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圖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2016-10-17 18:25郭立新常亮朱瑞芳
科技視界 2016年21期
關鍵詞:課程建設

郭立新 常亮 朱瑞芳

【摘 要】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國內目前只有少數高校開設了海洋測繪專業。與海洋測繪專業的其他主干課程一樣,《海圖學》教學一開始就面臨著師資薄弱、缺少教材和經驗等多面的困難。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在課程建設策略、教學內容設置及教學方法等方面收獲了一些經驗和成果,以期通過分享和相互交流,來促進課程的深入改革和創新,并藉“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的契機,力爭創建精品課程。

【關鍵詞】海洋測繪;海圖學;課程建設

0 引言

海圖是一類國際性的特殊專題地圖[1]。它以描述海洋及其毗連陸地區域為主,反映了制圖范圍內自然對象、社會對象的空間分布、相互關系及其動態變化特征[2]。海圖學是研究海圖理論實質、制作技術和使用方法的綜合性科學[3],是古老地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20世紀60年代以后,海圖學在理論、生產技術和使用方式等方面出現了一次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4],并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海圖領域的應用,出現了數字海圖和電子海圖等產品。與普通地圖產品不同,海圖的生產、發布、更新和應用執行由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HO,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國際海事組織(IMO,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等制定的一系列國際規范和標準[5],如:IHO S-57海洋測繪數據傳輸標準(IHO S-57 Transfer Standard for Digital Hydrographic Data)、IHO S-52海圖內容和顯示規范(Specifications for Chart Content and Display Aspects of ECDIS, Publication S-52)等。1996年以后, 電子海圖開始全面替代紙質海圖。2010年初,為了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IHO又發布了S-100通用海道測量數據模型(IHO S-100 Universal Hydrographic Data Model),作為下一代海道測量數據源、數字產品以及服務的標準。

依據國際慣例,海圖通常由各國海道測量官方機構(海軍)負責生產、發布和更新[6],雖然海圖理論及生產技術歷來是海洋測繪學科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但是在民用領域對其研究不多。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航海保證部(原海道測量部)與中國海事局(原交通部海運總局)共同承擔了我國海洋測繪的管理職能,然而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海洋測繪形成了一個非常特別、獨立的學科體系[7]。它橫跨海洋學和測繪學二大學科,但又不從屬于兩者之一。60多年來,國內只有一所培養海洋測繪專門人才的院?!\姶筮B艦艇學院,一個科研單位——海軍海洋測繪研究所,因而在我國民用海洋測繪領域留下了許多空白點。

隨著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海洋測繪學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0年,上海海洋大學開設了民用海洋測繪專業,并將《海圖學》列入專業主干課程,也因此展開了相關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1 課程建設策略

海洋測繪專業在上海海洋大學是一個新專業,《海圖學》和其它主干課程一樣,需要在堅持學科特色的前提下,與學校特色相結合,通過完善師資隊伍、教學環境和教材體系,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特色、創新和務實”發展。

1.1 堅持專業特色、學校特色,合理定位和規劃海圖學課程

海圖是海洋地理空間信息的基礎載體,它與海洋漁業、海洋環境、海洋科學、海洋技術等學科專業有著緊密聯系。為了解決師資、教材等方面的困難,實現特色發展,需要以“聚焦、錯位、合作”為原則,展開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不斷積累學術與科研成果,合理定位和規劃海圖學課程,形成具有特色的海圖學課程體系。

1.2 提高專業教師素質和能力,保證海圖學課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樹立專業教師“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采用人才引進,外出進修,解決缺少專業教師的困難;通過以老帶新,個人鉆研與集體討論結合、集中備課等方法,提高海圖學師資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為課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3 注重教材建設,解決海圖學課程建設的難點問題

高水平教材是海圖學課程建設的基礎,也是培育海洋測繪專業優秀人才所面臨的一個難點問題。目前,國內公開出版的《海圖學》書籍極少,距今最新的一本舊版教材已有20多年了。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引領了海圖理論、技術的巨大變革,凸顯了舊版教材中“內容陳舊”、“專業面窄”、“方向單一”等問題。為此,我們參照IHO相關國際標準、國際海圖制圖師的培訓大綱,翻譯和引進部分國外教材,并融入現代海圖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編寫一部適于我校教學大綱的《海圖學》教材。

