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近代美國民族文化

2016-09-22 07:43王佳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熔爐多元化文化

王佳

【摘 要】 文章從經濟、宗教、文化教育等方面闡述了美利堅民族的形成。作為一個近代產生的、充滿活力的民族同其文化的現代性和資本主義性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這種文化形成方式是極其獨特的,來自歐洲和世界各地下層的移民先在美國創造了龐大的物質財富,在此基礎上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多元化文化。這種多元文化匯成了美國人的民族共識,發揮了凝聚力作用。

【關鍵詞】 文化;多元化;熔爐;美利堅民族

美國文化同其它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比要復雜得多,這首先是因為美利堅民族的獨特形成方式,由十七世紀開始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融合而成的,以后的歷史發展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使其更復雜。除了形成整合程度較高的雜交文化外,許多移民還保存著自己母國的文化,這是美國多元化文化存在的原因。十九世紀末到一戰之前的移民最多,多元化文化的色彩更濃,因而移民是美國文化的基礎。上千萬的移民來到美國后,由于大多數移民是處于社會下層的歐洲移民,因而本國文化的積淀在他們身上并不深厚,再加上美國得到這些移民后迅速將其投入先進的工業化建設中,這種先進的物質生產創造的巨大的物質財富使這些移民本來不甚堅固的母國文化逐漸被拋棄,而同其生產勞動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新型文化。同時,創造出來的強大物質財富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礎,因而我們所看到的近代美國文化得以產生。

在美國建國之前,即美利堅民族形成的最初階段,就具有多元化文化的特點。雖然占支配地位的是英國清教文化,但十三個殖民地的移民成份復雜,有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荷蘭人、法蘭西人、德意志人、瑞典人和猶太人,還有作為奴隸的非洲黑人。這些人在獨立戰爭前經過不斷的交往,交流產生了共同的語言,即英語,但它不同于英國本土的英語,不僅聲調和重音有變化,而且從印第安人、黑人、歐洲大陸移民那里吸收了許多新詞匯,“形成了美國式的英語。生活方式上,移民們互相交流,不僅采用歐洲的農業生產方式,也向印第安人學習了許多生產方法,還有南方的奴隸制大莊園制。第一批清教徒登上美洲后,他們便試圖創造一種他們心目中的自由的‘希望之鄉。以后由于清教徒人數的優勢,及其殖民地的新教徒同清教徒的宗教思想相近,使清教思想和文化取得支配地位?!钡浇▏?,清教文化居于主導地位,雖然比起本土的清教有了許多變化,重商主義、個體本位、民主因素和自由因素都得到進一步強調和發展,清教工商業文化在美洲大陸逐漸形成。建國以后,美國政府并未把清教用政治手段加以鞏固或把清教定為國教,而是巧妙地把清教中的重商主義、個體本位、自由和民主因素同法國啟蒙思想的國家觀念結合在一起,成為繼荷蘭、英國之后的第三個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和封建主義的舊文化聯系最少,政教分離使得它和宗教斗爭激烈的歐洲相比具有更多的民主化、自由化,并對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都能容忍。當它在 《獨立宣言》中宣稱人人生而平等,享有自由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時,這一點更得到加強。勤勞、節約、重商、創造財富的清教思想有它的合理性和進步性,它符合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從而獲得了到達美洲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認同,同時在人們進行一系列的工商業活動中得到加強和鞏固。

十九世紀末的工業化年月里,吸收了比任何時候都多的移民,同時移民的成分更趨于復雜化,移民不再局限于西北歐各國的新教徒,而是全歐洲各地的人,同時還有少數亞洲人。宗教信仰更進一步復雜化,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徒的人數增多,這是對清教文化的最大威脅,說到語言、文化的差異性,更是五花八門。歐洲復雜的民族關系搬到了美國,但在歐洲不能解決的民族矛盾、宗教斗爭到了美國卻能夠相安無事,在美國嚴重的民族矛盾是白種人和有色有人種的矛盾,因為面對強大的外來文化的沖擊,美國通過工業化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人口眾多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在創造并接受美國工業化文化的同時,他們的文化也被保存下來,以后在美國的精神文化中表現出來,并作為美利堅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使多元化文化成為十九世紀末美國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它是美國歷史發展產物,同時又是工業化文化和移民文化影響下產生的。

