”方面逐步完善。

2.確立階段(1945--1949年)

1945年4月23日,黨的七大在延安開幕,毛澤東在開幕詞中提到中國的兩個前途,其中之一就是建設“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中國”。他號召全黨為此而奮斗,同時強調“必須將分裂的中國變為統一的中國,這是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1948年11月,在紀念十月革命3l周年題為《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一文中,他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就是“建立統一的民主的人民共和國”。1949年6月15日,他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統一全中國”,指明“獨立、自由、和平、統一和強盛的道路”,“才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正確方向”。此階段,毛澤東中華一統思想已經確立。

3.堅持階段(1949—1976年)

1949年9月底,毛澤東在第一屆政協“會議宣言”中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將指揮人民解放軍將革命戰爭進行到底,消滅殘余敵軍,解放全國領土,完成統一中國的偉大事業”。1951年10月,他在《三大運動的偉大勝利》一文中自豪地宣布:“我們的國家已實現了空前未有的統一?!?957年2月底,他在最高國務會議上作《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講話時著重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勝利的基本保證?!?/p>

為了始終如一地堅持中華一統思想,不斷鞏固其偉大成果,黨中央和毛澤東于1950年10月25日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對美作戰,提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獲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1952年2月,又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新疆,參加邊疆的開發和建設。1954年組建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繁榮邊疆、鞏固國防、團結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4月,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1959年3月,人民解放軍西藏部隊奉命平息了西藏地方政府上層反動集團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使西藏經民主改革,消滅了農奴制度,自治區政府得以成立。

與此同時,在黨中央、毛澤東決策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62年10月以來的中印、中蘇、中越邊界自衛反擊戰中,為保衛祖國,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取得了保衛邊疆的重大勝利。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前提下,我國與相鄰各國建立了睦鄰友好關系,明確了國界,避免了爭端,堅持并鞏固了國家的統一,維護了民族團結。

毛澤東中華一統思想的形成、確立與堅持經歷了整整40年的風風雨雨,中華一統在中國大地上的基本實現表明: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空前未有的代表無產階級當家作主的人民領袖。

三、屈原、毛澤東中華一統思想得失簡評

(一)屈原之失

屈原為楚國左徒,在楚懷王十至十四年間,輔佐懷王主持內政、外交。他的中華一統思想為什么沒有實現呢?我們不妨例舉屈原所贊頌的古代名臣與他作個比較,從而找到屈原失敗的諸多原因。

1.無商湯之君。商湯為“三代之英”,是商朝的開國之君,為爭得東方諸侯盟長,曾與夏王朝抗衡。他十分重視有德有能的人,任用了奴隸出身的伊尹為相。伊尹在輔佐湯王滅夏和鞏固商王朝政權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使商湯執政后,不斷開拓疆土,發展生產,促進了民族之間的進一步融合,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屈原所輔佐的楚懷王雖曾任用屈原為左徒,但未能做到用人不疑,反而偏信了靳尚等人的讒言,使屈原失去治國之權。屈原無圣明之君支持,統一7國的理想自然落空。

2.無管仲之友。齊僖公庶子姜小白曾在回國即位途中遭管仲半途攔截,且中箭倒下。當姜小白即位成為齊桓公時,魯國將管仲囚送齊國,聽侯齊桓公處決。齊桓公當時也想殺管仲報一箭之仇。與管仲從小長大的鮑叔牙冒死向齊桓公力薦管仲。齊桓公終于放下私仇,為爭霸全局出發,任管仲為大夫。管仲對齊國政治、經濟、軍事實行改革,終于輔佐齊桓公征服了晉、楚、宋、鄭諸國,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與鮑叔牙的友誼使管仲死里逃生,還為齊桓公施展了振興齊國的才華。屈原的“獨立不遷”、“獨清”、“獨醒”,雖留下了一個千年傳頌的美名,但卻沒有一個知心朋友為他在懷王面前冒死力薦其復出,這也可謂屈原生平中一大遺憾。

3.無散閎之謀。西伯被商紂王囚于羨里時,散宜生、閎夭、姜尚三人設巧計求天下美女進獻紂王,終于贖回西伯,為文王伐商爭取了寶貴機遇。屈原若在懷王自秦逃出,從間道走趙時,以計謀救回懷王,懷王定會如文王重用姜尚那樣,重新起用屈原,然而屈原無救主之謀,再次失去實現美政理想的機遇。

屈原的美政理想雖未實現,但命運為他開啟了詩賦之門。他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用蘸滿奇崛瑰麗的楚文化之神筆,寫下了傳誦千古的詩篇,成為后世文人崇拜的中華愛國詩賦之祖。

(二)毛澤東之得

毛澤東在1925年寫下了《沁園春·長沙》,詞中的“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就用反詰的方式表達了決心改造中國,主中華大地之沉浮的豪情壯志。他面對軍閥割據的舊中國,面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工農大眾,面對帝國主義的野心,心中早就萌發出了中華一統的夢想。10年之后,他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明確指出了“變中國為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的國家”的這一偉大構想,并為此奮斗了終生。毛澤東成功實現中華一統的主要經驗可以概括為如下“四得”:

