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教學模式探索

2016-10-18 02:43吳用程榮軍李莎莎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模式

吳用+程榮軍+李莎莎

"

"

"

摘 要: “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是近幾年國內外采取的新型合作性教學模式,“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為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平臺,能彌補“大班授課小班輔導”的一些弊端。文章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取長補短,構建了“互聯網+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教學新模式,應用于公共數學課。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根據該模式進行了《微積分》課程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該模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互聯網+;大班授課小班輔導;公共數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18-0020-04

2015 年3 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旨在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中,“互聯網+教育”也應運而生。大學公共數學作為高校幾乎所有學科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中最為活躍的分支之一。高校學生數量迅速增長與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矛盾使大班授課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然而,大班授課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小班輔導可以有效彌補大班授課的不足,因此,大班授課小班輔導合作性教學模式也成為了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實踐表明該教學模式某些方面有待改進與優化?!盎ヂ摼W+教育”相比傳統教育,展現出了它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這能很好彌補大班授課小班輔導的一些劣勢。因此結合“互聯網+”、“大班教學”和“小班輔導”,形成了“互聯網+大班授課小班輔導”的教學新模式,該模式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有效性,培養學生善于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乃至學生終身有效學習的能力。

一、“互聯網+教育”

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中明確指出,要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教育的創新、改革和發展?!盎ヂ摼W+教育”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思想、模式,利用新IT的手段,如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來促進教育的公平化、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管理現代化[1]?!盎ヂ摼W+教育”是教育在線化、數據化、可視化、自主化、個性化;教育資源無所不在,學生可以按需動態索??;教與學模式發生變革,泛在學習、互動學習成為主流;教育管理數據化、可視化、智能化,使決策更精準、科學[2]。

馬玉萍和易志亮[3]指出“互聯網+教育”在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的要求方面相對傳統教育更具有優勢。這些優勢得到了廣泛認可,例如:①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的共享;②更容易適應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效率;③不受時間、空間的制約;④形式多樣、方便靈活,能更好的實現師生間的溝通與互動;⑤更有利于人的終身教育的實現。當然,“互聯網+教育”也有一些明顯的弊端,例如: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及課堂反映及時、靈活的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并且針對重、難點反復仔細講解并舉一反三或拓展,而“互聯網+教育”視頻課程無法起到這個作用,無法做到靈活地引導學生學習并激發其潛能;另外,網絡資源的良莠不齊會讓學生浪費很多時間也無法找出合適的優質資源進行學習,而且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時,教師的監管很難做到如傳統教學那樣,學生必須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來保證學習有效性;更為重要的是,傳統教學中的互動環節可以讓師生面對面直接交流使得學生得到更好的思維訓練。為此,“互聯網+教育”應該與傳統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以促進教學有效性。

二、“大班授課小班輔導”合作性教學模式

“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是一種合作性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大班授課和小班輔導,由一名教學名師和多名青年教師針對教學內容交替安排大班授課和小班輔導。大班授課由教學名師承擔,將所有小班集中,進行知識體系系統性講解的理論性教學;小班輔導由青年教師進行,通過小班開展充分討論,進行合作性學習[4]。

國內很多高校都面臨教學資源相對缺乏的現象,特別是名師資源不足尤為明顯[5],“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教學模式較好地彌補了教學資源不足的缺陷[4]。大班授課的優點在于可以讓更多學生擁有名師等優質教學資源,而大班授課教師團隊的組成可以加強團隊合作,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當然,簡單的大班授課會受限于課堂時間不夠以及學生過多等原因,導致師生互動不夠,不利于及時解決學生碰到的疑難問題,教學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小班輔導能夠充分開展師生面對面互動、討論,有助于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小班輔導過程多樣化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因而,必須將“大班授課”與“小班輔導”進行有機結合,促使它們相輔相成,形成更有效教學模式。

