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陰溝腸桿菌的臨床分離及耐藥性分析

2016-07-18 03:15黃新明高緒鋒馮忠偉侯永彬強雪芹胡禮儀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年12期
關鍵詞:陰溝青霉耐藥性

黃新明,高緒鋒,馮忠偉,侯永彬,強雪芹,胡禮儀△

(1.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六安醫院檢驗科 237005;2.安徽省淮南市東方醫院檢驗科 232000;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檢驗科 402160)

陰溝腸桿菌的臨床分離及耐藥性分析

黃新明1,高緒鋒1,馮忠偉2,侯永彬3,強雪芹3,胡禮儀3△

(1.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六安醫院檢驗科237005;2.安徽省淮南市東方醫院檢驗科232000;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檢驗科402160)

目的了解六安地區陰溝腸桿菌的臨床分布及其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藥敏情況,為臨床抗感染治療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常規方法分離并收集439株陰溝腸桿菌,Vitek-2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檢測其對12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情況,并進行分析。結果陰溝腸桿菌的臨床分布以呼吸道為主,在分離出的439株細菌中,來源于痰液標本285株(64.9%),分泌物標本99株(22.6%),尿液標本30株(6.8%),其他標本25株(5.7%)。在藥物敏感試驗結果中,敏感率排在前3位的抗菌藥物分別為美洛培南(96.3%)、阿米卡星(92.9%)、左氧氟沙星(79.7%);陰溝腸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耐藥率為94.9%,其次是氨芐西林,耐藥率為92.8%。結論陰溝腸桿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對該菌具有極高的抗菌活性,可作為治療該菌較嚴重感染的首選藥物。

陰溝腸桿菌;抗菌藥物;耐藥性

陰溝腸桿菌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之一,也是院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它的常見感染部位為呼吸道、泌尿道等。隨著廣譜抗菌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的大量、不合理使用,陰溝腸桿菌的耐藥情況日趨嚴重[1-2]。故了解其對藥物的敏感率和耐藥率,對探討其耐藥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也可為該菌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筆者對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六安醫院臨床標本分離到的439株陰溝腸桿菌及其對臨床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并提出防治對策?,F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菌株來源本院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的各類標本中分離出的陰溝腸桿菌439株,排除同一患者的同一菌株。

1.2儀器與試劑試驗所用的Vitek-2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儀、GNI+鑒定卡、GNS藥敏試驗卡等均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產品,藥敏紙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

1.3菌株鑒定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及Vitek-2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儀操作說明進行,各種標本常規接種培養、分離、純化,以GNI+鑒定卡進行細菌鑒定。

1.4藥敏試驗藥物敏感試驗采用GNS藥敏試驗卡進行檢測??咕幬锇ò逼S西林(AMP)、哌拉西林(PIP)、環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VX)、慶大霉素(GEN)、妥布霉素(TOB)、頭孢吡肟(FEP)、頭孢他啶(CAZ)、頭孢呋辛(CXM)、亞胺培南(IMP)、美洛培南(MEM)、四環素(TCY)、阿米卡星(AMK)、復方磺胺甲噁唑(SXT)、阿莫西林/克拉維酸(AMC)、替卡西林/克拉維酸(TC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共17種。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標準株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準株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標準株ATCC27853。

1.5統計學處理采用WHONET5.6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陰溝腸桿菌的臨床標本來源分布陰溝腸桿菌的臨床分布以呼吸道標本為主,在分離出的439株細菌中,來源于痰液標本285株(64.9%),分泌物標本99株(22.6%),尿液標本30株(6.8%),其他標本25株(5.7%)。

2.2陰溝腸桿菌的耐藥性分析陰溝腸桿菌對17種臨床常見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見表1。該菌對所測試的17種抗菌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敏感率排在前三位的是MEM(96.3%)、AMK(92.9%)、LVX(79.7%);陰溝腸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最高的是AMC,耐藥率為94.9%,其次是AMP,耐藥率為92.8%。

表1 陰溝腸桿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情況(n=439,%)

3討論

陰溝腸桿菌屬于腸桿菌科腸桿菌屬,營養要求不高,具有周鞭毛、動力陽性、兼性厭氧等特征,廣泛存在于水、土壤等外界環境和人、動物腸道中,在機體免疫力低下,或異位寄生、侵入時便可引發感染,是引起醫院感染較為常見的條件致病菌之一。隨著免疫抑制劑、廣譜抗菌藥物、腫瘤藥物等的大量使用,各種侵襲性診療手段的普遍應用,以及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對腸桿菌屬細菌產生的AmpC酶不穩定等多種因素,導致陰溝腸桿菌已成為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體之一。李美等[3]分析了2008~2012年臨床分離陰溝腸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陰溝腸桿菌在醫院感染菌中占第六位。另外甘泳江等[4]對2001~2010年臨床分離陰溝腸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變遷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陰溝腸桿菌占全部病原菌的6%~9%。這使臨床抗感染治療面臨潛在的威脅。