1.得治黨之權。1935年1月,遵義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指出了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等人關于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組成了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3人軍事指揮小組,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他在黨的發展、壯大、整頓和路線、方針、政策制定各方面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且將中國共產黨治理成為了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武裝的,善于采取批評與自我批評方法,且聯系人民群眾的偉大政黨。

2.得強軍之略。遵義會議后,毛澤東獲得了紅軍的軍事指揮權。他以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組織紅軍四渡赤水,成功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長征途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1936年12月,他為了總結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寫下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書,系統論述了中國革命戰爭戰略方面的諸多問題。1938年5月以來,他又寫作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系統闡述其軍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對指導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他親自指揮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最終取得了解放全中國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

3.得感奮之心。毛澤東在執掌黨和軍隊領導權前后,始終堅持依靠人民、組織人民、團結人民、解放人民的革命原則,這一原則促成了工農紅軍的締造、發展和壯大,實現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迎來了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繁榮。毛澤東十分信賴和熱愛人民,他說:“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薄败婈牨仨殣圩o人民,不能損害人民利益?!彼吷鷱娬{黨的干部要服務于人民,他說:“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薄拔覀円磺泄ぷ鞲刹?,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敝袊嗣褚驗橛辛藶槿嗣裰\幸福的毛澤東,因為有了視人民群眾為真正英雄的毛澤東,他們倍受激勵,感奮之心自然形成,因而紛紛匯集在毛澤東的旗幟之下,為中華一統,為人民的解放事業前赴后繼,浴血奮戰,從而打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江山。

4.得誠篤之友。毛澤東身邊集聚了大批志同道合的誠實、真摯之友,黨內有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葉劍英、任弼時、葉挺、陳毅、劉少奇、賀龍、劉伯承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外則有李鼎銘、宋慶齡、李濟深、張瀾、沈鈞儒等民主人士。1949年9月,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出席662人,其中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少數民族代表、華僑代表、愛國人士中的絕大部分都是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真誠朋友??谷彰褡褰y一戰線的建立,為共產黨匯集了大批中華英才,這些英才因受到毛澤東的器重,他們在中國革命各個重要關頭或不同戰線都發揮了十分難得的作用。

四、屈原、毛澤東中華一統思想的基本點及其本質區別

中華一統思想的基本點是從國家、民族、人民利益出發,變分割的領地為統一的領土,將爭斗的部落或民族融合成和諧整體,避免戰亂,實現天下共主,從而達到天下大治。這一基本點從屈原到毛澤東都是相通的,因此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共同追尋的夢想。由于社會發展歷史階段不同,中華一統思想必然會打下不同歷史時代的烙印。

屈原時代正處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君王實行華夏一統,為的是拓展疆域,爭奪霸主,建立封建君王的一統天下。由于統一的國家有利減少戰亂,人民生活相對安定,因此也是黎民百姓的期盼。屈原統一7國的計劃就包括了忠君、愛國、恤民等諸方面內涵,因此后世君王和百姓都十分敬重屈原。這種敬重一是因為他在端午節殉國之舉驚天地泣鬼神;二是因為他用楚辭表達了對先王的忠誠,對美政的追求,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民的關切。然而究其本質,屈原中華一統思想因其歷史原因,不可避免烙上封建統治階級專政的印痕。

毛澤東所處的時代,是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無產階級革命風起云涌的歷史時期。毛澤東自組織新民學會始,就懷有“改造中國和世界”的理想。他的中華一統思想是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富強的人民共和國。他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他畢生把自己及黨的干部都看成是人民的勤務員,建國后,其國家、政府、軍隊、政協、人大、銀行、法院等名稱均冠有“人民”二字,因此,毛澤東的中華一統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一統,其本質是以無產階級專政為國體的民主而統一的人民共和國。

綜上所述,屈原的缺失正好與毛澤東的所得基本相對應,屈原如果遇到了圣明之君,他就有可能獲得治國之權;屈原如果有管鮑之友,他就會得到摯友冒死直諫,使其重任左徒,堅持合縱抗秦;屈原如果有赴秦救主之謀略,楚懷王就會被屈原的計謀和忠誠所感動,主動起用屈原去實現美政。這與毛澤東的救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使之當家作主,能感動中國人民一樣,都是用救助、器重的行為激勵對方,使對方為你所用,因此,毛澤東的“四得”正是他中華一統思想獲得成功的法寶。

屈原、毛澤東的中華一統思想給予當代中國的啟示如下:一是中華一統思想無論在過去或者將來,都是維護國家統一、人民團結、各民族融合、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營造太平盛世的基本保證;二是屈原和毛澤東的中華一統思想都因對祖國的熱愛,對民生的關切,對和平的向往而被國家所肯定,被人民所期盼,因此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追尋的共同夢想;三是鞏固和堅持中華一統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的神圣使命。在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指揮下,我們一定要高舉毛澤東中華一統旗幟,保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最終完成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讓中華一統的千年夢想在祖國的版圖上完全實現。

猜你喜歡
懷王一統屈原
讀東周列國志
《大清一統輿圖·陜西全圖》初探
夢見屈原
端午思屈原
錢人壽
楚懷王邏輯很混亂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九章·思美人》新探
《大清一統志》西部西藏“阿里”四至與寺廟城邑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