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內治療技術在顱內復雜動脈瘤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2016-09-15 07:50黃建榮
河北醫學 2016年8期
關鍵詞:彈簧圈住院費用動脈

黃建榮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廣西 南寧 530023)

血管內治療技術在顱內復雜動脈瘤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黃建榮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廣西 南寧 530023)

目的:探討血管內治療技術在顱內復雜動脈瘤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醫院診治的60例顱內復雜動脈瘤患者資料進行分析,根據治療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實驗組采用血管內治療技術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高于對照組的85%(P<0.05);實驗組住院時間為(16.71±3.01)d,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為(34.52±4.73)d(P<0.05);實驗組住院費用為(110362.26±215.92)元,多于對照組(12845.67±469.36)元(P<0.05);實驗組手術治療后ADL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顱內復雜動脈瘤患者采用血管內治療技術治療效果理想,值得推廣使用。

血管內治療技術; 顱內復雜動脈瘤; 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醫院診治的60例顱內復雜動脈瘤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方法分為兩組。實驗組30例,男16例(53.3%),女14例(46.7%),年齡(30~68)歲,平均(46.5±0.8)歲,病程(1.1~5.9)月,平均(3.2±1.1)月;對照組30例,男17例(56.7%),女13例(43.3%),年齡(31~67)歲,平均(45±1.3)歲,病程為(1.2~5.8)月,平均(3.4±1.6)月?;颊呒凹覍賹κ中g治療方案、護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簽知情同意書,患者性別等臨床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評定標準:診斷標準:參照顱內復雜動脈瘤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均經過影像學檢查得到確診,入選患者均無嚴重的心、肝、腎功能異常;患者無精神意識性障礙者。排除標準:排除不符合臨床診斷標準者;排除動脈瘤無法確診者;排除伴有精神疾病障礙者以出現意識性障礙者;排除伴有心腦血管疾病者[1]。

1.3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方法: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等選擇相應的手術方法治療,手術過程中操作步驟必須嚴格遵循有關操作進行,患者手術后給予抗菌、抗感染等操作[2]。實驗組采用血管內治療技術治療方法: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采用專用支架進行輔助處理,術前患者口服30mg阿司匹林和抗凝藥物及75mg氯吡格雷。對于急診手術患者術前則需要服用抗凝藥物,并進行常規肝素化,手術時讓患者保持仰臥姿勢并進行全麻插管,待麻醉生效后先行腦血管造影術,了解患者動脈瘤的位置、大小、形狀以及和載瘤動脈的關系,顱底動脈環情況等,確定治療方案后進行氣管插管。取患者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將6F導管鞘植入股動脈中,利用支架載入瘤動脈,選擇合適的位置放置支架,促使支架越過動脈頸,使用彈簧圈進行栓塞術或血管內單穿支架植入術中的一種。同時,根據載瘤動脈情況載入合適的引流管,放置頸內動脈或椎動脈2水平以上,選擇合適的支架,采用Echlon-10微導管攜帶微導絲入動脈瘤腔,根據造影結果從第一根填塞入彈簧圈,然后第二根塞入彈簧圈,待纏繞滿意后釋放彈簧圈,以此類推,直到滿意為止[3]。入選患者均在全麻下進行手術,并進行常規全身肝素化?;颊呤中g后體內肝素自然代謝,6h后拔除導管鞘,患者手術后每天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連續服用3個月。

1.4 療效標準:顯效:患者癥狀消失,且3個月內未復發,生活能夠自理;好轉: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生活需要家屬協助;無效:患者病情加重或許二次治療[4]。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有效例數,總有效率=[總有效例數/治療例數]×100%。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進行生活質量評價,評價內容涉及三方面,即: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搜集的數據,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了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t'檢驗,以P<0.05為差異統計學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本研究中,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高于對照組的85.0%(χ2=12.31,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本研究中,實驗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住院費用多于對照組,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s)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實驗組 30 16.71±3.01 110362.26±215.92對照組 30 34.52±4.73 12845.67±469.36 t 20.97 19.66 P <0.05 ?。?.05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結果比較:本研究中,實驗組手術治療后ADL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3 討 論

顱內復雜動脈瘤發病率較高,且近年來該疾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患者發病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將會誘發其他疾病,嚴重者將威脅其生命。常規方法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該治療方案缺乏針對性,難以獲得長期效果[4]。

近年來,血管內治療技術在顱內復雜動脈瘤患者中廣為使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高于對照組的85.0%(P<0.05)。血管內治療技術和藥物等方法相比優勢較多,手術過程中利用小彈簧圈能夠分割瘤動脈,并且產生一種支持作用,保證彈簧圈能順利進入瘤體內,從而一種比較可靠的填塞。同時,血管內治療技術應用時使用支架,它能保證瘤體血流動力學的穩定,避免血栓等并發癥發生率。對于微小動脈瘤能夠更容易形成血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本次研究中,實驗組住院時間為(16.71±3.01)d,少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住院費用,多于對照組(12845.67±469.36)元(P<0.05)。另外,血管內治療技術在使用支架時能刺激瘤口血管內膜增生,促進瘤口愈合,保證彈簧圈脫進入載動脈瘤,避免彈簧圈的滑落,提高臨床治愈率。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手術治療后ADL評分,軀體功能評分,心理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但是,臨床上采用血管內治療技術治療時尚存在一些不足,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高,常見的有:亞急性血栓、動脈瘤破裂、側支血管閉塞等,影響患者治療預后。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復發率為6.7%,高于對照組(復發率為2.5%)(P<0.05)。因此,患者手術過程中應該盡可能保持動作的輕柔,并且手術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支架的位置、形狀等,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1] 張向艷,左書浩,宏偉,等.應用輔助技術介入治療顱內寬頸動脈瘤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10,9:1089~1092.

[2] 倪陶義,朱維勝,王君.血管內治療22例顱內復雜動脈瘤的臨床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6:467~471.

[3] Mura J,Torche E,Riquelme F,et al.Three-year-old patientwith giantMCA aneurysm treated by trapping-resection plus STA-MCA bypass.Case report[J].Childs Nerv Syst,2012,28(1):169~173.

[4] 葉明,張鴻祺,李萌,等.眼動脈段大型動脈瘤夾閉和載瘤動脈重建手術技巧的探討[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1,8(6):287~291.

1006-6233(2016)08-1333-02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08.040為了探討血管內治療技術在顱內復雜動脈瘤中的臨床治療效果。選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醫院診治的60例患者病例資料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自籌經費科研計劃課題,(編號:Z2014178)

猜你喜歡
彈簧圈住院費用動脈
胰十二指腸上動脈前支假性動脈瘤1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Meta分析
我國腦卒中患者住院費用及影響因素研究
輸卵管栓塞后彈簧圈脫落2例
雙側腋動脈分支及右側肱動脈分支變異一例
大規格彈簧圈栓塞術在顱內動脈瘤中的臨床療效探討
桑植 衛生院住院費用全報銷
國家衛計委:2017年實現住院費用異地結算
單純吻合指動脈在末節斷指再植術中的應用
介入栓塞治療腎上腺轉移癌供血動脈的初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