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工作創新路徑思考

2016-07-05 08:31蘇小菱
關鍵詞:農學導師制本科生

蘇小菱

摘 ? ?要:文章從農學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困境出發,闡述了本科生導師制在農學專業大學生職業指導中的意義,并提出了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農學;導師制;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3-0060-03

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近年來,伴隨現代農業產業模式的興起,以及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農學專業在保持其傳統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再繼推新,成為21世紀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先鋒專業[1]。但是,由于農業行業研究對象、生產模式以及生產環境的特殊性,農學專業相對于其他專業門類而言還是屬于“傳統”、“艱苦”與“冷門”專業。根據了解,部分學生進校后專業思想不穩定,對專業前景缺乏信心,雖“學農”卻不愛農,“學農”卻不“務農”,在畢業的擇業選擇中留在本專業領域工作的比例不高。

為更好對接市場,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全面,能快速適應市場與崗位需求的社會優秀人才,各高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注入了大量的心血;特別是根據學生個人職業發展定位與需求,推行了本科生導師制,并將本科生導師制作為加強學生擇業觀教育和進行就業指導的主要抓手[2]。因此,如何讓以身試教的導師們在農學類專業學生職業發展選擇中發揮積極作用,全面引導學生學農愛農、務農志農,亟待探索與創新。

一、農學專業畢業生的職業選擇困境

畢業生就業水平是社會檢驗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高校培養的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通過市場挑選,找到合適的職業發展路徑,承擔崗位任務與社會責任,在社會立足,是評價的焦點。農學專業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情況直接關系到農學基礎學科的社會評價和學科地位[3]。為更好地掌握當前農學類專業學生擇業與入職情況,筆者對浙江農林大學從2009年起連續五年的農學、林學、動物科學等6個涉農類專業畢業生的初次就業去向作了統計分析;抽取274位高年級農學專業學生作了就業意向摸底調查;并對121家參加校園招聘會的農業企業開展問卷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該專業領域人才的需求和評價。

(一)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大學生投身農業

根據近五年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類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數據顯示,平均每年只有48.7%的學生進入到與所學專業相關的領域就業;在區域選擇上,平均每年有47.1%的學生留在浙江省的中心城市(如杭州、寧波等)工作。也有部分學生在畢業季擇業不主動,對就業持觀望態度,想等等再說。為了有效促進就業,一頭是各地政府大力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和支撐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另一頭是畢業生們在大城市里盲目爭搶不具備專業技術優勢的大眾化崗位。根據此次調查可知,近五年來農學專業應屆畢業生中真正到基層一線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比例很低。許多大學生及家長對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缺乏認識,對崗位的選擇視野比較狹窄,認為從事農業是農民的“專利”,認為干了涉農行業就是當“農民”。還依然把大學定位為象牙塔,依然把大學作為“魚躍農門”的保險單。

(二)應屆畢業生的綜合素養需要提升

根據市場信息和各農業企業負責人的反饋,近幾年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形勢較好,技術人才需求量也比較大。但在調查中發現,有約80%的企業在選聘時面臨一對突出矛盾,導致他們在選擇應屆畢業生時存在較大顧慮:一方面,多數應屆畢業生的知識儲備很難快速適應崗位的技能需求,而且缺乏社會工作經歷,單位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去培養年輕的畢業生;另一面,剛把年輕人培養起來了,過不了多久又要辭職了,企業難以引進和留住好的專業人才。這一對矛盾很大程度影響了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招聘熱情,對剛參加工作青年人的培養上也出現兩難情緒,他們擔心用心培養起來的人很快會再“跳槽”。還有46.1%的企業認為部分畢業生求職能力和自信心不足,不能準確展示或者不敢于大膽展示個人的能力,導致部分專業人才被遺漏或者埋沒。

(三)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有待引導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高校主動走向就業市場,建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學生培養機制。但大學生就業分層分化現象還是比較明顯,中心城市依然是大學生的集聚地,而網絡就業創業平臺也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領域[4]。通過對在校學生的調查,在畢業后的區域選擇上,約51%學生希望到城市工作。對畢業后是否會從事所學專業知識相關領域的工作,只有52.6%的學生表示愿意去從事相關工作,女生比率比男生更低。而且,應屆生對就業市場信息了解偏少,部分學生片面強調眼前利益,不能很好把握住一些未來發展前景較好的工作機會,導致有崗不就;部分學生人生充滿迷茫,無法正確定位,以致錯過就業的黃金期。在用人單位評價方面,有61.2%的單位認為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的期望值過高,在工作環境和薪水待遇方面的要求遠遠高于市場的平均水平,企業難以滿足相應條件,因此,加劇了農業領域招聘市場的“人才荒”現象。

