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2016-10-09 11:48
考試周刊 2016年77期
關鍵詞:注意問題初中地理合作學習

張春林

摘 要: 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文章針對小組合作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運用進行簡要分析,論述合作學習開展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 初中地理 合作學習 注意問題

合作學習是構建高效課堂最有效的方式。合作學習體現“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怎樣開展合作學習,以及在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具體事項,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實施合作學習的意義

1.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組合作學習顛覆了教師的“一言堂”,通過自主、合作為主要形式的學習不僅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構建,更有利于學生養成合作的習慣,提高合作能力。

2.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倉儲”學習模式,學生沒有主動權,而自主合作探究挖掘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暢所欲言,成為課堂的主人。

3.有利于學生彼此促進

合作學習旨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彼此借鑒,相互促進,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進步。

二、合作學習實施的主要策略

1.準備階段

(1)合理分組。小組的劃分不是隨意的三五成群圍坐,也不僅僅是座次、座位的變化,而是全面分析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興趣、特長、性別等合理分組,不同的學生合理搭配,使學生在合作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在組中的位置,然后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注重以任務、問題等形式驅動合作順利開展。

(2)自主學習知識的儲備。學習《亞洲》時,亞洲的自然環境,探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亞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對其河流的流向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等無疑是這節課的內容之一。對于這些內容的探討,如果教師一提出就讓學生合作討論,學生顯然沒有發言的準備。而如果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對亞洲的自然環境(包括位置、范圍等)先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課外書做到心中有數后再合作,學生就可以充分發表看法,爭相發言,在交流中相互補充,學會合作、樂于交流。

2.實施階段

(1)重難點處合作。地理因學科特點,內容多,跨度大,知識難以理解和掌握。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形式單一,講解乏味,重難點較難突破。如果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就所提供的情境和問題展開充分的討論,那么學生就會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有所啟發。

如對于澳大利亞——“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學生會百思不得其解,澳大利亞怎么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如果此時教師講解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學生會聽得乏味。而如果為學生打開多媒體視頻,讓學生進行一次澳大利亞的探索之旅,可以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把握澳大利亞是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如利用多媒體呈現澳大利亞的城市和工業分布圖,學生根據圖例很容易找出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種類及煤、鐵、鋁土的分布地區。再用多媒體呈現澳大利亞的一些真實情景及文獻資料(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礦產出口量大等),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討論情景、閱讀文獻資料,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那么“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的說辭便清晰可見、了然于胸。

(2)針對教學內容設計探究活動。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不對立。合作學習中往往伴隨探究活動。初中生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對什么都想探個究竟,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特點。利用學生這個特點,教師可以巧妙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合作探究,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如《長江沿江地帶》的教學,滲透環境保護意識,調動學生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是教學重點內容之一。對于環境保護,教師可以將它和長江沿江地帶的環境問題巧妙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發言,主動說出自己的觀點,使合作走向高效。

如學生意識到長江沿江地區面臨的最大生態問題:長江上游——水土流失;長江中下游——洪澇災害嚴重、環境污染嚴重,使用多媒體,呈現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的“四大片”,對于長江下游的洪澇災害,播放1998年大洪水的經過,播放官兵抗洪救災的實錄。再次呈現“人們共飲一江水”、長江里垃圾成山、長江水嚴重污染……提出:你還敢飲用長江水嗎?你應該怎么保護環境?你平時在環保方面是怎么做的?這樣,學生學得真實,看得真切,討論深入,環保意識滲透到位。

(3)開展組際間的競賽活動。教學《世界的氣候》時,筆者根據這節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和任務,有利于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如天氣和氣候的區別是什么?世界氣候類型主要有哪些?每一種氣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和地區?溫帶主要氣候類型有哪些?讓學生以抽簽形式確定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然后給學生充分探討、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看一看哪個小組發言最全面、回答最到位,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學生最積極踴躍,賽一賽哪個小組的回答最有條理、最出色。在競爭機制的促使下,學生主動動起來。

三、合作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合作存在的弊端很多,主要是輕“實”重“形”,即重視合作形式,輕視合作效果。

在合作學習開展過程中,往往存在重形式、輕實效的現象。關注課堂表面的互動,缺少對合作的實質——能力提高的關注,缺少對每一個學生的關注。優秀學生的發言,活躍了課堂氛圍,掩蓋了一系列問題,諸如部分學生不愿意合作、不愿意配合、表現被動等,使合作效果降低。因此,學生合作時,教師應深入學生,及時督促和指導,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提高合作能力。

初中地理教學隨著改革大潮的推進,逐漸向多樣化、多元化邁進。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完善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合作的育人環境,讓學生成為會學習、會合作的新人。教師應不斷探討和完善合作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使之為地理課堂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淑娟.初中地理“互動合作”教學方式的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3(12).

[2]李想.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1).

[3]袁曉宇.初中地理合作學習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導刊,2010(33).

猜你喜歡
注意問題初中地理合作學習
試論水利水電大壩工程的施工技術及注意問題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推進合作學習激活中職英語教學研究
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