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學生進行語文有效閱讀的策略

2016-10-21 16:37石蕓
小學生·教學實踐 2016年1期
關鍵詞:愛因斯坦文題課文

石蕓

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閱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尤其是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講更是發展思維和能力的重要環節。這也猶如薩特說過的:閱讀,對于一個人說,它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新課標中也指出:教師是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當然,新課標對語文教師的閱讀引導也提出了鮮明的要求,要求我們積極地且具有創造性地“指引”學生參與閱讀活動,有計劃地幫助他們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促進他們分析能力的發展,感悟作者寫作的中心思想和情感,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么,在平時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怎么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呢?

一、精心設計閱讀導入,做好文題闡釋

一個“文題”,往往就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與中心。文題,它是學生閱讀正文之前首先接觸的,因此我們必須針對不同的文題采取不同的且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去“解剖”文題,接著去接觸、理解課文的內容,去領會、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其實,這也是有效閱讀的第一步。個人覺得,教師可以結合不同課文的個性特點來靈活選擇合適的導入、導讀方式,方便學生對“文題”的解析和想象。如教蘇教版六(上)《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我對這篇文章的導入采用解題式方法:讓學生根據文題自主提出問題:課題中的“我”指誰?他的祖國是哪個國家?他為什么要把心臟帶回祖國呢?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而教學《愛如茉莉》一文時,我則根據“母親節”將至,聯系實際提問學生:“母親節”即將到來,你準備送什么禮物給媽媽?這一話題的引入,很自然地引出“愛”的話題,進而引入課題:愛如茉莉。這樣的導入,不但能夠迎合學生的閱讀心理,還因其設計得當、充滿懸念,使得教學實踐效果超出了預設。

二、收集資料閱讀引導,深化理解課文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自己的論著中寫道: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應當是一個充滿趣味且認真、積極、主動的過程。激發學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對閱讀的文本產生興趣,也就是他們對閱讀過程有發自內心的動力和迫切需要,即促進他們自身需要閱讀的“心理動機”。對此,在閱讀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應立足于當前閱讀的課文,科學合理地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策略或輔助手段,來充分激發學生“自我需要”閱讀的內驅力和濃厚的興趣,讓他們像發動機一樣產生一股強勁的“內力”,促進他們自我投入到閱讀活動中,有效實現與作者和作者的文章、與文章的主人翁進行無聲的“對話”,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提升他們對文章的主題、中心和重難點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語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時,課文主要講了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互幫互助的事,體會到偉人因潛心研究科學而不拘生活小節,以及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誠實守信的特點。在教學時,我緊扣課文內容,提供閱讀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愛因斯坦的偉大。如:愛因斯坦的科學成果: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糾正了牛頓力學體系中的錯誤,在量子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還搜集了愛因斯坦的一則小故事:為了遵守與小女孩的約定,為了給小女孩輔導數學功課,愛因斯坦甚至推掉了一場出場費為50萬美元的演講。由于精心收集了資料,幫助學生有效地閱讀了課文,因而對愛因斯坦的認識也更全面,更深刻。

三、以真摯的情感引導學生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效果

作為教師應當用最真切、最真摯的情感來指點、引導學生與課文中的各種要素進行深刻的發自內心的對話。就蘇教版語文教科書而言,選擇和編入的各種類型的課文篇篇都是非常精美的,都各有特色。我們的學生只有腳踏實地地“踏入”課文的情境之中,走入作者的“內心”,并通過自己對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段來理解和體悟全文,方可有效地感受作者的各種情感和心境,同時從閱讀中得到收益和啟迪。對此過程,教師不能疏忽大意,要精心做好各種引導工作,指點和啟發學生,使他們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品出課文的精彩和經典,感受作者的“妙筆”。例如,我在教學《最后的姿勢》的過程中,依托課文創作者對譚千秋老師恪盡職守、舍己為人的美德的歌頌和贊賞,設計了以“情感”為主線的閱讀引導。

1.憑借文章的“災情”來導入 描寫地震“災情”的段落是課文的第四、五兩個自然段,于是我刻意引導學生多讀描述地震的詞語、句子,促使他們在讀中多加感受作者描寫的情境,在讀中體會地震來臨時所帶來的災難,使學生產生緊張的情感,為下文的理解打下契機。

2.加深學生對人物的印象 為讓學生能夠在有效的朗讀中形象、生動地感受到譚老師恪盡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我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關注譚老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并通過分角色朗讀、個別朗讀等方式,感受譚老師的形象,使學生對譚老師產生敬佩之情。

3.通過文章的側面描寫感悟譚老師的偉大 文章通過對救援人員、獲救學生、一個老師的語言的描述,從側面烘托了譚老師舍己為人的美德。

4.通過對譚老師平時的表現感悟他的偉大 課文第3、11小節寫了譚老師平時是怎么工作的,通過閱讀、感悟,學生了解到譚老師一直就是個工作盡職、恪盡職守的人。

5.在閱讀中升華情感 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解讀譚老師的形象,我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重要片段,并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和理解。從而內心對譚老師產生崇敬之情,升華自己的情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要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我們努力追求閱讀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不斷地探索并付諸行動,我們應不斷地總結并進行有效的反思、再實踐,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習得必備的知識,開發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九華鎮營防小學)

猜你喜歡
愛因斯坦文題課文
你知道愛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兒嗎
文題
端午節的來歷
成功來自謙虛
“愛因斯坦”
背課文
文題
文題
開心作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