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名士自風流

2016-11-14 21:05陳慧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10期
關鍵詞:王羲之

摘 要:魏晉文人崇尚山水自然審美,留下了許多吟詠山水自然的佳作。王羲之的傳世作品《蘭亭集序》,帶有時代和個人的雙重烙印,通過對王羲之《蘭亭集序》的考察和分析,挖掘其中體現的山水情懷和名士精神,揭示其自然審美觀,并探討了這種自然審美觀的成因。

關鍵詞:王羲之 山水情懷 名士精神

提及王羲之,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書法,作為東晉著名的書法大家,他的成就無人企及,人稱“書圣”。他乘醉書寫的《蘭亭集序》,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的顛峰之作,“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國之瑰寶,當之無愧?!短m亭集序》不僅有著“天下第一行書”的美稱,其“于蒼涼感嘆之中,自有無窮逸趣”的內容,亦成為晉代玄學散文的集大成者。就其思想內容而言,《蘭亭集序》在描摹山水之美的同時,盡顯著魏晉名士的山水情懷和名士精神。

一、《蘭亭集序》中的山水情懷

南朝陶弘景曾說過,“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不論朝代更迭,世事變遷,自然山水一直都是文人觀賞與詠懷的主要對象。魏晉時期,山水游賞成為士人通達玄境的媒介。他們登山臨水,唱詠清虛,寄身于山水之際,去尋找他們超脫的生活,表現自己體玄悟道的高遠風度?!稌x書·羊祜傳》記:“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盵1]王羲之傳中記載,王羲之“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弋釣為娛?!橛螙|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盵2]

細細品讀《蘭亭集序》中寫景的文字,清新之氣撲面而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3][P362]

暮春時節的江南,早己是“千里鶯啼綠映紅”,到處鶯歌燕舞,遍地綠樹紅花,可謂絢爛多彩??墒峭豸酥难壑袇s只有山、林、竹、溪、云、風而已。寫山,選其高,繪竹,言其長,給人以高潔脫俗之感;描云則取其淡,寫水則言其清,色調淡雅清朗,再加上明凈的天空,和熙的春風,暮春三月的會稽山水已了無人間的痕跡。山重林茂,竹秀水清,幽深靜謐,足以滋養心靈、蕩滌塵滓;竹修水激,天高云淡,清爽潔凈,不正是王羲之卓然不群、高標遺世之風范?

立于蘭亭,放眼四方,自然之景盡收眼底,王羲之的心是新鮮活潑、自由自在、暢快淋漓的,此時他純凈的內心已完全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把鲇^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信可樂也!”蘭亭景美,集會盛事,又逢良辰,真是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但面對難得的“四美俱,二難并”,他并沒有把內心的喜悅之情十分強烈地表露出來,興奮的字眼也不輕易滑落筆端,只一句“信可樂也!”就讓他內心的情感輕輕淡淡地流淌而出。此時,他的心暢游于自然之景中,神陶醉于自然之美中。他以怡然自得的心境描繪蘭亭,以從容沉穩的筆勢書寫喜悅,流于筆端的情感是寧靜的、淡定的;因此,活力四射的自然之景,帶給人的卻是內心的恬然與沉靜。文字格調之淡雅,不正是作者內心從容沉穩的體現嗎?正如時人對王羲之的評價——“清鑒貴要”。

他已擺脫塵世的一切束縛,以一顆清虛恬淡的玄心,以審美的態度、平和的心境來觀照蘭亭的山川草木,一往情深地融入到整個宇宙自然之中,在物我冥合的心靈體驗中暢神悅性,體會到人生的至樂與逍遙。于是“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種暫時忘卻世俗的紛爭,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的心境,在他寫的《蘭亭詩》中亦有體現:“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币簿褪钦f他已經把對自然之美的感悟上升到了理性的角度。此外,在《答許詢詩》中他還寫到:“爭先非吾事,靜照在忘我?!碑斖豸酥办o照”自然時,目之所觸,心之所悟,一切皆新。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人們的興趣已經由建功立業轉為探求內心。人們對自然美的熱愛與追求,對自然的審美情趣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們的自然審美意識,本質地表現為自然與個性的有機統一,因而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審美意識的主流。隨著山水意識的進一步發展,魏晉時期不僅誕生了山水詩派,產生了如謝靈運這樣的山水大詩人;而且“任心靈在山水中優游,也逐漸成為后世文人的一種姿態。他們一旦仕途不順,就招邀三五好友,縱情山水,把關注的目光從現實轉向個人內心。這種忘懷事務,任情山水的雅懷造就中國文化恬淡、瀟灑自由的性格”[4][P161]。

二、《蘭亭集序》中的名士精神

所謂文如其人,王羲之在自然山水中抒寫著自己的真性情??烧f是蘭亭景美,羲之情真。從《蘭亭集序》的筆勢來看,文章開頭的字形端正平和,字距、行距基本均勻,線條提按幅度不大,表達了書家的怡然與超脫。但后來的筆法縱橫錯落,涂涂抹抹,展示了書家內心的無奈與悲涼。