朱艷敏和陳超[4]指出“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①學生參差不齊,突出問題是搭便車現象;②缺少考核壓力,導致應付;③大班授課人數太多,教學效果不好;④非主講教師不熟悉理論授課內容,主講教師不了解小班具體情況。大學公共數學課程由于理論性強,更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因此,我們充分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優化與完善。首先,根據數學課程和新時代下學生的特點,自制、遴選“可汗學院”、“Coursera”等網站的優質視頻,供學生在零星時間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同時通過網絡平臺收集學生的疑問并為學生解決問題,為大班教學做好充分準備,以保證大班教學的有效進行;其次,為了防止學生搭便車,隨意應付,借助小班輔導和網絡平臺開展隨機測驗、討論等環節,并進行評分,加強過程考核;最后,輔導教師全程跟聽大班授課,教師團隊定期開展研討活動,及時交流、掌握學生情況和教學動態,并適時調整教學設計。

三、“互聯網+大班授課小班輔導”教學新模式

基于“互聯網+教育”發展的大背景,結合“大班授課小班輔導”的特點,我們設計了“互聯網+大班授課小班輔導”的教學新模式,具體過程如圖1所示。

目前國際上“慕課”資源建設基本可概括為四類運行模式:①學校部門運作模式;②非盈利組織模式(MIT OCW/edX);③風投商業公司模式(Coursera);④純商業公司模式(Pearson)。在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真正從學校的整體角度規劃設計“慕課”資源建設的高校不多,尤其像MIT那樣系統、全面地推動開放優質教育資源的更少,多數高校(如日本高校)只是學校里某個業務部門的一項工作,主要是為那些愿意公開課程資源的教師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和幫助。[3]

以我?!澳秸n”的運行實踐為例,“慕課”的運行模式基本是“學校部門運作模式”,就是由學校某個業務部門承擔的一項工作,為參與“慕課”教學的教師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與幫助,具體進行“慕課”視頻的錄制、編輯與制作、發布等工作。今后隨著“慕課”的進一步發展,農業高?!澳秸n”的運行或將向著非營利組織模式(如MIT OCW/edX)演變,本著“立足校內,面向全國;農林特色,輻射發展;服務學生,服務三農”[4]的思想,從“大農業”教育的整體角度出發規劃建設“慕課”,建設全面、統一的農業高校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平臺,從目前的初級建設階段向著更高層次的“大農業慕課”進步。值得關注的是,非營利的“慕課”平臺的長期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必須有經費方面的自給自足,因此從長遠來看,非營利的“慕課”平臺最終會逐漸朝著營利方向發展,盡管這個過程可能是很漫長的。

上面我們提到了“大農業慕課”,在這里,“大農業”是指涵蓋了種植業、養殖業且貫穿了一、二、三產業的現代化大農業,所謂“大農業慕課”就是相對于“大農業”來說的“慕課”,是指除了面向校內學生的需求,還要面向社會、面向“大農業”的需求,在為普通學生服務的同時,還要為“大農業”服務,這樣的“慕課”就是“大農業慕課”,其內容一定是有農林特色的,并能滿足現代化大農業的實際需求,同時還能傳承、保護、發展中國的農耕文化??梢灶A測,“大農業慕課”將是未來農業高?!澳秸n”運行與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四、農業高?!澳秸n”的建設方略

1.以專業的人才隊伍和技術平臺為基礎

“人”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因此人才隊伍是關鍵因素,是“慕課”建設的首要部分,有了優秀的專業人才就為“慕課”的建設提供了第一“生產力”。人才隊伍應具體包括:從事“慕課”教學的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和專職管理人員。從事“慕課”教學的教師一般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表演水平,主講的“慕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從事“慕課”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專職管理人員為教師提供技術協助和管理服務,兩者相輔相成,是互相依賴的整體。

