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開發

2016-08-16 06:08卉尤瑞芳王振雄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追隨者效度特質

□姜 卉尤瑞芳王振雄

[1.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2.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廊坊 065000]

我國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開發

□姜 卉1尤瑞芳1王振雄2

[1.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2.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廊坊 065000]

當前國際上有關應急追隨者的研究剛剛起步,設計出能夠描述我國應急追隨者特質的量表,可作為學者開展應急追隨行為、應急團隊能力等方面研究的基礎,并在實踐中指導應急追隨者的選拔、培訓與考核工作。研究者按照量表開發的標準步驟,開發了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該量表共21題,4個維度,分別為支持領導、積極主動、愛崗敬業、執行能力4個維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良好,能夠作為后續相關研究的基礎,并為追隨者的自我提高和相關部門的人員測評提供借鑒。

應急救援;追隨者;量表開發;信度;效度

引言

在我國,頻繁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給人們帶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平均每年發生各類災害事故達70多萬起,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20萬人,傷殘超過200萬人,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元[1]。而災害發生后,應急救援團隊無疑是拯救人民生命,減少財產損失的關鍵。因此,加強應急團隊的建設,提高救援效率迫在眉睫。

Adini指出應急團隊的知識和能力是組織應急能力的重要部分[2]。而作為團隊中的成員,應急追隨者個體的素質和能力將直接影響團隊的應急能力。在應急救援中追隨者是具體的實施救援活動的人,是各種應急決策的執行者。應急追隨者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執行速度等都直接影響著救援的效率與效果。因此系統研究應急追隨者應該具有的特質,是提高應急救援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然而,目前關于應急追隨者的研究較少,多是定性研究[3],缺少數據支持,更沒有針對應急追隨者特質開發的量表。開發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能夠全面地把握應急追隨者應該具備的行為和品質,并通過量化這些特質來指導應急團隊的建設和相關人員考核。

一、追隨的研究現狀

對于追隨者的界定,學術界尚沒有統一定論,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追隨者即為下屬,如Kellerman將追隨者定義為:與上級相比,擁有較少能力、權力、影響力的下屬[4]。第二種觀點認為追隨者與下屬不同,下屬是一種受制于上級的、機械的、肉體上的投入[5],而追隨者是認同組織的價值觀,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的一類人等[6~7]。第三種觀點認為追隨與職位無關,如Dixon指出處于任何職位的人都可能成為追隨者[8],劉建軍則認為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領導也會有追隨行為[9]。

為了能夠有效地研究追隨行為,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追隨者進行了分類。如,Zaleznik從控制和行為兩個維度出發,將下屬劃分為沖動型、強迫型、自虐型和退縮型[10];Kelley從思維和行為兩個維度把追隨者的風格分為五種類型,即落落不群的追隨者、被動追隨者、墨守陳規者、有效追隨者、實用主義生存者[11];Kellerman根據參與組織活動的水平,把追隨者分為五種類型,即孤立者(Isolates)、旁觀者(Bystanders)、參與者(Participants)、積極分子(Activists)、死黨(Diehards)[4]。同時,Chaleff,Shamir和Howell,Pittman等學者也都給出了不同的追隨者分類[6,12~13]。這些不同的分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追隨者在組織中的作用,然而由于其視角的獨特性,使得這些分類不足以對追隨者的特質進行全面探討,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好的追隨者能夠幫助領導實施決策,為組織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很多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提出了追隨者應該具有的品質,如忠誠領導、獨立思考[14~15],主動性[4,16],正直[17],勝任工作[18],良好的人際關系[13,19]。目前有關追隨者特質的量表都是針對特定的追隨者分類而提出的,如Kelley為了能夠從思維的批判性和行動的主動性兩個維度對追隨者進行分類,提出了一套測量量表,該量表從自我管理、勝任力、可靠性等6個層面對追隨者進行衡量[11],Dixon和Westbrook的TFP(The followership profile)量表對Chaleff提出的追隨者的五種勇氣進行測量等[8]。這些量表都因為自身的局限性,而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在應急管理的相關研究中,學者們更多的是從決策系統的科學性等視角出發尋求提高應急決策質量的方法,如,決策方法的改進[20],應急預案的完善[21]等。少部分學者從領導力提高的角度出發尋求提高應急團隊素質的方法[22~23],而有關應急追隨者的研究則處于被忽視的狀態。本文的目的是設計出能夠描述應急追隨者特質的量表,作為學者開展應急追隨行為、應急團隊能力等研究的基礎,并在實踐中指導應急追隨者的選拔、培訓與考核工作。