工業化時代的政治是多元化文化的重要原因?!板兘饡r代”自治是典型的自由資本主義的放任自流的政治,它源于清教的個體本位思想?!度藱喾ò浮肥箓€人和各州的權力得到保證,并進一步削弱聯邦政府的權力,個人權力的擴大導致了美國的無政府主義。工業化大量移民是從資本家的利益出發,政府對移民們的國家、民族、宗教等方面也并不采取任何措施,而是聽任移民的發展,除了1882國會限制中國移民入境外,因為中國移民遭到了美國工人最激烈的反對。這時期工業化經濟發展出現的種種問題,政府也不聞不問,即“自鳴得意,不負責任,對社會不公平現象漠不關心,不愿使用政權力革除弊端和控制難管理的經濟?!币苍S,美國政府這種任由社會自由發展來自發處理復雜的移民問題是移民能迅速美國化的原因,因為這得以使移民們全身心地投入工業化和經濟利益的斗爭之中。

這樣的政治勢必帶來經濟上的自由發展,使美國社會對于要發財致富的人們充滿了許多機會。美國這時期產生了大量白手起家的富翁,使其社會充滿誘惑,也使美國這時的大資本家為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潤而使壟斷空前發展。在經濟領域中產生不少的經濟上和工業上的巨頭,他們通過托拉斯或控股公司不僅控制了全國的工商業、金融業活動,進而控制了美國的國民財富和政治生活。這樣使得美國在世紀之交時社會一片混亂,出現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并集中反映在工業化的城市里,工人階級由于貧困的處境進行的經濟斗爭愈演愈烈,貧民窟里的悲慘生活和大資本家的鋪張浪費使正義人士起來批評,女工和童工的生活引起社會關注,農民們由于農業的破產也紛紛起來反抗。

世紀之交是大多數移民美國化的時期,他們開始形成美國的不同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中產階級都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由于美國人的復雜化,他們的斗爭也是多元化的。這個時候的“社會公正運動”就包括不同階級、不同宗教教派的斗爭。這時美國的社會斗爭:除了工人們成立了不少組織,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斗爭外,還有農民第三黨的運動,婦女要求選舉權的斗爭,宗教界各種教派的社會活動等,這些都是當時社會多元化文化的反映。美國政府既然容忍這些多元化矛盾存在,就不得不在工業化后期進行一些社會改革,以緩和社會矛盾。在工業化的年代里,美國國家和社會也積累起大量的財富,使得政府的許多公共事業、公共福利的改革得以進行。

這個時期宗教的變化發展最能代表多元化的特征。移民的復雜化帶來宗教的復雜化,在美國這樣注重實踐、實用主義和提倡追逐現世財富的文化環境里,對宗教發展的條件是不利的。在19世紀的最后20年中,天主教徒僅從不到600萬增加到接近1000多萬,新教教徒從不到1000萬增加到接近1800萬。而1900年美國的人口是將近7600萬。除了幾百萬的其它宗教派別外,仍有許多人不信教或不參加教會。各種宗教教派為了吸引群眾,對宗教教義進行了很大的修改,出現了許多新的宗教派別,如基督教社會主義、社會福音派、基督教精神療法者派等等。他們大多數鼓吹現世的合作、集體主義和民主思想。在教義上,不講“來世”觀念而強調“現世”規點,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把“天國”同“人間”結合起來,強調人的主要任務是愛人,然后才是愛“上帝”。宗教界為了吸引群眾,在群眾中展開大規模的宣傳活動并同時進行社會慈善和福利活動,如開辦福音醫院、貧民救濟所、兒童俱樂部、主日學校等,但1900年只有一半多的美國人參加各種教會,說明宗教堅持的唯心主義說教已被當時的美國人忽視,由于政教分離,美國社會允許各種不同的宗教教會、教派并存,讓其自生自滅。美國社會由于多民族的移民帶來各種不同的宗教,同時受美國社會的影響又產生出許多教派,也包括許多相當愚昧落后的教派,對其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社會上也產生出各種不同的社會思潮,實用主義、超驗主義、社會達爾文、馬克思主義等在美國社會同時存在。由于移民的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層次不同對宗教和社會思想都有不同的需求,各種宗教教派為了滿足不同人們的要求也只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競相競爭和改革。

