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廣東興寧“杯花舞”的藝術特色

2016-11-05 08:27劉佳明
黃河之聲 2016年11期
關鍵詞:興寧聲聲舞蹈

劉佳明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淺談廣東興寧“杯花舞”的藝術特色

劉佳明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廣東興寧地區的“杯花舞”是一種民間傳統舞蹈,它以獨特的“伯公杯”為舞蹈道具,以各種敲擊舞杯的方法為舞蹈技巧,以別有韻味的曲調以及鑼鼓點為舞蹈音樂,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特色。本文正是通過“杯花舞”的一些代表作對廣東興寧“杯花舞”的藝術特色進行簡單的分析。

杯花舞;藝術特色;道具;舞蹈;音樂

“鈴鈴鈴……”

“客家妹子客情長,情甜甜過冬蜜糖。杯花朗朗惹人笑,歡天喜地樂洋洋?!?/p>

甜美婉轉的歌聲,清脆悅耳的杯聲,一群身穿客家傳統服飾的美麗姑娘手執白色的瓷杯、邁著流暢的舞步、帶著客家人的熱情向我們走來。她們時而好像在磨豆腐,時而好像在插秧,時而又好像在織布,展現了客家女子勤勞儉樸的優良品德。她們歡唱山歌,唱出了客家情誼;輕敲杯花,敲出了聲聲歡笑;翩躚起舞,舞出了一片春潮。

這就是廣東興寧地區著名的客家舞蹈“杯花舞”,它用著獨特的道具舞出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目前,“杯花舞”通常是客家地區各種節慶娛樂表演、舞臺演出的節目之一,它正在逐漸傳向全國、走向世界……

一、“杯花舞”的歷史由來

“杯花舞”已有數百年歷史,起源于道教法事舞蹈。它是既具有興寧地方特色同時又吸取了道教歌舞精華的民間傳統舞蹈節目。明清時期,粵東地區的興寧市為古惠州府興寧縣,曾為南漢國附都城(齊昌府),該地的道教活動十分興盛。興寧的道士做法事只為生者求神祈福;不為亡靈修齋超度。他們白天做法事以唱為主,晚上會表演歌舞節目,《杯花》便是其中的歌舞節目之一。

在道教法事活動中,歌舞節目《杯花》的扮演者都是男扮女裝,扮演成三奶娘(陳奶娘、李奶娘、林奶娘)。節目表現的內容是關于三位奶娘去茅山學法除惡的過程;由一人在草席上表演歌舞,另二人用打擊樂器演奏并伴唱;他們用客家“五句板”說唱的竹板擊板伴舞。由于傳說老子與佛祖曾商議分管人間五行,佛祖只管土行,老子則分管金、木、水、火四行;老子沒有土行無立足之地,寸步難行,便請求佛祖讓出一席之地。[1]所以,在草席上表演歌舞的道士即使舞蹈步法、舞蹈動作較為隨意,但卻始終都不會離開草席。

一百多年前,道士朱官祥開始對道具進行改革,以本地俗稱“伯公杯”的白色瓷質酒杯代替竹板,其自此一直沿用至今,成為興寧特有的民間舞蹈道具。在民國時期,道教活動仍在興寧地區興盛,該地仍有從教人員(包括職業、半職業)40多人,他們又開始在舞杯節奏、身段設計和舞步方面演進變化,使“杯花舞”有了新的發展。

二、“杯花舞”的現今發展

在新中國建立后,道教法事活動基本停止,但“杯花舞”并沒有停止發展,它逐漸從宗教化走向民俗化,從祭禱活動外延演化為娛樂活動,已成為民間節慶娛樂時常見的表演節目。經過民間藝人、舞蹈家們的不斷整理、加工和提煉,對“杯花舞”進行發展普及、加工改革,在歌詞、音樂、道具、舞蹈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使它成為興寧當地富有地方特色、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在后期的發展與創作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舞蹈節目有:《杯花舞》、《明月照山鄉》和《杯花聲聲》等。

《杯花舞》,這部舞蹈作品的首創編導者是興寧第四中學老師羅渣和謝月文;作詞者是文化館創作干部范晴;作曲者是謝高、羅渣。舞曲基調運用了民間小調和本地水口山歌,編成反映客家青年男女勞動和愛情生活的民間舞蹈。[2]1956年,該作品參加在汕頭市舉行的粵東區民間藝術匯演,榮獲優秀節目獎;1957年,參加廣東省民間音樂、舞蹈的選拔演出,被評為優秀民間舞蹈,并于當年“五一”節赴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獲優秀節目獎。[3]

