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語殘疾人的孤獨感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2016-10-19 07:45李文學鐘寶亮劉修軍黃先娥戴曉燕胡瓊芳張惠實徐漢明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6年5期
關鍵詞:心理衛生殘疾言語

李文學 鐘寶亮 劉修軍 黃先娥 戴曉燕 胡瓊芳 張惠實 徐漢明

?

·臨床研究·

言語殘疾人的孤獨感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李文學1鐘寶亮1劉修軍1黃先娥1戴曉燕1胡瓊芳1張惠實1徐漢明1

目的分析言語殘疾人孤獨感的檢出率及相關因素。方法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法抽取武漢市204例社區言語殘疾人,年齡≥18歲,完成一般情況問卷、單一孤獨感自評問題和社會支持量表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孤獨感的檢出率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結果共發放問卷204份,170例殘疾人(83.33%,平均年齡43.1±13.7歲)完成問卷,46.47%(79/170)的言語殘疾人報告經常感到孤獨,女性(OR=2.45)、目前無業(OR=2.95)、一二級殘疾(OR=4.35)、合并慢性病(OR=6.50)和低社會支持利用度(OR=2.58)與言語殘疾人孤獨感風險升高顯著相關(P=0.002~0.046)。結論本組言語殘疾人孤獨感檢出率較高,對女性、無業、殘疾程度重、患有慢性軀體病和社會支持利用度低的言語殘疾人應加強心理衛生服務。

言語殘疾;孤獨;流行病學

孤獨感是當個體知覺到自己與他人處于社交隔離狀態或接觸不足時而產生不被接納的痛苦體驗,是一種主觀上的社會孤立狀態[1]。近年來,我國殘疾人的教育、就業、經濟收入和無障礙設置等客觀環境已較過去有了較大改善,但因傳統觀念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社會對殘疾人的歧視和偏見仍未完全消除,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還處于相對隔離的社會狀態[2]。言語殘疾人因其自身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而不能或難以進行正常的言語交流活動而致日?;顒雍蜕鐣顒訁⑴c受限[3],所以孤獨感可能是言語殘疾人最為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之一。國外研究[4,5]顯示聽力和視覺功能下降及軀體殘疾是老年人群孤獨的顯著預測因素,但目前國內外鮮有研究專門分析言語殘疾人群的孤獨感。鑒于孤獨與個體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惡化、生活質量下降和衛生服務利用增加的密切聯系[6~8],本研究對言語殘疾人孤獨感的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初步分析,旨在為開展言語殘疾人心理衛生服務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的選取2011年7月1日至11月28日開展了“武漢市殘疾人心理衛生狀況的現況調查及干預策略研究”項目[3,9],該項目以武漢市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中注冊登記的殘疾人為抽樣總體,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了武漢市4個區(3個中心城區和1個遠城區)的248個初級抽樣單位(144個居委會和104個村委會)的243例≥18歲的持有殘疾證的言語殘疾人,排除其中39例多重殘疾者,剩余204例言語殘疾人納入了本研究[3]。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加該項研究,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正式調查開始之前研究方案獲得了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問卷調查內容

1.2.1自編殘疾人一般情況問卷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婚姻狀況、殘疾證登記的殘疾級別(分1~4級,級別越低,殘疾嚴重程度越重)、致殘原因、居住地(農村或城市)和家庭經濟收入自評等。

1.2.2單一孤獨感自評問題調查采用單個自我報告條目直接測評對象的孤獨感:“您經常感到孤獨嗎?”,答案為是或否二項,若對象回答為是,則判定其有孤獨感。

1.2.3社會支持評定量表[10]由肖水源等于1986年編制,測試結果顯示該量表信度效度較好[10]。該量表是由10個條目組成的自評問卷,包括3個條目的客觀支持(即患者所接受到的實際支持,其中1個條目為1~4級評分,余2個條目評分為各自列舉的支持來源總數,該維度分值范圍1~22分)、4個條目的主觀支持(即患者所能體驗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其中3個條目為1~4級評分,余1個條目包括5個類別的社會支持來源,每個類別按1~4級評分,該維度分值范圍8~32分)和3個條目的對支持的利用度(反映個體對各種社會支持的主動利用,包括傾訴方式、求助方式和參加活動的情況,每個條目均為1~4級評分,該維度分值范圍3~12分)三個維度,分值越高代表對象所獲得的相應維度的社會支持水平越高。

