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畫像石藝術在裝飾性繪畫中的思考

2016-11-18 17:32呂美澤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關鍵詞:漢畫像石裝飾性思考

摘 要:漢代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朝代。其經濟、文化、藝術都比較發達。漢代的圖畫是漢代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常常繪制在絲綢、陶器、漆器、墓壁上,也雕刻在石塊上。雕刻有畫像的石頭上,考古界稱之為畫像石。這種石頭上的作畫技術也成為裝飾繪畫的一個原型。

關鍵詞:漢畫像石;裝飾性;繪畫;思考

漢畫藝術、畫像磚是中華藝術寶庫中一篇精彩的樂章,當今我們欣賞那被拓印下來的畫面時,不禁為其構圖之均衡多變,造型之方圓曲折、黑白虛實之節律呼應所嘆服。一幅幅精美別致、裝飾生動的畫面正是生活之傳神寫照,如狩獵、收獲、采摘、捕魚等場景,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狀態,而且體現了漢代雄渾大氣、風趣樂天的審美情趣。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為后世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引發了我們諸多的啟示。

1 漢畫像石綜述

漢畫像石是兩漢時期裝飾于墓室、墓祠、墓闕、石棺、摩崖等建筑物上,以石為底,以刀代筆,或勾以墨線,或涂以色彩的特殊藝術品,是漢代最為精華的物質和精神產品之一,更是我國藝術寶庫中璀璨的明珠。漢畫像石表現的內容大致有生產勞動、建筑藝術、歷史故事、社會生活、天文與神話、舞樂百戲及祥瑞升仙等方面。漢畫像石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畫像布局疏朗、構圖簡潔、主題突出、線條流暢、富有韻律感。敢于運用夸張變形的藝術創作手法,使其形象生動傳神。它的藝術風格粗獷豪放、浪漫灑脫,產生出一種震撼人心的壯美氣勢,走進漢畫像石,猶如走進另一個世界,神仙與凡人共處。上及九天云霄、下接冥界黃泉,連接生死、溝通古今。

2 畫像石的主要藝術題材

目前出土的漢畫像石所反映的題材來看,堪稱豐富多彩,內容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第一,古代生產勞動。主要是以農耕、收獲、放牧、采桑、紡織、采鹽等,記錄著生產過程或特點明顯勝于刻畫人的神態。

第二,體現官宦士卒身份、經歷的禮儀與象征物。有數量很多的車騎出行、射獵、謁見、屬吏、武庫、收租、講學、建筑等畫面。

第三,記錄古代人的生活常態。有以人、物數量多為特點的燕居、宴飲、賓客、庖廚、樂舞、百戲、博弈等畫面,畫像內容多為貴族地主富人的社交方式和對社會生活的享樂。

第四,生動的歷史人物或故事。主要有周公輔成王、荊軻刺秦王、孔子見老子、二桃殺三士,還有許多關于烈女、孝子的故事等,畫像石所反映出的當時社會流行的忠勇、仁義、節孝等道德倫理,其中很多帶有政治上的褒貶傾向。

第五,神話故事、祥瑞物象與星宿天像。神話故事類畫像石有的主題比較單一,如西王母、東王公、后羿射日。另一種則是將祥瑞物象、日月星宿與神三者合一,將其形象復合、功能一體。如伏羲、女媧、嫦娥以及龍、虎、羽人、朱雀、玉璧、神獸。

第六,各種精美的紋樣圖案。這些是以植物花紋和圖案作為主要邊飾,修飾裝點畫面。有的單獨成為畫面、部分具有象征、吉祥之意。

為填充畫面空白之余而設計的紋樣使畫像石在構閣校式上呈現出鋪錦列繡,琳瑯滿的充實美,在精神文化內涵上反映出一種包容大氣、蓬勃的粘神,同時將漢代氣勢恢宏的盛世氣象和天性自由的浪漫氣質展現無余,浪漫主義色彩。

3 漢畫像石的裝飾風格與表現手法

漢畫像石裝飾藝術風格是構圖方式、造型特點、雕刻技法統一的體現。構圖方式多為平面化的散點和分層方式進行布局,構圖方式依照上下層次、左右關系獲得在空間中的位置。

第一,上下分構閣。在上下分層構圖中往往把眾多視覺形象按照左右區分或者上下分格滿滿的填充在一起,組織成一幅畫面。

第二,左右分格式構圖。左右分格式構圖在西漢后期的石槨墓長板上較為常見,畫面分左中右三格,每一格刻畫的主題均不同,比如出行狩獵圖、舞樂百戲圖等,左右分格式構圖中刻畫的形象與上下分層式構圖相同,以平鋪直敘手法為主,力求畫面的飽滿,內容充實明了。