技術平臺具體包括軟件和硬件兩大方面,是“慕課”建設最基本的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完備的專業技術平臺就能為“慕課”的建設提供有利的工具。我?!澳秸n”建設是2014年正式啟動的,目前“慕課”建設所需的軟、硬件都已初具規模,以后隨著“慕課”建設的發展需要還將進一步擴充與完善,從而為“慕課”建設提供強有利的支撐。

2.以“慕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為核心

“慕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是農業高?!澳秸n”建設的核心與根本,“慕課”資源的應用是“慕課”資源建設的最終目的,只有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循環,才能使具有農林特色的教學資源在“慕課”建設的實踐中得到充分應用,才能發揮資源應有的價值,進而促進農業高?!澳秸n”的建設,確保農業高?!澳秸n”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推動農業高校教育信息化朝著現代化、國際化更進一步發展。

以我校為例,“慕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具體包括三個方面:①開發制作有農林特色的課程資源;目前,已制作完成了農業生態學、果樹園藝學、植物生理學、數字電子技術等校內“慕課”課程,并向校內學生開放運行。②改造升級原有的精品課程資源;學校原有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3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這些原有的課程資源可以經過技術處理改造升級為“慕課”資源,實現精品課程大眾化,更好地發揮精品課程在“慕課”建設方面的輻射帶動作用。③引進其他高校的優質課程資源。目前,學校的“慕課”建設尚處在校內課程資源的建設階段,今后隨著“慕課”的進一步發展,可以大膽引進國內外農業高校的優質課程資源,充實和完善“神農在線”的“慕課”資源,使之逐漸朝著“大農業慕課”的方向發展。

3.以“慕課”的質量審核與學分認定為重點

“慕課”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應以質量審核與學分認定為重點。在“慕課”建設過程中,必須以質量為核心,正確對待質量與數量的關系,牢固樹立精品意識、質量意識、系統意識與可持續發展意識,嚴格質量審核,確?!澳秸n”質量。同時,還要探索研究“慕課”的學分認定。教育部也已發文,指導和鼓勵部分高校創建高校內部或者高校之間具有考核標準的慕課學分認定和學習認證機制。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展開在線學習以及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的學分轉換和學分認定。[5]

我校在“慕課”建設過程中,秉持精品意識、質量意識、系統意識與可持續發展意識,嚴格把關課程建設的各個環節,重視課程的規劃設計、制作發布、共享應用與評估評價等環節,努力確保課程的高質量,從而共享優質的“慕課”資源。同時,積極進行“慕課”學分認定與學分轉換的探索與實踐工作,力求保障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積極學習“慕課”的熱情。

4.以傳承和發展我國的農耕文化為職責

高校具有傳承和發展文化的社會職責,與理工高校相比,農業高校是培養服務“三農”人才的高校,農耕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成為其校園文化的主體,因此,傳承和發展農耕文化是農業高校的重要職責。以漁樵耕讀為代表的農耕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農業生產與生活的實踐總結,是華夏兒女以不同形式延續下來并傳承至今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所蘊含的精華思想與文化品格都十分優秀,例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愛好和平、團結統一、獨立自主、自強不息、尊老愛幼、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勤勞勇敢、艱苦奮斗、鄰里相幫等等文化傳統和價值理念,是值得傳承和發展的中國文化精華。[6]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人類的文化傳播呈現出“多樣”與“趨同”的特點,某些強勢文化正在“同化”弱勢文化,而互聯網本身的特點為“文化入侵”提供了便利,致使文化安全問題成為各國關注的熱點,甚至成為國家安全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形下,農業高校以傳承、保護和發展農耕文化為重要職責,充分運用“慕課”這種高科技傳播途徑和先進手段,在網絡信息化時代傳承、保護和發展我國的農耕文化,這對于傳承、保護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抵御文化入侵具有現時代的實際意義。

5.以相應的人事政策和知識產權為保障

相應的人事政策對于“慕課”的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和保障作用,高校應適應“慕課”建設與發展的實際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從事“慕課”工作的教師、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地投入“慕課”的教學、技術與管理工作。