1.3調查方法選擇被抽取的居委會和村委會所隸屬的街道殘聯協管員為調查員,正式調查開始前,在市殘聯組織下對其進行集中培訓和模擬演練;預調查選擇武漢市硚口區20例言語殘疾者進行入戶調查,以修訂調查程序和測試調查問卷,并統一了現場調查中可能遇到問題的處理方法;正式調查時將抽出的言語殘疾者名單交給調查員,由調查員入戶向殘疾人介紹研究意義和內容、參與調查方法、問卷填寫要求和知情同意,之后調查員一對一指導殘疾人自填完成調查問卷,對于不能獨立填寫問卷的個體,則由調查員將問卷內容逐條讀出,并配合適當手語指導殘疾人完成問卷。

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0.0軟件,描述并比較伴和不伴孤獨感對象特征變量的差異,分類變量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是否有孤獨感為因變量,孤獨和非孤獨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的社會人口學和殘疾特征變量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篩選言語殘疾者孤獨感的相關因素(Backward: Wald χ2法);各因素與孤獨之間的關聯強度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其95%置信區間(95%CI)表示,統計學顯著性水平為雙側P≤0.05。

2 結果

2.1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共發放204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70份(有效率83.33%,170/204)。170例言語殘疾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占62.35%(106/170)和37.65%(64/170),年齡18~72歲,平均43.1±13.7歲,殘疾級別為四級、三級、二級和一級者分別占16.47%(28/170)、35.29%(60/170)、30.59%(52/170)和17.65%(30/170)。其余基本情況見表1。

2.2孤獨感的檢出率170例言語殘疾人中共有79例報告經常感到孤獨,孤獨感的檢出率為46.47%(79/170)。

2.3伴與不伴孤獨感的言語殘疾人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表1)由表1可見,與不伴孤獨感的對象相比,伴孤獨感的言語殘疾人中女性(46.84%,37/79 vs 29.67%,27/91)、非已婚(51.90%,41/79 vs 30.78%,28/91)、無業(69.62%,55/79 vs 47.25%43/91)、一級和二級殘疾(56.96%,45/79 vs 40.66%,37/91)、后天殘疾(77.22%,61/79 vs 51.65%,47/91)、合并慢性病(41.77%,33/79 vs 17.58%16/91)、客觀社會支持得分低(30.38%,24/79 vs 17.58%,16/91)和社會支持利用度得分低(56.96%,45/79 vs 32.97%,30/91)比例偏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0.050)。

2.4導致言語殘疾人孤獨感的相關因素分析將性別、婚姻、目前工作狀況、殘疾級別、致殘原因、合并慢性病、客觀社會支持和社會支持利用度納入多元Logistic回歸(表2),結果顯示,言語殘疾人孤獨感的顯著相關因素為女性(OR=2.45)、目前無業(OR=2.95)、殘疾級別重(一級和二級殘疾)(OR=4.35)、合并慢性病(OR=6.50)和社會支持利用度得分低(OR=2.58)。

表1 不同特征變量言語殘疾人伴和不伴孤獨感組的例數分布比較(例)

注:*包括未婚、離異、喪偶、再婚和分居;#采用中位數切割法將社會支持量表的三個維度評分二分類化處理

3 討論

對殘疾人心理衛生問題的認識和流行特征的評估是開展殘疾人心理衛生服務工作的基礎,但我國目前殘疾人的康復工作大多只注重生理功能而忽視心理功能的康復。因我國言語殘疾人數量較少(僅占殘疾人總數的1.53%),既往研究甚少關注該類殘疾人的心理衛生問題[3],本研究為該領域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一般認為孤獨感在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11],本研究發現高達46.47%的言語殘疾人報告經常感到孤獨,這一比例遠遠高于12.5%的青少年[12]和7%的老年人[13]自我報告的“經常感到孤獨”的頻率,說明孤獨感是我國言語殘疾人非常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之一。

