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武寧打鼓歌保護和傳承的路徑探討

2016-10-31 17:15艾玲李一平
戲劇之家 2016年19期
關鍵詞:保護傳承探討

艾玲++李一平

【摘 要】作為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江西武寧打鼓歌, 是扎根在江西贛北地區武寧縣的漢族民間傳統曲藝文化,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曲調多樣,是見證贛北地區文化歷史和記錄當地百姓價值取向的重要載體,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贛北地方文化的重要信息資源。

在當今傳承人年歲已高,年輕一代又不能馬上繼承下來的情況下,如何保護和傳承好打鼓歌這一非遺文化,是擺在政府、傳承者、學者面前的一道研究課題。本文擬從非遺文化保護的視角,探討打鼓歌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合理路徑,為解決和糾正當前打鼓歌文化保護中遇到的困惑和偏差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打鼓歌;保護;傳承;路徑;探討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019-02

一、問題的緣起

作為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江西武寧打鼓歌,是扎根在江西贛北地區武寧縣的漢族民間傳統曲藝文化,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曲調多樣,是見證贛北地區文化歷史和記錄當地百姓價值取向的重要載體,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贛北地方文化的重要信息資源。

為了讓武寧打鼓歌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守住根,留住魂,幾十年來,當地政府煞費苦心,通過政府主導、民眾參與、文化管理部門扎實推進的模式,對推動武寧打鼓歌的傳承與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為盡可能保護好打鼓歌——這塊寶貴的“活化石”,近些年來,武寧縣各級政府還通過一系列展演展示活動,以及非遺進校園和舉辦文化遺產日等系列節慶活動,讓民眾接觸非遺、了解非遺、喜愛非遺。同時,該縣還依靠特有的旅游優勢,通過與西海灣景區旅游公司合作,將打鼓歌列入景區的重要日常景點,充分依靠市場手段,努力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武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了傳承好打鼓歌,僅2014年,就訂制山鼓50只、演出服裝52套及傳習所辦公設備、教學設施30余件。2014年保護中心還新組建了船灘鎮坎頭村、上湯鄉上湯村等打鼓歌藝術團隊。

在政府大力推動保護和傳承打鼓歌的背后,也有矛盾和苦衷。筆者在田野調查時,曾接觸到武寧打鼓歌國家級文化傳承人孟凡林和省級文化傳承人方由根兩位老人,以及當地部分村民。兩位傳承人都住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土胚材料搭建的簡陋平房里。當我們分別去到他們家里時,兩位老人都將自己珍藏的傳承人證書和有關打鼓歌的珍貴照片、書籍,唱打鼓歌用過的鼓具、服裝一一展示給我們,并一遍一遍投入地哼唱演示打鼓歌,那種愛歌如命的執著和責任感,那種對打鼓歌再現盛世的憧憬和企盼都令我們為之動容。但孟凡林老人也很無奈地告訴我們:“因為歲數原因,記憶力不行了,現在已不收徒了?!狈接筛先艘差H有苦衷地告訴我們:“唱了一輩子打鼓歌,因為賺不到錢,到現在還做不起新房,我現在住的房子還是向親戚借的。但因為是從小就接觸的緣故,我還是堅守下來了,很多與我們同輩的人為了養家糊口,中途都被迫放棄了?,F在政府對傳承和保護打鼓歌很重視,每年也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開設了一些傳習班,單因為學打鼓歌不能帶來經濟效益,沒有實用性,很多年輕人學了一陣都不學了?,F在我們村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隨著我們這一輩人逐漸老去,誰來傳承下去?我不想把這個沒落了,這非??上??!?/p>

期間,我們還走訪了一些已多年沒有接觸打鼓歌的昔日鼓匠,這些鼓匠所住的大都是樓房,談到打鼓歌,他們都對當年從事打鼓歌表演充滿了回憶與感慨,但又相當無奈地嘆道:“畢竟要養家糊口,要生存啊,我們只有放棄這一行,干些其他活,賺錢養家?,F在的年輕人也沒有幾個愿意學的,一般都到外地打工去了?!?/p>

基于上述緣由,本文擬從非遺文化保護的角度,探討打鼓歌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合理路徑,為解決和糾正當前打鼓歌文化保護中遇到困惑和偏差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二、保護和傳承合理路徑探討

在對武寧打鼓歌的田野調查過程中,眾多專家、傳承人、村民也都有很多想法,綜合他們的想法,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路徑來優選打鼓歌的保護和傳承之路。

(一)繼續加大力度改善打鼓歌傳承人的現有生存條件

我省在每一個層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下,都有相應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作為支撐。這些各層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眾多傳承人中的杰出代表,他們都較熟練地掌握了所傳承項目的特殊技能,具有所傳承項目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影響力,是所傳承項目的重要傳遞者和承載者。從這個角度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和核心,本質上就是對傳承人的保護。

