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鰻鱺養殖產業發展及市場展望

2016-06-23 03:01包特力根白乙
安徽農業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鰻鱺

包特力根白乙

(大連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遼寧大連 116023)

中國鰻鱺養殖產業發展及市場展望

包特力根白乙

(大連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遼寧大連 116023)

摘要鰻鱺是優質名貴養殖魚類,20世紀60年代中國開始試養,歷經試驗養殖、推廣養殖和規模養殖3個階段,如今已形成較完整的養殖生產體制。鰻鱺養殖區域多達11個省份,幾乎遍及長江流經省份以及長江以南省份,主要產區為廣東和福建2省。日本、俄羅斯以及臺灣、香港地區對鰻鱺的需求較為旺盛,為中國鰻鱺養殖產業創造了市場條件。然而,國內鰻鱺需求依然不大,加之其市場集中度風險、行業壁壘風險和鰻鱺生長性風險,中國鰻鱺養殖產業發展不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存在高度風險。

關鍵詞鰻鱺;養殖產業;市場基礎;產業展望

鰻鱺(Anguilla)本來是熱帶海魚,源于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周邊海域,之后逐漸游向溫帶,如今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其周邊國家的咸淡水交界海域、江河、湖泊等且棲身于清潔、無污染的水域,種類達18種之多。鰻鱺是最神秘的魚類之一,被稱為“述說地球環境的魚[1]”,它在地球上存活了幾千萬年,然而人們對它生活史的研究才始于19世紀90年代,對其了解只不過是近幾十年而已。鰻鱺是性情兇猛,晝伏夜出,貪食好動,喜歡流水,降海性洄游魚類,與鮭魚的溯河性洄游形成鮮明的對照。鰻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富含脂肪,營養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愛,被譽為“水中人參”[2]。20世紀70~80年代,世界各地的鰻鱺資源急劇減少,其中歐洲鰻已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的限制對象魚,這促使人們進行鰻鱺養殖,并使之成為世界性產業。雖然至今未能突破鰻鱺人工繁殖的核心技術,但是通過采捕的天然鰻苗及其培育實現了產業化發展。隨之,鰻鱺躋身于優質名貴養殖魚類行列。20世紀60年代中國開始試養鰻鱺。筆者介紹了中國鰻鱺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了鰻鱺養殖市場基礎,對鰻鱺產業發展提出了展望。

1鰻鱺養殖產業發展

1.1全國概況中國鰻鱺養殖生產體制的發展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3-7]:①試驗養殖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早在60年代,已著手鰻鱺人工繁殖研究試驗工作,但是未能突破鰻苗培育技術這一世界性難題;70年代初掀起養鰻“第一次高潮”,政府派出赴日養鰻考察團,全國召開養鰻會議并舉辦技術培訓班,然而在試養過程中因忽略國情、盲目推廣日本經驗,強調省錢省物,忽視鰻鱺生物學特性而招致失??;70年代中期,初步研制成功國產鰻用配合飼料;70年代末,尤其是改革開放后,隨著國內一些養鰻企業與日本養鰻企業間的技術交流和外資引進,掀起養鰻“第二次高潮”,不少養鰻場聘請日本專家,并進口日本產漁機、飼料、鰻藥,使養殖產量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開發黃浦江的絲蚯蚓資源,解決了飼養鰻苗的開口飼料,并利用熱電廠溫排水進行流水養鰻,珠江三角洲土池養鰻成功并推廣,同時魚病防治工作起步。80年代初期,高漲的“養鰻熱”致使鰻苗資源供不應求,加之過于照搬日本技術及養殖方式而未能形成規模養殖。② 推廣養殖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末期)——改革開放的深化及經濟增長助推鰻鱺養殖進入“第三次高潮”?;谇?次養殖高潮的經驗和教訓,一些地方構建高標準鋼梁大棚和水泥池,培育鰻苗并發展溫室養鰻,珠江三角洲大規模鋪開土池養鰻,形成了鰻苗養殖到成鰻養殖及其加工一條龍,并組建了養鰻集團公司和鰻鱺加工廠。③規模養殖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進入90年代,養鰻規模的擴大導致日本鰻苗種的供不應求。為此,進口歐洲鰻、美洲鰻和澳洲鰻苗種,采用各種養殖模式進行不同程度的試養,其結果除精養池外,“流水式”土池歐洲鰻養殖亦成效顯著;90年代中期,推進鰻鱺養殖穩定、快速發展,產量先后追趕臺灣省并超過了日本。進入21世紀,中國開始對養殖鰻鱺進行病害測報和預報;鰻鱺加工業發展迅速,成為養殖水產品加工業的佼佼者。鰻鱺養殖業現已形成苗種采捕、苗種培育、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出口的產業體系并得到健康穩定發展。