2014年,自編的《海圖學講義(試用版)》已經用于本科教學。今后將加快修訂教材的體系結構,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編寫配套的實習教材,爭取推出《海圖學》系列教材,實現課程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1.4 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海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是《海圖學》課程建設的目標和出發點,需要以理論基礎、目標傾向、實現條件、操作程序和效果評價[8]等作為基本要素,來修訂教學大綱、課程標準、考試大綱、教學計劃等各類教學文檔,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總結制度[9-10],充分利用集體討論、集中備課、發表教學論文等多種形式,交流教學經驗,不斷積累研究成果和實踐成果。在教學工作中,堅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師生互動[11-12],強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育,提高學生在實踐中自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

2 主要教學內容

《海圖學》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技術性。依據課程特點,通過借鑒IHO國際海圖制圖師的培訓大綱,以海圖的科學性、技術性、文化性和藝術性為主線,制訂了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內容涵蓋:基本知識、海圖學史、海圖學理論、海圖制圖學、電子海圖學等五大模塊,并設定了“掌握”、“知道”、“了解”等三個教學層次。

2.1 基本知識模塊

該模塊主要以概論形式介紹海圖和海圖學的定義。要求學生初步了解海圖和海圖學理論,知道海圖是海洋地理信息的基礎載體,是人類現代海上活動的重要安全保障,知道海圖國際化等基本特征,掌握海圖的功能、分類和用途,知道海圖制圖的一般過程,以及對于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產業、海洋科學研究、構建“智慧漁業”等方面的重要意義。

2.2 海圖學史模塊

該模塊基于現存的海(地)圖實物、考古文獻資料、古漢字等,從科學、技術、藝術(文化)的角度,揭示海圖的起源與發展進程。通過比較古代中國人和西方人世界觀的差異,介紹西方中世紀的海圖、地理大發現時期海圖、近代實測海圖、國際海道測量機構的發展,尤其是古代中國地(海)圖的起源、發展和新中國海圖的成果,使學生了解世界觀、方法論對于空間認知方法和結果的影響,知道海圖內容、制圖技術、載體形式等方面的演化特點和規律,知道空間認知是海圖始終不變的基本功能。

2.3 海圖學理論模塊

該模塊重點介紹海圖學的理論基礎——現代地圖學理論,包括:地圖信息論、地圖傳輸論、地圖模式論、地圖認知理論、地圖符號學和地圖感受論等,是教學難點之一。

要求學生知道海圖學理論與地圖學理論的關系,了解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是現代地圖學理論的重要基礎,掌握現代地圖學理論的主要內容,知道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海圖學作為地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一門研究利用空間圖形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空間分布、相互聯系及其動態變化,并對空間地理環境信息進行獲取、智能抽象、存儲、管理、分析、利用和可視化,以及圖形和數字形式傳輸空間地理環境信息的科學與技術[13]。

2.4 海圖制圖學模塊

該模塊以海圖制圖技術和方法為主,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包括:海圖數學基礎,海圖制圖綜合、海圖符號和海圖表示方法等內容[14]。由于 “3S”技術、計算機圖形學、圖像處理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改變了海圖數據源及生產流程,所以合并或刪除了紙質海圖的設計、編制、整飾,印刷、復制等部分內容。

在海圖數學基礎部分,要求學生知道地球坐標系與大地控制原理,知道海圖常用投影以及投影的選擇和變換原理,掌握海圖比例尺、海圖坐標系、海圖基準面等概念、海圖的分幅和編號方法。在海圖符號部分,要求學生知道海圖符號視覺變量及其對視覺感受效果的影響,掌握海圖符號、色彩和注記的設計及應用方法。在海圖表示方法部分,掌握普通航海圖的陸部和海部要素的表示方法。在海圖制圖綜合部分,重點掌握海圖制圖綜合的基本概念,以對及水系、居民地、交通線、陸地地貌、海岸、干出灘、島嶼、海底地貌、航行障礙物、助航設備等的綜合原則與基本方法,了解海圖自動制圖綜合技術的發展。

2.5 電子海圖學模塊

該模塊主要培養學生對海圖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是教學重點之一,包括:電子海圖的總體設計、IHO國際標準海圖規范和CARIS COMPOSER制圖系統應用等三個部分內容。

要求學生知道數字海圖、電子海圖系統的基本概念;掌握海圖投影、比例尺、圖幅、編號、圖名、圖廓、圖面配置的基本設計方法;知道IHO、IMO和IEC等國際性組織發布的主要國際海圖標準與規范,掌握IHO S-57、IHO S-52、IHO S-58(電子航海圖有效性檢核規范)、IHO S-63(電子海圖數據保護方案)的主要內容,知道海圖物標分類及其編碼規則,了解電子海圖符號表達、數據檢核與發布的基本知識;知道CARIS COMPOSER制圖系統的基本功能、支持的主要海圖格式,熟練掌握軟件系統的使用方法,能夠獨立編輯和輸出IHO S-57標準的電子海圖。

