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對話式教學的運用

2016-08-15 14:39堯國生
考試周刊 2016年63期
關鍵詞:對話式教學運用語文教學

堯國生

摘 要: “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教學主要是在這種以“對話”是教學活動為重要特點的網狀關系中進行的。語文教師在對話式教學活動中,要樂于與教材搞好對話,善于引導學生與教材搞好對話,善于引導學生與老師搞好對話,善于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搞好對話,讓對話式教學增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對話式 教學運用

教學是語言文化與溝通文化的創造過程,也是奠定每一個學生學力成長與人格成長基礎的過程?!皼]有溝通就沒有教學”。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心理學家認為:“在教室中具體學習情景下,學習直到可以說是一種一名教師和許多學生之間的以教材為媒介的通信的過程?!保ㄈ毡敬髽蛘颉督逃睦韺W》中譯本第45頁)的確,尤其是在語文這一語言性顯著的教學活動中,教學不僅建立了教師與教材之間的融洽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而且形成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學主要是在這種以“對話”是教學活動為重要特點的網狀關系中進行的。那么,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搞好這些對話呢?

一、教師要樂于與教材搞好對話

教材是教師的第一位對話者。語文教學,它面對的是廣泛而深邃的言語世界,擔負的任務是通過對話構建學生立人的基礎。教材作為社會歷史經驗的價值化形式,當中反映了編者對原初智慧經驗的選擇和抽象。解釋學認為,教材的文本充滿空白,呼喚著每一個讀者合作。教師的作用就是把“干癟”的教材豐碩滿起來,抽象的教材生動起來,統一的教材個別起來。老師通過理解,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素質,這種實踐就是教師與教材的“對話”過程。只有經過教師“對話”后的教材才是真正作為教育要素的教材,這時候,教材實際上就成了教師要素的延伸。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點”,似乎都可以作為教學的著力點,但我們在處理教材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個有水平的語文教師,樂于在處理教材上下工夫,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牽一發而動全身,有效進行文本對話,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善于引導學生與教材搞好對話

法國文學家左拉曾說過這樣一段令人深思的話:“在讀者面前的不是一種印著黑字的白紙,而是一個人,一個讀者可以聽到他的頭腦和心靈在字里行間跳躍著的人?!苯滩倪@個潛在的文本只有在師生尤其是學生的自由地、創造性地閱讀中才能轉化為現實的文本。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上心的“傳遞式”傳統教學,注重將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作業一種現實的結論傳授給學生的做法,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錯誤之一。從作品文本而言,文本是具有很多“不定點”和“意義空間”的召喚結構。學生面對一篇篇課文時,實際上是帶著對這個世界的初步觀察、感受和思考,與文本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最終得到主動的發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自主閱讀和對文本的主動探究。杜威就說過,認識是做,而不是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每個學生就按照自身的能力和要求展開學習,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只有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才有價值,才能完成。學生在與教材的碰撞過程中創造成長過程,培養主體精神,提高交流溝通的言語能力。如在導學《紅樓夢》這一名著時,有人喻它為一部百科全書,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識,有琴棋書畫,有詩詞曲賦,可謂包羅萬象?;谶@一點,我們可以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時,先談談對文本內容進行對話之后的把握情況。

三、善于引導學生與老師搞好對話

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以權威者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幾乎霸占了學生的課堂語言權,掠奪了學生的思考權。即使偶爾師生間進行對話,教師的言語對象幾乎鎖定為少數的“優生”,優生的對話內容則基本上固定為教師或權威或教參統一認定的標準答案。師生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為主宰者與被主宰者、傳授者與接受者、塑造者與被塑造者的主客體關系,師生之間的對話只停留在語言形式上,而不是深入到彼此之間的精神領域。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行為。美國的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學習過程不是對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積累,而是新舊知識間的相互作用。教師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不能以平等的態度處理自己與學生的關系,而試圖將自己的認識,感悟強加給學生,這種做法無疑就是不明智的。

在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對話”,首先,教師要準備豐富的背景知識,必須認真考慮向學生提出哪些問題,以及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其次,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因為對話的本質不是用一種觀點來反對另一個觀點,也不是將一種觀點強加于另一種觀點之上,而是一種“共享”,是師生之間的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等。如教學《我的第一本書》時,在學生自讀文本盡情觸摸文本后,教師問:你了解到哪些內容?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有的說:我了解到了社會黑暗;有的說: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貴;有的說:我了解到了父愛;有的說:我知道了父親心靈手巧,等等。老師更像向導或協助者,而不是傳統教育模式中扮演的絕對權威角色。這樣,通過對話,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的學生和學生式的老師。教師不再僅僅教,而且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教學活動此時不再是被動地知識授受過程,而是一種人格對等的精神交流,由此,最終深厚學生的人文底蘊。

四、善于引導學生與學生之間搞好對話

合作、探究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強調通過與同學之間的對話,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在對話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在對話中培養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提高學習質量??肆植窈兔绹鴮W者波依爾都強調:課堂教學應是學生這一主體“交互作用”形成的“學習共同體”,每一個成員之間應當有更多的合作與關懷。通過人人參與、平等對話、真誠溝通、彼此信賴發展合作精神、激發探究意識、共享經驗知識、實現自我超越。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好學生與生活、與身邊的每人和物搞好對話,在“對話”中,進行心靈的碰撞,從而提供“發現世界”、“發現自我”乃至“相互發現”的契機,讓語文之花真正綻放在每一種對話中。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編著.學科教學論基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區培民.語文教師課堂行為系統論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曹明海.語文教育智慧論[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對話式教學運用語文教學
對話式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探究
建構主義理論在高校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詞塊策略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