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閱讀:社區教育的創新

2016-11-19 12:36謝復玉溫平
中國遠程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社區教育創新

謝復玉++溫平

【摘 要】

社區教育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充分滿足社區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提升社區學習者的文化素養,是社區教育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個標志。推動數字化閱讀,正是社區教育創新探索的一個切入點和抓手。本文分析了開放大學參與社區教育的獨特優勢,通過長春廣播電視大學開展數字化閱讀服務于社區教育的實踐,探索開放大學創新社區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 數字化閱讀;社區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6)09—0053—04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督逃康绕卟块T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指出: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發展社區教育,是近年來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社區教育呈現受教育人群的分散性、流動性、受教育程度差異化等特點,滿足社區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提升社區學習者的文化素養,是社區教育創新探索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個標志。

提升文化素養,閱讀是一途徑。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的全民閱讀活動已經開展多年,成為文化民生的重大舉措之一。全民閱讀具有普惠性, 把全民閱讀活動融入社區教育,一方面,能滿足社區學習者的文化需求,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通過社區教育這一形式, 全民閱讀活動有了實施主體,能真正落地、落實。

在推動全民閱讀的過程中,數字化閱讀越來越呈現強勁之勢。在“互聯網+”的新媒體時代,數字化閱讀已經走進并深深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連續七年持續上升,達到64.0%。其中,微信閱讀飛速增長,超過半數(51.9%)的成年國民在2015年進行過微信閱讀,較2014年上升了17.5個百分點?!保▍s詠梅,2016)?;诨ヂ摼W和手機的數字化閱讀,是一種探索式的、充滿個性的閱讀,融合了圖片、圖像、聲音、動畫、語言、文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符號形式與介質,可以全面調動人們的感官,從而獲得更豐富的信息體驗 (朱咫渝,等,2011), 由此推動數字化閱讀, 無疑是社區教育創新探索的一個切入點和抓手。長春廣播電視大學(以下簡稱“長春電大”)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通過推動數字化閱讀服務于社區教育的實踐,探索了開放大學創新社區教育的路徑。

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主要面向成人開展遠程開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學校。開放大學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為每一個有愿望、有能力學習的人提供教育機會和便捷服務;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為不同學習主體提供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教育服務;旨在使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滿足老百姓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促進教育公平;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實現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理想。

開放大學依靠自身力量辦學,依托各種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辦學,協同辦學,形成政府、高校、社會共同參與的辦學體制,其辦學體系覆蓋全國。開展社區教育,開放大學具有先天的使命責任與獨特優勢。比如:第一,整合社會資源的優勢。國家開放大學強調辦學的開放性,更強調協同辦學,社會參與,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形成支持和合作聯盟,大力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教育、公民素質教育,推進網絡平臺與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為開放大學推動數字化閱讀服務社區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信息技術應用的優勢。開放大學在原有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轉型發展而成,在開展遠程教育過程中,開放大學強調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了集數字技術、遠程技術、網絡技術于一體的成熟、穩定的教學系統。為開放大學參與社區教育、服務社區居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能夠將最集中、最實用的教學資源通過先進技術傳送到各個角落,促進社會成員的泛在學習。

二、長春廣播電視大學的實踐探索

構建學習者基于網絡自主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和面授相結合的新模式。以推動數字化閱讀實踐來服務社區教育,探索社區教育的創新,可以說是開放大學實現其自身定位和使命的戰略選擇。

長春電大是國家開放大學44所省級分部之一,長春電大堅持學歷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并舉,充分利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探索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在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長春電大與相關部門一起開展社區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機制。

2010年,長春電大以其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獨特優勢,承建了長春全民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長春數字化學習港,并建設了102個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由點到面的布局基本形成。

1. 構建數字化閱讀環境,為社區教育提供支撐

數字化閱讀的服務對象為社區學習者。不同層次、自由分散的社區學習者不同的學習需求,決定著數字化閱讀環境必須實現現代化、智能化。2014年10月,經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批準,長春電大承建了教育部社區教育“i-閱讀”實驗室。2015年6月,長春電大依托長春全民學習網建設了數字化閱讀平臺“i-閱讀”網站(www.i-yudu.org)?!斑@是互聯網時代推動全民閱讀的一項重要創舉”(李慧勤,等,2015)。

基于“互聯網+”理念,長春電大發揮自身優勢,打造了一個以“i-閱讀”網絡平臺為主體,以“i-閱讀”公眾微信賬號、移動圖書館APP、電子書借閱機為輔助手段,實現線上和線下實時交互、PC機和移動終端自由兼容的便捷閱讀學習環境。

“i-閱讀”網站是一所大型的閱讀資源超市。全網提供380萬冊圖書信息檢索、130萬種電子書全文在線閱讀(年更新10萬冊)、240萬冊電子書文獻傳遞服務,以及 2000萬份文檔、8000萬份期刊、2000萬份學位論文的檢索和全文獲取服務(謝復玉,等,2015)。此外,“i-閱讀”網站還匯聚了長春全民學習網10萬余集全國一線名師的視頻資源(年更新1萬集)等共計70T的學習資源。