二、本科生導師制在農學專業大學生職業指導中的意義

導師是學生學業教師又一種職業稱號,既是“導師”,他就成了學生學業生涯中核心的指導者,也是學生成才之路的引導者,應以自己學農、愛農、務農的實際行動教育和引導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一)樹立正確的求學觀

同寒窗苦讀的中學教育階段比,大學學習環境相對輕松、自由,加上形形色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沉醉于沒有約束的生活,漸漸放松自我,開始自我享受,出現學習懈怠,甚至是否定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成長導師以后,導師一定程度上參與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專業教育,經常與學生交流談心,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指導學生開展學術研究,檢查和督促學生的學習進程。而且導師還可以通過自身求學的成功經歷指導學生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利用好身邊的學習資源,充分了解農業技術的應用領域與發展前景,開拓個人學術視野,積累學術資本等等。同時,學生可以透過導師的專業技能、研究內容與職業抱負,更充分地認識專業,確立個人學習目標,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5]。

(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基礎條件不斷提升。同時,新時期大學生多數是家庭的獨生子女,平時個人的就業壓力不大,就業主動性不強,且到基層就業的意識越來越淡薄。再加上,多數高校的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偏重于畢業前的一個階段,指導內容主要是課堂授課或畢業服務,對學生擇業指導不夠系統,可操作性不強。然而,導師與學生的接觸時間長,而且單獨指導,導師們運用新技術新手段開展現代農業研究,可以很好地向學生和家長詮釋“學農并非種田、學林并非種樹”;導師的職業表現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職業觀方面將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導師們潛心學術、扎根農業的職業態度激勵學生學農愛農,熱愛基層;導師一心向農、學以致用的職業成就感染學生學農務農,愛崗敬業。

(三)樹立正確的學術創新意識

隨著社會科技的日新月異和世界環境的不斷開放,各行各業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高校教師也不例外,他們平常除了要潛心教學工作外,還要積極圍繞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在學術研究、社會服務、技術創業等領域不斷思考和開展創新試驗,進行創新實踐,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學生們在求教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個人的專業知識水平、學習興趣、職業目標等選擇專攻領域與個人成長規劃方向比較一致的導師,較早地參與到導師的科研創新、基層服務和創業實踐等工作中去。導師們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個人的研究方向,給學生設計以興趣為導向的主體性創新實驗和調研活動,安排定期學術討論與沙龍等,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得到創新性科學研究的鍛煉,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術抱負,增強綜合能力[6]。

三、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的創新路徑

育人工作是一項系統大工程。學生在大學階段的成長,不僅是要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更要在職業規劃設計、適應職場生活、敬業精神培養等做人、謀事方面得到系統提升。因此,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導師,要給予學生從學習、思想、生活到就業等各個方面的關心和指導,既指導學生“做學問”,也指導學生“做人”、“做事”,而這一切僅有專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導師的職業素養、工作熱情、精力投入程度、責任心等對學生的成才引導更為重要。因此,我們要按照“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做好導師的遴選、培訓和考評工作,提升育人效果。

(一)嚴格遴選標準,規范雙向選擇程序

1.明確導師的工作職責和素質要求。在職責明細

中,要量化優秀生導師的任職條件和遴選標準,強調導師要全程參與學生就業與升學指導工作,當學生在擇業過程中遇到行業和專業技術問題時,導師是第一指導者。在素質要求中,對導師知識結構、創新水平和指導模式等方面要提出定性要求,根據要求遴選出導師,并通過學術委員會等機構審查后建立“導師庫”,將入庫導師的簡介和研究情況進行公布,為下一步的雙向選擇做充分準備[7]。

2.明確學生的職責與義務。學校要對即將選擇導師的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讓學生明確他們是學習和責任的主體,要主動做好大學學習目標設定和職業發展規劃。讓學生明確自己在活動中的主體責任和學習義務,還要清楚作為導師團隊的學員,自己應該主動參與導師的哪些工作,應該為“導學團隊”的建設做什么貢獻。同時,教學管理部門要登記好每位學生的興趣、特長、專業基礎、學業發展需求、職業目標等詳細信息,建立“學員信息庫”,向導師們公布相應信息,并隨時跟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情況。