第三,單獨式構圖。單獨式構圖并沒有區分上下左右的層次,而是為了強調畫面的重要性,一個主題占據整體的畫面。這種獨立式構圖畫面周圍刻有裝飾紋樣與其他的圖像有所區分,這些紋樣是漢畫像石中不可缺少的裝飾元素,亦是漢畫像石畫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4 漢畫像石藝術在裝飾性繪畫中的價值

第一,漢畫像石藝術在裝飾繪畫中的思想內涵表達。在漢畫像石中描繪內容的故事性和真實性,內容都是直接完整的表達物象的刻畫手法,所表現的人物、場景也都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比如在畫像石的畫面中出現一個太陽,周圍必定是跟白天相關的自然形象表達白天的內容,而不會出現一個月亮,屬于常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現代裝飾性繪畫中,則也會考慮到自然規律或者常識,在通過自己的加工,提煉、升華,表達作者的創作現念。有時我們看到的或者僅僅是一些線條,一塊不規則的色彩,僅靠視覺感受很難解作作品蘊含的深刻思考。這種界定模糊的畫面感傳達出作者在創作時候的理論傾向,是作者完全遵照自己內心的理念思想進行創作的。欣賞者必須在充分領悟了作品的理論內涵和創作思想以后才能更加準確的評價這幅作品,這也是我們很多時候不能理解許多現代裝飾性繪畫的根本原因。這也就要求欣賞者與作者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才可以在作品上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

第二,畫像石裝飾意蘊的保存與繼承?,F代社會多方面的意識形態都發生了變化,包含人們對待文化藝術的思想和觀點,不過這種變化如果單純地理解為是一種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批判和否定是極其不恰當的,給現代裝飾繪畫中注入一絲傳統藝術的精神內涵,通過嶄新的藝術形式傳達給觀者,使畫像石中的裝飾意蘊與內涵能夠不斷地深化與發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探討畫像石的繼承與發展,首先要做到形似,其次才是取其神。透過畫像石裝飾元素的歷史延伸體系,我們仍能感受到盡管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加速發展,盡管信息化已經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包含漢畫像石在內的一批傳統文化藝術受到了沖擊,但在看到反面教材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正視這其中蘊藏著的新的契機。裝飾性藝術本身具有的自由性與原創性注定了它具有開放包容、接納整合的特點,新思路與新觀念的介入同時為我們重新對待漢畫像的發展有了新的思路和視角,例如新型科技與材料的發明都為畫像石在現代裝飾畫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

第三,挖掘漢畫像石藝術時代內涵。文化藝術的全球化正逐漸迷糊著各國民族的藝術風格,也正是這種大勢所趨的背景下,使得如畫像—樣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畫像石因其特殊的創作景、融合諸多傳統造型特點于身的藝術特征越來越散發出它不可替代的魅力。漢畫像石是我們的祖先對生命終結后到達的另一個世界的假想,同樣可以視為一種對美的追求,這種對裝飾美的重視逐漸轉變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圖像制作形式,并得以流傳,這一方面代表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風民俗,同時其精神內涵也作為民族藝術積淀中的重要篇章,這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的靈魂所在。

5 結語

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并汲取中國傳統藝術精華,在實際創作中更好地傳承與創新,讓我們共同期待著中國現代裝飾性繪畫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畫像石的閃耀光芒下騰飛發展。

參考文獻:

[1] 翟鷹.裝飾表現技法[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2] 尚江山.裝飾繪畫[M].東華大學出版社,2012.

[3] 秦彥靜.山東漢畫像石裝飾藝術研究[D].蘇州大學論文,2011.

[4] 謝萌.試析漢畫像石的繪畫性語言[D].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0.

作者簡介:呂美澤(1988—),男,山東滕州人,就讀于鄭州大學,研究方向:美術學。

猜你喜歡
漢畫像石裝飾性思考
黎潔儀“裝飾性泥沽沽”主題創作
論克里姆特的裝飾性繪畫風格
裝飾性鍍鉻用低紋波可調控高頻開關電源設計
漢畫像石中“魚蓮”圖像研究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解讀漢畫像石“線”語言的生命力
漢畫像石的彩繪藝術探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