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字學家的書法魅力:于省吾致蘇庚春書

2016-07-16 13:12朱萬章
收藏 2016年6期
關鍵詞:書札古文字書畫

[編者按]書札因其特有的藝術、文獻價值與文化內涵,越來越成為鑒藏界的新寵。因其帶有一定的隱秘性,無論在書寫還是內容方面,都有別于一般的書法作品,故一直以來受到丈人學士的追捧。為此,我們特邀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書畫鑒定家朱萬章先生以其寓目或鑒藏的書札為主題,開設專欄,系統介紹其鑒藏書札的心得與研究成果,與讀者諸君分享。

于省吾致蘇庚春信札

于省吾(1896~1984年)是有名的古文字學家,也是文物鑒藏家。

和其他古文字學家如容庚、商承祚等人一樣,于省吾也雅好鑒藏文物。他自言購買古器物“意在鑒別真偽,從事著述”,但后來“趨于玩物喪志,深感懺悔”,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遂將所藏古代文物捐獻給了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1977年,則將所藏的王寵《泥金草書扇面》《元人雙鉤竹立軸》《王國維致雪堂書札冊》等明清書畫59件捐贈給遼寧省博物館。雖然如此,他一直和文物、博物館界保持著緊密的交流,在1952年還一度被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他和書畫鑒定家張伯駒、張政娘、啟功、楊仁愷、史樹青、蘇庚春等人過從密切,與諸家均有書信往還,從其致蘇庚春短札便可略窺一斑。

該信信封及內箋均由圓珠筆寫就,收信人地址及姓名為“廣州廣東省博物館蘇更春”,寄信人為“長春吉大歷史系于寄”,郵戳漫漶不清,信封為“文革”時期常見的紅色主題“革命圣地延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信書寫在彼時常用的信箋紙上,右下角印著紙張型號與印制時間:“50克書寫紙,16×50。長印,1973.8.80”。全信如次:

更春同志:

來函得知近況安善,至慰遠懷。你邀我去廣州參觀文物,我很贊同。但我近來工作較忙,沒有重要理由,亦不能隨意遠出。將來有機會再說可也。

于省吾題寫書名的《甲骨文字詁林》

晤及王貴忱同志,祈代為問候。又王貴忱同志上月來信,求我為歐初同志寫字。我近來患感冒。俟痊愈當即寫寄。祈費神轉達為盼。匆復,順致敬禮!

省吾手啟1975.11.15

收信人蘇庚春,字更淳,一字更春,河北深縣人。早年在北京琉璃廠從事字畫經營,與劉九庵、王大山、李孟東譽為“琉璃廠書畫鑒定四家”,郭沫若曾贊其“年少眼明,后起之秀”。1961年,他南下廣東,先后供職于廣東省博物館和廣東省文物鑒定站。1983年被聘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著有《蘇庚春中國畫史記略》《明清以來書畫鑒定家選》《犁春居鑒稿》和《犁春居書畫瑣談》等。于省吾致函之時,時年80歲,而蘇庚春52歲,時任廣東省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從事書畫鑒定與文物征集等工作。信中所言“邀我去廣州參觀文物”,這種情況,在當時極為常見。

由于蘇庚春在書畫界的特殊地位和影響力,他經常會邀約全國各地的書畫名家和鑒定家南下,或觀摩藏品,或創作休養,或考察寫生,或交流辦展,以故像李可染、鄧拓、周懷民、亞明、謝稚柳、啟功、黃胄、吳作人、肖淑芳、李苦禪、何海霞、魏隱儒、何鏡涵、傅抱石、宋文治、陳大羽、魏紫熙、傅二石、傅小石、陳佩秋、關良、程十發、黃幻吾、朱屺瞻、唐云、鄭乃珖、黃獨峰、王康樂、應野平、鄧白、馬瑔、劉九庵、楊仁愷、徐邦達、王季遷、傅大卣、馮先銘、耿寶昌等人都是該館的座上客。他們在觀摩藏品之時,也為該館留下了珍貴的墨寶。蘇庚春正是以這種特有的方式,為包括廣東省博物館在內的南方很多博物館征集了眾多名家翰墨,可謂功德無量。

