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剖析

2016-07-30 17:32楊艷婷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新課改

摘 要: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正以更高的目標、更新的理念和架構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實施新課程標準,沒有真正地吃透新課程標準的實質精神,存在明顯的跟風現象,盲目地模仿所謂的教學示范課,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筆者結合實際課堂教學經驗,研究探討語文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和應把握住的授課要點,力爭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找準新的突破點。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課堂剖析

新課改是一場全方位的課程改革,不僅涉及課程結構、內容,評價等,也深刻地探索了培養目標、模式、課程價值等更深層次的文化理念問題,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實現學生自主管理。鑒于新課程所倡導的高效教學目標,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教師做好課堂教學的新要求。

一、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授課自由度的把握。新課改語文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 但實施過程中,有的教師為了體現這種精神,教學時便讓學生自己看書,袖手旁觀,不加指導,甚至不做應有的提示,沒有具體內容的學習規范,沒有成果檢查,更沒有結果反饋,毫無目標。有的還提出學習內容也可由學生自己選,喜歡上哪一課就上哪一課,學習方式也由學生自己選,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想與誰討論就與誰討論。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不負責任的放任自流式學習,表面上學生是獲得了自主的學習權利,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做到自主學習。新課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二者不可偏廢。課堂的“自由”度,一定要把握適當,過分地自由則變成自流,成為對新課改教學思想的理解誤區。

2.講授形式的運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都是“填鴨式”或“滿堂灌”,教師講得過多過細,而學生沒有主動地思考。教師掌握著整個課堂的發言權,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新課改特別強調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作用。教師要“沉下心”,與學生平等對話,讓課堂教學真正屬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去感悟和體驗課文。但在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同時,卻發現課堂走向另一種端,教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糟糟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明確的目的,學生海闊天空的亂語脫離課本主旨。此外,教師講得少也恰好可以遮蓋教學知識儲備的不足和課堂教學準備的不充分,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收獲甚少,這樣的教學反而不如傳統授的教學。所以,強調師生互動是提倡要精講,讓教學課堂講得到位、有蘊涵、深刻,而不是無用的濫講。

3.教學效果的評價。由于語文教學模式發展的不健全性,教學評價體系也逐漸出現較多問題。以語文課本后的習題為例,客觀題的比例偏重,呈現單一命題的發展方向。而對主觀題,一些授課教師過于迷信教材的參考答案,很大程度限制了學生思維拓展的能力,與新課改發展方向不符。

二、語文教學課堂應把握的主要特點

1.明確教學目標,適當設置情景。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目標在具有指引作用。根據教學目標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不斷地激發學習思考,產生學習情趣。

設置教學情景要建立在學生豐富的生活背景之上,生活是學生的主要課堂,學學習只有走向自己的生活世界,才能還原出真實的學習情景。筆者在課堂上講授記敘文寫作時,注意到學生們平時較少觀察生活,也較少用心感受親情,寫作缺乏真情實感。于是便設置課堂情景,與同學們分享小時候父母四處奔波就是想讓自己姐弟吃飽穿暖,讀書識字的真人真事,讓學生用心感受圍繞在身邊的愛,豐富作文感情。

2.調換教學角色,加深互動層次。新課程改革倡導和提出了師生互動的要求,在互動教學中讓學生主體意識得到進一步體現,利于促進學生再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的基礎上,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

在語文課堂教學方面,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主動性,著力營造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促成師生雙方的通暢交流與雙邊互動。真真正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筆者在和學生一起備考語文學業水平考試時,先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基礎題,之后選派學生擔任小老師向同學們講解每一道題的答案以及解題思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擔任小老師,其他同學聽得更加有興趣。每一節課筆者都選不同的學生擔任小老師,每一個學生做練習都做得特別認真,同學們都在很認真地回憶自己的解題思路,都期望能在其他同學面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課堂教學中只有實現良性的師生互動與角色轉換,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注入情感教學,創新授課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情感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一份親切和諧的感情。否則,單純的信息傳遞與交流將變得單調枯燥和機械。所以要通過互動形成教學的共振效應。

筆者常在寫作課堂授課中告訴學生:“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發現?!痹谂淖魑臅r,發現班里一女生在文中敘述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離異了,媽媽改嫁,爸爸外出打工掙錢。她從小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都很疼她。尤其是爺爺,經常教她畫畫,給她講故事,還給她做好吃的話梅。但現在爺爺去世了,她再也吃不到爺爺做的話梅了。她想念爺爺,想到只有體弱多病的奶奶一人在家,她感到無比的傷心和擔憂。筆者也被這樸實無華的文字和真摯的感情所感動。于是便讓她在班上讀出她自己的文章??紤]到個人隱私,我提示她,文中關于父母離異的幾句可以不讀出來。聽到這,女孩看了看我,眼中充滿了信任與理解。這個女孩讀著自己的文章,讀著讀著竟落淚了。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我慌了,害怕自己觸到了學生的傷心處。見狀我疾步走到到女孩的身邊,輕聲說:“對不起,我沒有想到會讓你傷心了?!彼鴾I望著我,說:“沒關系……老師,我可以的?!边@個女孩繼續讀著自己的文章,越到后面越動情,聲音哽咽。全班同學都在認真地聽,仿佛那一刻時間都停止了,所有人都被文章中的每一處動人的細節感動,我的內心也受到了震撼。

三、結語

《語文新課標》倡導教師積極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擔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擔,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準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積極探索,做到靈活運用,積極開發。

參考文獻:

[1]王繼平.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轉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

[2]屠錦紅.我國十年語文課程改革問題與反思[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6).

[3]王治國.淺議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模式的探索[J].語文建設,2013(35).

作者簡介:楊艷婷(1985-10-),女,大學本科,中學語文教師。

猜你喜歡
語文教學新課改
緊跟新課改新布局,提升一輪復習效率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