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鄉銅礦床礦化集規律的一些認識

2016-10-21 17:13侯淑利
華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認識

侯淑利

【摘 要】東鄉的銅礦坐落于江南地體和華夏地體交接處,在江西東北地區有色金屬成礦帶。文章根據東鄉銅礦成礦的特點,結合以前的研究成果,并且對該地區的地質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對東鄉銅礦礦床的地質情況以及成礦元素的分布規律進行剖析,并且對東鄉銅礦床礦化的富集規律進行總結。

【關鍵詞】東鄉銅礦;礦化集規律;認識

東鄉銅礦坐落在江西東鄉城東北大約7公里處,距離省會南昌約110公里,距離江西東北的鷹潭市約65公里。南昌到景德鎮的公路從礦區穿過,浙江江西鐵路路線平行的320國道和礦區距離約3公里,東鄉銅礦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

一、東鄉銅礦地區的地質情況

東鄉銅礦主要以銅為主,還有硫、鎢、鐵等多種成分,并且由少量的金、銀、硒、碲、鉍等元素,是一座綜合性的礦床。東鄉銅礦和江西東北樂華的錳鉛鋅礦與水平的銅礦床在礦床成因的方面,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這些礦床在賦礦層位、構造環境以及成礦方法上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有著非常類似的成礦地質情況。

二、礦床的地質特征

(一)地層的巖性

礦區露地層主要是晚元古界的雙橋山群淺變質的巖系,進而構成了礦區褶皺的基底。上面是下石炭統(曾稱豐寧統)梓山群與上石炭統的壺天群,其巖性主要是粉砂巖與硅質巖。礦區南部有白堊系與第四系的出露。

晚元古界的雙橋山群一般包括:其巖性是砂泥淺變質的巖系,主要是千枚巖與千枚狀的粉砂巖。

而下石炭統(曾稱豐寧統)華山嶺組一般包括:泥灰質的粉砂巖與砂礫巖的粉砂巖,泥巖與流紋質的英安巖。其厚度在32米到77米。

下石炭的統梓山組:其上段主要為碎屑巖與粘土巖。其下段主要是凝灰巖與粉砂巖的夾細砂巖,中下部主要是石英礫巖。臨近地層的硅化比較嚴重,有時候會有巖漿巖侵入。為礦區里面主要含礦與賦礦的層位,其厚度在78米到130米。

中石炭的統壺天群,其下段是鈣質砂巖、泥灰巖、頁巖、硅質巖并且含有少量火山的沉積巖與泥灰巖,部分地區含有含銅砂巖與頁巖,上段主要包括白云巖與白云質的灰巖,巖層的厚度為22米到53米。

上白堊的統南雄組,主要包括砂礫巖與礫巖,在礦區南部出露,其厚度在450米之上。

(二)地質的構造

礦區里面褶皺構造的表面上的形態比較簡單,礦區整體的走向為50-60°單斜的構造,其傾向在南東,傾角比較緩。這個單斜構造主要包括晚元古界的雙橋山群,往南是石炭紀的地層,最南是上白堊統。向斜構造主要的地層是石炭紀,在構造運動與巖漿作用的影響下,每層之間的構造就發生變動,進而形成了不整合面與構造角的礫巖,在這些巖層上常常會出現鐵帽以及浸染狀。斷裂構造的礦區里面斷裂構造的發育,分布形態與規模都較復雜。一般有:近南北向、北西向、北東東向三組。

(三)巖漿巖的特征

礦區里面巖漿的活動比較頻繁并且較強烈,有著多旋回和多巖性以及多成因等特點。其可以提供熱能源,是含礦物質聚合與運移所需的驅動力。巖漿本身也可以提供一些成礦的物質。每期巖漿的活動中,燕山期與晉寧期花崗巖的建造對銅礦床形成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尤其巖漿巖的成分、來源、形態、規模、產狀不同,銅礦成礦的物理與化學的條件會出現差異,進而影響到礦床形成。

1.晚古生代的火山作用。東鄉銅礦床受到晚古生代陸里面裂陷盆地的控制,由于噴流沉積而形成的礦特征是非常明顯的,火山巖漿熱液的成礦作用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火山噴溢而形成與燕山期淺成侵入到巖漿熱液疊加富集而形成的銅礦床。

2.燕山期的巖漿活動。東鄉銅礦礦區的燕山期巖漿的侵入活動一般有兩次:花崗閃的長斑巖;花崗斑巖。

(四)礦床的基本特征

1.礦體的形態與產狀。東鄉銅礦礦床群主要包括:鎢礦體、銅硫礦體、硫礦體、鐵礦體。主要礦物質為銅鎢,鎢鐵、銅硫共生綜合性的礦床,還伴有金銀。礦體的分布和地層走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向西面有可能延伸,其構造位置比較特殊,特別是東鄉的銅礦處在多種構造單元交匯的地方,長期受到構造運動影響,經歷很多次的構造改造,富銅礦體形態較復雜,礦體一般為層狀、透鏡體、似層狀以及扁豆體。

2.礦體的類型與礦化分帶。東鄉銅礦的礦體類型一般包括:原生銅的礦體;鐵礦體;次生富集的銅礦體;硫礦體以及鎢礦體等,這些礦體的成因與空間分布的關系非常密切。礦體垂直的方向有:鐵、鎢、硫,礦體中間是次生富銅的礦體,礦體下段是原生銅硫的礦體。礦體可以分為交替帶、氧化帶、次生硫化物的富集帶以及原生的硫化物,這些礦物之間在垂向排列和空間分布以及成因上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3.礦石的結構與構造。

