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語文互動教學

2016-07-30 16:32楊艷梅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師生互動語文課堂原則

楊艷梅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課堂互動,不但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而且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意義;原則;策略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營造課堂教學氛圍,盲目地開展教學互動,有時學生似乎很有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之間提問、回答頻率很高,同桌之間也有討論,但其結果是”同之不切,則其所聽之不專,聽之不專,則其所取之不同”。其實,這是形式上的互動,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采取有效的師生互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設條件。

一、互動教學的原則

師生互動的基本點是學生“動得了”及“動得好”。所謂“動得了”,指的是學生能夠積極開動腦筋、舉手發言,進行主動學習,而不像過去那樣“填鴨式教學”,只會聽課,做筆記,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所謂“動得好”是指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有話要說,而且說得透徹,有獨特見解,有創新。要做到這兩點,必須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主體平等的原則。師生互動要求尊重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主體權力,賦予課堂以生命的意義。教師應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情感和看法,征求和傾聽學生的意見,挖掘學生的潛能。

2.靈活變通的原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個性差異,教學內容要具有選擇性、層次性、適應性。

3.教學互補的原則。在教學中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要相互適應與配合,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應時時有信息的交流,同時這種信息的交流應該是雙向互動的。

二、互動教學的策略

1.良好的情感溝通。情感是個復雜的東西,而情感的交流更是心與心的互換。不能概而論之,所以只能從點滴做起,從細微之處做起:

(1)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課前預習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前提,學生長期堅持預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為能達到課堂互動的效果,教師應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不僅需要一個科學的訓練過程,而且要注意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保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其學習興趣。剛入學時學生對預習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指導學生預習就成為教師的首要任務。初期,教師可課前布置預習提綱,學生按提綱進行預習;中期,在學生掌握了一些預習方法后,教師可不再布置預習提綱,學生按自己的方式預習,教師可作適時的點撥;后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應用預習的知識。

(2)課堂氣氛一定要融洽。課堂上,師生感情和諧了,這樣學生就能放松地學習,放松地思考。不用擔心教師的責罵,不用擔心同學的譏諷。這種情況下他回答問題的準確率最高,最易產生靈感,語言最易有光彩,見解最獨到,最創新。要做到和諧,教師應從自身做起。因為教師良好的情感與穩定的情緒有利于帶動學生良好的心理體念,從而形成師生良好和諧的關系。試想一個教師上課總板著臉,誰還愿意聽他的課呢?“親其人,才能聽其行”??!

2.把握課堂互動最佳時機,以增強互動。在筆者看來,并不是在課堂上進行任意的互動就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也不是完全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意愿就能提高課堂互動的質量。課堂互動應該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要把握好課堂互動的最佳時機。這樣做才能將課堂互動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做的:

由于初中生的情感是極其豐富的,在日常的教學中,只要觸碰了學生的思想和情緒,并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師生互動應該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并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從而使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使課堂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勇于發言、交流的園地。

3.跳出教材限制,設計開放性問題。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而學生作為認知能力接受的核心,需要教師的輔佐,教師要利用啟發形式的教學模式去喚醒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利用這一新式的教學模式去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讓學生能夠獨立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學生探究性和自主性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一些比較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和內容,在研究內容上不要僅僅局限于教材,要跳出教材限制,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從各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大膽地去想象,讓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夠得到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新課改的要求融入其中,尊重學生就教材展開的發散思維,甚至一些逆向思維。同時鼓勵學生就教材進行創新性探討,提出自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不要拘泥于教材、教參,要使用教材又要高于教材,要真正調動學生的真實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去發現并總結花紅的原因,感受文章嚴謹的結構和語句的精妙處,從而使語文教學的互動性得以有效地進行。

4.轉換師生角色,創造互動氣氛。為了有效地實施開展互動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實力,給予學生自信,支持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信地做自己。在角色調換中,能夠拉近師生關系,調動語文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在和諧溫馨的環境中主動學習。比如說,在進行角色互換的過程中,教師要事先為學生制訂一個教學計劃,教師可以從平時的語文課堂中任意選擇幾節課,讓學生根據要學習的相關內容自己進行課堂學習。

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站上三尺講臺,進行教學展示,通過黑板和粉筆去感受一名教師的感覺,這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心理上的鍛煉, 也能夠讓學生體會教師的艱辛,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通過讓學生自己講課,可以使學生在業余時間認真地查閱和尋找所教內容所需的教學資料,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獨立完成整個任務,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得到更好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沒有弄明白的一些問題在課堂上也能夠得到重點關注,使學生在自己存在誤區的方面也得到有效改正。例如,在學習《小溪流的歌》這一課的時候,這種內容比較有趣的童話故事,學生都比較感興趣,在這時可以適當地給學生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學生的童趣得到滿足。教師課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布置的內容進行各個突破,如,讓學生在分角色表情朗讀、分析人物形象時,學生往往會爭先恐后,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快速的運轉,既實現了課堂互動,又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5.有計劃地導控,增進互動的效果。成功的師生互動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前提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任意支配,放任自流。其實,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并不能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而必須通過教師切實有效的誘導啟發。因此,教師必須有計劃地導控,激發、引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新性,從而在組織形式上保證師生互動的效果。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語文教學更是藝術中的藝術。能夠讓師生互動真正互動起來,那么,老師與學生一定能在教學的天地奏出一曲華麗的樂章。

猜你喜歡
師生互動語文課堂原則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論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