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文學藝術的“仿象”現象

2016-10-15 05:36胡俊飛
天涯 2016年4期
關鍵詞:文學藝術現實文學

“仿象”[simulacra,一譯為“擬象”“擬真”。參見[(法)讓·鮑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車槿山譯,譯林出版社2009年。]如今已成為當代文學藝術區別于以往時代的重要癥候,擅于制造“仿象”的影視、廣告和自媒體文學(如博客、微博、微信等)也許是這個時代最為耀眼和代表藝術前進方向的文學形式。影視、廣告和自媒體文學等“仿象”藝術形式的興盛,彰顯了文學藝術在今天的各種話語競技場中并未黯然離場,那種認為文學藝術在今天正在走向衰落或邊緣化的論調,其文學觀念還大抵建立在由莎士比亞、福樓拜、曹雪芹和魯迅等紙媒時代經典作家構筑的文學世界上,殊不知這樣以紙質為媒介的傳統文學世界已經歷史性地轉入各種以電子屏幕呈現的虛擬空間中,電子虛擬技術正在深刻革新文學藝術的生態、形態和我們對于它的基本觀念。就如永遠不會有一個定于一尊的關于文學藝術的定義一樣,文學藝術本身也是處于永恒的變遷過程之中的,它并非像我們在大學中文系文學概論課堂上所接受的教導那樣,是一種超越社會歷史條件、巋然不動的存在,以恒定的文學藝術觀念衡量變化了的文學藝術現實,必然會得出舊有意義上的文學藝術凋亡的悲觀結論?!胺孪蟆睍r代的文學藝術活動并沒有衰落,相反,它悄然潛入各種話語領域,以更深、更廣、更日常的形式深刻影響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歷史進程,仍釋放著不容忽略、低估和也許較以前更巨大的能量。

電子虛擬技術時代的文學藝術正大肆制造著無處不在的“仿象”,“仿象”已然成為現代人無法逃離、必須呼吸的文化空氣,蒙蔽著人們的雙眼,改變著人們的感知方式,更新著人們對真假的價值判斷,以假為真在這個時代不再是戲謔的譫語,而是正降臨于當代文化藝術生產的現實。得風氣之先、深諳其中精髓的廣告是“仿象”時代的藝術明星,五光十色的廣告形象嵌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結構,宣告了曾經簡單、質樸但也笨拙地介紹商品材質、功能、質地等的廣告模式退出歷史舞臺。一瓶處于國內城鄉結合部、偏僻的工業園區生產的、毫不出奇的礦泉水能經過廣告故事的演繹,與異域貴族品位聯系在一起,陡增這瓶水的虛擬象征價值。幾顆平淡無奇的口香糖,經過廣告小片的點石成金,竟成為俊男靚女浪漫邂逅甚至爭風吃醋的引線,頓時不復只是使口氣清新的、某件毫無生氣的冰冷商品(益達木糖醇)。廣告是“仿象”的溫床,也是刺激消費的“陽謀”。在廣告無孔不入的今日,人們消費的需求和欲望的產生越來越不是自然和自發的,而是被誘引和制造出來的,廣告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居功至偉,光怪陸離的廣告通過制造幻境暗中引誘和控制人們深層動機中的欲望,“人們在今天的資本主義消費中從來沒有消費到物品真正的使用價值,只是消費了‘被消費的意象”,廣告生產出的偽境“通過消費者對其話語的認同而變成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事件”[(法)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廣告藝術是一種“非真非偽的勸導性陳述”,超越真偽,不對真偽負責,而作為廣告載體的大眾傳媒大量制造“仿象”,大肆排擠、歪曲、扼殺和捏造著真相,真實事件、真實歷史、真實文化在大眾傳媒時代變得無法把握和捉摸,“仿象”成為“比現實更現實”的現實,以至因此“人們最終會否定真相本身”[(法)鮑德里亞《冷記憶4》,張新木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廣告的這種“仿象”化文化邏輯也深刻滲透到人們的日?,F實生活。模仿民國風格的古鎮、復制天涯海角的景點,各種主題旅游設置各種假山、假水、假樹和假建筑,仿異域風情的旅游景點四處可見。電子移動設備的假貓、假娃娃、假農場,在虛假中獲得真實的人生體驗,假的融入和變成真的,而真的卻也變得虛假,文化設施脫離了各自物質性存在的時間和空間環境,完全置入一種虛擬的人工環境中。動漫正在讓孩子們的身份意識越來越遠離生活的世界,他們越來越自覺地把自己想象成為其中某個自己心儀的形象。影視劇、漫畫和布娃娃玩偶等攪亂了孩子們對現實的認知感覺,讓一個浸淫其中的小孩的夢想不再是現實的教師、醫生、科學家或工程師,而是成為虛擬的、無法企及的美麗芭比公主或是英勇的變形金剛汽車人。