二、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開發與驗證

追隨是相對領導而言的,是支持領導者的決策,協助解決問題的行為[24]。本研究認為追隨者是一種行為角色,是具有追隨行為的人,與職位高低沒有關系。本文中的應急追隨者是指在各類突發事件中從事應急救援與救災工作的具有正式編制的專業救援人員。

(一)量表初始問項的確定

為了獲取應急追隨者特質,本文在充分的文獻分析基礎上采用了半結構化訪談和開放式問卷來獲取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初始描述項。

首先,通過大量文獻閱讀,掌握追隨領域和應急管理領域的研究進展和成果,了解追隨者特質和應急救援工作的研究進展。

其次,從2011年11月起,對19名從事應急救災工作的人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其中包括消防戰士9名,武警戰士5名,以及5名解放軍戰士。每個被訪者的訪談時間平均為1.5個小時,并在被訪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對談話內容進行錄音,錄音逐字整理出的文稿約為10萬字。訪談提綱為,讓訪談者以事件處置的時間為序,按照行為事件訪談的4要素STAR (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詳細講述他們所處置過的、給他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應急事件。訪談結束后,邀請了2名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教授和2名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對訪談內容進行分析,提取關鍵行為/特征。

最后,從2012年5月起,向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碩士生(均從事過一線救災工作),以及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接受培訓的學員發放開放式問卷。問卷內容為,您認為應急救災中優秀的追隨者應具備哪些特征或行為(至少5條)。問卷分析前,將字跡潦草無法辨認,或者含有類似“優秀的追隨者應該軍容整潔”等無關回答的問卷定為無效問卷。此次問卷共發放70份,回收了50份,有效問卷45份。

通過文獻整理、訪談以及開放式問卷獲得的條目由3名教授(1名人力資源方向,另外2名應急管理方向)、2名研究生進行問卷初始量表的編制。通過語義分析,合并類似的描述項;修改措辭不當的條目;刪除不符合本研究內容的描述項。經過修改整合之后,最終獲得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初始問項,共30條,如表1所示。

表1 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初始問項

(二)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將獲取的應急追隨者特質的30條初始問項編制成調查問卷并發放,調查問卷的計分方法采用Likert五點量表法進行,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比較不符合,3代表一般符合,4代表比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將追隨者特質的調查問卷分別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發放。共發放350份,回收340份,有效問卷320份,有效率94%。樣本的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所有的調查對象全為男性,年齡在20~29歲之間,工作年限多為1~5年,處于組織的基層。當前,我國從事應急救援工作的主體如消防員戰士、武警戰士和解放軍戰士均采用現役制,工作年限較長的,一部分獲得了晉升成為領導,一部分轉業地方。所以從事應急救災的追隨者都比較年輕,且工作年限較短。因此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符合本文對應急救援追隨者的設定。

表2 問卷樣本的描述性統計

(三)項目分析

為了檢驗調查問卷中,各問項對調查對象的區分程度,本文采用臨界比率對問卷中的條目進行篩選。計算出所有被調查者的問卷得分總和,按照高低順序排列,選取前25%為高分組,后25%為低分組,求出高低兩組的平均差,并計算其顯著性水平。求出的顯著性水平即為該題的CR值。如果CR值沒有達到顯著性標準,就表示該條目不能夠鑒別不同的調查者的反應程度,在調查中沒有意義,應該予以刪除。利用SPSS17.0檢驗初試量表中各問項的CR值,結果如表3所示,問項a13、a22的CR值大于0.05,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故去除這兩個條目。其他各題CR值均小于0.05,因此予以保留。

表3 初試量表的項目分析結果

(四)探索性分析

探索性分析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方面對問卷的條目進一步精簡,另一方面是將問項進行歸類,探索問卷的因子結構。本研究將調查問卷的320份有效樣本隨機均分為兩份,各160份,其中一份用于探索性分析,另一份用于驗證性分析。