3.召開師生見面會。在前期公布雙方信息和進行個人初選的基礎上,讓初選師生雙方進行需求信息的補充和前期選擇意愿的核實,再次充分征求雙方的意愿并相互尊重彼此的選擇權。導師要針對學生的學業需求、職業目標提出個性化的指導方案,供學生參考;學生要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專業,制訂個人的學習和職業發展規劃,請導師修正。當師生雙方的方案目標一致后,再正式確定“導學”關系。

(二)加強指導與培訓,搭建導師與輔導員雙向信息交流平臺

1.對導師指導方法進行分模塊培訓。高校導師因為教學和業務工作任務重,平時并不一定注重學生的德育工作,特別是師生交流談心技巧、大學生職業發展指導技術、大學生就業鼓勵政策、青少年常見心理衛生問題干預技術等。每位導師應當針對自己所帶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職業發展需求等信息,選擇相應的培訓模塊和內容。同時,學校等要定期開展優秀導師經驗介紹會和導師工作沙龍活動,對導師在指導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重點問題進行專題研討。聘請有豐富經驗的優秀導師傳授他們如何了解、發現學生專長,如何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如何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并進行針對性指導,如何指導學生尋找就業機會和獲得就業成功[8]。

2.建立導師與輔導員雙向信息交流平臺。導師和學生在進行雙向選擇之前彼此并不完全了解,各自信息掌握也不完整,也可能并不完全信任彼此教與學的水平。此時,輔導員就成了導師與學生之間信息互認和關系建立的紐帶和橋梁。因此,要建立健全“輔導員—學生—導師”三位一體的信息溝通渠道。開展雙向選擇時,輔導員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學生,將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綜合能力等信息提供給教師;另一方面要與任課教師保持良好溝通,將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研究領域以及育人經歷、經驗等介紹給學生,讓導師與學生通過輔導員的中間作用建立信任,高效指導?!皩А獙W”關系確定后,導師和輔導員間要及時交流和反饋各自所觀察到的學生日常表現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以及學生的職業選擇困惑與就業需求,并共同提出指導思路和方法,使得學生的成長過程更加順利[9]。

(三)評價標準,實施動態考評與過程獎勵機制

1.要加強對導師工作的過程監管與目標管理。學校要成立由學生代表、輔導員、學科教師、分管領導組成的導師工作考評委員會,負責督查“導學”活動的實施過程。對沒有正常開展“導學”活動的師生進行通報,長期沒有開展指導活動的給予批評警告,直至取消相應身份;對“導學”活動進展良好的團隊進行通報表揚和表彰。并且每學期至少要進行兩次督查和抽查,抽查結果作為年度導師工作考核評價的主要依據。

2.建立科研與育人工作的等效評價機制。育人工作是潤物無聲的過程,回報很少,且成果顯示慢;而科學研究項目和社會服務工作是雷聲震懾的過程,回報多,顯示度高,在工作選擇上教師們往往更多投入了后者。如果建立科研與育人工作的等效評價機制,將導師在育人過程中的投入和所指導學生的進步情況等同于教師的科研投入和產出成果,則是教師潛心育人的最大保障。在過程考核中,學校要把導師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培養和投入進行嚴密的登記和工作量換算,并把學生對導師工作的評價作為評定導師工作的第一要素。

3.對“導—學”關系執行動態選擇與適時變更。導師和學員的關系不能一成不變,更不能養成“一日定導師,終生為導師”的思想。學校要在加強導師工作考評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要對在“導學”活動的督查過程中連續兩次受到警告的學生或導師進行淘汰,被淘汰的學生需要再修讀相應課程,重新進行畢業設計;被淘汰的導師將直接影響當年的職稱評定、業績考核、崗位聘任等各個環節。學校要及時對不合格的導師和學生進行“導學”名單的調整,做好變更記錄。

導師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力量,學校要充分利用好導師這個隊伍,通過各種體制和制度,實現導師制在育人工作中的效益最大化,發揮最廣大教師的育人積極性,使他們全方位、全過程指導和培養學生,促進學生全面成才、順利就業,形成育人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王輝.農學概論[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1.

[2][7][8]何莉.本科優秀生導師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

空航天大學,2007.

[3][4]張偉,李魯華.農科類本科生實施導師制的研究與實

踐[J].中國校外教育,2008,(2).

[5][6]楊博涵.本科生導師制對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

推動作用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0,(8).

[9]王惠,張梅.輔導員和本科生導師的角色關系與定位研

究[J].出國與就業,2011,(23).

猜你喜歡
農學導師制本科生
中國古代農學風土論的形成、演變與價值
蒲松齡《農桑經》的農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廣西農學報》投稿指南
開放大學“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
農學
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一主多輔的導師制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德育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高職化工類學生試行成長導師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