“仿象”時代,虛假不再是偽劣的代名詞,不再天然地帶有價值判斷中被貶損否定的意涵。A貨(高仿的商品)如今不再是過街老鼠,而只是假冒貨品的代名詞,光明正大地在網絡銷售平臺兜售,獲得了自己的市場正當性,大行其市。在代工盛行的全球市場體系中,越來越多大型知名的公司并不實際生產它所設計制作的產品,并不存在所謂原裝正版的產品,在這個意義上,A貨正成為商品的常態。帶入身份意識的電子游戲,如CS、游俠、體感運動等,制造的虛擬現實情境,讓人掙脫乏味、瑣屑、惱人的現實生活的束縛,體驗反恐的驚險刺激、行俠仗義的快意恩仇、大汗淋漓的身心放松,暫時擺脫了人們現實生活的平淡、空虛和焦慮??ɡ璒K帶給人明星般虛擬的表演感,放松身心,怡情悅性,人們消費的不止是物,更是物背后的符號甚至體驗。實體店、電子商城與媒體廣告中的模特,成為誘引消費欲望的形象,并在消費中獲得一種虛幻的身份認同。商標的價值大于商標指示的商品本身的價值已成為消費社會的常態和基本邏輯?!胺孪蟆钡奈幕壿嫳蝗蛸Y本主義下的商品生產和消費活動充分利用和放大,成為消費社會語境下人們無法擺脫的異化形式,它制造了一種完全人造的環境,生產不再僅是產生真實的使用價值,而更偏向于表象的符號象征價值,前者依附于后者,顛倒了能指與所指的關系。

“真實性”作為美學的核心概念在新的藝術實踐狀況下遭遇著巨大的危機,但也為人們重新思考和把握藝術的真實性問題提供了難得的契機。過去對“真實性”的闡釋已經難以正面說明和科學解釋“仿象”化時代的文學藝術,它們驅逐了過去藝術謹遵的惟妙惟肖、逼真酷似的美學尺度對自己的束縛,反映和表現著不需要作者親身經驗的生活和事物,而只是借助各種“仿象”自我繁衍,并不承認社會生活對其至高無上的規定性。對于這樣的藝術實踐,在藝術理論傳統的真實性美學標準視域下,只能以不可理喻、低劣末流、沒有前途的怪胎孽種等貶斥言辭予以搪塞和打發,這顯然不是一種正視對象的科學分析態度。一方面,“擬真”這一新范疇的發明,表明傳統美學和藝術理論的藝術真實理論已不能有效說明和解釋當代的藝術實踐;但另一方面,“擬真”是在“真”的基礎上加一前綴而構成,表明它雖與以往的真實有別,但還是一種新型的“真實”形態,真實仍是藝術的追求和我們對藝術的訴求,藝術的真實性問題并沒有被當代新的藝術實踐所取消,甚至更需要為我們所堅持。我們需要通過分析和理解“仿象”這種當代的藝術實踐,激發我們重新審視和把握藝術的真實性問題,進而形成對藝術的本質和功能的不同認識(參見馮憲光《藝術不能拋棄真實性的尺度》,《文藝理論與批評》1989年第5期)。