判斷數據是否需要進行主成分分析的依據是取樣適當性指標(KMO)。當KMO大于0.8時,表明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當KMO小于0.5時,則表明數據不適合進行因素分析[25]。在確定問卷維度的時候,本文依據單因子負荷和交叉因子負荷來決定問項的取舍。Comrey和Lee指出一個問題項在因子上負載值超過0.71表示非常好,大于0.63表示很好,大于0.55表示好,而小于0.32表示因子不能解釋指標變量,同時一個條目最好只在一個因子上負載超過0.32,如果同一問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因子上負載超過0.32,則表明存在交叉負荷,可以考慮刪除該問題項[26]。

本研究共進行兩次探索性分析,第一次探索性分析的KMO為0.816,大于0.8,表明數據適合進行主成分分析。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1233.3,顯著性水平為0.000,這表明各個條目間有共享因素的可能,具體數據如表4所示。利用SPSS17.0軟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用最大變異法進行因素選擇,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從而確定問卷的維度和各個問項的因子負荷。

表4 KMO and Bartlett檢驗

第一次探索性分析中的因素分析共抽取出5個維度,累計解釋總體方差變異量60.2%。在抽取出的5個維度中,第一個維度解釋總體方差變量較多,而第五個解釋量較少,所以需要刪除一些問項之后,做進一步的探索分析。根據本文的篩選原則,刪除單因子負荷小于0.55或交叉因子負荷較高的問項,即刪除第a3、a4、a9、a14、a21、a23、a24項。

第二次探索性分析對剩余的21道題目進行第二次探索性分析,KMO為0.843,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1179,顯著性水平為0.000,這表明剩下的21道問項適合探索性分析。第二次探索性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因子負荷小于0.3時在表中不顯示)。本次分析抽取了四個因子,累積解釋總體方差差異量63.1%,且每個維度的解釋總體方差變異量相當,包含的問題數量也大致相同,因而達到了較好的水平,具體的問項和因子結構如表5所示。其中,因子一包含6個題目,主要考察追隨者對領導的認同和支持,包括相信領導的能力和人品、能夠正確理解領導的要求、服從領導指揮、并為之出謀劃策等,因此本文將其命名為支持領導;因子二包含5個題目,主要考察內容包括工作態度、工作熱情、主動思考和學習,及時更正錯誤、勇于承擔職責范圍之外的事務等,因此命名為積極主動;因子三包含6個題目,主要考察內容包括熱愛工作、愿意為了獲得更好的績效而付出努力、不懼危險、勇于擔當、大局意識等,因此命名為愛崗敬業;因子四包含4個題目,是指對追隨者能力的考察,包括專業的技術水平、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心理素質、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因此命名為執行能力。

表5 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五)信度和效度檢驗

1.信度檢驗

信度檢驗的目的是探索問卷的可靠性,最常用的方法是同質性信度檢驗,通常由Cronbach α指數表示。一般而言當Cronbach α達到0.7時,表明量表的同質性系數很高。本研究利用SPSS17.0對量表進行了信度檢驗,結果如表6所示。從表6的數據可知,支持領導、積極主動、愛崗敬業、執行技能四個維度的同質性系數分別為0.764、0.722、0.750、0.746,均大于0.7,表明應急救援追隨者特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符合心理測量學的要求。

表6 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Cronbach α指數信度分析

2.效度檢驗

效度即有效性,用來檢驗測量結果與要考察的內容的吻合程度。本文采用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效標效度對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進行效度檢驗。

(1)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指的是問卷實際測到的內容與所要測量的內容之間的吻合程度[27]。

本文在編制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過程中對應急從業人員進行半結構化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根據訪談與問卷數據以及文獻分析的結果來提取問項,并結合應急救援領域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專家的意見進行修改,從而形成了初試量表。按照量表編制的標準過程進行篩選,從而得到正式問卷條目。問卷的條目收集過程和問項篩選過程符合心理測量學問卷編制的要求。

心理測量學指出,量表的總分與各個維度的相關系數可以用于檢測量表的效度,二者之間顯著相關,表明內容效度較好。本研究對內容效度的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四個維度與總分之間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相關系數在0.589~0.835之間。而各個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也都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說明本文編制的應急救援追隨者特質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表7 應急追隨者特質各維度間及各維度與總分間的相關系數

(2)結構效度

本文利用AMOS22.0對數據進行驗證性分析,同時利用SPSS強行抽取單因子、雙因子、三因子模型作為競爭模型,檢驗本文構建的四因子結構是否最優。判別模型擬合度的指標有很多,其中Χ2顯著性檢驗、RMR、RMSEA越接近0越好,而GFI、NFI、CFI、IFI、PGFI、PNFI越接近1越好。比較結果如表8所示,四因子結構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都優于其他競爭模型,因而四因子結構模型是較為理想的模型。