20世紀80年代中國鰻鱺養殖產量最高水平僅為1萬t左右,90年代增速增長,之后急劇升至16萬t之多。進入21世紀,中國鰻鱺養殖產量開始減速增長,在全國淡水養殖25個主要魚類中其位次排序明顯后移,從2004年的11位降至2014年的17位。而鰻鱺產量從2004年的17.81萬t增至2014年的21.84萬t,年均僅增長2.06%(圖1)。究其減速增長因由,主要有天然鰻苗供應不繼、病害蔓延趨向嚴重、出口市場集中以及產業化程度低等瓶頸制約因素。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各年版)。Note:Data were from Chinese Fishery Statistical Yearbook.圖1 中國鰻鱺養殖產量演進Fig.1 Evolution of cultivation yield of Chinese Anguilla

1.2主產區域全國鰻鱺養殖區域多達11個省份(含9省、1直轄市、1自治區),幾乎遍及長江流經省份以及長江以南省份。從2014年看,在鰻鱺養殖區域中產量居前5位的省份按高低依次是廣東、福建、江西、江蘇和安徽(圖2),這5省鰻鱺養殖合計產量在全國鰻鱺養殖總產量中的占比高達97.42%~98.93%。其中,廣東、福建2省鰻鱺養殖產量一直以壓倒性的優勢位居前2位,其合計產量占比為84.25%~88.88%;總體上廣東省凸顯上行趨勢并且從2010年起超越了福建省,而福建省則略顯下行趨勢。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各年版)。Note:Data were from Chinese Fishery Statistical Yearbook.圖2 中國鰻鱺產量“前五位”區域及產量演進Fig.2 The top five yield regions of Chinese Anguilla and their yield evolution

2鰻鱺養殖市場基礎

2.1國際市場鰻鱺是中國水產品一般貿易主要出口品種中的“三大魚”之一,另2個品種是羅非魚和大黃魚。從2014年出口單位價格看,鰻鱺遠遠高于大黃魚和羅非魚,是前者的3.65倍、后者的6.62倍,為水產業這一創匯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壯大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雖然無從考證中國鰻鱺作為出口商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具體年份,但是日本方面的文獻數據[8]反映,中國產活鰻鱺早在1973年(中日邦交正?;囊钅?就已出口到日本,當年出口量為36t;而中國加工鰻鱺商品則從1985年起出口到日本,當年出口量為193t。綜觀鰻鱺養殖生產發展及出口貿易發展,或許日本是中國鰻鱺出口的第一個市場,這又意味著1973年是可能的出口起點。

中國鰻鱺出口數量從2004年的7.68萬t降至2014年的4.65萬t,但是其金額卻從2004年的85 838.83萬美元增至2014年的102 054.59萬美元(表1);鰻鱺出口品種,從2004年的4種增至2014年的9種(含混合品種)。從2014年的鰻鱺出口數量看,中國鰻鱺的5大出口市場為日本(份額為41.02%,下同)、中國臺灣(11.81%)、中國香港(10.04%)、俄羅斯(9.09%)、韓國(3.15%),5大市場合計數量占比為75.11%;從2014年的鰻鱺出口金額看,中國的5大出口市場為日本(47.58%)、俄羅斯(13.49%)、中國臺灣(8.35%)、中國香港(7.38%)、韓國(1.98%),而5大市場合計金額占比為78.78%??梢?,日本依然是中國鰻鱺出口的主要市場?;厮葸^去40年,出口日本的鰻鱺從1974年的18t增至1984年的24t,再從2004年的64 320.39t降至2014年的18 629.94t(不含混合品種)。

