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社會轉型期的道德變遷及其對策

2016-07-30 20:34伊佳麗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變遷道德現狀

伊佳麗

摘 要: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社會轉型期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然而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相對滯后,在此之下所呈現的道德現狀令人堪憂。由于新舊道德思想的沖突,文化大革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利益分配格局的變化,民主法制建設的滯后等等導致了目前道德的眾多分歧。表現在當今社會中,道德“無用論,利益至上”,這樣的觀念占了主導地位。本論文旨在分析當下社會的道德現狀,從而客觀的評價其出現的問題,進而做出對問題的探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道德; 變遷;現狀; 影響

一、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道德變遷的現狀及評價

1.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內涵

(1)我國社會轉型的內涵。社會主義時期的轉型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一個是體制上的轉型,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轉為靈活開放的市場經濟,另一個是結構上的轉型,由傳統的封閉的農業轉為開放的文明的先進的工業社會。因此,面對社會時期的轉型,政治文化以及倫理道德也需要與當下經濟的發展相適應,建構一整套完整的體系。

(2)社會轉型期中的道德問題。和以往的計劃經濟時期不一樣,那個時候主要提倡平均主義,普遍存在大鍋飯的現象,而市場經濟卻改變了這一現狀。市場經濟時期提倡的是競爭的價值理念,重視個人的價值追求,這樣一來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進而會提高勞動的生產率,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時期的到來雖然使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面對金錢和享受的誘惑,面對紅燈酒綠的世界,從而使一些人私欲突漲,做出了許多不良的社會行為。越來越多的人如果都私欲膨脹的話勢必會出現道德失范現象,最終會影響市場經濟的良性運轉,會導致社會整個道德的滑坡。

2.我國社會轉型期道德變遷的現狀

(1)我國社會轉型期道德觀念從正面發生的變化。

第一,道德主體開始注重自我的發展。以前計劃經濟的時候社會提倡的是一致的意識形態,不管做什么都按照統一的思想模式去進行,而如今市場經濟時期,更加注重的是主體個人的發展,以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為目標,注重人的主體地位,注重人自身的個性化發展,在這種社會體制轉型下,人們的思維也在發生變化。

第二,道德主體追求道德的目標和原則逐漸的現實化。我們可以得知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在指令性的計劃經濟之下,按照集體主義的要求,追求的是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以及儒家的傳統道德。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追求的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戰略目標,因此人們的一切行為都歸結于功利化,這樣使物質的追求遠遠地高于精神的追求。

第三,道德評價的標準越來越多樣化。計劃經濟時期集中的經濟模式決定了它統一的道德評價標準。而市場經濟的發展卻改變了她的單一化,經濟的快速發展,思想的逐漸開放使文化的模式多種多樣,利益目標也越來越多元化,導致了道德評價的標準也多元化,有的還會繼續傳承著以前古老的文化道德思想,有的則在市場經濟的洗禮下變得功利化。

(2)我國社會轉型期道德失范在實踐中的主要表現??v觀當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無一例外地體現了道德的失范現象。 政治上權錢的交易、腐敗貪污現象頻頻出現,濫用權力等官德失范的現象很嚴重。 經濟生活中公平交易,誠實守信,羞恥感的思想意識缺失。思想上對正確的三觀價值理念淡化,消極的道德價值觀到處蔓延。

3.對我國社會轉型期道德變遷的評價

(1)道德決定論與道德無用論。對于社會而言,道德到底是決定性的力量還是一點用都沒有呢?在中國的傳統時期,儒家文化占據主導地位,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使經濟,政治還是其他方面都體現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但是在秦始皇時期,法家思想占據主導地位,道德就顯得無足輕重了。通過之后學習的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不難看出,道德雖然在社會上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是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2)道義與利益。利和義,是社會長期爭論的焦點。計劃經濟時期提倡的是集體主義,因此重視義的思想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市場經濟時期追求的是利益的不斷擴大化,面對經濟的發展使人們變得功利化利益化。

二、社會轉型期道德變遷的影響因素

在社會轉型的時期,導致道德變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因為經濟體制的轉變帶來的,政治社會等其他因素也推動了道德的變遷。

1.經濟因素

(1)經濟制度的轉變促進道德變遷。面對經濟制度的變遷,伴隨而來的是道德思想,理念,宗旨,觀念的轉變。經濟制度的進一步實施和發展,使之前的道德體系被取代。

(2)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促進道德變遷。市場經濟體制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不斷發展的經濟不僅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也使人們開始追求一種全新的開放的精神文化發展。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之上出現了一套與以往不一樣的道德規范,這就是道德變遷。

2.政治因素

計劃經濟之所以能轉化為市場經濟,政治變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回頭去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這一切都離不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種政治變革的推動力和促進力體現在幾個方面。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領導人思想與市場經濟體制下領導人的思想是不一樣的,前后兩代領導人意識形態的轉變促進了道德的變遷。政治理念的的轉變為道德變遷創造了社會環境條件,為人們思維的轉變提供了基礎條件。治國思想觀念的轉變的為道德變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總之,在中國社會轉型期中,盡管政治變因素對道德的變遷不起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政治變革,政治理念的轉變以及治國策略的轉變會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影響和促進道德的變遷。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想使道德有一個良好的導向作用,就要協調好道德與政治之間的關系,使二者相互影響,共同向前發展。

