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俗文化視角下隴中農村彩禮現象探析與治理*

2016-11-24 05:01肖玉珍
絲綢之路 2016年18期
關鍵詞:隴中禮俗天價

肖玉珍

(甘肅中醫藥大學定西校區,甘肅定西743000)

禮俗文化視角下隴中農村彩禮現象探析與治理*

肖玉珍

(甘肅中醫藥大學定西校區,甘肅定西743000)

起源于隴中地區的彩禮禮俗是我國傳統禮俗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經濟社會結構在文化層面的深刻反映。在現階段,由于原有社會結構的瓦解、現有社會性別結構的失衡和落后文化觀念等原因而出現的“天價彩禮”現象,完全背離了彩禮禮俗本身的文化意蘊,對當地農村社會和家庭的穩定造成沖擊和挑戰。針對“天價彩禮”亂象,需要運用法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等各種手段進行綜合整治。

隴中地區;禮俗文化;彩禮現象

彩禮禮俗是締結婚姻過程中男方向女方贈送彩禮的文化現象,是我國禮俗文化中起源最早、發展最完備的制度、規范和意識形態,歷經幾千年社會生活的洗禮而不斷變革,但其沉淀在民族心理中的影響卻一直在發生作用,對農村經濟社會特別是婚姻家庭生活產生著持續影響。在現階段的隴中農村地區,不斷出現的“天價彩禮”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背離了傳統文化發展的正確軌道而發生了嬗變,對農村社會和百姓生活造成沖擊和挑戰,許多家庭為此背負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直接影響著婚姻家庭的穩定與和諧。因此,以現實生活為主題的禮俗文化研究,需要正視其在社會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文化缺失和斷裂而引起的社會問題。筆者通過對該區域彩禮現象的調查了解,嘗試從文化視角探討深根于鄉土社會土壤之中的彩禮現象,從社會結構層面揭示彩禮產生的根源,為治理“天價彩禮”、構筑風序良俗提供應對策略。

一、彩禮禮俗社會根源評析

彩禮在隴中地區的淵源,最早見于《詩經》中的“文定厥祥,親迎于渭”,是說周文王在納征后,擇吉日良辰親自到渭河之濱迎娶太姒。由此可見,3100多年前的隴中渭河流域即存在彩禮婚俗。探究彩禮現象之所以能沿襲數千年并對民眾生活產生持續影響,其根源在于長期而穩定的社會結構及傳統習俗文化觀念。

(一)社會結構因素及觀念影響

從社會結構上,彩禮存在的決定因素在于我國長時期存在的小農經濟結構。以自給自足為主要特征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在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的勞動力結構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男子所承擔的生產任務要比女子更為繁重和艱巨,因而在家庭中享有支配權利和居于主導地位,而女子則處于從屬和被支配的地位,丈夫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遠遠高于妻子。在相對封閉的情形下,社會能夠為女性提供的生存和發展機會十分有限,衣、食、住、行主要依靠丈夫提供而不得不成為被供養者。于是便形成了以夫權制為核心的基本社會結構。反映在男女婚嫁中,衍生為聘娶婚,婚姻締結之始,男方向女方交付一定數量的金錢和財物,女方收到男方錢財后將女出嫁,表明女子就是男方用財物換來的附屬品,這一交換過程一開始就使女子在婚姻家庭中處于從屬地位。因此,彩禮是小農經濟社會中夫權制下聘娶婚的必然產物。從婚姻倫理觀念上,“男尊女卑”、“男主女從”是我國習俗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基礎,也是聘娶婚制度下的基本婚姻倫理和原則,在這種觀念支配下,付出和收受彩禮便成為天經地義,女方把收取一定數目的錢財作為結婚嫁女的必備條件,男子娶妻必須付出一定錢財償還女方父母的養育費用,這是古代彩禮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彩禮現象評析

如果僅從經濟意義看,彩禮的確是男方對女方家庭的一種補償,是對女子勞動力轉移的補償,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婚姻買賣的特性。但如果從社會視角看,彩禮作為社會現象,蘊涵的社會功能是一種內化于老百姓生活中的對待婚姻問題的行為規范,而且這種婚姻行為模式被普遍接受和認同,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作為確定親緣關系的介質,贈送或接受彩禮的行為等于明確和宣告了婚姻關系的確立,并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對男女雙方都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對男方而言,彩禮表達的是一種承諾、誠意和擔保;對女方而言,除卻補償成分外,也得到了婚姻保障,可有效降低因男方可能退婚而造成的信譽損失風險,同時也意味著女子角色的即將轉換。從這個意義上講,彩禮對以后婚姻關系的穩定有著相當重要的積極作用。再從文化視角看,雖然彩禮在外表上表現為錢財,但同時也十分注重形式,都要通過一定的儀式來表達,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象征著家庭財富,象征著榮耀和體面,也是對男女雙方價值和地位的肯定。由此可見,彩禮的社會和文化意義遠大于經濟意義,這就很好地詮釋了當今社會雖然小農經濟結構早已不復存在,但彩禮禮俗卻作為一種文化積淀傳承下來的緣由。