從對打鼓歌傳承人的田野調查來看,目前打鼓歌傳承人雖然都用畢生精力致力于打鼓歌的傳承,但都還在貧困線上掙扎,面臨著傳承與生存的雙重壓力,再加上傳承人大多年歲已高,缺乏必要的醫療衛生保障。另外,由于年輕人受到外來多元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的打鼓歌與目前的生產勞作方式、生活語境差別甚大等因素,也使得打鼓歌傳習難度加大。但不管怎樣,面對“人在藝在,人亡藝絕”的打鼓歌文化,只要傳承人還健在,就應積極保護好傳承者,政府應責無旁貸擔起責任,努力改善打鼓歌傳承人現有的生活條件,讓他們在生活方面沒有顧慮,在健康方面有保障,這樣才能讓他們留有更多的信心和精力專注傳習,打鼓歌這項文化的遺產才不會消亡。打鼓歌的繼承才會后繼有人。就在筆者對打鼓歌課題還處在過程性研究之時,驚悉武寧打鼓歌唯一的國家級傳承人孟凡林老人已經仙逝,這對眾多打鼓歌文化研究者和打鼓歌文化本身來說是一個巨大損失。

(二)在大力培育和孵化打鼓歌文化賴以生存的新環境下,保存文化的原生態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出現變異是無法避免的,但是變異不是否定傳統,更不等于濫用和盲目改造。尤其面對商業社會的猛烈沖擊,代表性傳承人更應當克制自己的行為,繼承并保持傳統,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原生狀態下傳承下去。而又盡可能不改變其原生態的風格狀態。[1]盲目改變打鼓歌的風貌,會讓打鼓歌的價值逐漸減弱。目前,我國大多數非物質音樂文化遺產都進入了重構過程,即在不改變其原生態風格的基礎上,通過走進社區、課堂、舞臺和市場,成功置入到新的環境。打鼓歌也同樣面臨著重構過程,在重構過程中,如何保存好文化的原汁原味,政府、傳承人、培養人、市場合伙人如何能順暢的溝通,融洽的合作,的確又是一個富有實踐性探索研究的新問題。

(三)積極探索和創建多家聯動、立交互動暢通的傳承路徑

從目前打鼓歌文化的保護模式來看,光靠政府引導和資金扶持還遠遠不夠。文化遺產保護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尤其是在起步階段。[2]在政府大力引導、宣傳的基礎上,合理調控社會資金、人才和各類資源的流向,讓社會各層面參與聯動,立交互動、相互依托、互相監督,形成全社會關注打鼓歌、重視打鼓歌,關懷打鼓歌傳承人的傳承渠道,才能從整體上保障非遺文化的世代傳承。

1.成立打鼓歌文化傳習協會

文化傳習協會的成立,有力于提高傳承人的社會地位,使傳承人能獲得良好的傳承環境與平臺。這也能充分調動各方人士保護與傳承的積極性與責任心,有利于對外交流。

2.建立原生態傳承傳習基地,培養接班人

在武寧傳承人相對集中和生態環境相對原始的鄉村,建立若干小型的原生態傳習基地?;乜刹捎谜I單、協會指導、社會力量捐助、高校參與的形式共同建設與管理。各協會及合作的高??啥ㄆ谙蚧剌斔蛯W員,免費學習原汁原味的打鼓歌文化。另外,打鼓歌愛好者、研究者也可免費參與學習。這樣,也免去了傳承者收不到徒的囧境。

3.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植入到年輕一代的生活中

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到中學和高校的教學內容中,已成了全社會的共識。讓打鼓歌走進學校,是打鼓歌能否傳承延續的關鍵所在。只有讓打鼓歌這一傳統文化展現出它的新鮮感和獨特魅力,讓學生們在學習它的過程中感受和發現快樂,鼓勵他們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任憑他們去取舍、去選擇、去評斷打鼓歌,才能不斷拉近年輕一代與打鼓歌之間的距離,打鼓歌才能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三、結語

在當前江西進入城鎮化進程的過程中,我們更應強調主動堅守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需要社會各界的毅力和耐心,更需要智慧。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不是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的事,社會各界都應積極承擔和關注。我們有理由堅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肩負起保護和傳承打鼓歌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周超.中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認定制度比較研究[J].民族藝術,2009,(2)

[2]鄭中.試論山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策略[A].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個案調查與實踐[C].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2.97.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艾 玲(1972-),女,漢族,河北唐山人,學士,南昌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研究方向:音樂、舞蹈教育;

第二作者:李一平(1969-),男,漢族,江西興國人,學士,南昌師范高等??茖W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舞蹈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度江西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立項項目(一般項目)《武寧“打鼓歌”各級文化傳承人傳習現狀與保護路徑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YG2014252。

猜你喜歡
保護傳承探討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稅收籌劃的效應問題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