進入21世紀,中國出口日本的鰻鱺急劇減少。究其因由,可歸納為3個方面:①日方自給力的恢復、“國產品”信仰的加深以及進口門檻的提高——2014年日本鰻鱺養殖產量是17 627t,雖然不及最高年份2009年的22 406t,但是近幾年其自給力明顯得到恢復。另外,處在競爭中的日本養鰻業者不斷開展“國產鰻鱺安全而鮮美”的宣傳活動,進而促成“國產品神話”,使得進口品的價格降到國產品的1/3或1/4。同時,日本對于進口水產品實施“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理點)制度”的基礎上,從2006年6月1日起又實施了“食品中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隨之,僅鰻鱺進口就設定了112項限量標準,而中國對其中的92項尚無規定,可想而知該制度對中國鰻鱺出口的影響;②中方出口市場的開拓及擴展——中國鰻鱺出口對象國從2004年的19國翻番至41國,對國際市場集中度的調節起到積極作用;③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國際市場上出口競爭力的加劇——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世界經濟危機,水產品貿易亦難逃一劫,其影響至今未散。再者,國際貿易中鰻鱺商品的90%以上來自養殖,鰻鱺養殖是個世界性產業,其出口市場競爭亦格外激烈。除中國大陸以外,中國臺灣、意大利、丹麥、荷蘭、英國、法國、韓國等鰻鱺養殖先進區域或國家也幾乎把日本作為目標市場,日本每年進口和消費著國際鰻鱺市場貿易量的7成左右。

2.2國內市場鰻鱺的營養價值很高,所含不飽和脂肪酸EPA、DHA高于其他魚類,對強身壯體、延年益壽、健腦增智、潤膚美容均有益處。然而,除了海外華人圈以及港澳臺地區以外,中國大陸對鰻鱺的認識不足,甚至存在偏見,絕大多數人從未品嘗過鰻鱺。20世紀90年代,國內鰻鱺市場需求依然不大,年消費僅為3萬~4萬t[5]。這說明中國大陸每年人均鰻鱺消費僅為23~31g,約為中國臺灣的1/2,僅為日本的1/37左右。進而,國內養殖的鰻鱺產品絕大部分都銷往國際市場。進入21世紀,國內餐飲業中鰻鱺食品消費呈不斷上升趨勢。然而,國內鰻鱺消費市場的進一步開拓仍然借助新的驅動力——鰻鱺文化的創立,既要建設鰻鱺區域品牌,又要創新鰻鱺烹飪技藝。

表1 中國鰻鱺出口狀況

注:數據來源于《中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統計年鑒》(2004、2014年版)。

Note:Datawerefrom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tatistics Yearbook Chinese Aquatic Products(editions2004and2014).

3鰻鱺養殖產業展望

長期以來,中國鰻鱺養殖產量的50%以上都出口到國際市場,因而養鰻業被烙上“出口依賴型產業”印記而醒目突出。然而,2005年出口鰻鱺商品降至5.70萬t,折合成活鰻僅為8.16萬t(折合系數1.432 3),還不及當年產量17.92萬t的1/2??梢哉f,2005年是鰻鱺產品的“分水嶺”,養鰻業轉型為“內銷依賴型產業”了。至2014年則出口數量降為4.65萬t(含混合產品)折合活鰻僅為6.66萬t,更是遠不及當年產量21.84萬t的1/2。加之,內銷不暢,養鰻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些養殖企業連續虧損,不少加工企業和飼料生產企業先后停產,給鰻鱺養殖產業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鑒于此,筆者提出幾點展望,為該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1)鰻鱺養殖產業是個風險產業,早已面臨眾所周知的市場集中度風險和行業壁壘風險。其實,其產業本身亦有生長性風險,即鰻鱺體重達到200g后,總是有30%~50%的鰻鱺停止生長,故而養殖利潤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能否將其最大限度地飼養到350~500g的規格標準。鰻鱺養殖業的確技術要求高、投資成本高,這一點與羅非魚養殖業截然相反。所以,養鰻業的規模擴張必須小心謹慎,但消費市場大有潛力可挖。