《明月照山鄉》,創作于1983年,在興寧文化館干部林惠文等的銳意創新下,開始對舞蹈道具“伯公杯”進行改革,在每個杯子的底部開一個小孔,并穿過小孔系上松緊帶套住大拇指和中指,使表演更加靈活方便,舞蹈語匯更加豐富,舞蹈更富于技巧性。它表現了客家女子的心靈手巧、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優秀品質,吸收并發展了興寧道教中大部分的舞蹈語匯,多次出現主題動作。該作品的舞曲來自民間,同時也吸收了部分道教音樂中的節奏、旋律,并有濃濃的、獨特的山歌韻味,既抒情又熱情,使人如身臨其境。1983年,該舞蹈榮獲廣東省業余舞蹈評比二等獎和梅縣地區一等獎,舞曲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部傳向海外,并且將舞蹈載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廣東卷》和《中國舞蹈志·廣東卷》,榮獲編纂成果三等獎。[4]

《杯花聲聲》創作于2005年,在當年就榮獲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嶺南民間藝術匯演的金獎和廣東省第三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的金獎。它常演常新、廣獲好評并多次獲獎,經過舞蹈工作者的系統整理,在2013年初,登上了“大型嶺南舞蹈晚會——風起嶺之南”的舞臺;在2013年9月19日晚,在中央電視臺“梅州月-中華情”中秋晚會上,山歌舞《杯花聲聲》作為其中節目之一,千人共舞杯花,將它傳向世界;在2016年3月,深圳市塘朗小學舉行集體表演客家“杯花舞”活動,共有1018名師生、家長參與表演,成功創造了“世界上最多人表演客家杯花舞”的世界紀錄。

三、“杯花舞”的藝術特征

興寧“杯花舞”之所以流傳至今,被批準列入廣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氨ㄎ琛钡乃囆g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舞蹈道具

白色的“伯公杯”是杯口直徑二寸、杯底直徑九分、高二寸的瓷杯,這是興寧“杯花舞”的一大特色。較之于原道具,它的聲音更為清脆動聽,節奏更為豐富多變。通常在“杯花舞”中,杯聲時而慢,時而快,時而短促又清脆,時而連綿又悠揚,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舞蹈音樂。舞蹈道具的使用能豐富舞蹈動作語匯,增加表演的技巧性。舞者用過敲擊舞杯,發出清脆悅耳、別具韻味的杯聲還可使整個舞蹈的氣氛都歡快起來,使人愉悅興奮。隨著“杯花舞”的不斷發展,為了使舞蹈演員運用道具更加自如,在杯子底部鉆一個小孔,系上松緊帶套住拇指和中指,這樣做可使演員的舞蹈動作更靈活、擊杯節奏更多變。更為巧妙的是,2013年在中央電視臺“梅州月-中華情”的中秋晚會上演出的《杯花聲聲》中,舞蹈道具“伯公杯”的松緊帶上還系上了小絲巾,為舞蹈作品增添了美感,使人眼前一亮。

(二)舞蹈技巧

在“杯花舞”中,舞者通常邊舞邊唱、聲情并茂。主要舞步有云步、橫步、跪步、下板腰等步法,舞蹈中步法流暢,進退自如?;緞幼骺呻S意組合,兩手敲擊瓷杯的舞杯技巧主要有“杯花出手”(甩杯)、“轉杯”、“搖杯”(快速抖動雙杯,使上下兩個舞杯之間相互碰撞而發出“鈴鈴鈴”的聲響)。在“杯花舞”發展中,藝人們在這些比較基本的,單一的擊杯技巧上的,進行了大膽的發展,大大豐富了興寧“杯花舞”的舞蹈語匯。由于音樂節奏的多變,舞者需要協調配合好擊杯的節奏與舞步,并且舞蹈動作在速度上也要相應地做許多快慢緩急的處理。在舞蹈構圖上,“杯花舞”不管是舞蹈演員在舞臺空間的運動線,還是畫面造型都極其豐富。

