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學的人論思想

2016-10-15 05:38王中
天涯 2016年4期
關鍵詞:人倫人性論儒學

王中

在新近一期《哲學動態》上,陳來的文章就儒學的人論思想發表了看法。

陳來說,儒學的核心價值是仁,而仁學也是人學。儒學的人論包括人的地位與價值、人性與社會、人格與人倫、人的理想等許多面向?!俺蔀槭裁礃拥娜恕薄叭绾纬删屠硐氲娜恕眲t是儒學人論的根本問題。

一是人的地位與價值問題。

自軸心時代始,在中國逐漸發展出了一種思想觀念,即人與天、地并立為三。從西周、春秋的乾坤二元論到戰國時期三才說的三元論,中間經過《中庸》、孟子思想的形塑,儒家認為人在宇宙中可以積極參與宇宙之演進,贊助天地之衍化,從而確立了人作為三才之一的地位?!皡①澔笔侨耪f的實質。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不僅與天地相關,也與萬物相關。從孔子之前到西漢,儒學都表達了一種“人貴論”,即把人看作高于萬物的存在,突出人對于萬物的尊貴性。

早期儒家還提出一種“人者天地之心”(《禮記·禮運》)的思想,強調人之所以貴于萬物,是因為人是宇宙的精神和意識,是天地間最精華的靈性存在。

在世界范圍的古代文化中,這種宇宙論的人論,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對人的地位和價值所作出的最高的肯定性闡釋。

二是人性與社會的問題。

以孟子性善論為典型代表的儒家人性論,其主要特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它宣稱每個人與其他人一樣,在人性上沒有差別。與古希臘相比,這種人性論不會為奴隸制度論證。其二,人性皆善,每個人的本性都是趨善非惡,人的所有價值都根源于人性。人之所以產生惡念都是由后天的教育與社會環境所導致。這種觀念本身就是對人的價值的充分肯定;人性惡的觀念則不能看作對人的價值的認同。其三,這種普遍人性論還推演出一個重要的觀點,即人的基本性情、心理是互通一致的,即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性情或心理為道德推理的根據,從而引出合理的道德規則。這些規則的最集中體現便是孔子倡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使“推己及人”成為可能,因為它先驗地肯定了人心的互通性、一致性。

儒家以前的中國人性論表現為以生論性,即以生之自然者為性。這種人性論除了對欲望和情欲作了根源性的肯定外,對善惡與社會價值觀的思考卻缺乏建設性的架構。儒家人性論反對把人性看成各有差等,并否棄那種認為“人性沒有內在根據而完全由社會政治所決定”的觀念體系。

三是人格與人倫問題。

近代以來,儒家關于人的思想所遇到的挑戰主要來自個人主義以及與之相關的獨立人格說。其實,儒家是堅持獨立人格的。諸多儒者認為,個人的獨立人格或獨立意志一方面是相對于政治權勢的外在壓力而言的,如孔子所說的“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另一方面則是相對于一切財富、地位的外在誘惑而言的,如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特別重視“尚志”(《孟子·盡心上》),推崇獨立意志。

因此,儒家提倡獨立人格,但不是獨立于道德原則、社會價值、社群利益的絕對個人意志。在儒家看來,人格是與社群利益相統一的,是與道德法則相統一的,即人倫與人格是統一的。人倫實踐是完成獨立人格的條件。

儒家一方面強調為仁由己,突出個人的價值自覺;另一方面又強調人倫秩序,注重社會倫理。儒家所理解的個人,是人倫關系中的個人,離開了人倫關系則無所謂個人,個人的價值要在人倫關系中才能得以實現。

四是人的理想,即成人與成圣的問題。

中國古代的教育理念是“做人”,學做君子、學至圣人,這表明“成為什么樣人格的人”是儒家教育觀的核心問題。培養追求高尚人格的人,以德性教育為中心的整全人格之塑造,是儒家的教育目標和理想,儒家也在兩千多年的教育歷史中始終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

古禮中的“成人”是指成年人,而孔子則將“成人”的觀念轉變為“完備人格”的概念。荀子也講有德操的人是“成人”,而君子就要成為具有完備人格的人,“君子貴其全也”(《荀子·勸學》)。宋代新儒家邵雍則把全德之人稱為“全人”(《宋元學案·百源學案》)。這樣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是服務于一個人整體的精神成長的,是服務于一個人全部德行生活的;它不是某一項專門技能所能體現的,其教育目標更不是為了把一個人教育為某種特定的專業人士。

猜你喜歡
人倫人性論儒學
社會科學戰線(2022年2期)2022-03-16
尊王抑或尊天:基于人倫與性命的晚明治道重建
儒學交流在路上
奧古斯丁和尼布爾的人性論比較
天倫和人倫共生倫理永恒——秦漢傳統中基于發生角度的倫理分類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什么是儒學之本
先秦諸子的人性論與德教的闡證
由傳統禮儀看中英傳統人倫道德觀念異同——以英劇《唐頓莊園》為例分析
現代儒學的憲政向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