(2)鰻鱺養殖產業不能把希望繼續寄托在日本等5大市場,應從全球范圍去尋求和開拓新興市場的同時鞏固和擴大傳統市場。要借助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契合沿線國家的水產品需求進行多邊貿易,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年擴大鰻鱺出口貿易,使得養鰻業重現生機。

(3)鰻鱺養殖產業要極力拓展國內消費市場,使其產業興衰的命運永遠掌握在國人手里,這是產業存立和發展的根本。只有站穩國內市場,才能開拓國際市場,而中國鰻鱺養殖產業過去恰恰相反,進而削弱了鰻鱺養殖產業發展的持久力、成長力和生命力。養鰻業不僅要有產品意識,還要有市場意識,更要有營銷意識。這一點值得向海參養殖產業和鮑魚養殖產業學習。要有意識、有目標地致力于鰻鱺區域品牌的塑造,并使其成為走向消費市場的新型的、更具有價值的橋梁。再者,在中國這個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相關飲食業者要不斷地創新鰻鱺烹飪技藝,做出形形色色的鰻鱺菜肴,寓滋補于美味之中,以其魅力贏得廣大消費者青睞,拓展國內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 井田徹治.うなぎー地球環境を語る魚ー[M].東京:巖波新書,2007.

[2] 于海振,李秋云,張坤.鰻鱺的營養成分?養殖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4(20):6632-6633,6664.

[3] 徐壽山.我國鰻鱺養殖現狀與展望[J].淡水漁業,1988(1):14-16.

[4] 陳思行.世界鰻鱺養殖概況[J].福建水產,1990(4):55-58.

[5] 解放.中國鰻業的現在和未來[J].飼料廣場,2003(2):23.

[6] 劉煥亮,黃樟翰.中國水產養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7] 佚名.鰻鱺養殖管理技術[EB/OL].(2012-09-04)[2015-10-28].http://www.soyuli.com/binghai/show-2783.html.

[8] 大塚秀雄.鰻養殖業の経済學[M].東京:農林統計協會,1996:11.

IndustrialDevelopmentandMarketOutlookofChineseAnguillaCultivation

BAOTeligenbaiyi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DalianOcean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023)

AbstractAnguilla was raised experimentally in China in 1960s.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pilot cultivation, promoted breeding and scale cultivation, a complete cultivation system comes into being now. Anguilla’s cultivation area now covers 11 provinces, stretching the provinces along Yangtze River and the provinces north of Yangtze River. The main provinces mainly lie in Guangdong and Fujian Provinces. There is a strong demand of Anguilla in Japan, Rassia, Taiwan and Honking, which create a necessary market condition for Chinese Anguilla cultivation industry. However, the domestic demand of Anguilla is still not enough. Additionally, the risk of market concentration, industry barrier and Anguilla growth made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re challenging and full of risk.

Key wordsAnguilla; Cultivation industry; Market base; Industry outlook

作者簡介包特力根白乙(1963- ),男,蒙古族,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人,博士,教授,從事漁業經濟、海洋經濟、企業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30

中圖分類號S 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11-249-03

猜你喜歡
鰻鱺
日本鰻鱺循環水養殖技術
日本鰻鱺循環水養殖技術及發展史
美洲鰻鱺體重與肌肉、皮膚膽固醇含量關系研究
泥鰍魚
泥鰍魚
神秘的鰻鱺
花鰻鱺靜水養殖實用技術
五種鰻鱺的含肉率及肌肉營養成分分析
TBBPA對美洲鰻鱺谷胱甘肽代謝相關指標的影響
六種主要進境鰻鱺苗的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