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領小學生探尋成功之路

2016-10-24 11:17張春燕
考試周刊 2016年80期
關鍵詞:學習品質積極心理學小學語文

張春燕

摘 要: 語文課程是每個中國學生的必修課程,它的學習伴隨學生的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全部過程,在完善學生的人格和提高語文素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貫徹積極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出發,不斷優化小學生的學習品質。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積極心理學 學習品質

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改變教學模式,貫徹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不斷優化小學生的學習品質而努力。積極心理學,即在研究手段上采用心理學的研究模式,以人的美德和力量為研究目標的一種新型心理學。擁有積極的人格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基礎,而個人積極品質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環境,即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貫徹積極心理學,必須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把積極心理學模式引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筆者通過分析三種基于積極心理學而優化小學生學習品質的途徑,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借鑒。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形成積極的學習品質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還沒有得到完全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各有差異,好動是小學生的本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活動中,給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平等、活潑的情形下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小學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天安門廣場》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熟讀課文并且明確劃分文章的段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多媒體上播放天安門廣場的動態圖畫,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點集中到課文中,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之后把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分組學習本課的重點生字“碑、府、壇、輝、煌、儀”和重點短語“紅墻黃瓦、盡收眼底、永垂不朽、巍峨壯麗、姹紫嫣紅”等,并且討論每一個段落的具體含義。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可以發揮每一個同學的特點和優勢,使學生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膽量,使學生平等地參與課堂活動,既實現學習目標,又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環境中自由成長。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就是對積極心理學的完美貫徹,對學生而言,使他們形成積極學習的品質。

二、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優化學習品質

對于大部分的外來子弟工的孩子而言,由于父母長期在外,他們很難感受到切實的母愛和父愛,很多孩子存在心理問題。語文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認真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狀況,與孩子多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針對外來務工子弟的孩子,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切身考慮這些學生的實際狀況。在講四年級下冊《番茄太陽》,由于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是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用“番茄太陽”表現明明那天使般的微笑,溫暖著別人的心,因此教師借助這個主題,設置一個以“走進孩子心靈深處,幫助孩子快樂成長”為主題的活動,提前在黑板上制作相應的板報,吸引學生。教師在活動環節漸漸讓學生明白“老師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組織“小手拉大手、助夢成長”的活動,使每一個孩子都參與活動,真切感受學校給孩子們的溫暖,撫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在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讓學生真正說出心里話,并指導學生把心里想說的話寫到日記本上,等爸爸媽媽過年回來之后,送給他們看。這種心理疏導活動可以減輕學生的自卑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人格,不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引導學生自主發散思維,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基本的語言文化之外,還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和發散思維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優化學生的學習品質。

例如在講小學語文(蘇教版五年級上冊)《陶校長的演講》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演講的基本特點和陶行知校長的演講內容。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詞語“堡壘、源泉、造福、鞭策”等外,還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發散思維,認真體會這些詞語比喻手法后面的深層含義。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討論:“陶校長的四問分別是什么?你怎樣理解陶校長所說的四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除了在課本中找出陶校長的四問之外,都發揮想象力,說出對這四句話的了解。同時在小組合作中又通過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發現了新的問題,比如:“陶校長通過演講的真實目的是什么?在這個階段對我們影響最深刻的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以身作則,去貫徹陶校長的演講內涵?”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在發散思維中促進學生學習品質的優化。

在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背景下,貫徹積極心理學的精神內核,引導學生不斷優化學習品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精神的貫徹實施,需要國家的支持、社會的宣傳、學校的實施和學生的配合。一方面,教師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傳達給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言能力。另一方面,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在課堂活動中緊跟教師的講授思維,不斷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主發現新的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采用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使學生在平等、活躍的氛圍中發揮能力,從而強化學習能力;針對外來務工子弟的孩子,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創設各種活動讓他們真切感受到社會的美好,并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心理疏導,減輕他們的自卑心理,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在語文教學環節中,教師提出具有意義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問題教學中提高語言素養和語文能力??傊?,貫徹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優化學生的學習品質,對教師和學生而言,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參考文獻:

[1]何相材.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小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策略[J].時代教育,2015.03.

[2]丁翠翠.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小學生問題行為轉化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3.06.

猜你喜歡
學習品質積極心理學小學語文
在區域活動中關注與支持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