硫化物的結構一般為:交代結構、晶粒狀的結構以及壓碎結構,并且同時還會出現共生邊的結構、重結晶的結構以及鑲嵌的結構等等。

硫化礦石構造一般主要為:散染狀的構造在砂巖中比較常見。塊狀的構造在碳酸鹽巖、硅化巖以及破碎帶里面比較常見。

角礫狀的構造一般主要為:黃鐵礦角礫被的黃銅礦與圍巖角礫被的膠結等等。

(五)圍巖的蝕變

礦區的圍巖蝕變在坑道內里面礦體的圍巖中,比較多見到的是管狀蝕變與脈狀蝕的變體,以上這些特種典型的反映出這個礦床是因為噴流沉積而形成的礦特征。

蝕變的種類由原巖性與礦體距離的遠近而有所不同。和硫化物的礦化作用相關的蝕變,一般有綠泥石化、硅化以及菱鐵礦化等等。原巖的性質產生蝕變所造成的影響主要是:碳酸鹽的巖石經常發生菱鐵礦化,硅化以及綠泥石化。砂巖一般有硅化、絹云母化以及高嶺石化?;◢彴邘r與頁巖一般是綠泥石化。

三、成礦元素的分布規律

(一)主要成礦的元素

東鄉銅礦含礦層主要是石炭系的壺天群與梓山群。含礦巖系一般包括:砂巖、粘土巖、頁巖、硅質巖、灰巖、噴流角礫巖以及鐵錳巖等等。在地層中主要成礦元素的豐度值都比較高,特別是銅、鎢成礦元素有著比較高的初始富集。東鄉銅礦礦石里面主要元素包括:鉍、硒、鈷、碲、銀、銦、金等等。含礦巖系有個重要的特征,在空間的分布上成礦元素有著很大的變化。含礦巖系巖性巖相不管是在垂直的方向上,還是水平的方向其變化都非常大,這些變化會影響銅礦礦體的規模與形態。

在表生作用的過程中Se、Bi、Te都有次生富集的作用,形成的元素在交替帶中富集,然而卻在氧化帶里面貧化,Bi在交替帶里面的含量是在次生富集帶里面的四倍,Te在交替帶里面的含量比起次生富集帶要高五倍。Se在交替帶里面的含量比次生富集帶要高三倍。然而Co在二個帶中里面幾乎一致。鋅與砷是銅礦石里面所含有的主要有害元素,然而在每個銅礦體中鋅與砷這些有害元素含量都比較低,都沒有超出最大含量。

(二)銅元素總體的分布規律

我們對礦區中不同的礦體與不同的勘探線進行深入的剖析,并且結合當地的地質信息,銅元素的分布規律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幾個方面來認識:

1.東鄉銅礦床礦化的集中性與普遍性。在東鄉銅礦的礦區里面銅礦化比較普遍,在圍巖中成礦元素的背景值比較高是東鄉銅礦的一個優點。品位比百分之十大的銅礦體一般在礦區的中部分布,部分銅品位高達33.21%,由此我們得知東鄉銅礦礦化集中程度非常高。

2.成礦多期性和成礦物質多元性。東鄉的銅礦體成礦期是不一樣的,海西期火山碎屑沉積的礦體;燕山早期熱液噴流的礦體;次生的富銅礦體等等。我們從成礦物質看,一些成礦物質主要來源基底含礦的建造,還有一些來自圍巖,然而其主要來源是有著殼?;烊坌再|海底火山的噴氣與成巖漿的侵入體。

四、礦化集規律

銅礦床的礦化集有下面幾個規律:(1)工業礦化一般在海底噴流的沉積層里面:通常礦體在梓山組的上段與壺天群地層里,這一部分礦體主要是由海底的噴流物和陸源碎屑相互混合沉積而形成的巖系,礦體上部是壺天群的白云巖與白云質巖。礦體的下部是華山嶺組的石英砂巖,礦體上伏地層的巖性非常致密,其屏蔽性非常好。(2)巖體發育地段礦化情況非常富集:在這層礦體規模與礦化的程度和巖漿侵入密切相關,巖體發育地段,礦體的規模比較大,礦化的程度比較好,為巖體和礦體直接接觸的地方,礦化的類型比較復雜,其礦化程度比較好。(3)橫跨背斜軸的地方礦化程度非常富集:在礦區里面有部分是從南北向著橫跨背斜,這部分橫跨背斜的區域大部分隱伏在白堊系紅層的下面。其礦化程度一般北東向南西方向慢慢增強,礦化主要沿著北東向著斷裂破碎分段富集。(4)古地貌的隆起區域與原生銅礦體的頂板下面凹地段是銅礦化次生富集的地方:古地貌的上隆并且存在原生銅礦體,經過風化原生礦體的上部會出現風化淋濾的作用,由于古地下水的水面不斷下降,就容易出現次生富集斑銅礦與藍輝銅的礦體。

參考文獻

[1] 李志娟,張小明.淺析中國銅礦床[J].中國地質研究, 2012,20(17):257-259.

[2] 鄧玉潔,李晶晶.試論東鄉銅礦區構造特征與找礦的關系[J].銅業工程,2014,23(31):173-175.

[3] 郭東旭,穆玉婷.淺析贛東鄉楓林石炭紀火山巖及銅鎢礦床的成因[J].地質找礦,2013,28(10):264-266.

[4] 張福林,金江榮.論江西東北地區金礦床類型與找礦方向[J].中國礦山,2014,21(19):148-149.

猜你喜歡
認識
談正確認識與開展稅務服務
檢察機關不規范司法行為的原因分析
對偶修辭格的研究述略
試論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剖析與回歸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摭談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信訪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