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初中地理教學探究性學習

2016-07-30 16:32葛茂嶺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探究性新課程教學方式

葛茂嶺

摘 要:探究式學習,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讓學生進行探究為主的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探究,對學習的知識點或者實際問題要有想要探索的興趣,才能更好地進入探究式學習的模式。探究式學習的關鍵,就是教師要給予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去探究問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地、不靠別人的幫助,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新的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性

一、初中地理中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意義

目前為止,初中地理教學中還存在著灌輸式教學,盡管新課改普遍實施,但是有些教師還是不能依著新課改完全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很多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教師重視的是學生是否掌握或者將學習的內容是否背誦下來,學生的地理考試成績是否合格,而忘了培養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主動性和探究意識。另外,教師在地理教學課堂中,只顧著自己講解重點知識,遇到和考試沾邊的題目就會講解一些解題技巧,他們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以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授課重點放在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講課內容也圍繞考試題型,涉及考試的知識點多,教師就會多講解、詳細講解,而對于那些考試不會涉及到的知識,教師就會一筆帶過甚至直接不予講解。在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下,學生沒有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潛意識也將跟考試無關的知識直接抹掉,自覺的跟著老師的步子走,這樣下去,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大減弱,更沒有一點探究意識和能力。探究式學習是順應新課改趨勢的一個效果佳的教學方式,是國家教育對素質要求提升的必然方式。這一教學方式的重點要求是“一切為了學生能力的培養”,表示學生的學習是靈活多變的、有效果的。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將這一教學方式運用到恰到好處,不僅能提高教師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活躍地理課堂的氣氛,還能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探索發現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對地理的探究意識和能力。探究式學習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即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非常有效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能力,自主地學習怎樣學習,而不只只是學到了什么地理知識。

二、探究性學習的內容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者在日常生活情境當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學生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來獲得相應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探究性學習模式,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進行選擇。

三、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如何進行探究性學習

1.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就標題進行猜測,該章主要講什么內容,哪個地區等,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培養學生具有自我探究的精神。譬如說:在講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中的34個省級行政區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說出34個省級行政區?或者讓學生簡述省級行政區的定義是什么?這樣可以快速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渴望。因此,在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以輔助,以聲文并茂的效果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更加了解,并且在有疑難處點撥解答,于無疑處設疑探究,進而教師可以適時地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要有省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這樣既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保證我國初中地理教學質量,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應該給學生5-8分鐘的預習時間,要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認識,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快速地回答教師提的問題,從而構建出一個高校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2.要注重傳授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課程內容,還應該注重科學探究方法的培養和概念思維圖方法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并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適時地給學生傳授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促使我國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得以保證。

3.正確使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更加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課程理念與目標,特別是對學生素質的發展極為重視。而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材體系也隨之發生變化從一標多本逐漸改變為一綱多本。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仔細研究教材課本,適當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或者補充。傳統的教學就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死記硬背,完全不考慮學生是否已經掌握其內容,而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

4.加強小組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分組探討學習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想促使分組探討法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為4-6人一小組,讓學生就教師提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得出結論。這樣既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證我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譬如:在講到氣溫和氣溫分布的過程中,由于該課程內容比較抽象,如果教師只是利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只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毫無張力,而教師如果采用探究性的教學方式,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向學生提出諸如:為什么企鵝生活在南極,北極熊生活在北方呢?為什么東北天氣比南方天氣要冷等。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讓我國地理課堂氣氛變得更加和諧,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促使我國初中地理教學可以更好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王升主編《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王義堂 田保軍 王碩旺《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

[3]謝樹平《研究性課程的構建》教育研究,2001,(6).

[4]張建偉《基于問題式學習》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3).

猜你喜歡
探究性新課程教學方式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淺談探究性閱讀教學
高中體育新課程實施“碰壁點拔”式教學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