“i-閱讀”網站方便實用,一站式服務。學習者通過注冊,將會獲得終身學習賬戶。登陸平臺,既可在線讀書、寫讀書筆記、制訂閱讀計劃,還能參與在線閱讀活動、發表書評、與好友交流閱讀心得等,實現學習的互動與分享。該平臺上的電子書,還可以通過掃描首頁下方的二維碼下載到移動終端上,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自2015年6月開通,截至2016年3月31日,i-閱讀網站訪問量為110,960人次。

開發移動端閱讀平臺,滿足學習者在移動端的閱讀需求。2015年6月長春電大開發了“i-閱讀APP”客戶端。用戶只需在移動端的App Store里下載“長春全民學習”,即可同步看到“i-閱讀”網站里展示的資源,名師講壇、電子書等都可以在線收看。學習者在PC機里參與的閱讀互動與分享,在移動端里同樣可以實現。此外,學習者只需在任何一個終端進行注冊,就可以達到同一用戶名登錄多平臺的效果。也就是說,無論是在PC機還是在移動端,只要用同一用戶名進行登錄,學習者的所有學習過程,比如發表的讀書筆記、制訂的閱讀計劃等都可以實現同步記錄。移動端閱讀平臺的開發,使閱讀載體更豐富,方便學習者時時、處處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學習。

此外,長春電大從2015年1月開始利用微信推送學習資源、分享學習資訊、發布學習公告。學習者只要關注微信公眾賬號“長春全民學習”,就可以及時了解相關信息。

2. 整合數字化學習資源,滿足學習者多樣化學習需求

在推動數字化閱讀服務社區教育的實踐探索中,長春電大一方面充分發揮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的資源優勢,與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及兄弟電大合作,結成資源建設聯盟,共建共享部分優質資源;另一方面,與北京超星數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東北師大理想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租賃、購買大部分資源。為豐富資源獲取渠道,長春廣播電視大學申報并參與全國學習型城市建設聯盟,成為首批成員單位,共享其他城市資源。目前,數字化學習資源總量達到70T,基本能滿足社區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長春電大還不定期對社區學習者進行問卷或在線調查,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及喜歡的資源類型等,適時調整各類學習資源的比例,有針對性地建設社區學習者喜聞樂見的學習資源, 定期在學習空間里推送系列專題資源,保持資源的實時更新,提高資源的關注度和利用率。

3. 豐富閱讀活動,激發學習者的閱讀興趣

針對社區學習者的特點及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長春電大與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攜手,以長春數字化學習港建設的102個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為抓手,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下閱讀活動,激發學習者的閱讀興趣。

·定期舉辦讀書講座。啟動 “天下書香讀書會”,主講嘉賓近百位,內容有經典作品賞析、讀書心得分享等,迄今已舉辦50余期。

·組織“i-閱讀”讀書沙龍。 讓社區學習者交流閱讀收獲,充分體味到閱讀分享帶來的快樂。

·開展系列全民閱讀活動。每逢4月的世界讀書日和9月的長春市民讀書節,長春電大與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都會在社區中開展系列全民閱讀活動,如尋找長春“最美書香家庭”“最美書房”,開展“全家同讀一本書”主題征文活動,進行“書香之家”“長春百姓學習之星”評選,開展“百萬好書下鄉村 十萬赤子送閱讀”“數字龍湖、知識泛在”閱讀系列活動,舉辦社區閱讀節、職工讀書節、殘疾人讀書月大型綜合活動,等等。長春電大和吉林省閱讀協會共舉辦閱讀活動56場,參與百姓達5萬余人。

2015年6月,長春電大承辦了2015年全國社區教育“i-閱讀”全民閱讀大賽,同期開展了“全民愛閱讀,書香滿長春”2015年長春市百姓數字化學習活動,期間舉辦的網上i-閱讀寄語、i-閱讀學習、i-閱讀征文、i-閱讀大賽,以及線下的讀書沙龍、詩文朗誦會、公益講座、圖書漂流等活動,很受社區學習者歡迎,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

4. 科研先行,助力社區教育順利開展

長春電大推動數字化閱讀,進行社區教育的創新探索,不僅營造了長春全民閱讀文化氛圍,拓展了學習時空,豐富了社區學習者的精神生活,為建設良好的社區文化打下基礎,還推動了學校的科研工作,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長春電大以數字化閱讀為研究對象的一項省級課題、一項市級課題獲準立項;“支撐智慧培養的‘i-閱讀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研究”列入教育部數字化學習“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論文《社區居民閱讀素養提升的研究與實踐——以長春市社區教育為例》在核心期刊發表,并獲第十屆全國成人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論文)一等獎、吉林省第九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互聯網+”數字化“i-閱讀”學習環境項目在國家開放大學“六網融通”新技術應用秀大賽中獲三等獎。

在2015年全國首屆“i-閱讀”全民閱讀大賽中,長春市共獲得77個獎項,其中13個一等獎。

三、 幾點思考

長春電大充分發揮開放大學優勢,通過開展數字化閱讀服務于社區教育的實踐,探索開放大學創新社區教育的路徑。筆者認為,要保證數字化閱讀服務社區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有幾點需要注意:

