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2016-09-29 12:18
科技視界 2016年20期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教師角色大學英語

諶巧稚 胡燕

【摘 要】支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此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角色相應也發生極大地改變。因此,本文主要淺析了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具體角色定位。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也不再僅僅擔任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是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信息的咨詢者,學習的激發者和促進者,以及教學活動的評估者。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師角色

0 引言

隨著我國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改革的日益推進,以教師為中心、實行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新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步推廣。隨之而來的是,傳統的教師角色也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新教學模式的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師所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轉變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支架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此教學模式的指導下,課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實行角色轉型以適應這一變化。本文正是基于這一背景,主要探討分析了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1 支架式教學模式

“支架”原是運用于建筑行業的術語,指在建造樓房時給予暫時性的支持,待樓房建好后撤離支架。而伍德(Wood,Bruner & Ross,1976)等人最先借助這一建筑隱喻,提出支架理論。這一理論主要指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因此支架式教學模式一般被定義為:在學習者學習時,對于復雜的學習問題為其提供一定的概念框架和進行逐步指導幫助,并隨著學習者學習的深入,逐漸減少這種幫助和指導,直到其完全解決學習問題。支架式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主要包含五個環節:搭建支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以及效果評估。

支架式教學模式主要來源于建構主義和“最近發展區”這兩個理論。建構主義是西方心理學的重要教育觀點,最初由皮亞杰提出,后來經過維果斯基等人的豐富和發展才逐漸完善。建構主義一方面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認為學生才是認知結構的搭建者,學生需要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另一方面,其認為教學就是要為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通過提供大量的資源促進學生學習構建知識結構,而這種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就可稱作為“支架”。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最直接理論基礎來源于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Vygotsky,1978)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的實際發展水平(第一個發展水平)和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時的潛在發展水平 (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段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搭建恰當的支架,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幫助從而促進他們超越最近發展區,實現學習的進步。

2 教師角色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極大的改變,課堂上不再強調教師的權威地位以及知識的灌輸,更多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支架式教學模式的五個環節,本文認為支架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應該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信息的咨詢者,學習的激發者和促進者,以及教學活動的評估者。

2.1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雖然學生是活動的主角,但教師的組織安排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活動能否順暢、有效的進行。在搭建支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以及效果評價這五個教學環節過程中,作為組織者,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指令清晰,必須要讓每一位學生對活動的具體要求清楚了解,必須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結果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展示,這樣課堂活動才能更好的進行。其次,教師在策劃活動時必須要分析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清楚學生己經達到的知識水平,充分利用新舊交替知識之間的聯系,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把教學活動做為支架梯子,讓學生順勢而上,幫助學生不斷掌握新知識。最后,作為課堂活動的組織和策劃者,教師不僅要把握好活動的內容與進程,而且要能創設良好的課堂活動氣氛,真正能把學生組織起來,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到輕松和安全,感受鼓勵和期待,從而能激發學生內在的英語學習興趣。

2.2 教師是學習的幫助者和信息的咨詢者

支架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除了合理恰當地組織和策劃教學活動從而起到構建支架的作用外,還需要適時地為學生提供幫助,成為他們信息的咨詢者。在獨立探索階段,小組協作學習階段以及同伴互評階段,學生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這時教師同樣要發揮一定的支架作用,為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及時給予學生幫助。但教師還應當注意一點,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適度的提供幫助,帶有啟發性的提供幫助,這樣才能更好的突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加有效的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并且到一定程度時,教師還應當適當減少這一幫助角色,激勵學生自主探索。

2.3 教師是學習的激發者和促進者

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和促進者實際上是語言學習的一個本質要求。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積累,深入研究,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不斷激勵和促進學生加強英語學習,從而提高英語水平。一方面,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在獨立探索階段,充分施展自主探索的精神;在小組同伴合作時,積極與同伴合作,共同提高相互的語言水平。另一方面,支架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適當的學習目的,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同學間的互動、交流與合作,以達到促進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的目的。

2.4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評估者

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既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改進教學,又有利于學生了解自身在學習上的優點與不足,促進學習,因此,是教學活動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的效果評估階段,當學生完成任務或者學習活動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及學生之間進行學習評估,加深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及時的對教學進行評價。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評估者,應注意評估的技巧。在對待學生的錯誤問題上,教師既要避免有錯必糾又要避免放任自流,有錯必糾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以致于不敢開口說英語,而放任自流則對學生目標語言系統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對于教學的評估,教師要完成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課堂活動的完成情況,完成質量如何,并分析原因;其次,學生的課堂表現如何,包括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他人的互動合作情況等。

3 總結

隨著新型教學模式的不斷推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勢在必行。本文以支架式教學模式為研究方向,淺析了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新形勢下,教師不在僅僅充當傳遞信息、教授知識的角色,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并且教師也不再課堂教學中占支配地位,更多的是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希望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充分發揮,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Wood, D., Bruner, J.S. & Ross, G.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solving[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76(17): 89-100.

[2]Vygotsky, 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J].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狄建茹,谷欣穎.建構主義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的轉變[J].中國成人教育,2011(11):85-87.

猜你喜歡
支架式教學模式教師角色大學英語
中職英語口語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與思考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英語小項目中的應用舉隅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