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市新建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文化建設探討

2016-07-06 14:13傅靜
2016年21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文化建設

傅靜

摘 要:在全面分析了新建區生態文化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文化建設的措施建議:建立生態文明宣傳體系,促進傳統與生態文化融合,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模式。

關鍵詞:生態文明;文化建設;新建區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江西省認真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定,獲批列入我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省份之一,標志著我省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上升為國家戰略。[1]新建區作為江西省第一批進入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區域,應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能夠為全省乃至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積累經驗。

一、新建區生態文化建設的現狀基礎

新建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境內,江西省中部偏北。新建既是南昌市的城鄉結合帶,又是南昌市城區的主要拓展區,所在地長堎鎮與紅谷灘新區聯為一體,全區有70余平方公里面積在南昌市城市規劃區內。近幾年來,新建區一直致力于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化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為今后建設新建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文化建設提供較好的基礎?,F狀基礎具體如下:

(一)生態文明培訓制度體系

新建區把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精神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計劃,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生態立區”的意識。舉辦全區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集中學習培訓,有700余名領導干部參加培訓,黨政干部參加生態文明培訓的比例達到85%。

(二)生態知識教育方面

新建區廣播電視臺從新聞報道(播出了生態旅游、城鄉清潔、愛綠護綠、環保企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公告廣告播出(創建通告和標語、環境保護類的公益廣、文明旅游標語和公益廣告)和新聞輿論監督(設立曝光臺對城鄉環境衛生不到位的情況進行監督)三個方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工作。并開展了環保教育、環保小制作、文明課堂、健康教育、文明學生等活動加強學生的生態文明知識。

(三)生態文明創建

生態鄉鎮、生態村的創建。新建區大力開展了生態創建工作,獲命名的國家級生態鄉鎮1家,比例為5.6%;創建成功了5個省級生態鄉鎮(象山鎮、聯圩鎮、溪霞鎮、樂化鎮、樵舍鎮),創建比例為28%。積極幫助松湖鎮、石埠鎮完成了省級生態鄉鎮的申報工作,協助石崗鎮、西山鎮、金橋鄉、大塘坪鄉、南磯鄉等五個鄉鎮完成生態鄉鎮的規劃。并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村4個,市級生態村87個,創建率為32%。

生態文明家庭創建。開展尋找“最美家庭”評選活動100多場次,活動通過自薦、鄉鎮和區直單位推薦、資格審核、社會公示、綜合評定等程序,在300多戶海選家庭中最后評選出23戶“最美家庭”,其中最美家庭標兵3戶,最美家庭10戶、最美家庭提名獎10戶。

(四)生態文化培育

新建區是個有著燦爛歷史文明的千年古區,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是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旅游重點區之一。全區現有文化古跡16處,其中列入《中國名勝詞典》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非遺項目“西山萬壽宮廟會”以及“新建得勝鼓”、“石崗梅燭燈”、“吹簫引鳳的傳說”、“古建南昌汪山土庫的建造技藝”4個省級非遺項目。

充分挖掘各鄉鎮的特色資源,打造特色小鎮新亮點,打造了西山道教文化鎮、南磯鄱陽湖生態旅游鄉、溪霞都市農業休閑鎮、樂化物流商貿城鎮、樵舍現代工業城鎮、大塘坪府第文化鄉、流湖溫泉養生旅游鄉。建設了四個中心村(樵舍鎮朱坊新村、溪霞鎮店前村朱石崗自然村、望城鎮幸?;▓@、長堎工業園區璜溪村),在中心村建設了村名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配套建設和商業街的建設。

二、進一步加快新建區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文化建設的措施建議

在新建區原有的生態文化建設基礎上,為加快建成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應積極構建健康文明的生態體系,主要措施建議如下:

(一)建立生態文明宣傳體系

1、生態文化宣傳。開展社區、鄉村生態文化建設,在公共宣傳櫥窗刊登生態文化知識、信息,發揮文化服務中心的窗口作用,把生態文化建設同“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活動相結合,引導與培養生態文明行為、習慣。

2、生態文化培訓。提高黨政領導干部、各層次管理人員、公眾、中小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尤其,重視面向決策層、企業管理層的宣傳與培訓工作。通過簡報、宣傳小冊、網站建設、網絡辦公系統等,定期向他們通報本地區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現狀與變化趨勢,宣傳生態文明行為或非生態文明行為典型。

3、生態文化教育。將環保、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全區各級教育體系中去,通過夏令營、冬令營、知識競賽和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努力普及生態文明教育;和金達萊環保有限公司開展了“向污染宣戰”大型宣傳活動。

(二)促進傳統與生態文化融合

推進特色文化品牌建設,積極發展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會展等新興文化產業,扶持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附加值高的文化企業,引領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創建“紅、古、金、特、綠”五色旅游的特色品牌。依托改革開放思想發源地小平小道、世界著名道教圣地西山萬壽宮、氣勢恢宏的“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汪山土庫、有“江南第一大漠”之稱的厚田沙漠、有“南昌第一城市養生溫泉”之稱的金燕國際溫泉城、鄱湖明珠”南磯濕地,創建“紅、古、金、特、綠”五色旅游的特色品牌。構建“鷺鳥王國”象山森林公園、山清水秀的溪霞怪石嶺風景區、夢山風景區、中盛山莊、梅仙山、綠源農莊和鄉村旅游等生態旅游,推進南昌洪福人文紀念公園建設。發揮鄱陽湖濕地、西山古鎮、夢山、象山森林公園、厚田沙漠、小平小道等品牌優勢,積極創建濕地生態旅游區、山水宗教旅游區、山水人文旅游區以及沿江特色主題旅游區。

(三)推行綠色、低碳生活模式

1、強化綠色辦公。政府部門與行政管理人員要走在綠色消費前列,開展綠色辦公,提高辦公品及其他相關產品的政府綠色采購比例。嚴格執行《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的通知》,對優先類別產品積極鼓勵優先采購。在地方政府發揮出引領與示范綠色辦公的生態文明作用。

2、推行綠色消費。要求企業、機關、學校、農村、社區等把倡導節能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作為宣傳重點,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優勢,積極運用手機、網絡等新興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活動。轉變傳統生活方式,促建低碳、環保、綠色消費模式。在全社會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對奢華虛榮、鋪張浪費。大力推廣綠色農房建設和農房節能技術,支持有條件的鄉鎮開展國家綠色重點小城鎮試點。提倡理性節儉的低碳生活方式,使節能、節水、資源回收利用等盡快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鼓勵和引導市民選擇使用環保建材、綠色家具和其他綠色日常用品,引領低碳消費方式。

3、加強生態鄉鎮、低碳社區的創建。實施生態家園創建工程,創建一批國家級生態市、生態區和生態鄉鎮。加快推進生態文明村、美麗鄉村創建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鄉村。大力開展綠色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建設一批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和綠色家庭,打造一批以綠色示范單位為主體的生態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作者單位:江西水利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方案(試行)的通知[Z].發改環資[2013]2420號,2013.

[2] 2016年新建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R],2013.

[3] 陶表紅,焦庚英.江西生態經濟體系的構建分析[J].求實,2010(1).

[4] 劉耀彬,柯鵬.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評價及優化路徑分析[J].生態經濟,2015(04).

[5] 方穎,豐何生,熊俊杰.踐行生態文明建設,助力經濟可持續發展[J].能源研究與管理,2015(02).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文化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