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新聞史料檔案整理出版探究

2016-11-07 16:27譚春霞
出版廣角 2016年17期
關鍵詞:探究

【摘要】從2007年起,我國不少學者開始著手研究“民國新聞史”。新聞史研究屬于歷史學研究范疇,需要大量史料的支撐,而檔案史料就是研究的一手資料。然而,由于民國時期特殊的歷史原因,民國新聞史料分布區域較為分散,集中整理難度較大;新聞史料基本融合在其他史料文獻資料中,難以翻閱查找;近些年,檔案修復技術的突破,檔案數字化的出版趨勢,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出版社與檔案館的業務合作,為“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提供了可能性。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是研究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事實依據,是“隔代修史”的現實需求,對于研究民國新聞史意義重大。

【關鍵詞】民國新聞史料;檔案整理出版;探究

【作者單位】譚春霞,長春工程學院檔案館。

“中華民國時期的新聞事業發展歷史”(以下簡稱為“民國新聞史”)是我國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時期出現過《大公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著名報紙,同時也涌現了一大批如戈公振、英斂之、張季鸞和史量才等杰出的新聞工作者。隨著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日的到來,我國開始著手對民國時期的文獻進行探尋和保護,以期彌補民國時期文獻檔案的遺失和空白。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不僅對于研究民國新聞史意義重大,而且能夠一定程度上保護民國時期的文獻資料。本文將從幾個方面探究民國新聞史料檔案整理出版的必要性,期望引起學術界和社會對民國新聞史料檔案整理出版的重視,更好地促進我國新聞事業的長足發展。

一、“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整理出版面臨的困境

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檔案是研究中國近代新聞史的重要資料?!睹駠鴷r期總書目》對“民國時期文獻”進行了界定:從194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至1945年9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時期中國出版的中文文獻。在這一時期,我國新聞出版事業雖然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民國時期特殊的歷史原因,國家檔案館和地方檔案館對文獻整理出版的難度較大,但隨著檔案數字化的出現和國家對民國時期文獻的保護,民國新聞史料的檔案整理出版迎來了另一個春天。筆者從“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整理出版面臨的困境出發,以期全方位論證“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整理出版的現實問題。

1.檔案修復人才奇缺

新聞文獻檔案的保護主要涉及老舊報紙、雜志、影片和回憶錄等,如果一旦新聞文獻檔案在修復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就會直接損害一手史料,破壞文獻資料的完整性。檔案修復人才的奇缺是現如今檔案整理出版的瓶頸。如果史料檔案無法修復,那么我們就無法進行整理和出版活動,可見檔案修復工作是史料檔案整理出版的前提和基礎?,F如今,諸多地方檔案館沒有專業的檔案修復團隊,大多采取業務外包的形式,無疑堵塞了檔案館為自身輸送專業人才的渠道。

2.新聞史學界的呼吁

從2007年開始,學術界開始關注民國新聞史。南京師范大學的倪延年教授從2011年起到2016年發表多篇關于“民國新聞史”的文章,提出編著修訂《中華民國新聞史》的初步想法。2015年,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的蔡迎春老師發表《民國檔案整理出版的分期與特征》一文,對民國時期進行了五大分期并對不同時期的特征進行了總結??梢?,史學學者對民國新聞史展現了濃厚的研究興趣,然而去當地檔案館查詢翻閱諸多一手史料比較麻煩,不僅浪費研究時間,而且不利于文獻檔案的保護,還有很對史料需要通過海外渠道才能查詢,耗時耗力。

3.民國史料征集難度大

民國時期由于缺乏統一的檔案管理機制,導致后期尋找資料和整理出版的難度非常大。如今,民國時期的史料檔案大多保存在大陸(南京、北京、重慶、廣州、上海、延安、臺北和長春等城市)和臺灣地區,甚至散落到海外,要整合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珍貴民國史料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各國檔案館、圖書館和博物館及我國國家檔案館、圖書館和博物館加強合作。另外,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檔案管理工作不成熟,造成大量民國時期檔案遺失或被銷毀。這直接導致了民國時期檔案的大量流失,讓新聞史料征集工作難上加難。

