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體的構架 多重的藝蘊
——通渭小曲田野考察與理論研究*

2016-11-24 05:01李淑紅馬瑞瑞
絲綢之路 2016年18期
關鍵詞:通渭小曲曲牌

李淑紅 馬瑞瑞

(蘭州大學 藝術學院,甘肅 蘭州730000)

立體的構架多重的藝蘊
——通渭小曲田野考察與理論研究*

李淑紅 馬瑞瑞

(蘭州大學 藝術學院,甘肅 蘭州730000)

通渭小曲由明清時期通渭民間藝人在陜、甘、寧、青民歌的基礎上吸收和糅合了隴東道情、碗碗腔和山歌的各種韻味,從而形成了獨有的音樂特質。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對通渭小曲進行了田野考察與理論研究,并著重對其音樂元素及藝術構架體的發展脈絡、特征、藝術價值等方面進行梳理和分析,使通渭小曲在繼承和發展上有一定的理論及實踐指導意義。

通渭小曲;音樂元素;藝術構架

一、引言

甘肅省通渭縣,位于被左宗棠稱之為“苦瘠甲天下”的隴中南處,地處我國黃土高原西南。這里流傳的通渭小曲是一種獨具地方風味的民間曲藝藝術,其獨特的演唱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深為當地老百姓所喜愛。通渭小曲在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之后,現已融入通渭人民生產、生活、文化、風俗等多個方面。從現有整理搜集到有關通渭小曲的資料、論著及相關研究成果來看,由當地民間藝人搜集整理出的一兩本小曲“曲譜集”,為小曲愛好者的演唱學習提供了方便,在小曲相關的音樂研究也只是僅有的兩篇碩士論文,以及少量的幾篇期刊和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小曲的個別報道。本研究課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在于提升通渭小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基礎地位,為以后對通渭小曲進行藝術實踐提供一些理論性的指導和幫助。

二、通渭小曲的音樂元素

(一)曲調繁多,委婉動聽

現已搜集整理出的通渭小曲的唱腔曲牌156首,器樂曲牌40余首。如常見的唱腔曲牌《越調》《背宮》《五更》《銀紐絲》《風落怨》《剪邊花》《琵琶調》《凄涼調》《剪邊》。

(二)淺顯易懂的劇本故事情節

通渭小曲的演唱內容多表現普通百姓的勞作生活、真實質樸的方言唱詞,極富感染力,喜怒哀樂的情感表達豐富讓人即刻產生共鳴。小曲因蘊含著酬神、祈祥、驅邪、祭祀、自樂、教化等多重含義,其內容涉及更為豐富也更為廣泛。當地民間藝人根據民間故事傳說、各種英雄人物事跡和其他一些劇種的唱本及小說內容等編撰而成的段子或小折戲。健康向上的思想內容,生動感人故事情節,具有很強的故事吸引力,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勞動人民勤勞淳樸、愛情敢愛敢恨的人格本質和年青男女互相喜歡愛慕的真摯感情,用浪漫的手法寄托勞動人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同時也鞭撻了社會時弊和民間惡習。

(三)演出形式靈活多樣,不受拘束

小曲演出以農舍庭院、地攤形式為主,既可以穿便裝隨意坐唱,也可以帶妝帶行頭,臺上演唱。人數少則一兩個、五六個,多則十來個,常在村落、庭院任意彈唱,自娛自樂。

(四)存在差異性

由于小曲的口傳心授,沒有詳盡的曲譜唱本記載可參考,必然會出現唱本和腔體的演唱差異,即同是一個腔調,因唱者不同而唱法不同;又或同一腔調,唱詞不同,唱法及表達也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唱腔、同一段唱詞,也因地域不同、理解不同,唱法也不相同??梢哉f隨意性強,唱腔大同小異,唱法十唱九不同。正是存在這種差異性,反而更加方便了百姓學習演唱,豐富小曲的創作,更是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五)幫唱特色顯明

所謂“幫腔”是形容演唱的場面氣氛十分的歡快,娛樂性很強,主要是讓樂器伴奏的演奏者們和演唱者一起唱,或者隨之伴唱,哼唱形成一種襯托和幫唱的作用。這一幫唱特色在通渭小曲音樂中最為獨特,它有力襯托和烘托出演唱者和演唱氛圍的歡快和熱烈。

三、通渭小曲的立體音樂構架

(一)曲調與曲牌

通渭小曲的曲調有套曲和單曲兩種。

套曲由多個曲子連接起來演唱,其特點是曲調連貫,有首有尾,極似元曲中的“套數”。套曲多為本戲、折子戲及有故事情節的戲中運用,如《火焰駒》中的越調接背宮調,再接五更、采花、銀鈕絲、琵琶、蓮花、剪邊、后背宮、越調尾。其大致規律基本是起于越調,緊連背宮,接著依據內容用不同曲調連綴,最后一定是“越尾”結束。

單曲多為秧歌調移植轉化而來,可以反復詠唱沒有故事情節的唱詞。單曲特色鮮明,易學易記,便于傳唱。

單曲和套曲的靈活運用,就形成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調隨情變、和諧完美的特點。

曲牌是不同曲調變化時的過渡性器樂片段,未唱之前,可作為起板先奏一曲,為演唱者造氣氛做準備,掌握音的高低,劇中如有念白,亦可伴奏?,F已搜集、整理的器樂曲牌40余首,主要以《柳青》《大紅袍》《滿天星》《金錢》《紗帽翅》《英雄牌》《春曉》《思凡》《小四景》《擺宴席》等曲為代表。