相關研究均顯示,陰溝腸桿菌的檢出率及其耐藥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3-4]。本院病歷資料顯示陰溝腸桿菌感染者多見于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昏迷患者、重癥患者、老年人及術后應用大量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激素等進行治療的患者,這些患者常引起合并感染,導致陰溝腸桿菌的感染率升高。本研究顯示,17種抗菌藥物進行的藥物敏感試驗結果中,敏感率排在前三位的抗菌藥物分別為MEM(96.3%)、AMK(92.9%)、LVX(79.7%),與文獻報道的基本一致[5-7],由此提示在臨床抗感染治療中,可將這3種藥物作為經驗用藥的首選藥物。陰溝腸桿菌對LAZ、頭孢噻肟、頭孢曲松等第3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相對較高,這與第3代頭孢菌素的廣泛應用密切相關。陰溝腸桿菌的耐藥性主要由可誘導的染色體Ⅰ型酶(AmpC酶)介導產生[8],第3代頭孢菌素的廣泛使用,足以使陰溝腸桿菌高產AmpC酶而引起耐藥。另外,陰溝腸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耐藥率為94.9%,其次是AMP,耐藥率也高達92.8%,由此可見陰溝腸桿菌對這些藥物的抗菌活性非常低,臨床上不考慮使用它作為其抗感染治療的藥物。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對陰溝腸桿菌的抗菌活性相對較強。雖然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仍然保持其較高的抗菌活性,但是由于其應用增加而出現了耐藥菌株,這可能與碳青霉烯酶的產生及外膜蛋白缺失等有關[9-10],這也提醒臨床醫務工作者應對碳青霉烯類耐藥菌株應引起足夠重視。另外,由于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是產生頭孢菌素酶的強誘導劑,可能導致陰溝腸桿菌對頭孢菌素類的耐藥,因此應該把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作為特殊使用的抗菌藥物,醫院對其使用必須進行嚴格審批和管理。雖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耐藥,但它仍然是目前抗菌活性較強的藥物,建議臨床上可以作為多重耐藥菌株感染的首選藥物。

陰溝腸桿菌已成為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其耐藥機制錯綜復雜,因此陰溝腸桿菌的耐藥現象絕不可忽視,應密切監視耐藥菌株的流行情況,嚴格合理地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早期防止院內感染,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對于陰溝腸桿菌感染,臨床在進行抭感染治療時應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定期輪換使用不同的抗菌藥物或采用聯合用藥方式,以避免產生BushⅠ(AmpC)型β-內酰胺酶及其突變菌株與多重耐藥菌株。

[1]蒙雨明,韋柳華,彭華.陰溝腸桿菌的感染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7):4284-4285.

[2]王萍,張和平,薛克儉.127株陰溝腸桿菌耐藥性監測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4):3362-3364.

[3]李美,劉寶,萬珊,等.2008~2012年臨床分離陰溝腸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抗菌藥物雜志,2014,39(10):775-779.

[4]甘泳江,黎冬梅,韋香妮.2001~2010年臨床分離陰溝腸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12(1):39-41.

[5]劉雙.114株陰溝腸桿菌臨床分離株的耐藥性及分布[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雜志(電子版),2012,6(2):101-103.

[6]張世勇,胡佳林,許濤.106株陰溝腸桿菌臨床分布及耐藥特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13):1519-1520.

[7]陳剛,蔣冬香,高玲.陰溝腸桿菌的臨床分布與耐藥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5):658-659.

[8]劉軍,李國明.陰溝腸桿菌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藥抗菌藥物分冊,2009,30(2):49-51.

[9]張肖,宋詩鐸.2株陰溝腸桿菌臨床分離株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耐藥機制的研究[J].中國抗菌藥物雜志,2011,36(4):303-306.

[10]Behera B,Mathur DA.Ertapenem susceptibility of 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at a tertiary care centre in India[J].Sing Med,2009,50(6):628-632.

2016-01-28修回日期:2016-03-18)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2.035

A

1673-4130(2016)12-1684-02

·臨床研究·

猜你喜歡
陰溝青霉耐藥性
1起ICU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暴發的流行病學調查
長絲鱸潰爛癥病原分離鑒定和耐藥性分析
嬰幼兒感染中的耐藥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WHO:HIV耐藥性危機升級,普及耐藥性檢測意義重大
美洲大蠊逆轉肝癌多藥耐藥性的研究
廣東省中醫院陰溝腸桿菌qnrA基因的檢測及耐藥機制的研究
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
三種方法聯合檢測在非HIV感染兒童馬爾尼菲青霉病的臨床應用
產IMP-1型碳青霉烯酶非脫羧勒克菌的分離與鑒定
陰溝腸桿菌的產酶性及抗菌藥物的體外聯合抗菌活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