美國在公共教育上的改革卻代表了融合成美國人的各種不同移民的共同要求。美國由于缺乏勞動力,工業化時不加選擇地吸引大批移民,這些移民大多數是歐洲的農村農民或城市下層,文化教育水平相當低,基本上是文盲,雖然他們用自己的實踐努力使美國工業化取得驚人的成就,在幾十年的生產實踐中,他們也積累了許多工業化的經驗,但缺乏教育和知識使他們在工業化年代里大受其苦,因此他們都要求對他們的子女進行美國化的教育。人們都普遍認為教育是一個民主社會所不可缺少的,于是美國的教育應公眾的要求在十九世紀末迅速發展起來。1900年,義務教育法已在北部許多州出現,1870年,全國只有160所公立中學,到19世紀末,則增加到6千所以上。教育的發展使文盲率從1880年的17%左右減少到1900年的11%左右。1900年,全國已有9000多座公共圖書館,書籍和報刊的種類和數量也以幾十到一百倍的數量增加。19世紀的最后20年內,全國學院和大學增加了近150所。對于教育的關注是19世紀末美國化的移民們首要關心的公共事務之一,反映了他們的共同要求。同時,美國的教育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埃利奧特、杜威等教育家的努力下,教育向實用主義方面發展,教育為實踐服務,大學進一步民主化,學生可以在學校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大學課程也進一步朝實用性發展。美國的教育有其民族特色,大眾化、民主化、個人主義、反對權威、注重實踐等等,這是美國極端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在教育上的反映,大眾化教育促進了社會民主,并為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美國的語言學家不得不在受到多民族沖擊的美國英語規范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在他們的努力下,美國英語進一步發展。

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在美國融合,具雜交文化的優勢,通過工業化,獲得了經濟上的飛速發展,積累了巨大的財富,推動了美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他們共同創造新的美利堅的民族文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文化在強大的物質基礎為后盾下逐漸發展起來,產生了美國自己的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音樂、美術等并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移民的多元化文化也在這些精神文化領域中反映出來。

哲學上是實用主義的產生,它是對美利堅民族精神和價值觀的總結。其內容主要是推崇主觀主義經驗,強調行動的實際效果,用現實和行動來評判一切、檢驗一切。實用主義著名的口號是 “有用就是真理”。它通過十九世紀末查爾斯·皮爾斯、威廉·詹姆斯、約翰·杜威等人的努力后盛行于美國,后傳播到全世界,也是美國極端個人主義、冒險探索、不斷試驗、富于創造、求實進取等社會思想發展的結果。

政治經濟學上,原本崇尚自由放任的清教工商業思想,在十九世紀末一系列政治經濟學著作的出現而受到挑戰,因為自由放任經濟在工業化后期引起了社會經濟的混亂,已經不能適應美國高度發展的經濟。出現了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經濟派別,改良達爾文主義或改革經濟學派,主要著作有亨利·喬治的《進步與貧困》、《勞埃德的不利于共和國的財富》、維布倫的《有閑階級論》等等。這些著作是對三十年美國經濟發展的總結,并逐漸形成美國自己的經濟學。

史學上出現了特納的邊疆學派,這是美國自己的民族史學。特納反對歐洲人用他們的角度解釋美國史,宣揚從美國人自己的角度來解釋美國史,他注重美國歷史發展的實際,強調美國西部對美國發展的歷史作用,強調美國歷史上“擴張”的作用。

文學上,美國不再模仿歐洲的文學形式和內容(如前期的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就輕視美國本土文學而崇尚這時的歐洲大陸文學)而是出現了自己的現實主義的大作家,他們是享有世界聲譽的馬克·吐溫、杰克·倫敦、德萊塞等等,他們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對工業化時代的美國人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進行描繪,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美國文學,標志了美利堅民族文學進一步成熟。

美術上民族主義的雕塑家奧古斯特·圣郭登斯、現實主義畫家羅伯特·享利等為美國美術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的作品反映了美國歷史和現實,盡管這一時期的美國美術在許多方面還不成熟。

音樂上,美國的音樂產生之初就獨具特色,如果說美國的美術無法在這時同歐洲大陸相比,但其音樂卻是毫不遜色,原本清教徒們單調的宗教歌曲在黑人們充滿詩意和有異常豐富節律的歌曲面前遜色。歐洲移民們帶來的民歌很快流行起來,西部風情的歌曲由于美國作曲家們的努力也在各階層之間流傳。捷克作曲家安東尼·德沃夏克在僑居紐約期間 (1892-1895)作了《新大陸》交響曲,其中包括了美國黑人音樂色彩。戲劇和舞蹈也發展起來,黑人們對美國舞蹈做出了很大貢獻。

電影這種工業化的新興藝術在十九世紀末發展起來,在二十世紀初成為最受美國人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由于其簡短和悅目的娛樂性而深受美國大眾的歡迎,再加上美國大眾大多來自世界其它地區和國家的下層,對于高深和深奧的文化在短期內他們無法培養興趣,因而電影在美國大受歡迎。美國電影在近現代一直保持龐大的觀眾群,使美國成為以后的世界電影大國,電影文化是美國文化中的最獨具特色的一個部分。