表8 各競爭模型的擬合指標得分

(3)效標效度

為了確定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有效性,需要檢驗量表能否產生預期的效果,即檢驗量表的效標效度。效標信度可以通過所測量結果與其他變量之間的呈顯著的相關關系或者回歸關系來檢驗[28~29]。眾多研究表明,追隨者特質會對工作績效產生影響[30]。因此,本文將通過檢驗量表測量結果對工作績效的影響,來檢驗本文開發的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的效標效度。利用SPSS來檢驗應急追隨者特質與工作績效之間的相關關系,結果如表9所示。結果顯示,應急追隨者特質的各個維度與工作績效呈顯著正相關,因此本文開發的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具有較好的效標效度。

表9 應急追隨者特質與追隨效果的相關分析結果

三、結論及使用建議

(一)結論

1.通過文獻分析、半結構訪談、初試、探索性分析和驗證性分析等過程,本文開發了《應急救援追隨者特質量表》。該量表共21個條目,分為支持領導、積極主動、愛崗敬業、執行能力等4個維度。每個維度和條目的含義清晰明確,并且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該量表可以用于后續的研究。

2.本文開發的量表對應急追隨者特質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可以作為后續研究的基礎,也可以用于追隨者的自我測評、相關部門的人員考核等。

本文開發的應急救援追隨者量表,以及后續對追隨者特質、追隨效果,以及領導風格之間關系的研究,為實踐中追隨者的自我提高、組織管理,以及追隨-領導關系的改善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使用建議

1.本文開發的追隨者特質量表為追隨者的自我提高提供了依據。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是對追隨者優秀行為和品質的測量,對追隨者特質的各個維度都進行了詳實的行為或思想描述。應急追隨者能夠根據自身的真實情況,利用該量表進行自測,明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進而找到提升自己的方向,避免盲目學習。例如,消防人員通過自測后,發現自己的不足在于執行能力較弱,那么在日后的工作中,就可以著重地增強相應的能力。

2.利用追隨者特質輔助組織對追隨者的甄選和測評。許晟、曹元坤指出:“在現實管理實踐中,少數積極有效的追隨者實際上履行了組織中大部分的追隨職能”[31]。事實上,一群無效的追隨者,其危害甚至要大于一個無效的領導[32]。因此,選拔優秀追隨者對組織具有重大意義。組織和領導常常根據追隨者以往的工作表現進行選擇,然而對沒有相關經驗的人員卻沒有合適的選拔依據。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應急救援追隨者特質對追隨效果具有較顯著的預測作用。因此,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對追隨者特質的各維度賦予不同的權重,對候選人進行測試,從而作為甄選的一個依據。此外,本文開發的應急追隨者特質量表可以為消防、武警和解放軍等相關部門提供測評依據,從而更加客觀地評價追隨者。

3.營造有助于應急追隨者發展和提高的環境和制度。應急追隨者是直接參與應急救援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各項素質將直接影響救援的效果,這也在本文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組織應該充分肯定應急救援追隨者在突發事件處置中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追隨者的各種素質和技能。此外,鑒于領導行為會對追隨者的各項表現產生影響,因此領導者應該設法對追隨者的行為進行引導,設法滿足其需求,從而提高其積極性,保障追隨效果。

4.對于新進的追隨者進行嚴格考核。本文的研究顯示,追隨者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命令和任務,而是通過自身行為不斷改變領導和組織。在我國參與應急救援的多是消防戰士、武警戰士、解放軍戰士等,這些人不僅僅是救援的重要力量,更是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的保障。因此在接納新的應急追隨者前,要充分考慮追隨者的行為和品質是否與組織匹配。以免引入不和諧的因素導致組織現有追隨者的不滿,影響團隊效率。

[1] 魏捍東, 劉建國. 構建我國社會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的思考[J]. 武警學院學報, 2008, 21(2): 16-21.

[2] ADINI B, GOLDBERG A, LAOR D, et al. Assessing levels of hospital emergency preparedness[J]. 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eine, 2006, 21(6): 451-457.

[3] 尤瑞芳, 姜卉, 李婷. 應急救援中追隨者與任務的匹配研究[J]. 中國應急救援, 2013(6): 19-23.