二、“ 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整理出版的必要性探究

1.“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是研究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事實依據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民國新聞史”研究首席專家倪延年教授提出“中華民國新聞史”目前的研究存在很多難點和問題。首先,“民國新聞史”的起源時間不明確,我們還無法弄清楚民國新聞事業的“來龍去脈”,這直接影響了“民國新聞史”的研究范疇;其次,關于“民國新聞史”的發展階段劃分問題沒有達成共識,史料的缺失阻礙了人們對“民國新聞史”發展規律的認識;最后,“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缺失影響了人們對民國新聞事業發展的客觀性評價[1]。對于新聞史學界來說,民國時期史料的整理出版對于研究民國史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國家呼吁各地圖書館和檔案館盡力找尋民國時期的有效文獻資料,以供查閱和記錄。同時,史學界也在積極呼吁民國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以期為近現代新聞事業發展脈絡尋找史實依據。

2.“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是“隔代修史”的現實需求

中國史學界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律,即隔代修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聞學者理應編修一套甚至數套《中華民國新聞史》。這既是個學術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政治問題。早在1961年,董必武在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會議上就提出重寫清史,編寫中國民國史,但是無人響應[2] 。由于耽誤了“中華民國史”的編修,“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造成了現如今其整理出版的難題。

“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是社會工作者和新聞愛好者獲取民國新聞史的一手資料。我們有必要對民國時期的新聞史料進行整理出版,以滿足興趣愛好者、歷史教師和報社記者等的史料需求。

三、 “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整理出版的現存問題

我國現有的部分檔案館承擔了對民國時期史料的整理任務,而民國時期檔案的修復是檔案整理的首要任務。本文通過對我國檔案館整理的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梳理,進一步挖掘現如今檔案整理的困境與瓶頸。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的地域局限性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二史館”)一直致力于民國檔案的整理與出版,還收藏有民國時期圖書、期刊資料約7萬冊。二史館的編研成果主要有檔案匯編共94部,有《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白色恐怖下的新華日報》(535千字,重慶出版社1987年版)等;影印出版物有38本,有《南京臨時政府遺存珍檔》(8冊,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于右任手札》(94頁,杭州西泠印社1995年版)、《中華民國史史料長編稿》(共70冊,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等;二史館創辦的《民國檔案》是一個刊載民國檔案史料兼為民國史研究提供園地的刊物。二史館是保存民國時期史料檔案的重要基地,但從其民國時期史料整理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其并未突破地域性,主要還是局限于南京地區的檔案資料。

2.重慶檔案館對歷史遺留檔案整理欠缺

重慶作為抗戰時期的臨時首都,也作為抗戰時期“大轟炸”摧毀嚴重的城市之一,遺留了大量珍貴的史料。重慶市檔案館保存著大量民國時期的新聞史料檔案,如收藏抗戰時期的報紙、期刊等近一萬余冊。民國時期,在重慶長期存在的報紙主要有《新華日報》《中央日報》《大公報》等,著名報人主要有陳布雷、張季鸞和王蕓生等。重慶市檔案館自2011年起共公開發表期刊論文18篇,其中有17篇的時間點均屬民國時期。這些論文分別從“重慶大轟炸”“抗戰勝利”“解放碑”等關鍵詞入手,挖掘了散落于重慶市的民國時期史料檔案。通過筆者的考察和調查,重慶檔案館整理的民國時期新聞檔案較少,很多當時在重慶紅極一時的報紙、報人和報社資料并沒有被很好地整理和修復。

3.遼寧檔案館涉及大量涉日珍貴檔案

遼寧省檔案館是國家一級檔案館,珍藏著唐、明、清和民國時期的珍貴文獻檔案。該館編研成果有出版史料的《國難 國恥 國憤 國魂》(萬卷出版公司,2005年8月)、《辛亥革命在遼寧檔案史料》《張學良與東北易幟》(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等44種,其中主要的出版社有遼沈書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14日,遼寧省檔案館召開檔案史料公開出版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公布了遼寧省檔案館整理出版《東北抗日義勇軍檔案史料匯編》《日本開拓團檔案史料》《日軍宣撫班檔案史料》等。這些檔案史料的公布得到了眾多專家學者的認可。眾多專家學者認為,檔案的整理出版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學術研究依據的空白,達到了還原歷史真相的目的。遼寧檔案館依托東三省的地域優勢,成就雖多,但面臨的問題也頗為棘手。例如,因為脫酸技術的不足和檔案修復人員的奇缺,檔案修復工作長時間停滯。