在“仿象”時代,“仿象”文化制造出的不是真實,而是關于真實的效果,現實與模擬、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混沌一片,要區分清楚既無必要,也無可能,真與假已經喪失了作為判斷當代文化藝術品質高低的價值尺度的正當性。正如布迪厄所說:“電視穿針引線,自稱只是一個錄制工具,但卻成為了一個制造現實的工具,人們越來越走向一個個由電視來描繪并規定社會生活的天地,電視成了進入社會或政治生活的主宰?!薄胺孪蟆睂⒏挛覀冞^去關于文學藝術的基本觀念?!胺孪蟆辈⒉灰匀藗冾A設的現實為摹本,甚至不承認存在先在的現實,作為“仿象”的文學藝術負責制造和形構現實,這種文學藝術形態不僅是簡單地顛倒了現實與文藝的主體—客體、原本—摹本的關系,而且從根本上鏟斷和抽除了以認識論和表現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關于文學的理論的合法性根基。不僅如此,“仿象”視閾下的文學藝術將喚起對于它的本質理解的革命性變化,文化藝術不再是現實的奴仆,真實性不再是判別文學藝術品質有無高低的至高無上的圭臬。文學藝術本身便是似是而非表征的真實,那種認為作家必須擁有豐富、深刻的社會生活經驗和體驗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的文學觀念,在“仿象”時代顯得迂闊而老土。從未踏出校園大門、涉世不深的大學生青春作家手到擒來地寫出兇殺、多角情愛等他們不熟悉題材的小說,“閉門造車”的網絡寫手動輒敲擊出洋洋灑灑幾百萬字的玄幻小說、穿越劇,這些過去難以理解和實現的寫作在“仿象”時代也變得不奇怪了。文學藝術從真實的奴仆一躍而為負責制造真實的主人,沒經文學藝術“仿象”化的真實不是真實,許多人真實的生活因為沒有化為“仿象”,而被置于真實之外,仿佛根本不曾發生的事件,經大眾傳媒報道的戰爭過濾掉了所有真實的創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波德里亞宣稱真實發生的海灣戰爭不過是一個“電視事件”。

“仿象”正帶給人類社會一種全新的、令人不安的歷史圖景?!胺孪蟆泵媲?,人們浸淫其中而不自覺,停止和放棄了思考和感覺,無主體性的機器和有主體性的人互換了角色,機器代替了人去思考和感覺,一切思想和情感從“仿象”始,以“仿象”終。當代世界和歷史某種意義上只是拘禁在“仿象”體系空間中的抽象空轉,人與歷史的關系被切斷,人處于仿像的奴役中而不自覺,人類追求全面發展和自由解放的歷史遙不可期?!胺孪蟆辈粌H是與實在界限模糊、混為一談、連為一片,“仿象”直接就是實在,成為過去意義上的實在的終結者,“仿象”之外一無所有、別無他物,仿像制造著另一種真實,“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不再是一句戲謔之言,而成為“仿象”時代文學藝術生產的現實。虛擬空間覆蓋和遮蔽了實在空間,就如網絡的云存儲正把各種物理的U盤、硬盤設備逼入絕境,虛擬的比特貨幣威脅現實的貨幣體系一般?!胺孪蟆笔刮覀儫o條件認同、服從它所呈現的世界和價值,屏蔽了我們的雙眼,使我們對“仿象”之外身邊發生的客觀現實視而不見,體而無感,被各種電子設備制造出的聲光化電發射出的仿像籠罩著的現實個體日益淪落為失去反思自省能力的單面人,行尸走肉正在成為仿像統治下的人們的真實和普遍狀態。