既往研究報道女性、高齡和非已婚的老年人及女性青少年更容易產生孤獨感[14,15],本文多因素分析僅發現女性言語殘疾人產生孤獨感的風險更高,這種差異可能主要與樣本不同和納入分析變量的共線性有關。研究認為老年人孤獨感的性別差異可能是由于女性平均壽命長,更容易受到喪偶等負性事件的影響產生情感孤獨[14],而言語殘疾人孤獨感的性別差異則可能與女性的心理特點有關,即女性情感更細膩,對言語交流障礙所致的社會孤獨的主觀體驗更強烈。有研究發現退休后的老年人更容易產生孤獨感,認為與退休老年人同事交際減少和朋友圈縮小有關[16],本研究發現的無業與言語殘疾人孤獨之間的關聯與之類似,說明通過工作可使殘疾人與社會保持有意義的人際交往關系,從而可能降低孤獨風險。言語殘疾程度輕的個體尚能保留部分的言語功能,配合手語的輔助,其可與家人朋友交流聯系,而言語殘疾程度較重的個體其社交功能往往受損嚴重,因而文中結果顯示殘疾級別越重,言語殘疾人的孤獨感檢出率越高。研究發現同時患有慢性軀體疾病的老年人由于軀體活動受限而體驗到更高水平的孤獨感[14],從文中結果看,合并慢性軀體病為言語殘疾人孤獨感的危險因素,與之相一致。以青少年和老年人為對象的研究均顯示主客觀的社會支持和社會支持利用度對孤獨感具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14,17,18],但本研究僅發現不善于利用社會支持或拒絕別人幫助的言語殘疾人更容易有孤獨感,言語殘疾人對社會支持的利用不足也可能與其特殊的人格特質[3]有關,如敏感、內向和倔強等。

表2 言語殘疾人孤獨感相關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采用單一問題測量孤獨感是孤獨流行病學研究的常用方法[19,20],具有簡單易操作的特點,且已有研究證實單一條目與多條目的孤獨量表評分高度相關[21],但因“孤獨”一詞本身具有“不受歡迎的負面情緒”屬性,使用單一孤獨感自評問題測量孤獨感的研究大都會低估孤獨感的檢出率[13],所以大多數學者更傾向于用可間接測量孤獨感的多條目量表(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孤獨量表,無一條目直接使用“孤獨”一詞)來進行孤獨感程度的評定;但由于殘疾人對孤獨的理解很可能與普通人群不一致,目前包括加洲大學洛杉機分校孤獨量表在內的成熟量表在殘疾人中應用的效度尚不確定。為保證理解的一致性,本研究使用了單一條目評定殘疾人的孤獨感水平,雖可能存在低估言語殘疾人實際孤獨感水平的不足,但高達46.47%的孤獨感檢出率已足夠反映出言語殘疾人孤獨問題的嚴重性,同時本研究結果表明女性、無業、殘疾程度重、患有慢性軀體病和社會支持利用度低的言語殘疾人的孤獨感更嚴重,因而具有上述特征的言語殘疾人應是心理衛生工作的重點服務對象。

1De Jong Gierveld J, Van der Pas S, Keating N.Loneliness of older immigrant groups in canada:effects of ethnic-cultural background[J].J Cross Cult Gerontol, 2015, 30:251.

2胡萍. 對殘疾人隱性歧視現象的思考[J]. 中國殘疾人, 2013,20: 40.

3黃仙娥, 鐘寶亮, 李文學, 等. 武漢市社區言語殘疾人群的抑郁癥狀檢出率及影響因素[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5, 24: 367.

4Savikko N, Routasalo P, Tilvis RS, et al. Predictors and subjective causes of loneliness in an aged population[J].Arch Gerontol Geriatr, 2005, 41:223.

5Korporaal M, Broese van Groenou MI, van Tilburg TG.Effects of own and spousal disability on loneliness among older adults[J].J Aging Health, 2008, 20:306.

