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下城市可持續發展淺析

2016-07-29 16:48郭寶棋
2016年25期
關鍵詞:低碳經濟城市可持續發展

郭寶棋

摘要:經濟發展指標是衡量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人們逐漸意識到,過多關注經濟增長的各項指標對社會發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實現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應運而生。

關鍵詞: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城市

一、低碳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背景

隨著各種資源應用于經濟生活,環境問題愈發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尤其是氣候變化問題,人們將此作為解決社會生態的首要問題,科學界結論一致認為,除自然因素導致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外,人類活動也與之密切相關,尤其是使用化石燃料的高碳經濟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人類向環境過度索取,生態環境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英國,世界的霧都,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始發地,飽受空氣污染的危害,改善氣候變化這一問題刻不容緩?!暗吞肌边@一概念應運而生,合理利用各種能源、新技術,實現發展社會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雙贏的可持續發展。

二、理論分析

(一)概念

可持續發展是指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指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沙掷m發展為了應對過去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和面臨的人口、資源、能源等一系列難題,是一種對過去單純追求產量、產值增長的發展觀的歷史反思。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各種創新、開發新能源等多種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

(二)研究內容

可持續發展戰略主要從社會、經濟、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著手促進協調統一發展,促進社會全面發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體系和制度,不只注重經濟效益,同時注重生態環境和社會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目標。

低碳經濟主要是通過運用新技術、開發新能源等方式,減少生活中的各種碳排放,不要一味地追求產值的增長,要保護生態環境,及時應對各種能源、環境、氣候變化狀況,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研究的理論基礎

1、城市發展與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凡是城市發展較快速、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一般來說,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會高一些。H.錢納里曾經用回歸分析方法分析了101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化水平的關系,結果表示,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一定時,有一定的生產結構、勞動力配置結構與城市化水平相對應。

2、城市的擴散效應。擴散效應由繆爾達爾提出,是指城市經濟發展快速,通過他的各種資源優勢,例如,教育、文化、科技等,會帶動周邊區域的經濟、教育、文化的發展。區域經濟的發展由增長極-城市來帶動,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中心,只有城市發展了,才可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

3、區域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分析。微觀研究方法,也稱個量研究方法,以區域內單個經濟體為研究對象,研究的是單個經濟主體的運行特征。宏觀研究方法,在區域經濟學中也稱為總量研究方法,是以區域總體的經濟為研究對象,研究宏觀經濟總量和個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因為他是從總體的視覺出發,所以這種研究方法對于掌握經濟全局有重要作用。

三、成果及現狀

1972年,應社會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研討會上被提出。1994年我國在國務院第十六次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中國21世紀議程》(即《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全球第一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戰略規劃,確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1991年,中國在北京發起并召開了“發展中國家環境與發展部長級會議”,發表了《北京宣言》。1992年,中國政府在里約熱內盧世界首腦會議上,莊嚴簽署了環境與發展宣言。2003年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2015年10月26-29日在京召開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指出,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召開討論并審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梢娍沙掷m發展戰略是我國一直遵循的經濟發展戰略方針。

四、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法制建設不夠完善

人,勞動是為了獲取與勞動力對應的收益。企業,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

一些個人和企業,為了獲取超額的經濟利益,無視法律法規或鉆法律漏洞,自認天高皇帝遠或存有僥幸心理,進行一些不為人知的活動,對于這一類的個人和企業,應該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約束。

一經發現,就要對這種行為嚴厲打擊,懲一警十甚百,并對有此傾向的個人或企業產生警示作用。

(二)少數居民及企業認知度不夠

對于目前流行的低碳經濟生活方式,部分人認為一己之力無法發揮其作用,便繼續放任自己的行為,不響應整個社會的號召。對于個人而言,出門就開車、在旅游景點亂扔垃圾等各種不文明現象在大多數城市依然隨處可見。對于企業而言,各種高污染、高排放的項目仍然在進行著。

他們的這種行為并不是為了獲取超額利潤,而僅僅是對現有的低碳經濟下的可持續發展方式了解不夠,認知達不到標準,沒有形成這種意識而造成的。

(三)對周邊區域關注度不夠

有些城市低碳經濟發展方面做得很好,可持續發展戰略也實施得行之有效,進而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些城市在自行發展的同時沒有考慮到周邊區域的發展,城市的擴散效應并沒有顯現出來,無法帶動周邊地區的低碳經濟發展。

更有甚者,一些城市為了自身的生態環境,對于城市的高污染企業,不是取締關閉,而是將其轉移到周邊區域,這對本城市的各種發展來說確實有利,但對于周邊區域,尤其是本來就不發達的地區來說,加大了他們基本經濟發展的阻礙,更不用說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了。

五、面臨這些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完善法制體系

法律制度體系是需要不斷完善的,因為總會有在立法時考慮不到的問題出現。

逐步完善的法律體系,在保證現有法律實施效果的基礎上,繼續對一些新出現的、現有法律沒有加以規定的問題進行約束,使人們更加的有法可依,在遇到觸犯法律的行為時,懲戒措施更加明確。

(二)加大各項規定的實施力度

要想法律行之有效,一是要靠人們之間的相互監督,中國的人口數量之多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最有效的實施法律法規的方法。二是要有獎有懲,獎懲分明。尤其是對獎勵要加大力度,鼓勵人們之間的相互監督。懲戒方面,只要觸犯到了法律,就要對其進行警告或懲罰,進而對想要效仿觸犯法律行為的個人或企業起到警示作用。

(三)加強宣傳教育

對于目前部分個人以及企業無意識的狀況,要加大宣傳力度,使他們逐漸樹立起低碳經濟的意識以及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加深了解,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長遠來看,要從各方面,比如政策內容、相關法律規定及其它相關方面進行持續的宣傳。

(四)城市要發揮好帶動作用

發展好的城市要自覺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發揮其擴散效應,向周邊地區宣傳其低碳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在必要的時機下對周邊區域的發展施以適當的援助,從而促進城市和周邊區域的協調發展并盡量避免發展極的出現。(作者單位:聊城大學)

參考文獻:

[1]朱虹.低碳經濟的由來及發展現狀.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05).

[2]何鐘秀.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城市,1989(01).

[3]孟超.中國十三五規劃給中國和世界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今日中國,2016-3-8.

猜你喜歡
低碳經濟城市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的理論的基礎及經濟學價值研究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理論
城市規劃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基于新能源視角江西低碳經濟發展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