保護知識產權對于“慕課”的建設也至關重要。美、日高校一般都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問題,而我國的高校往往偏重“慕課”的數量,普遍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這方面存在一定的隱患。因此,高校應組織相關專家,研究分析國際上“慕課”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辦法,依據我國知識產權的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高?!澳秸n”的實際建設情況,建立適合我國高校的“慕課”資源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有效保障“慕課”建設者與相關各方的權益,保證其建設與應用的可持續性。

6.以發展國內外合作與交流為必要內容

有資料報道,美國和日本在“慕課”資源建設之初就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MIT的“慕課”一上網就向全球開放,同時還與其他國家的有關組織和高校發展合作,哈佛、耶魯大學的視頻公開課在許多國家開放;EdX和Coursera在面向全世界開放的同時,還邀請其他國家的高水平大學參與,如EdX和Coursera已邀請我國的清華、北大、復旦等高校參與。

農業高?!澳秸n”的建設也應積極發展國內外合作與交流。2014年秋季,我校研發的“神農在線”慕課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國內農業高校中首個自主開發建設的“慕課”平臺。2015年4月10日,山東16所高校成立優質課程共享聯盟,我校是發起單位之一,聯盟的目標是:互助共享、合作共贏、共同提高。目前,“神農在線”已在校內開放運行了農業生態學、果樹園藝學、植物生理學、數字電子技術等“慕課”課程。今后,隨著“慕課”的進一步發展,可以邀請國內外高水平的農業高校參與,以充實和完善“慕課”資源,努力改進和提高“慕課”質量,建設“大農業慕課”,為國內外提供更好的具有農林特色的科技信息服務,從而滿足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需要。

五、結語

國內農業高?!澳秸n”的建設與發展才剛剛起步,我?!澳秸n”建設工作是2014年上半年正式啟動的,“慕課”建設所需的基本軟、硬件已初具規模,2014年秋季,我校研發的“神農在線”慕課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國內農業高校中第一個自主開發建設的“慕課”平臺。以我校為例,農業高?!澳秸n”的建設與發展目前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第一,專門用于“慕課”工作的軟、硬件技術設備還不夠完善,原有的精品課程資源尚未得到充分的應用;第二,專門從事“慕課”工作的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都遠遠不夠,缺乏一支技術強、水平高的專業隊伍;第三,缺乏相應的理論研究與科學指導,缺乏相應的人事政策和激勵機制,也缺乏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這些都是“慕課”建設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

國內農業高?!澳秸n”的發展將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慕課”在農業高校的應用與發展必將促進農業高校的教學發展,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帶著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真正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同時,“慕課”發展所產生的數據將是農業高校大數據的重要信息來源,“慕課”的發展必將推進大數據的發展,為大數據的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反之,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又會作用于“慕課”的發展,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總之,建設農業高?!澳秸n”,首先要選擇適合農業高校的實際情況并能突出農林特色的建設定位和運行模式。同時要明確“以專業的人才隊伍和技術平臺為基礎;以‘慕課課程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為核心;以‘慕課的質量審核與學分認定為重點;以傳承和發展我國的農耕文化為職責;以相應的人事政策和知識產權為保障;以發展國內外合作與交流為必要內容”的建設方略,努力建設“大農業慕課”,突出農林特色,發揮農業高校自身具有的優勢,為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科技與信息服務,同時推動農業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改革。

參考文獻:

[1][3]胡樹祥,石鵬建,鄭家茂.等. 美、日開放教育資源考察與啟示[J]. 中國大學教學,2012(12):12-17.

[2][4]孫永華. 明確思路 扎實推進MOOCs開發應用工作[N].山東農大報,2014-5-18(2).

[5]張大良. 高??勺灾魈剿髂秸n學分互認[N].中國教育報,2015-05-08(3).

[6]唐珂.中華農耕文化及其現實意義[J].前線,2012(2):72-76.

(編輯:郭桂真)

猜你喜歡
互聯網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