3 教學實踐

依據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運用課堂授課、多媒體課件演示、討論、參觀、實作、第二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教學內容及層次的要求。在教學中,精講重點和難點內容;泛講相對簡單或次要的內容,并鼓勵學生自學。

3.1 采用課堂授課為主,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形式

課堂授課是海圖學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授課前,提出本次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學內容在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精講難點和重點內容,通過合理設計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求答案,由被動的“學答”到主動的“學問”,逐步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系統地掌握教學內容。

與此同時,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校園網資源,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短片、電子海圖系統等把抽象的概念、變化過程等具象化,有利于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如:利用海圖投影課件,能夠生動地演示出各種投影變換的變化過程和結果,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各種海圖投影特征,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海圖投影知識。

3.2 應用討論式教學方式,開展專題討論,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討論式教學有利于加強教學互動性,形成和諧的教學環境,是創新教學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引入一些國際上的海圖理論和技術最新成果,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討論,引導學生基于現有專業知識及唯物辯證法的哲學思想,分析學科前沿問題的背景和實質,認識海圖學理論發展的動力及其未來方向。既開闊了學生專業視野,又促進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同時也克服了課本知識滯后于學科前沿發展的問題。

3.3 加強實作練習,提高學生的動手應用能力

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海圖生產單位(上海海事局東海航海保障中心),通過現場講解,使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并將海圖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結合起來。加強實作訓練,合理安排閱讀海圖、應用海圖和制作海圖等實作練習,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4 重視課后作業,開展第二課堂教學

合理布置課后作業,鞏固課堂教學成果,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第二課堂教學,鼓勵和幫助學生與海洋漁業、海洋環境、海洋科學等其他學科專業相結合,參加教師的研究項目以及全國、上海市、學校組織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在實習、實踐中,使他們不斷開拓視野,積累科研與實際工作經驗,撰寫研究報告、論文等。截至目前,學生們已在全國、省市級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多次獲獎,申報了多項軟件著作權,有的學生已公開發表了學術論文。

此外,為全面考察學生綜合素質,檢驗和完善課程建設成果,依據考試大綱,合理設置了考核內容、題型、分量、權重、時間及分數等,并建立了標準化題庫,嚴格了考試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的量化評價機制。

4 結束語

幾年來,我們秉持“特色、務實和創新”思想,以“聚焦、錯位、合作”為原則,以培養海洋測繪復合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相繼制訂了海圖學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和考試大綱等一系列教學文檔,編寫了《海圖學講義》教材,進行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保證和提高了教學質量。未來將以“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為契機,堅持改革和創新,為把《海圖學》課程建設成為一門精品課程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郭立新.海圖符號語言的語法規則構建與實現技術[D].鄭州: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2:1-2.

[2]郭立新,翟京生,陸毅.海圖語言學的歷史與演變[J].海洋測繪,2009,29(2):78-81.

[3]張國坤,張洪巖,徐艷艷,等.現代地圖學理論對地圖學的影響[J].測繪科學,2007,32(2):26-28,20.

[4]翟京生.現代海圖學的變革[J].海洋測繪,2008,28(5):73-76.

[5]郭立新,彭認燦,劉雁春.面向S-57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的研制開發[J].航海技術,2004(3):24-26.

[6]郭立新,沈蔚,邱振戈.海洋測繪學科體系及其專業建設的探討[J].測繪通報,2015(4):129-132.

[7]翟京生.信息化或被信息化的海洋測繪[J].測繪科學技術學報,2013,30(4):388-391.

[8]鐘志賢.大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國高教研究,2007(1):88-91.

[9]趙軍,武江民,趙生龍.我國地理信息技術普及教育現狀與對策芻議[J].地理信息世界,2005,3(1):39-41,50.

[10]黨安榮,劉釗,賈海峰.面向應用的高校GIS教學探索與實踐[J].地理信息世界,2007(4):9-14.

[11]江南,呂曉華,郭延斌,等.精品課程持續性建設的策略與實踐——以《地圖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35(2):27-29.

[12]邊馥苓.我國高等GIS教育:進展、特點與探討[J].地理信息世界,2004,2(5):16-18,22.

[13]王家耀.信息化時代的地圖學[J].測繪工程,2000,9(2):1-5.

[14]樓錫純,朱鑒秋.海圖學概論[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3:27-28.

[責任編輯:王偉平]

猜你喜歡
課程建設
優化措施,提高能力
軟件工程應用型課程建設與實踐
發酵設備與實訓精品課程建設研究
MOOC時代創新區域教師培訓課程建設研究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