信中提及之“王貴忱”,其時為廣東省博物館職員,喜好錢幣收藏與研究,后來則兼事書畫收藏與圖書版本研究;“歐初”曾任廣州市市委書記,也兼擅書畫文物收藏,出版有《五桂山房詩文集》《歐初書畫集》《歐初自用印及藏印集》《我親見的名人與逸事》《五桂山房藏元明清書法集》《五桂山房藏古書畫題跋選》《五桂山房集》等。

作為一個學養深邃的古文字學家,于省吾兼擅書法。其書底蘊深厚,洋溢著一種學問文章之氣。該信札雖然為硬筆所寫,但可看出其運筆老辣、人書俱老的氣息,從側面可見其書法之功底。在筆者所見于省吾的其他書札如致楊仁愷的十數通(見《沐雨樓來鴻集:楊仁愷先生友朋書札》)中,亦可見這種風格。他尚有多件書法作品存世,近年在拍賣行也出現他的書法,大多為行書,偶爾亦可見到金文、甲骨文,用筆圓潤,結體勁健,與信札有異曲同工之趣。他主編的《甲骨文字詁林》亦是其親筆題簽,亦可見其平淡沖和而內蘊頗深的風神。很顯然,能到達此境界,不是從臨池中可以輕易獲得,而是其長期浸淫于學術,“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自然流露。這種純學者書風,在同時期的學者如容庚、商承祚等人作品也經常見到。從書信內容中亦可知,王貴忱曾代歐初向其求字,說明他的書法在當時書畫收藏界也小有名氣,受到藏家追捧。

此外,近日在讀書時,無意間發現詩人陳三立(1853~1937年)的《散原精舍詩文集》里有一首《題于省吾山居讀書圖》詩。詩云:“玩世窮年簿領間,茅庵佳處托荊關。藏身一影如文豹,霧雨層層海上山?!标惾⒆溆?937年,此詩至少寫于此年或此年以前,此時于省吾40歲左右。據此可知,于省吾早年亦兼擅繪事,可惜現在已很難見其畫作了,想必別有一番風雅。

于省吾簡介

于省吾,字思泊,號雙劍主人、澤螺居士、夙興叟等,遼寧海城人。1919年畢業于沈陽國立高等師范,后任奉天萃升書院院監,“九一八”事件后移居北京。據其《自傳》所說,他到北京后,其父將家中舊藏的30多箱書籍,先設法運至大連,然后轉運北京。因為有這些書朝夕相伴,他開始喜好古器物和古文字,并逐漸從事這方面的研究。1929年至1949年間,他先后任輔仁大學、北京大學教授,燕京大學名譽教授,均講授“古文字學”。1955年,由匡亞明聘請其任東北人民大學(今吉林大學)歷史系教授,從事古文字考釋和典籍考證。自此以后,他便長期移居長春。一生中,他擔任過多項和古文字有關的學術職位或榮譽頭銜,如吉林大學古文字研究室主任兼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名譽理事、中國語言學會顧問兼學術委員、中國訓詁學會顧問、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等,出版了包括《尚書新證》《商周金文錄遺》《甲骨文字釋林》《雙劍言多尚書新證》《甲骨文字詁林》等在內的多部學術論著,在學術界影響深遠。

猜你喜歡
書札古文字書畫
閻萬章先生致劉鳳翥先生書札輯注
釋古文字中的“杪”及相關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米芾《尺牘-書札》集錦(上)
小小書畫廓
米芾《尺牘-書札》集錦(下)
從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陽冰對《說文》的說解
宋伯魯致黃兆麟書札
書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