3.文化因素

文化的導向對道德思想觀念的影響是直接的深刻的。不同社會時期所提倡的文化觀念是不同的,進而會導致整個社會的道德價值追求也會發生轉變。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發展的靈活性帶動了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在計劃經濟轉化為市場經濟的轉型期間,文化未能進行高度的整合,使得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缺乏一個正確的明確的思想來指導,導致了經濟的發展與上層建筑的嚴重脫節,社會成員面對這一時期的轉變,難免會使自己的道德觀出現混亂,產生不當行為。

三、對我國社會轉型期道德變遷的對策

道德教育是一個社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其社會成員實現適德影響的過程,因此對待現階段的道德變遷我提出了以下的設想。

1.繼承與弘揚優良的傳統道德文化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有好有壞,我們不能全盤接受也不能全盤的否決。正確的對待方法是批判性的繼承,根據新時期社會的發展,面對新的情況給予其新的意義,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道德環境。在弘揚優良的道德傳統時,應當反對兩種錯誤思潮。一種是文化復古思潮,原封不動的繼承封建時期的思想文化。還有一種是歷史虛無思潮,認為傳統道德已經失去了自身的價值與意義,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沒有任何意義。

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的無形的規范,它的特點是通過人的自覺性來改善自我的行為,而不像法律那樣通過強制手段來實現社會主體的規范生活。在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批判性的接受外國優良的傳統道德文化。面對當今世界日益頻繁的交流,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也在不停的碰撞和融合,這樣以來我國傳統的優良文化會受到影響,打亂了我國幾千年的道德體系。有的人一味的崇拜西方的文化,忽視了本國優良的傳統文化。

優良的傳統道德文化是我們民族發展的根基,在社會轉型期的今天,弘揚我國的優良傳統道德尤為重要。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指導下去發展經濟,促進社會與人的和諧發展。但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要求我們的道德建設必須從生產力的實際出發,密切協調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道德的建設服從并服務于經濟的發展,使一些人開始鉆空子,是道德的價值追求變得市場化利益化。面對這一切矛盾,我們在這個時期不僅要學習借鑒西方人的科學民主,同時還要弘揚傳統文化來挽救道德發展的負面效應。通過加強素質教育,重視道德教育以及加大監督力度,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德。優秀的傳統道德歷經不衰,在當代社會同樣不會失去它永恒的魅力,在社會發生劇烈變化,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優秀傳統道德的弘揚仍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導向作用。

2.對社會轉型期的道德滑坡加以改進和重建

道德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中共中央也作出了加強公民道德教育的指導性意見,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若干建設性意見:

(1)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道德重建的前提條件。道德教育的目標是這就要求堅持個人與社會、義與利的統一,以社會為主導,以義統利。這就要求我們重視對公民的教育、培養和造就高質量、高素質的公民,通過教育提高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增強社會成員抵御各種不良道德思想和行為的能力,在實踐中用用正確的三觀引導人們,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淡化權錢意識。

(2)強化道德獎懲:道德獎懲是道德重建的有力保證。道德作為一種無形的約束規范,它主要靠自我的約束力自制力來維護的。隨著社會的轉型,大量腐朽的文化侵襲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原來的道德規范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意義,這樣一來道德的獎懲變得一種到的重建的必要手段。獎是一種鼓勵,是提倡,是對正確道德觀念道德規范的積極肯定,懲是一種禁止,是對當下所變現出來的不良道德規范的否定。道德獎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助于優良傳統道德規范的重建。

(3)重建道德倫理文化體系:道德倫理文化的重建是道德重建的理論依據與根本保證。道德倫理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重建道德的同時,也應該重建道德倫理文化體系,這是實現道德重建的根本保證。首先,道德倫理文化體系的重建基礎是中國傳統的倫理文化,因此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傳統的優良倫理文化,同時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批判的接受吸西方倫理文化的優秀部分。其次,重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的發展為我們帶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也給人們認識上帶來了偏差,信仰也出現了誤差,使原來的精神支柱瞬間坍塌。重塑民族精神已成為當下迫切的需求。新的民族精神應該是在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堅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傊?,只有這種精神內化為全民族的共同價值目標,重塑新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國家才會富強、昌盛,社會才會文明、進步。

(4)凈化社會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是道德重建的有效途徑。道德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成長在宏觀的社會環境當中。要實現道德重建,就必須凈化整個社會的人文環境。社會轉型時期,面對外來經濟文化的沖擊,信息網絡的發展,為道德滑坡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例如趁著社會轉型期文化導向的缺失,有的人肆意的傳播封建迷信思想,進行邪教活動,就像法輪功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傷害,使多少家庭妻離子散。經濟的發展,外來文化的沖擊使黃、賭、毒泛起,為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帶來極大的困難,就是現在黃賭毒還在影響社會的發展;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背棄基本的誠信,去做假冒偽劣產品,這是違法也是不道德的行為;兒童婦女的人身利益也在遭受侵犯,;腐敗現象彌漫在社會的各個角落等等。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穩定的社會環境,就必須結合個人以及社會這個整體來共同創建。首先作為個人,凈化自我的心理世界,提高自我的道德素養,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個人做到了才能使社會這個整體去營造良好的環境。作為社會整體,則要提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綜上所述,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建設必須以加強道德教育為前提,以強化道德獎懲為保證,以重建道德倫理文化體系為依據,以凈化社會環境為途徑來進行。當然,解決當前社會轉型期的思想道德問題,它不像做一個手術那樣一下就可以成功,它是一項遠大的工程,需要我們要有緊迫感,但更需要我們要有耐心,要堅信社會主義優良道德文化的重建會很快實現,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江澤民:《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2年5月16日.

[4] 胡錦濤:《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求是》2006年第9期.

[5] 胡錦濤:《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歡
變遷道德現狀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清潩河的變遷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