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建立新中國

2016-07-06 02:20馮學工
治理現代化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人民戰爭資產階級力量

馮學工

近代以來,在中國歷史舞臺上活躍著三種政治力量,第一種力量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他們是反動力量。第二種力量是民族資產階級,他們是中間力量。第三種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及其代表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他們是進步力量。三種政治力量較量的結果,最后是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新中國。那么,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以弱勝強,后來居上呢?

正確道路——農村包圍城市

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這是馬列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但是由于各個國家的國情和條件不同,革命的具體形式和途徑也各不相同。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史上,從1871年巴黎公社到1917年十月革命,都是走的城市中心論的道路,那么,中國革命應該走什么樣的道路?剛開始,我們沒有經驗,只好照搬城市中心論的道路模式。但大革命后發動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卻先后遭到了失敗。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特點,開始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中國革命之所以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由國情決定的。中國內部受封建主義壓迫,外部受帝國主義壓迫,再加上強大的敵人長期占據中心城市,實行白色恐怖,革命力量在城市里難以生存,只能到敵人統治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發展,開展武裝斗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把落后的農村建成根據地。中國的國情不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也給走這條道路提供了可能。中國政治經濟的不平衡性和不統一性,決定了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平衡,使革命力量可以利用敵人的矛盾,在敵人統治薄弱的地區首先發展和取得勝利。自給自足的農村自然經濟,使中國城市不能完全統治農村,農村不依賴城市,這是農村根據地得以長期堅持的重要經濟條件。中國是地域廣闊的大國,使革命力量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特別是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軍隊,這是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重要條件。

科學理論——新民主主義理論

在1921年黨的一大上,中國共產黨莊嚴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到了黨的旗幟上,但這并不等于說中國革命的一切問題就自然解決了。馬克思主義畢竟是從外國引進來的。事實上我們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黨的幼年時期,即1935年遵義會議之前,黨還不太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還沒有形成切合中國實際的系統的成熟的革命理論。不是他們不想搞清楚,而是一系列的條件限制了他們。首先是客觀條件限制,中國革命的規律和特點還沒有完全展示出來。其次是主觀條件的限制,我們對馬克思主義還缺乏完整系統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思想路線問題沒有解決,表現為不會運用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早在1930年的《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中就曾明確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钡搅搜影惨院?,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已經成為我們黨的領袖的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1940年1月,毛澤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這篇文章連同先前發表的《〈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文章,系統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從理論上武裝了全國人民。

黨的建設——提高凝聚力和戰斗力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是建黨的根本條件。但是,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成分極其雄厚廣大,而無產階級人數很少的國家,中國共產黨要壯大發展自己的組織,加強無產階級的領導力量,就必須從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中吸收先進分子入黨。特別是1927年以后,中國革命的重心轉到了農村,在農村的環境中建黨,黨內農民、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人占很大比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這是國際共運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新問題,也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艱巨任務。

根據這些特點,中國共產黨把自身建設作為一項偉大工程,高度重視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成功地解決了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問題。通過總結經驗和整黨整風,黨克服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以及政治上的“左”傾和右傾錯誤,并從錯誤和失敗中吸取教訓,逐步走向成熟。黨在長期奮斗中培育和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以及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并把這三大作風作為區別于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強調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對實現黨的政治任務的重要作用。經過革命烈火的千錘百煉,黨的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到1949年9月已成為一個擁有448萬名黨員的全國范圍內的群眾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是保證中國革命勝利的最先進和最強大的領導力量。

武裝斗爭——奠定戰爭勝局

中國革命的具體條件,決定了只能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

首先,毛澤東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深刻把握了“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的革命真諦,從領導武裝斗爭伊始,就把建設新型人民軍隊問題放在首位。規定人民軍隊必須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人民軍隊是執行黨的政治意志的武裝集團,要絕對服從黨的領導;人民軍隊要擔負三項任務,除了打仗消滅敵人以外,還有擔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幫助群眾建立政權以及生產的任務,以減輕人民負擔,密切軍隊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

其次,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完整系統的人民戰爭理論。進行人民戰爭,必須對人民群眾進行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進行戰爭的意義和目的,進行全民總動員,從而調動其參加革命戰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進行人民戰爭需要實行以主力兵團為骨干,與地方武裝、群眾武裝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形成對敵斗爭的總體威力;人民戰爭必須實行以武裝斗爭為主,與其他各種形式的斗爭形式相配合,才能造成陷敵于滅頂之災的人民戰爭汪洋大海。endprint

第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用四句話概括這一戰術,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也就是說,你依靠現代化的武器,我依靠有高度革命覺悟的人民群眾,你發揮你的優勢,我發揮我的優勢,你有你的一套打法,我有我的一套打法。你打我時,叫你打不到,摸不著;我打你時,就要打準你,吃掉你,我能吃掉你時就吃掉你,吃不掉你時也不讓你吃掉我。

統一戰線——匯聚起民心民力

在總結歷史成敗的時候,大家都會說這么一句話:得人心者,得天下。但是靠什么贏得人心呢?黨的歷史告訴我們,靠正確的統一戰線政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群眾工作將廣大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緊密團結在自己周圍,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支持,匯聚起戰勝國民黨反動派的民心和民力。

首先是贏得了農民的支持和認同。為了徹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中國共產黨于1947年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施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兩千年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根”,使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

其次是得到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支持和認同。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國統區愛國民主運動中,一方面通過游行示威和罷工、罷課等斗爭形式來揭露和打擊國民黨的統治;另一方面提出要靈活地開展斗爭。由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正確的政策,國統區的人民群眾“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規模日益擴大,參加人員涉及社會各個階層,逐步形成了反對蔣介石反動統治的第二條戰線。

第三是取得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支持和認同。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把他們爭取過來,能夠極大地削弱國民黨的勢力。中國共產黨對其采取了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既堅定地把其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同盟軍,又在政治上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進行批評,予以幫助。

當時中國80%的人口是農民,可以說農民得到政治上、經濟上的解放,認同了共產黨,就等于說整個中國人口的絕大部分認同和支持中國共產黨。當時的社會精英資產階級有許多發言權、有很大政治影響力,他們也認同、支持共產黨。所以,從當時中國社會的人心向背來講,是背棄國民黨,認同和支持共產黨的,這種人心向背決定了國共兩黨的命運和前途。

(作者為河北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

(責編 / 劉博)endprint

猜你喜歡
人民戰爭資產階級力量
打一場人民戰爭
麥嘜力量 (一)
孤獨的力量
必須堅持“建統一戰線、打人民戰爭”
1920—1927年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知及影響
懷疑一切的力量
從自然中吸取力量
毛澤東對資產階級軍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資產階級軍隊的創建者——克倫威爾
俄國資產階級軍事改革家——米柳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