4.國家圖書館為檔案修復做出的努力

從2011 年開始,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 ”)聯合國內文獻收藏單位,策劃了“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項目。該項目得到文化部和財政部的大力支持。國圖連續三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文獻整理出版項目申報立項工作,共立項81 個,共6098 冊,形成民國時期文獻整理出版六大系列:民國時期文獻資料叢編、對日戰犯審判文獻資料叢刊、民國時期珍稀檔案、日記、手札文獻等、抗日戰爭文獻史料叢編、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叢編以及目錄、圖錄、索引系列[3] 。2008年,國家圖書出版社從歷史檔案和《申報》《民國日報》等民國時期的重要報刊搜集了社會重大事件并整理出版《(民國)大事史料長編》(1919—1926)。該套書成為研究民國新聞史的重要文獻。國圖作為國家級圖書館,雖然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在“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整理出版方面還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四、“民國時期新聞史料”整理出版的機遇與對策

1.檔案修復設備的技術突破

長期以來,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檔案脫酸工作一直未得到有效開展,而紙張中的酸是影響紙張壽命的主要因素。2016年,國家圖書館研制的設備可對整本圖書進行脫酸,不需要拆裝訂,能一批處理多本文獻,單批次可處理的文獻數量在20—50本之間。國圖在脫酸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解決了檔案修復的一大難題,不僅提高了檔案修復的效率,而且為保存民國時期報刊和雜志原版提供了技術支持。這樣的技術突破為“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

2.檔案數字化渠道出版趨勢

檔案數字化是指對紙質檔案進行數字化整理、掃描、微縮、匯編并上傳到數據庫的過程。當下,比較成功的檔案數字化實例有北京大學民國時期報刊全文數據庫、大成老舊期刊全文數據庫等。大數據的發展為民國新聞史文獻檔案的數字化帶來了機遇。民國新聞史文獻的整理工作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建立館藏目錄數據庫。檔案數字化同時也是史學研究者的福音。通過互聯網搜索技術,史學研究者能很快查找出所需要的一手史料,這些數字化的文獻資料便于整理、閱讀、保存和攜帶。檔案數字化出版是現行檔案整理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檔案館選擇建立數據庫,將修復的檔案電子版上傳至網絡,供有需要的學者和興趣愛好者下載、瀏覽。數字化的檔案出版節省了查閱者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也節省了檔案館的出版費用。

3.國家政策的支持

從2011 年開始,國圖聯合國內文獻收藏單位,策劃了“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項目,該項目得到文化部和財政部的大力支持。此項目計劃分別在貴陽、南寧和廣州等地展開宣傳推廣活動。民國時期,文獻普查工作培訓班在南昌、重慶、南京和沈陽等城市舉辦。民國新聞史料屬于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范疇,各大檔案館在國內外搜集民國時期文獻資料的同時,也會發現一些有價值和稀缺的新聞史料,這為研究民國新聞史的學者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懊駠鴷r期文獻保護計劃”項目為“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提供了國家政策上的支持。

4.出版社與檔案館要加強業務合作

檔案館和圖書館要加強與出版社的合作,定期根據社會輿論、大事件和政策等調整整理出版的門類,為民國時期新聞史研究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研究途徑。出版社的渠道優勢和檔案館的資源優勢為“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提供了條件。面對民國文獻資料在整理出版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檔案館要繼續尋找一條暢通的資料整合和渠道融合之路,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檔案館的資源優勢和出版社的渠道優勢,實現利益最大化。比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在史料出版方面積極與第二歷史檔案館、東北三家省級檔案館(黑龍江省檔案館、吉林檔案館和遼寧檔案館)合作,出版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滿鐵調查報告·第二輯》(黑龍江檔案館編)、日本關東憲兵隊報告集(第四輯)(吉林檔案館編)等。這種做法值得效仿和學習。

民國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是當下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的一部分。對于新聞史的研究態度,方漢奇先生認為,我們要“充分地占有第一手資料,并對它進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偽存真和去蕪存菁的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符合實際的結論……沒有對“史料”的仔細考訂和甄別,我們很難對歷史事實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隨著學界對民國新聞史研究的深入,這些已經整理出版的史料檔案很難滿足研究者的需要。出版社、檔案館和圖書館關于民國史料檔案整理出版還亟須加大力度。民國時期新聞史料的整理出版工作有助于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倪延年.民國新聞史研究的難點和目標[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09-17.

[2] 倪延年. 論民國新聞史研究的意義、體系和實施[J]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29-135.

[3] 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EB/OL] .http://mgwxbh.nlc.gov.cn/bhjh/mgwxbhjh/.

猜你喜歡
探究
開放探究,創新應用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亂到治”之路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對公路運輸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齊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