沒有摹本,純然是一個自我指涉的自足世界的“仿象”正深刻改變著文學的形態和我們關于文學的基本觀念?!胺孪蟆逼仁刮覀冃枰匦吕斫夂投x現實主義,現實主義不意味著逼真,不是某種狹隘意義上的反映和再現事物的表象,相反,仿像下的現實主義是與創造和想象聯系在一起的,曾經作為寫作的美學基本原則的“寫像”,對于浸淫于“仿象”虛擬文化、在屏幕前長大的一代作家而言已經失效?,F實主義以反映或再現真實相標榜,然而在一個充斥著仿像的世界,真實與假象的界限已然模糊,在何謂真實和到哪里尋找真實都已經成為問題的情形下,反映或再現真實因為失去了根基而變得不可能,因此不能用是否符合常識與真實,來衡量和裁決“仿象”時代的文學藝術?!胺孪蟆奔蓉撠焺撛旖涷灪驼鎸?,也負責掩蓋經驗和真實。我們無法自我感知真實的處境,聽憑眼花繚亂的各種“仿象”制造的信息與價值的引導。經過電子媒體過濾和包裝的真實人物、場景與事件也顯得虛假,變得無法辨認,與自身無法建立切身的聯系。所謂“真”不過與經濟基礎更近,所謂“幻”不過是意識形態或文化,文化日益逃匿或掩藏物質基礎的制約,使人的存在更像是在文化中而不是依靠物質基礎。電視和網絡成為當代現實最大的仿真裝置,但是它們已比一株樹甚至親友更深地植入人們的真實生活。虛擬在成為真實生活一部分的同時,甚至顛倒了與真實結構關系的被動地位,擔當起認定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虛假的裁判者角色。藝術不是對生活的模仿,反而生活模仿起了藝術。所謂零度寫作,去掉現實主義的心理刻畫、現代主義的意識流,去掉具有主觀色彩的形容詞副詞、去掉敘述評論,使整個寫作看上去像攝影般的機械客觀呈現,以形式的真掩蓋真實的假。微博微信寫作反過來打破了真與假的界限,虛構的陽光照進了真實的陰影。求真既是難以企及的神話,也是觸手即是的日常。事實上,“仿象”并不是直到當代藝術生產才出現的新生事物,它實際上是無時無處不在的,真實和虛假之間也并不存在一片永無交集的真空地帶,它們是彼此勾連甚至可以相互轉換的。

人們在如何看待和評價當代文學藝術的“仿象”化上,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悲觀者普遍感喟,在“仿象”文化的沖擊下,曾經作為藝術批評基本尺度的“真實性”將失去對寫作的規范,藝術將遠離現實生活,藝術盡管獲得了天馬行空的寫作的自由,但卻失去了自身的意義。人制造出的“仿象”,現在反過來束縛人的自主性,成為壓抑人的主體性的異化力量。首先注意并系統探討文化藝術中的“仿象”現象的法國理論家讓·鮑德里亞對于藝術制造的虛擬現實現象,在采取審慎分析的態度中還是流露出一絲批判悲觀的情緒?!胺孪蟆睂⒆柚贡凰鼑缹嵃娜藗兘佑|和感知真實的世界,各種社會矛盾和人類的不自由平等狀態將因此被掩蓋和抹除,人們將失去反思和批判社會現實的主體性,“視而不見”將從虛構的寓言變成為真實發生的現實,人類的自由解放前景將因人們沉浸在虛擬現實的滿足和撫慰中不能自拔而遙不可及。鮑德里亞盡管是一個關注藝術前沿新現象的理論家,但這不能改變他在藝術觀念上某種意義上還是一個傳統主義者。他不僅認為存在一種完全沒被虛構污染、涉足的真實界存在,而且仍堅持在真實和虛構的二元結構中,賦予前者以更高的價值地位。法蘭克福學派與法國社會學派的立場和觀念相近,他們揭示了之前被認為是現實/真實的東西不過是話語或意識形態虛構的產物?!胺孪蟆闭艉汀巴{到真與假、真實與想象物之間的區別和界限”[(法)讓·鮑德里亞《象征交換與死亡》,車槿山譯,譯林出版社2009年],“仿象”與現實之間的界限不是模糊而是發生了斷裂。由電視影像組成的新興媒介不再是被動地反映現實,而是主動地制造現實,我們在藝術制造的現實中生活?!胺孪蟆睂φ鎸嵱^進行了顛覆與重構,文化不是對現實的簡單反映和依附于現實,而是制造幻覺和創造現實,人生活在它制造的氛圍中,假的比真的更真實。不能夸大主體對于“仿象”的決定和能動作用,“仿象”在今天比任何以往時代都普遍。事件如沒有被“仿象”納入視野,就不會被認為是真實發生了的事件,沒有發生的事件因為“仿象”的渲染也會被制造成真實的事件效果?!胺孪蟆笔窍M社會發明的一種對大眾新的控制方式,它阻止了大眾對自身真實生活處境的認識。