美國這些精神文化代表了工業化的成就,并滲透了移民多元化的文化特征。盡管這些文化在各個方面都有不足之處和存在很多問題,但它必竟是美利堅民族在建國后百年中自己的創造。這些成就,增加了美利堅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他們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和國家,并且開始積極向外擴張,不論是爭奪夏威夷、古巴、菲律賓及其世界各地的利益,美國同歐洲列強都產生了一系列矛盾,遷移到美國不久的大多數移民在這些沖突中,始終站在美國一邊,說明他們已成為美利堅民族,開始以一個新的國家和民族姿態干涉世界性事務,爭奪夏威夷、古巴、菲律賓和以后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都證明了他們的力量。

美國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文化是移民們共同創造出來的。不論是它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充滿了多元化的特點,而又在很高程度上雜交,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這種文化更具寬容性的特點。極端的崇尚個體自由在工業化后得到加強和鞏固,這種文化又富于創造性,反映在美國人的民族性格上就是大膽的嘗試和冒險。美國的歷史很短,存在著許多的文化空白帶,因而工業化時代來自不同文化地域的移民文化充斥進來,使得他們的文化得以保存。工業化積累起來的巨大財富使美國人得以創造他們的精神文化填補這一空白,但其文化的空白帶仍很多,這是多元化文化得以存在的一個原因。

對于歷代的美國移民來說,過去是不值得留戀的,宗主國是貧窮和不足回憶的。出生于下層使他們幾乎一無所有,他們要在新大陸創造他們的“美國夢”和“希望之鄉”。這是美國社會的個人本位、自由主義的冒險性格變本加厲,也使美國人性格中的現實性、實用主義得以代代相傳。他們創造奇跡并相信奇跡,“不是能不能,而是在什么時候”。他們容忍一切新鮮事物的存在,這樣的社會無疑是民主的,但也保存了許多社會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是其文化多元化的又一特色。

政治上主要是“三權分立”帶來的矛盾,地方州權同中央集權的矛盾,極端個人主義同政府的矛盾,而美國政府出于推崇民主、自由,允許這種政治上的多極權力存在,它產生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并出現了許多社會問題,如美國的個人犯罪問題同此不無關系;政教分離,宗教自由使美國的宗教泛濫。多種宗教教派存在出現了不少矛盾和問題,如美國的邪教和其它不良的宗教在近現代美國長期存在,他們在美國制造了不少社會惡性事件,但在宗教自由的美國這又是難免的,他們同政府的管理也有不少矛盾;經濟上的矛盾是自由放任與政府干預的斗爭,這是在美國經濟中長期存在的分歧,矛盾的兩方在不同時代各占上風,但這種矛盾一直存在和延續下來,在嚴重失衡的年代爆發經濟危機,政府不得不進行調整;社會生活中,美國人對民主和自由的要求,使政府對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在社會的存在予以保證,從而產生了眾多的社會矛盾。由于美國社會的過分寬容和崇尚自由,客觀上縱容了社會犯罪和社會許多不良現象的出現。

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中紛繁復雜的矛盾是美國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這些矛盾的消極面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它也起了許多積極作用,如使美國社會民主、自由長期存在,美國自詡為“民主”、“自由”的國家,它確實容納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文化。這些多元化的文化和矛盾削弱了資本主義的主要矛盾,不管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或是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同生產社會化的矛盾,美國政府對這些矛盾干預很少,使這些矛盾得以在美國社會消長并存。

美國的多元化文化的產生同美國歷史發展是有很大關系的,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都同其歷史發展息息相關,美國近代文化同移民文化息息相關,工業化時代的大規模移民更使這一文化特征突出。多元化文化自然帶來紛繁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矛盾,并滲透到美國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個方面,同時工業化和資本主義生產又將這些文化因子糅和在一起,使多元化文化成為美國社會中最顯著的文化特征。當代美國文化學者將其文化特點從以前的“熔爐”說改為“拼盤”說,將各個不同的民族文化肯定下來,并以他們豐富多彩的多元化文化自豪。

【參考文獻】

[1] NORMAN·K·RISJORD.AMERICA.A HISTORY OF THE UNI

TED STATES.NEW JERSEY,1985.

[2] J·布盧姆等箸.美國的歷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3] GRAY·B·NASH.THE AMERICA PEOPLE.CREATING A NATION AND A SOCIETY.

[4] (美)布爾斯廷.美國人·南北戰爭以來的經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5] 李曉玲.當代美國文學的重要特征:多元民族文化認同.宿州學院學報,2015.12(80-82).

[6] 流星.從合眾為一到多元共存——美國民族文化結構由一體向多元的轉向.經營管理者,Managerjournal.2011.

猜你喜歡
熔爐多元化文化
探討構成因素在當代雕塑語言中的多元化體現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凝視
誰遠誰近?
鍛造匠心精神,開啟員工思想教育新領域
專業化PK多元化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發燙的熔爐不易破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