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中的幾個問題

2016-07-04 14:18劉小欣侯賀英
學園 2016年3期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構建

劉小欣 侯賀英

【摘 要】在信息高度共享的時代背景下,以網絡為依托的各種教學模式層出不窮,把傳統課堂學習和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一種趨勢。大學英語改革在構建和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將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如語言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么,如何充分拓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及如何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情懷等是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應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英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3-0055-02

隨著網絡廣泛運用、信息加速分享、各種資源多維度呈現,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翻轉課堂、微視頻教學等各種新型教學模式方興未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大學英語課堂顯得保守和落后。大學英語改革道路上的各種嘗試和論證在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新鮮感和挑戰的同時,也從各個角度證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是非此即彼、大刀闊斧就可以取得成功的。

無論翻轉課堂、微課教學還是MOOC等教學模式,網絡在線學習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基石和主要手段?;旌鲜綄W習(Blended Learning)概念最早由國外研究機構提出,賓夕法尼亞大學把混合式學習看作是“當今高校教育領域內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它要求學習者把傳統的課堂學習和網絡在線學習相結合。Singh和Reed把混合式學習解釋為“適當的”時間,通過應用“適當的”學習技術與“適當的”學習風格相契合,對“適當的”學習者傳遞“適當的”能力,從而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其特殊的學科特點,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應充分綜合各方面因素并結合實際制定適合學科發展的一整套教學體系。

一 語言始終應該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與其他學科不同,語言學習的本質決定了它需要一定的語言背景和交流環境。用于翻轉課堂或是其他網絡教學的資料可以把課堂系統學習化整為零,利用視頻等方式傳授知識也變得更容易,為習慣使用手機和網絡的大學生所接受?!罢n下視頻講授+課堂實際操練”可以在重復中強化知識點,但就語言學習本身而言,這種模式類似于實驗課程。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模式忽略了教師與學生在交流探討進程中發現和體會語言美的過程。語言美承載著一個時代和民族的文化素養、思想情感、道德品質、語言表現力。語言的魅力,更多依賴于學習者的體會,而課堂為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和交流搭建了平臺。若只重視語言原則的強制性輸入和訓練,便違背了語言作為一門人文學科的本質。

混合式教學不是傳統課堂學習與在線學習的簡單混合。語法和語言知識點的傳遞和累積具有時效性,在一定時間內效率較高可以增加學習者和講授者的成就感。然而,本校英語授課方式調查問卷顯示,長時間大量的語言規則和詞匯的輸入加上被動做題降低了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學習驅動力亦受挫。從語言本身出發有機融合語言的各項特質,并運用各種教學理論,協調各個要素,才能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針對語言教學的改革,語言應該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最終的落腳點。為改革教學而進行的改革容易讓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走入誤區,改革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充分考慮學生在上大學之前英語學習的特點,大學英語應該把還原語言本來面貌的任務提上日程。對語句進行切割分析,層層剖析之后呈現給學生是國內英語教學的流行手法,在支離破碎的語句面前,學生感到更多的是困惑。再次融合語句使其成為一個語言整體有利于幫助學生把握語言實質。

我們對大學英語的改革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把語言規則和知識點從課堂講授轉化為課下視頻。新的教學模式必然挑戰傳統課堂的課程設計,新的課堂也引發了新的疑惑,在新教學模式的推動下再次思考語言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角度。

二 拓展混合式教學模式

“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被旌鲜浇虒W雖然倡導利用新的網絡資源促進學習,但這并不等于徹底拋棄傳統的學習方式。在新的教學模式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依然可以發揮巨大的價值。經過大量的驗證,傳統教學的優勢環節也可以保留繼承使其在新的教學模式里煥發新的生命力。大一學生習慣了中學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在面對新的學習方式時也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適應,以達到最優化學習。

把網絡化教學納入傳統教學是審時度勢的改革,具體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混合哪些事物,如何做到混合并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學,這些新的問題又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混合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和課下利用網絡自主學習。除了在形式上的混合外,我們可以思考拓展全方位的混合教學模式。如學習理論的混合,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混合利用多種教學理論,以學習者為中心,發展學習者主動探索的學習能力。開展多方位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的混合,在線課程、傳統講授、經驗分享、全面的資料搜集整理呈現、討論學習、協作學習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發現信息,培養學生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并內化為知識的能力。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基于項目的網絡探究式學習,在網絡環境和教師指導下,以一定的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學生通過網絡,直接訪問專家、搜索數據庫、了解最新報道,最終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語言為渠道,結合網絡的力量,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進行契合,學習活動也將融入生活,并成為一種習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語言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層面,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這門學科除了傳授基本語言詞匯和語法外,也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與專業課不同的是,作為基礎課程的大學英語提升了學生的各種基本能力(如協調交際能力、信息檢索分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等)。這些能力是專業能力提升和厚積薄發的基石和最深層次的力量源泉。

三 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情懷

以應試為導向的語言教學所關注的是在短期內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與之相配套的教學方法是大量語言知識點的集中輸入,隨著我國英語學習者的低齡化,這種教學方式的弱點逐漸顯現出來。從背誦大量詞匯到分析語法成分再到灌輸各種規則,在這些框架下,語言走向了公式化,像解題一樣的分析語言容易步入“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視角。而且很多學生對英語的困惑影響了他們體會和欣賞語言的心情和能力。漫長的英語學習之路見證了傳統教學的消極影響。這些教學方式的消極因素在大學英語課堂上表現得極為明顯。脫離了束縛和嚴格的考試制度,很多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嚴重不足,隨之而來的是課堂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不高和課下忽略英語學習的態勢。

1984年美國人文科學促進會發表《挽救我們的精神遺產——高等教育人文科學報告書》,對人文素養教育表示了極大的關注,呼吁加強人文素養教育。1994年第44屆教育會議在日內瓦召開,與會代表認為“應該在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間尋求一種更加合理的平衡”。只強調科學技術而忽略人文教育容易使科技發展后勁不足,也容易讓我們在發展中失去方向和幸福感。

語言不同于其他學科,其自身帶有色彩和情感,它關注人類的內在自我,以宏大的文化作為背景和支撐,是一個龐大而深厚的綜合體。缺乏人文特性的英語教學,僅從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來剖析和記憶,我們得到的是失去靈魂的外衣?;旌鲜浇虒W模式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更大的空間,讓大學英語在新的平臺上重新正視它鮮活的生命和沉淀的文化。語言能力和人文情懷是大學英語改革應該涵蓋的部分,讓文化與人文情懷滲透到語言能力的提升中,也是語言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的義務和職責。

四 結束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帶來新的平臺和契機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迷茫和疑問,在它構建的過程中也將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并對語言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黃榮懷、周躍良、王迎.混合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龐遠燕、汪二款〕

猜你喜歡
混合式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構建
混合式翻轉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外語師資的要求及建設策略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媒體廣告制作》課程中的應用
淺談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