6Hawkley LC, Capitanio JP.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 evolutionary fitness and health outcomes: a lifespan approach[J].Philos Trans R SocLond B BiolSci, 2015, 370(1669).Pii:20140114.doi:10.1098/rstb.2014.0114.

7Theeke LA, Mallow J.Lonelin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ronically ill rural older adults[J].Am J Nurs, 2013, 113:28.

8Taube E, Kristensson J, Sandberg M, et al. Loneliness and health care consumption among older people[J].Scand J Caring Sci, 2015, 29:435.

9李文學, 鐘寶亮, 劉修軍, 等. 武漢地區肢體殘疾人群抑郁癥狀的現況調查[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2, 26: 943.

10汪向東, 王希林, 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1999(增刊): 127.

11Victor CR, Yang K.The prevalence of loneliness among adults: a case study of the United Kingdom[J].J Psychol, 2012, 146:85.

12Stickley A, Koyanagi A, Koposov R, et al. Loneliness and health risk behaviours among Russian and U.S. adolesc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Public Health, 2014, 14:366.

13Luo Y, Waite LJ.Loneliness and mortal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2014, 69:633.

14黎芝, 周亮. 老年期孤獨感的流行病學研究(綜述)[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2, 26: 658.

15李傳銀. 549名大學生孤獨心理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0, 9: 429.

16Gracia N, Moyle W, Oxlade D, et al. Addressing loneliness in a retirement village community: a pilot test of a print-delivered intervention[J].Australas J Ageing, 2010, 29:179.

17李小艷. 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孤獨感的相關研究[J]. 醫學與社會, 2010, 23: 97.

18Chen Y, Hicks A, While AE.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of older people in China: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Health Soc Care Community, 2014, 22:113.

19Yang KM, Victor C. The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loneliness among older people in China[J]. Ageing and Society, 2008, 28: 305.

20Shiovitz-Ezra S, Ayalon L. Situational versus chronic loneliness as risk factors for all-cause mortality[J]. Int Psychogeriatr,2010, 22: 455.

21Pinquart M, Sorensen S.Influences on loneliness in older adults:a meta-analysis[J]. 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1, 23:245.

(2015-12-29收稿)

(本文編輯李翠娥)

An Analysis of Loneliness and It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Individuals with Speech Disability

Li Wenxue, Zhong Baoliang, Liu Xiujun, Huang Xian'e, Dai Xiaoyan,Hu Qiongfang, Zhang Huishi, Xu Hanming

(Affiliated Mental Health Center,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22,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loneliness in individuals with speech disability.MethodsUsing multi-stage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170 community-residing verbally disabled persons were selected and administered with a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one single-item loneliness self-rating question and social support scale. A total of 204 study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subjects; 170 subjects(mean age:43.1±13.7 years) completed the survey.ResultsAs high as 46.47% (79/170)of these verbally disabled individuals reported to feel lonely often. Females (OR=2.45), unemployment (OR=2.95), first and second degrees of disability (OR=4.35), co-existence of chronic illnesses (OR=6.50) and low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OR=2.58)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loneliness in persons with speech disability (P=0.002~0.046).ConclusionLoneliness is highly prevalent in individuals with speech disability. Verbally disabled persons, who are female, unemployed, severely disabled, and chronically ill and have a low use of social support, are the target populat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Speech disability;Loneliness;Epidemiology

*武漢市衛生局資助課題(編號:WG11D03)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武漢430022)

李文學,男,湖北人,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區精神障礙防治和殘疾人心理衛生。

鐘寶亮(Email: zbl_201@163.com)

10.3969/j.issn.1006-7299.2016.05.003

R767.92

A

1006-7299(2016)05-0435-04

網絡出版時間:2016-6-2916:10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391.R.20160629.1610.006.html

猜你喜歡
心理衛生殘疾言語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常見精神心理衛生問題漫談
高校女大學生的圍經期衛生保健
角色認知與心理衛生對護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影響研究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關于冬天
多方聯手為殘疾青年辦實事
基層部隊開展心理衛生工作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個傾情幫教的殘疾老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