[4] KELLERMAN B. Followership: How followers are creating change and changing leaders[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8.

[5] LANDINO R J. Followership: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rising power beyond leadership[M]. England: De Montfort University, 2006.

[6] CHALEFF I. The courageous follower: Standing up to and for our leaders[M].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1995.

[7] 曹元坤, 許晟. 對追隨力理論中若干觀點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 2013(2): 203-206.

[8] DIΧON G, WESTBROOK J. Followers revealed[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15(1): 19-25.

[9] 劉建軍. 領導學原理——科學與藝術[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10] ZALEZNIK A. The dynamics of subordinac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65, 43(3): 119-131.

[11] KELLEY R E. The power of followership[M]. New York: Currency Doubleday, 1992.

[12] SHAMIR B, HOWELL J M. Organization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the emerg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1999(10):257-283.

[13] ROSENBACH W E, TAYLOR R L. Contemporary issues in leadership[M]. 4th e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8:107-120.

[14] WILLIAM L J, ANDERSON S E.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s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 601-617.

[15] MEILINGER P S. The ten rules of good followership[J]. Military Review, 1994, 74(8): 32-32.

[16] ALCORN D S. Dynamic followership: Empowerment at work[J]. Management Quarterly, 1992(33): 9-13.

[17] LUNDIN S C, LANCASTER L C. Beyond leadership:The importance of followership[J]. Futurist, 1990, 24(3): 18.

[18] GILBERT G R, HYDE A C. Followership and the federal worker[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8, 48(6):962-968.

[19] LAW K S, WONG C S, WANG D, et al. Effect of supervisor-subordinate guanxi on supervisory decisions in China: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00, 11(4): 751-765.

[20] 王亮, 王應明. 基于前景理論的動態參考點應急決策方法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2013(S1): 132-140.

[21] 李湖生, 劉鐵民. 突發事件應急準備體系研究進展及關鍵科學問題[J].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09, 5(6):5-10.

[22] 李榮志, 蔡建淮. 領導干部突發事件應急意識的現狀調查與分析——基于某省的問卷調查[J]. 中國行政管理,2013(1): 76-79.

[23] 劉偉, 張萬紅. 領導力在應急救援中的有效發揮[J].中國應急救援, 2009(1): 8-9.

[24] LATOUR S M,RAST V J. Dynamic followership:The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leadership[J]. Air & Space Power Journal, 2004(18): 102-110.

[25] KAISER H F.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J]. Psychometrika, 1997, 39(1): 31-36.

[26] COMREY A L, LEE H B.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M]. 2nd ed. Hillside: Erlbaum, 1992.

[27] 陳念. 湖南省高校輔導員職業承諾的研究[D]. 長沙: 湖南農業大學, 2011.

[28] 劉云, 石金濤. 基于KEYS的組織創新氣氛量表開發[J].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09, 14(4): 105-112.

[29] 趙芯. 誠信領導對員工關系績效的影響研究——心理授權的中介作用[D]. 廣州: 廣東商學院, 2011.

[30] BOYATZIS R E. The competence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 New York: Wiley, 1982: 26-32.

[31] 許晟, 曹元坤. “追隨力”三概念探析[J]. 江西社會科學, 2012(1): 211-216.

[32] 童佳瑾, 王壘, 解雪. 情緒智力對工作績效的影響[J].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08(2):90-94.

編輯 張 莉

Scal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Follower Characteristics

JIANG Hui1YOU Rui-fang1WANG Zhen-xiong2
(1.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49 China;2. Chinese People's Institute of Armed Police Force Langfang 065000 China)

Developing emergency follower characteristics scale can mak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followers,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teams. Based on the standard procedure, the scale of follower characteristics is developed, which contains 21 items, with four dimensions, namely supporting leader, initiative, ded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With a good level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scale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ollowers' self-improvement, as well as personnel evaluation of related departments.

emergency rescue; followers; scale development; reliability; validity

D630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4-0033-07

2015 - 10 - 14

姜卉(1976- )女,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尤瑞芳(1989- )女,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管理與信息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王振雄(1975- )男,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消防指揮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追隨者效度特質
做一名紅色記憶的追隨者
牛的“追隨者”
《廣東地區兒童中醫體質辨識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癡顛狂怪”特質
慈善募捐規制中的國家與社會:兼論《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論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質
被看重感指數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構念效度
抓住特質,教出說明文的個性
追隨者
《簡約領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