二、隴中農村彩禮禮俗分析

隴中地區屬于古籍記載的文王迎親的渭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重要習俗文化的發源地,經濟以農業為主,屬于欠發達地區,同時又保持著濃郁的民俗風情,十分講究禮數和禮俗,彩禮禮俗在民眾心里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近些年來,彩禮數目不斷攀升,許多村莊出現的“天價彩禮”現象,對當地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天價彩禮”現狀

隴中的彩禮禮俗,各地略有差異,但彩禮數目在改革開放后的30多年間,卻不約而同地呈現出驚人的飆升勢頭。20世紀80年代初,彩禮總額大約在400~600元,90年代初為3000~5000元。進入新世紀后,正常的彩禮支出為三四萬元,同時分化趨勢明顯:集鎮、河谷川臺等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相對穩定,偏遠貧困山區村落直線上升,八九萬元的高價彩禮不斷出現,以致超過10萬元的彩禮已是普遍現象,15~20萬元的“天價彩禮”見怪不怪。事實上,隴中地區2015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相比1980年,增長了73倍,①而彩禮數目上漲幅度在300倍以上,遠遠超出了當地經濟發展的水平和一般農村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二)“天價彩禮”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彩禮現象的產生源于當時的社會結構與文化觀念,當今隴中農村出現的“天價彩禮”現象也必然與社會結構的失衡與思想觀念的畸形發展有關。

其一,農村原有社會結構的瓦解。改革開放前,隴中的農村社會結構十分穩定和相對封閉,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除了每年夏初到陜西關中地區“趕麥場”外,其余大部分時間被緊緊地捆綁在土地上,很少有與外界交流和交往的機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大批剩余勞動力離開鄉村涌向城市,從事著做生意、打工等各種“務農”之外的工作,鄉土社會結構的根基開始動搖。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隴中農村興起了磚瓦廠、各種類型的加工廠等鄉鎮企業,大批農民離開土地進入鄉鎮企業從事低層次的工業生產勞動,人口大量流動,農村城鎮化隨之崛起,開始了現代化進程,傳統的鄉土社會結構終被瓦解。反思這一過程,由于用工需求的層次較低,多以體力為主,因而外出務工人員以男性為主,逐步形成了“男人外出務工,女人在家務農”的新模式。人際交往機會的增加、思想意識交流的增多、新舊價值觀念的碰撞、夫妻長期分居可能造成的感情淡化等,對傳統的婚姻關系造成極大的沖擊。而此時農村婦女的經濟地位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仍處于相當弱勢。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始,該區域離婚情況明顯增多,至90年代中期,離婚數量已占新中國成立后50年離婚總數的一半。②同時,農村青年男子外出打工中因遇到愛情而悔婚、退婚的情形不斷出現,婚約無法得到法律保護,通過索要高額彩禮換取保障,就幾乎成為預防婚姻兒戲化的唯一選擇。當然,在彩禮演變的過程中,這種情形存在的時間其實并不長,當社會性別結構失衡時,情況便迅速出現了逆轉。

其二,社會性別比例的失衡。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計劃生育政策干預下,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開始偏離國際社會公認的102~107通常值域,1995年達到了122.65的峰值。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全國人口出生性別比是116.9。此后雖然呈現下降趨勢(2008、2009、2010、2011和 2015年分別為 120.56、119.45、117.94、117.78和113.51),③但仍屬于異常值域。說明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是一種全國性的普遍現象。甘肅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幅度較小,1982、1990、1995(1%人口抽樣調查) 和 2000年分別為 105.46、111.73、110.15和116.28,④但城鄉差異十分明顯,隴中農村地區尤為突出。以定西為例,1995~2004的10年間,定西鄉鎮出生人口性別比149,遠高于城區的124。⑤個別村莊甚至連續幾年內出生的計劃內二胎中沒有一個女孩。說明“男多女少”的社會性別結構矛盾在貧困的隴中農村地區更加突出,接近七成的本地女青年外出打工不愿回鄉成家,適齡男青年面臨著日益沉重的婚姻擠壓,而女性則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在婚姻關系中由被動變為主動,要錢要車要樓房,女方擇偶要求越來越高,婚配條件越來越苛刻,成為“天價彩禮”的直接推手。

其三,落后文化觀念的助推作用。首先,隴中農村家庭偏好男孩的傾向十分明顯,固然有男子是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客觀因素,但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七成以上的家庭仍抱守著“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信條,把索要彩禮當作對父母養育的補償。即便是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也出于攀比、炫耀、愛面子等陳規陋習的影響,哄抬價格,對天價彩禮推波助瀾,問卷調查中出于面子原因索要高額彩禮的居然占到六成以上。其次,農村消費觀念的轉變,不斷刺激著人們對金錢的欲望。隨著農村內部貧富差距的擴大,彩禮成為社會財富在家庭之間轉移和轉嫁經濟負擔的手段,地方愈是貧瘠,彩禮的價碼就愈高,同一村落中,刷新彩禮記錄的總是那些家境不濟的男方家庭。再次,女性的自我意識膨脹和不勞而獲觀念的作祟,借婚姻敲詐男方家長,為婚后生活作鋪墊。個別家庭在索要彩禮的同時,還將男方在城里買房買家具作為附加條件,是為女方婚后在城里打工作謀劃。