(二)套曲的格式與結構

通渭小曲雖曲調繁雜,但雜而不煩。曲式結構的連接有一定的規律,屬于曲牌聯綴體結構,尤其是開頭與結尾必須具有一定的格式,民間稱其為“聯套”。即由若干首曲牌按照一定的規律接聯在一起,表現較為完整的一個故事或情節的內容演唱。每個曲調間,常常用相應的曲牌音樂使之自然融洽的銜接;某一曲牌(或聯套)伴奏適用于較長的念白;作為過門連接,起板用在前奏結束或念白結束的唱腔前。

(三)樂器伴奏

通渭小曲常用的伴奏樂器有三弦、笛子、板胡、二胡、底胡、揚琴等,配以“磬碗”、“四片瓦”等打擊樂器,通稱“弦索”。據說,早期“弦索”只有三弦和四片瓦。隨著通渭小曲的不斷發展和對其他小曲的吸納和引入,樂器種類也逐漸增多,伴奏也更加豐富。

(四)演唱形式

通渭小曲的演唱非常自由。對演唱人數絕無限制,一二人到一二十人隨意組合。一人可清唱,也可以一邊撥弦一邊唱;三五人演唱較有味道;數十人就更加熱鬧了。對唱曲的場地絕無要求,農家的庭房炕頭、檐臺庭院,廟宇郊野都是很理想的演唱地方,登上大舞臺也照常演唱。對行頭也幾乎沒有要求,只有在春節的社火活動中需要一把紙折扇、一頂破舊草帽、一件翻穿的皮襖、衣服墨染麻楌作的胡子等。對舞臺動作也基本無要求,折子戲雖然有一些動作,但多數是自編自演和臨場發揮的表演動作,十分自由。唱曲時段更沒有限制,逢年過節唱,迎神廟會唱,一個人或憂或喜可以唱,三五人有閑暇可以湊到一起唱。

四、通渭小曲的多重藝蘊

(一)唱詞

通渭小曲反映著通渭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唱詞與數以千計植根于此勞作生活的人民群眾息息相關。通渭小曲的語言具有生活化、口語化、地域化、通俗化的顯著特點,濃郁的鄉土情懷極其耐人尋味。小曲的社會基礎是民間,小曲的唱詞也來自民間,唱詞多是來自生活、貼近生活的“里巷俗語”,形式豐富多樣、清新自然,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很貼近現實生活,是對平凡生活的一種通俗表達。通渭小曲唱詞形成不同語言風格,兼容并蓄,和諧共存,運用了比喻、象征、借代、夸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

(二)唱腔與襯字

關于通渭小曲,據《中國戲曲志》載:“其唱腔在承襲明清南北時調基礎上兼收當地民歌而成?!?/p>

通渭小曲的旋律基本骨架是固定的,隨著音樂的不斷進步完善,為了使曲本和音樂能夠更加的融合,在音樂的情感和表現力上達到更好的效果,也避免本土方言在音樂發音咬字上的影響,大部分采用唱腔變化和襯字的方式來解決。

通渭小曲音樂中對于刻畫人物形象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手段主要體現在唱腔上,曲牌體中的多曲體是音樂的唱腔結構,由若干個曲牌即若干個唱腔組成(一個曲調便是一個唱腔)。

通渭小曲是在眉戶的基礎上慢慢發展變異而來的產物,由于時代的關系,當時小曲并沒有具體的版本,都是通過小曲愛好者和老藝人們一代一代口傳心授而來的。

五、結語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形態,通渭小曲的形成和發展源遠流長。從敦煌遺書中可以看到迄今還保存著極其珍貴的唐宋時期以來的100多首與通渭小曲相近的曲調,如“哭五更”、“孟姜女”等?!吨袊囈魳芳伞份d:“(小曲)許多曲牌與元明時期的時令小曲名稱相同?!睆乃难莩问胶脱莩獌热菘梢耘袛?,應起源于古代的祭祀頌唱,發展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唐宋時期,到了明清時期最為興盛。

通渭小曲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最重要的在于其獨特的音樂元素和藝術構架。通渭小曲吸收容納、廣交雜成,其優美動聽的音律、濃郁的鄉土氣息、淺顯易懂的劇本故事情節,充分展現出通渭人民忠厚老實、善良淳樸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對音樂、唱腔以及伴奏的不斷完善,從簡單幾句民歌,到后來的多句式唱腔;從起初的一人田間街頭演唱,到后來步入舞臺進行劇目的演出;從只有三弦的自彈自唱,到樂隊伴奏的融入等,都充分說明小曲有著堅實頑強的生命力。

[1]郭楠楠.隴上藝苑奇葩——淺析通渭小曲[J].音樂天地,2010,(11).

[2]張進寶.隴中民間音樂之“通渭小曲”初探[J].安康學院學報,2008,(5).

[3]張智軍.通渭小曲概觀[J].民族音樂,2009,(5).

[4]張進寶,司婭英.通渭小曲戲的藝術特質[J].甘肅高師學報,2012,(6).

[5]盧奉禮.通渭小曲在傳承中的困惑及策略[J].考試周刊,2014,(40).

[6]鄭婉玲.通渭小曲音樂地方性特色的探討[J].藝術研究,2015,(3).

[7]杜莎莎.通渭小曲的文化功能探析[J].黑龍江史志,2015,(7).

G127

A

1005-3115(2016)18-0041-02

*蘭州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研究項目。

猜你喜歡
通渭小曲曲牌
永昌小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清代曲牌體紅樓戲與經典戲曲之“互文性”研究
曲牌性視角下的器樂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譜》出版座談會”在本社舉行
詩三首(2)
無油渦旋壓縮機小曲拐動力特性與仿真研究
【曲牌園地】
通渭影子腔
“絲綢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屆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小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