從文章的內容來看,蘭亭盛宴、好友歡聚,本是人生樂事,只可惜好景不常在,好友難常聚,盛會難常在,人生總是這么的不盡如人意,“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面對這種狀況,不論是“悟言于一室之內”的靜者或是“放浪于形骸之外”的躁者,結局都是一樣的“當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這種歡聚難常的感觸已經使人情緒低落,而由聚散再想到人生之短促、死生之永隔,更令人悲從中來。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對宇宙人生的理性思索加強。他們會不時想到自身生命的短暫與脆弱,更會感嘆人生的變化無常。不論是靜者也好,躁者也罷,人總難免于一死;不論是積極進取亦或是消極遁世,死亡問題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生如此短暫,該如何去面對呢?是應該增加生命的厚度呢?還是應該增長生命的長度呢?常言說,人到中年,才能深切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責任、問題,才懂得反省人生的究竟。彼時王羲之已經年過半百,他并沒有將自己的思想浸潤在序文中強加給讀者,更沒有囿于對生死的感嘆,他批判時人把“死生”“彭殤”等同起來的看法,認為這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更可貴的是他跳出自我的框架,由己觀人。他把自己對人生的思考放在了歷史長河之中,“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笾[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在《蘭亭集序》中,王羲之從自己對生死的思考,聯想到了后人對于人生事世的感悟,由己觀人,他已經超越了自我的境界,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蛘哒f個人的禍福成敗不能使他有或喜或悲的情感,但人生及事物的無常,能使他產生更深切的哀嘆,他的情不是停留在“真我”層面,而是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真正風流的人有深情。但因其亦玄心,所以他雖有情而忘我,所以其情都是對于宇宙人生的情感,而不是為自己嘆老嗟卑?!盵5][P314]

面對蘭亭,王羲之以一種超越自我的玄心,妙賞自然,探究人生,洞見未來。他的超脫與曠達,豪邁與深情與自然山水相互融合,于一觴一詠中,其書法藝術得到了酣暢淋漓的發揮,這篇乘醉書寫的《蘭亭集序》筆墨章法如鴻儒踱步雍容文雅,暢達為書自然天成,堪稱“天下第一行書”;其文澹泊自然,清新幽雅,舉重若輕,以蕭簡之筆發深婉感慨之聲,無論書藝還是文采,都與他率性縱情、風流瀟灑的個性相一致,體現了他對獨立人格的追求,堪稱傳世極品。

三、亂世成就名士風

宗白華先生曾總結說,“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盵6][P208]魏晉名士風度的形成時間,大約是三國時的魏(公元220-265年)至兩晉(公元265-420年)再到劉宋時代,可以說魏晉名士風度正是在這苦難時期開出的絢麗花朵。

東漢末年,各方勢力你爭我斗,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加上天災不斷,“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官場上的權力斗爭也使得士人們常常處于朝不保夕的狀態,天下名士,極少人能保全自身,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于殘酷的權力斗爭。在天災人禍面前,儒家的禮教道德觀念全面崩潰。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在短暫的人生中保持快樂,活得瀟灑,成為魏晉文人思考的重心。而政治斗爭的殘酷也使得處于自我意識覺醒中的士人們和社會現實的不和諧變得越來越強烈,于是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意欲探求玄遠的世界,尋找心與自然的融合,脫離塵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奧秘。而老莊哲學中的清靜無為,順應自然的思想正好與魏晉士人的追求相契合,于是老莊哲學漸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文人的生命意識開始覺醒,他們向外發現了自然之美,向內發現了人的自我價值。文人們追求人格獨立,崇尚精神自由,保持著遺世獨立,超凡脫俗的傲骨,在與世俗抗爭的同時,也在探究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對人生有著強烈的欲求和留戀。在他們的推動下,輕人事、任自然的價值觀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占據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進而鑄造了中國士人玄、遠、清、虛的生活情趣。于是在漢末魏晉時期產生了一種時代精神和人格理想,以士人階層為代表形成了一種追求自然、自我、自由的時代風氣,一種超越性的人生價值觀和審美性的人格氣度,這就是今天的人們所說的魏晉名士風度。

魏晉的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妒勒f新語》便列舉了不少例子,如描寫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被蛟疲骸懊C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鄙焦^:“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盵7][P182]但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卻說自己“……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攻其過……”[8][P253]。阮籍灑脫不羈,《世說新語》載:“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發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唁畢,便去?;騿柵幔骸驳?,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君何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時人嘆為兩得其中?!盵9][P224]生活在東晉時期的王羲之,深深刻上了時代的烙印,晉朝屢次請官遭拒絕。進入仕途之后,依然保持本心,以耿直立身。也許正是因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勝,遠詠莊老”“以清淡為經濟”,喜好飲酒,不務世事,以隱逸為高等的哲學觀,才能造就那傳奇的《蘭亭集序》吧。

總之,名士精神的形成,是時代和個人的共同選擇,處于人的自覺和文的自覺的魏晉時代,士人們對自身和外在的客觀世界都有著深廣精微的認知和探求,對自然山水之美的進一步發現和現實的苦痛讓知識分子寄情山水,在自然中找到心靈的寄托。誕生于這一時期的作品《蘭亭集序》于江南的明山秀水中,流淌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彰顯著王羲之的瀟灑與高逸,融合著魏晉名士的率真與風流,帶給“后之覽者”以悠遠深沉的遐思。

注釋:

[1][唐]房玄齡等:《晉書·羊祜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

[2][唐]房玄齡等:《晉書·王羲之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

[3]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古文觀止詳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

[4]劉波:《玄學與魏晉藝文》,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

[5]馮友蘭:《論風流》,《三松堂全集》(第五卷),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夏華等編譯,劉義慶著:《世說新語》,沈陽:萬卷出版社,2014年版。

[8]郭興良,周建忠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夏華等編譯,劉義慶著:《世說新語》,沈陽:萬卷出版社,2014年版。

(陳慧 福建龍巖 福建省龍巖市第九中學 364000)

猜你喜歡
王羲之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和鴨兒餃子鋪
大書法家王羲之
一方墨池
油畫《王羲之的鵝池》
王羲之妙書春聯
書圣王羲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