(三)“天價彩禮”對農村社會生活的影響

“天價彩禮”明顯背離了傳統習俗的文化意蘊和價值取向,超越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對鄉村文明建設形成直接挑戰。

“天價彩禮”給農村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影響了男方家庭正常的生產生活。彩禮是全家8~10年收入的家庭占三成左右,“因婚致貧”、“因婚返貧”正在蠶食著精準扶貧的成果,成為隴中農村地區脫貧致富過程中面臨的難題之一。

以彩禮價碼為紐帶的婚姻,背離了正確的婚戀觀,妨害了婚姻自由,嚴重影響婚姻質量和家庭穩定,會引發諸多的社會糾紛,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一是彩禮引發的民事糾紛增加,一旦發生婚變,容易演變為暴力事件;二是誘發的騙婚案件不時發生,使男方人財兩空;三是使拐賣婦女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高價買妻,自己受害的同時又觸犯了國家刑律;四是農村貧困家庭青年娶妻難,容易誘發一些犯罪動機,成為農村社會治安的隱患。

“天價彩禮”腐化了社會風氣,原來淳樸的鄉風充滿了銅臭。盲目的攀比和虛榮心不僅加重了父母輩的負擔,而且造成財力、物力資源的極大浪費,還助長了貪圖享樂的不良風氣。

三、“天價彩禮”治理策略

從上述可以看出,“天價彩禮”不單純是文化風俗問題,而是社會、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反映。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全面放開二孩生育后,畸高的人口出生性別比將會逐步回落,但這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所以治理“天價彩禮”,僅靠道德批判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需要社會和政府積極作為,多層面進行綜合整治。

(一)法治手段

目前我國的司法解釋對一般彩禮和“天價彩禮”并未加以區分,彩禮的定性、范圍及失約后的返還比例存在重大缺陷,對男方顯失公平。地方立法和司法機關應通過制定和實施地方性法規糾偏,減輕男方家庭在遭遇婚變后的財產損失;隴中農村畸高的出生人口性別比說明該地區選擇性流產女胎的情況十分嚴重,所以對非法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終止妊娠女嬰和遺棄女嬰的行為應嚴厲打擊,促使人口出生性別比降至正常值域;對買賣婚姻、借婚姻敲詐錢財、拐賣婦女行為依法嚴懲,確保農村社會秩序和諧穩定。

(二)經濟手段

隴中各縣區均屬于國家重點幫扶的貧困縣或插花型貧困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當地政府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應利用好這個重大歷史機遇,借助甘肅推行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通過實施交通、電力、通訊、廣播等領域的扶貧項目,改變基礎設施落后的局面;通過整村推進、異地搬遷等幫扶手段,盡快改善貧困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科技引導、金融支持等措施,發展壯大特色富民產業,增加家庭經濟收入;通過土地流轉等改革措施,建構新型的農村生產關系。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上,完善獎勵輔助制度,對農村獨生子女和雙女戶家庭通過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抑制性別偏好。

(三)文化手段

治理“天價彩禮”,樹立文明新風,社會輿論的作用十分重要。文化、廣播電視、婦聯等部門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教育廣大農村青年摒棄陳舊的思想觀念,形成正確的婚戀觀,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反對鋪張浪費、“啃老”和攀比之風。紅白理事會等民間組織由于貼近村民生活,因而在移風易俗方面更具影響力和說服力,要發揮好它們在倡導樹立健康文明的婚嫁習俗中的作用。

[注釋]

①依據2015年白銀、定西、天水三地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計算而得。

②依據甘肅統計年鑒(1999)計算而得。

③資料來源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家人口普查公報和年度統計公報和有關報道。

④甘肅省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資料。

⑤劉永生、楊菊英:《定西市城區1995~2004年出生新生兒性別調查分析》,《中國醫學文摘兒科學》,2005年第5期。

G127

A

1005-3115(2016)18-0043-03

*本文為校重點課題“甘肅歷史文化名村中的禮俗文化變遷研究”(編號TD2016ZD02)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隴中禮俗天價
CLOSE TOHEAVEN
天價海運為哪般?
墓與塔——南北朝喪葬禮俗的新變化
隴中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狀況調查探究
政府助推區域特色文化產業
淺議隴中民間剪紙藝術及保護策略
不同氯化鉀施用量對隴中地區馬鈴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天價足浴盆
古代禮俗與地域文化的關系研究——以徽州禮俗為例
Facebook 為何天價收購 WhatsApp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