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初中物理教育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016-07-30 16:32陳曉龍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物理教學教學效率初中物理

陳曉龍

摘 要:物理是初中學生初次接觸的科學課,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難度,需要本文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興趣、動機、學習規律、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出發,淺談初中物理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知識轉化率、培養學生物理思維,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物理教學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是一個重要話題,其原因首先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生初次系統學習物理課,對課程的認識和把握不夠全面深入,比較難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和規律,所以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對物理知識的轉化率不高,甚至對物理產生畏懼心理影響之后的學習;另外物理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學科,物理概念、規律、應用的教法和學法不盡相同,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理解知識、學會應用、養成物理思維,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求甚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方法上多琢磨多嘗試,并在充分了解學生后給學生多點學法指導,改變傳統課堂中學生被動接受、以教師的教為主的狀況,幫助學生掌握物理規律、內化物理知識、形成物理思維。本文認為從以下幾種途徑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把握新課引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讓學生學好一門知識的重要動機,一堂好物理課應當要做到能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新奇的,初中物理課中有很多內容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本身對學生來說是應該有學習樂趣的,因此教師在教授新課時要重點把握好新課引入關節,這個環節要結合新課內容的特色,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并把學生帶領到一個問題情境中,讓學生產生探索熱情和學習激情。例如采用實驗引入法,如在《摩擦力》一課中,教師以一個塑料袋提起玻璃瓶的實驗作為課堂引入,塑料袋套在上下開口的玻璃瓶內,教師往塑料袋中灌入紅色液體,學生可以觀察到塑料袋和玻璃瓶內壁緊密接觸,這時教師提起塑料袋,學生會擔心玻璃瓶滑下來摔破,但是實驗證明,玻璃瓶套在裝滿水的塑料袋外并不會往下滑。這個實驗結果和學生的擔心情況不一致,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就會進入“玻璃瓶是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呢?”、“這種力在什么條件下產生呢?”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并興致勃勃地開始討論和發表自己的意見。還可以通過物理故事來引入,例如阿基米德與浮力的故事,又如牛頓與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特點,教師用生動的語言甚至教輔視頻來演繹這些物理故事,并且在故事中挖掘一些物理問題,可以讓學生更有興致學習,并且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和培養物理情感。此外,新課改倡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識聯系生活,在新課引入中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聯系物理知識,讓學生重新思考生活經驗中的物理規律。新課引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以激發學生興趣、誘導學生思考作為目標導向,并結合各種教學規律來安排這個環節的教學活動。

二、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結構,聯結知識點,融會貫通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派別中,認知派主張讓學生了解一門學科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更有效掌握這門學科,他們認為學習新知識一定要與舊知識產生一定的聯系,才能內化新知識;建構派在此基礎上,認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對知識融會貫通。物理課要提高教學效率,要應用這些教學心理規律,讓學生把握物理學科的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橫向結構是指初中物理課總體而言,有聲、光、力、運動、熱、電磁、能等多個學習內容,各個內容又包括并列的多個知識點,如光學中有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折射現象中聯系透鏡的知識,又包括凸透鏡的折射規律和凹透鏡的折射規律。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構建物理的橫向結構,可以讓學生有全局觀,學習新知識時能迅速找到認知支點,并能采取相似認知結構的學習方法來進行更有效的學習。物理的縱向結構是指,一個物理知識在課程上的編排是一般依照從現象到規律再到本質的順序,不同知識點對學生的掌握要求不同,初中物理總體更側重于讓學生認識物理現象以及掌握一些相對簡單的物理規律,如學習浮力,學生先從認識浮力現象再到探究浮力規律,但是不對學生掌握浮力本質有硬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清晰地告訴學生學習的順序和要求,讓學生在學習具體的知識前心中有數,形成一個知識的縱向學習結構。

三、掌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把握重點難點的教法和學生學法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學生的認知活動總是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的順序,螺旋式上升,學生的認知發展是穩定性與可變性、階段性與連續性,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把握教學內容中的重點、擊破教學內容中的難度。例如在《光的折射》一課中,“凸透鏡成像”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先從放大鏡、望遠鏡等凸透鏡成像的具體實例切入知識點,這些實例與生活息息相關,對學生而言有直接體驗。通過教師實驗操作或者學生合作實驗,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另外教師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給學生提供學法上的指導,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四、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上好一堂物理課,只采用傳統的講授法會讓課堂單調且效率不高,學生在這樣單調的教學環境中會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物理課堂上應當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實驗法,討論法,演示法等等,充分利用課堂資源,包括多媒體課件、教具等等,讓課堂活動豐富而緊湊,也拓寬學生的學習廣度和深度。

參考文獻:

[1]張鳳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2011.

[2]張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 .

[3]唐建勛.高中物理習題課有效教學策略初探[D].蘇州大學.2010 .

[4]施玉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研究.2009(09).

猜你喜歡
物理教學教學效率初中物理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淺談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初中物理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提高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的教學探索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論花樣游泳運動員選材和初級教學模式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