以2013年大型嶺南舞蹈晚會——風起嶺之南的《杯花聲聲》版本為例,在舞蹈動作上,編導的動作充分展現了“搖、滾、甩、打、磨、轉”等敲擊舞杯的技藝特色,在基本的步伐中也有所發展創新,加入了邊擊杯邊踢后腿的動作,增加了舞蹈動作的難度;隨著音樂情緒時而緊張、時而抒情的變化,舞蹈動作也隨之時而快速靈巧、時而緩慢舒展。在舞蹈構圖上,舞蹈的前半部分由出現舞蹈演員從前低后高的兩大橫排變成舞者站立著的四橫排,又將四橫排分成兩組,前后兩橫排各為一組,各組兩排間相對應的人相互繞圈,形成非常整齊、流動感又很強的畫面;在舞蹈臨近結束時,隊形是在舞臺前半部分的一橫排,經過從橫排中間分開左右兩隊往后相互穿插成中間偏后一個小三角、兩邊各一豎排的隊形,然后流動變化成半圓圍著小三角,再接著變成大三角的隊形,結束時由三角形變成一朵立體的花(中高外低的四層圓)。豐富的舞蹈構圖襯托出舞蹈主題,烘托了舞蹈氛圍,還加強了“杯花舞”的藝術感染力。

(三)音樂特色

《杯花》在作為道教法事活動中的歌舞節目之一時,雖然音樂與舞蹈的配合無嚴格限制,但音樂較為單調、簡單,一人唱“五板句”,兩人演奏打擊樂器,樂器有鑼、鼓、瓷杯、小鼓、小鑼?,F在的“杯花舞”音樂通常是在保留原有山歌曲調和民間小調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新的音樂元素,更有“伯公杯”的敲擊聲相互融合,也更加注重音樂情緒的變化?,F在的“杯花舞”舞蹈作品音樂既有抒情的部分,也有熱烈的部分,使整個舞蹈作品的內容更加的豐富多彩。

以2013年大型嶺南舞蹈晚會——風起嶺之南的《杯花聲聲》版本為例,它主要采用的是由梅州興寧市劇團作詞作曲的《杯花聲聲迎客來》,中間穿插一些節奏豐富變化的杯聲。引子部分的音樂只能聽到清脆悠揚的杯聲,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悠遠飄逸之感;第一段音樂主要是緩慢抒情的歌曲《杯花聲聲迎客來》,帶有濃濃的山歌韻味;第二段音樂也主要是歌曲《杯花聲聲迎客來》,但在一些音樂要素上進行了變化,更為明朗輕快,歌曲膾炙人口,并且配合上了舞杯的敲擊聲;在一段樂曲和杯聲融合后,第三段音樂情緒更為熱烈歡快;第四段音樂以敲擊舞杯的聲音為主,敲擊的節奏多變,并且還形成了兩個聲部的杯聲,給人一種輕快活潑的感覺;最后第五六段的音樂是前面第二三段主題的重現。在這部作品中,觀眾能明顯地聽出音樂的情緒轉換,有清脆悠揚的杯聲,也有抒情柔婉的山歌,還有熱烈歡快的山歌,整體給人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并且歌曲朗朗上口能讓觀眾回味無窮。

四、結語

歷史悠久的“杯花舞”,是由原先道教法事活動中的歌舞節目《杯花》發展而來的,經過道士、民間藝人和舞蹈工作者的提煉、加工、發展和創新,成為了廣東興寧地區獨具地方特色的一種民間舞蹈。它的藝術特色是獨有的道具白色瓷質“伯公杯”,“搖、滾、甩、打、磨、轉”等敲擊舞杯的技藝和獨特的曲調及鑼鼓點?!氨ㄎ琛狈从吵隹图胰说奈幕庾R和藝術形象,傳承著客家舞蹈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值得我們不斷地繼承和發展下去,為“杯花舞”去創造個美好燦爛的未來。

[1] 《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中華舞蹈志廣東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4.01

[2] 興寧杯花舞[N].梅州日報,2012.12.01.

[3] 興寧市地方志辦公室.寶地興寧[M].2014.

[4] 廣東省興寧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興寧文史(第37輯)興寧民間故事選錄[M].2013,12.

猜你喜歡
興寧聲聲舞蹈
插秧有感
學舞蹈的男孩子
畫作欣賞
憶1949年9月興寧坭陂象獅嶺戰斗
舞蹈課
杜鵑聲聲
偶感
校園舞蹈 多姿多彩
應用雙曲函數性質巧解函數問題
知了聲聲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