對于文學藝術活動的“仿象”化,鮑德里亞和法蘭克福學派的意見固然值得尊重,但作為直接啟示他們的理論先驅,本雅明的看法同樣不容忽略。盡管后者并沒有真實地生活在電子工業時代,也沒有對“仿象”發表任何具體意見,然而他在《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作為生產者的作家》等著作中對文學藝術和技術關系的討論,對于我們今天如何評估電子虛擬技術時代的文學藝術“仿象”現象仍富有啟迪價值。從本雅明的理論視閾看當代文學藝術的“仿象”化,我們的態度也許可以變得更樂觀和積極些。電子虛擬技術制作的“仿象”藝術是藝術的一種進步,它促進了文學藝術的大眾化和民主化,凸顯了藝術活動的實踐性,揭示了“真實”不過是意識形態打扮出的真實效果的真相。一方面,數碼復制技術在機械復制技術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祛除了籠罩在藝術頭上的光環和靈暈,藝術為一小部分人所壟斷的歷史將不復存在,先進的文學技術(藝術生產力)突破了不合理的藝術生產關系的束縛,本雅明所期待的大眾日常生活的藝術化正在成為現實。另一方面,電子“仿象”抹除了真實和虛假的界限,藝術的認識功能和真理價值的基礎因此而轟然坍塌,藝術依傍現實的認識論、反映論、表現論等各種文學觀念將受到深刻質疑,相反藝術介入現實的實踐性將烘托出來,藝術不是某種去反映和解釋社會現實的贅物,而本身便是介入和改造社會現實的實踐行動?!胺孪蟆睍r代的文學不是通過反映社會真實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真實的一種認知,而本身就是在創造一種社會真實以介入、調整并成為社會真實的一部分。這不僅反撥了文學反映社會生活的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也不同于韋勒克提出的要在文學自身的存在方式中認識文學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文學是一種以扭曲、奇異化的方式認知社會的藝術本體論,后者一定程度把文學的本質和屬性神秘化、自足化了。另外,當代藝術生產營構的“仿象”世界不是謀殺人類自由解放希望的墳墓或終點,而正是人類沖出意識形態的迷霧,尋求自由解放之途的契機和起點,由巴爾扎克、狄更斯、左拉等人開創的現實主義藝術傳統所營造的資產階級平滑而自然的世界及其攜帶的價值被“仿象”撕開了一條赫目的裂隙,露出了底下充滿矛盾的難堪真相。人們不再與現實主義的文學藝術世界被動、廉價地認同,而是運用自己的頭腦積極地思考與行動。因此,相比悲觀的拒絕、鄙棄,本雅明的樂觀也許是我們面向文學藝術未來更應有的態度。

胡俊飛,學者,現居重慶。已發表論文多篇。

猜你喜歡
文學藝術現實文學
我們需要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東海人龍舞喜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
談文學藝術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寧夏文學藝術上的本土性特征
現實的困惑
文學藝術
我與文學三十年
從虛擬走到現實,有多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