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生活化”

2016-11-03 19:10馮子會
人間 2016年26期
關鍵詞:生活化語文教學

馮子會

摘要: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地應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以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75-01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說過:“不觀于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于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于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鬃拥脑捫蜗笊鷦拥仃U明了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秾W會生存》一書指出:“小學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蔽覀冋Z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地應用,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以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有生活才有正確

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了嘗試,讓孩子走入生活,觸摸生活。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死背硬記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注重激勵學生的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在教學義務教育教材語文第8冊的第一課《可愛的小蜜蜂》時,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蜜蜂的生活特點和無私奉獻精神。教學中,我卻驚異地發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問題,當我問學生:“你對蜜蜂了解多少?”學生除了課文中所講的,知之不多。特別是看到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時,我更是大吃一驚。我布置的題目是:請你用自己的筆畫一畫可愛的小蜜蜂吧!我看到學生畫得太離譜了,有的將蜜蜂畫成了螞蟻,有的卻將蜜蜂畫成了小飛機。怎么辦?這說明學生對蜜蜂的感性認識非常有限。于是,我決定帶學生親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巧的是,剛好我班有一位同學的爺爺家養了幾箱蜂。于是,我們一起去那位同學家的養蜂場所看了看。同學們親眼看到了蜂箱中隔板上蠕蠕爬動的蜜蜂,看到了一個個精致的蜂窩……親眼看到了蜜蜂,學生們非常興奮,圍著養蜂的老爺爺唧唧喳喳問個不停:蜜蜂怕冷嗎?蜜蜂會逃走嗎?被蜜蜂咬了怎么辦?……熱心的老爺爺一一回答了大家的問題?;貋淼穆飞?,學生們顯得很激動。當天晚上的日記,學生寫得可生動了,有寫參觀過程的,有寫參觀所得的,還有的干脆就給我寫了一封信,說什么這樣的課最難忘了。

接著,我趁熱打鐵,發動學生通過看書、查資料,進一步了解蜜蜂。第二次再畫蜜蜂,學生畫的蜜蜂可傳神了。因為這是他們自己通過觀察得來的體驗,這種獲得是積極的、深層的。

這種 “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增進學生的發展。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庇捎趯W生的生活大都單調,兩點一線,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缺乏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我在教學中,努力、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把課文的有關內容通過直觀、生動的畫面反映出來,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縮短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距離。

二、有生活才有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更是強調“綜合性”學習。開展綜合性學習,既能挖掘語文與其它課程之間的共享資源,又能綜合利用各科知識技能,推動學生走向社會,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閱歷,增長才干。

于是我在教了《家鄉的秋白梨》后,我向孩子們提問:我們家鄉的特產是什么?——舉起的小手寥寥無幾!于是,我就在思考:如何把課堂延伸,擴大知識面,拓展視野,獲得實踐能力,培養主動探究發現和創新的意識和精神?為此,我組織了一次研究性學習活動。

(1)一開始,同學們想知道自己家鄉有哪些特產,我就讓他們回家問問父母,問問家人。

(2)課堂上反饋后,我就設計了下列表格,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開展社會調查、現象觀察,廣泛收集信息,去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答案,從而了解家鄉特產的一些情況、現狀。

(一)家鄉主要特產列表.

(二)選擇你最關心、最熟悉的某一特產進行調查。

(三)主要方法:訪問法、查找資料法、實地調查等

(3)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匯報自己的研究成果。

匯報課上,我發現有的學生寫出了鮮活鮮活的小作文;有的對調查的土特產進行了分析,并能針對時勢,向農家或政府部門提出自己獨到的建議;有的以廣告的形式,將自己調查的土特產推薦給大家。

學生在調查研究活動中,學生提高了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他們在調查活動中不再局限于學校課堂和已有教材,走出了學校,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社會,走向大自然,廣泛收集了許多課外信息,他們了解了家鄉有哪些特產,對某一特產深入地細致地進行了調查研究,接觸了許多新事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這無形之中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究的興趣,培養他們積極求知、努力創新的意識。我驚喜地發現,在社會調查研究活動中學習語文,學生的傾聽技能、發問技能、觀察技能、記錄技能、訪談技能、調查技能等無疑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和培養。

總之讀著學生的習作,在感嘆的同時,深深的明白,只有將語文教學生活化,將生活引入語文,語文才能精彩紛呈。

三、生活讓語文更精彩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會枝繁葉茂。鑒于此,語文教學要努力營造大語文環境,面向學生廣泛的現實生活世界,讓語文教學“生活化”。語文教學“生活化”,就是強調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與“時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到語文學習中來。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并磨礪人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體驗過程。體驗了多少,體驗了什么,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尊重學生真實的生活感受和體驗,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

猜你喜歡
生活化語文教學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我的語文書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