1. 政府統籌領導,形成社區教育的保障力量

長春電大開展數字化閱讀服務于社區教育的實踐探索得到了長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建設經費方面給予了保障,還主導多個部門協同協作,逐步形成“市政府主導,教育局牽頭,相關部門協作,社區實施,長春數字化學習港提供平臺、資源及技術,社區學習者積極參與”的聯動機制。長春市社區教育工作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為責任主體推動,但由于職能限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不方便對街道、社區的社區教育工作進行直接指導和推動。因此,長春電大在開展數字化閱讀服務社區教育中遇到了一些實際困難。如果由市、區兩級黨委和政府直接介入社區教育,社區教育就會更有成效。成立由“黨委和政府領導掛帥,教育、民政部門主導,財政、教育、文化等行政部門積極參與”的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之類的領導機構,領導機構辦公室下設在教育部門,使社區教育由教育部門的工作變為整個社會的工作。依托領導機構和各部門職能,推動政策制度的完善,制定責任明晰的各方分工職責和考核機制,加大社區教育經費投入,將社區教育經費列入經常性財政開支范疇。通過黨委和政府的權威管理,統籌各行政部門共同推動社區教育的發展(王云飛,2009)。

2. 建設專職隊伍, 形成社區教育的骨干力量

長春電大有三名教師專門負責長春數字化學習港社區服務中心工作,負責社區活動的組織與開展,與學習港102個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保持溝通與協調;組建了一支精干的師資隊伍負責i-閱讀平臺的搭建、資源建設及閱讀活動的推廣,并為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提供技術支持,深入社區為學習者進行相關培訓。要保障社區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有專職的隊伍:一是學校要選派一批專職教師,專門從事社區教育工作;二是政府職能部門要建立專家隊伍,招募具有較高水平的兼職專家充實社區教育講師團,以提高社區教育質量;三是要組建多種形式的志愿者隊伍。三支隊伍要成為社區“終身學習的推進員”“市民素質提升的培訓員”“居民學習需求信息的采集員”,使社區教育活動與百姓的終身學習需求有效對接(趙玨,2015)。其次要抓好社區管理人員、專兼職教師和志愿者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3. 共享信息資源,形成社區教育的支撐力量

推動社區教育的數字化閱讀,單靠廣播電視大學,其資源畢竟有限。盡管目前i-閱讀平臺資源總量已達70T,但面對社區學習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學習需求,仍呈現不夠用的狀態。如果i-閱讀平臺能與吉林省圖書館、長春市圖書館及其他行業單位數字化閱讀資源聯網共享,將使數字化閱讀資源利用最大化,既能降低建設成本,又能形成社區教育的強大支撐基礎,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學習者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4. 創新活動主體,形成社區教育的合作力量

以數字化閱讀推動長春市社區教育,線下閱讀活動是對線上閱讀的一個有益補充。要創新線下閱讀活動,既要使活動形式有創新,也要使活動主體有創新。

數字化閱讀服務社區教育最好能結合省、市推進的大型工作展開。如吉林省全民閱讀月、長春市市民讀書節、“書香長春”全民閱讀活動、“愛心傳遞”書香漂流活動等。近兩年長春市評選百名“長春百姓學習之星”“長春終身學習品牌”也是開展社區教育數字化閱讀的良好契機。

長春電大可在學校的實訓基地或長春數字化學習港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建設i-閱讀基地,使線下閱讀活動有“落腳之地”。 同時,與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長春市閱讀協會開展深度合作,以保證線下閱讀活動組織得力,學習者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高。

構建學習型社會是我國的發展目標。社區教育具有美好的發展前景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如何進一步發揮開放大學優勢,繼續創新社區教育途徑,推動社區教育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現代化的教育服務,進而推動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是開放大學的永恒課題。

[參考文獻]

卻詠梅. 2016-04-22(8). 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數字化閱讀劇增,超半數人進行過微信閱讀 [N/OL]. 中國教育報,[2016-06-08].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4/22/content_454365.htm?div=-1

朱咫渝,史雯. 2011. 新媒體時代數字化閱讀的審視[J]. 現代情報(2):28.

李慧勤,李波. 2015. i-閱讀實驗室 互聯網時代推動全民閱讀的創舉[N]. 中國電大報,11-10(02).

謝復玉,李波. 2015. 社區居民閱讀素養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成人教育(7):45.

王云飛. 2009 . 社區教育資源開發研究——基于長春市現狀的分析[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趙玨. 2015. 以開放大學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社區教育工作[J]. 鎮江高專學報(4):13

收稿日期:2015-06-26

定稿日期:2016-06-29

作者簡介:謝復玉,副教授;溫平,教授。長春廣播電視大學(130051)。

責任編輯 鄧幸濤

猜你喜歡
社區教育創新
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構建社區教育新局面研究
社區弱勢群體教育保障機制現狀研究
大連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啟示
論高等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動合作
少年兒童社區教育的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