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歧義辨析舉例

2016-11-24 05:01紀雨彤
絲綢之路 2016年18期
關鍵詞:歧義子路論語

紀雨彤

(濰坊四中,山東 濰坊 261206)

《論語》歧義辨析舉例

紀雨彤

(濰坊四中,山東 濰坊 261206)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作,歷來在學者、文人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后世學者普遍重視《論語》的注解問題,但在個別詞句的解釋上存在歧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語言的歷時變遷。本文以《論語》中的一些語句為例,就其中存在的歧義現象略作分析,以期對于我們今天的《論語》閱讀有所幫助。

《論語》;語言現象;歧義辨析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因為是對口語的記錄,而且是只言片語的記錄,省略了說話的時間、地點、事件、場景等語境因素。在人物說話時,是沒有歧義的。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物非人非,后人在閱讀和注釋《論語》時,對有些詞語便有了不同理解和解釋,有的甚至已經無法確定到底哪種解釋是合乎本意了。下文略舉幾例,就其中的語言現象試作分析。

一、《論語·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對“片言”的解釋主要有:第一,“片”有“偏”義,即一面之詞。是說子路非常聰明,明言善辯,根據訴訟雙方中一方所說的話,就能判斷案件的是非曲直。第二,“片”有“半”義,就是片言只語。是說子路忠信明決,話一出口就讓人信服,不用等到把話說完。第三,“片”有“單辭”之義,就是一個人獨說,沒有與之對質之人。是說子路在斷案的時候,沒有人對他提出異議。

以上三種解釋,雖然都有道理,但仔細分析總是難以讓人信服?,F實中,有的案子比較簡單,是非容易判斷;有的案子非常復雜,甚至有些離奇,案件的偵破也就困難?!捌钥梢哉郦z”這句話,很顯然是在贊揚子路,但說子路只憑疑犯一面之詞就能判案,或者判案過程中沒人提出質疑,雖然都是對子路斷案能力的肯定,但總讓人覺得不符合實際,不太合乎情理,難以自圓其說,難以令人信服。所以,有人對這些解釋提出了質疑。如康有為在《論語注》里說:“天下獄情至變偽,雖有圣者,不能不聽兩造之詞,子路雖賢,無是理也?!卞X大昕說:“折獄與眾共之,斷無言未畢而人服之理?!稌肥枰云詾閱无o是矣,然子路大賢,何至與人興訟于理亦難通,總不如孔安國注之確。子路才性明辨,故能聽一人之言而決兩家之獄?!?/p>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片,判木也?!薄捌钡谋玖x是破開的木片。由“半木”引申為“一半”講,即“牉”的簡體?!稄V雅·釋詁》:“片,判,分也?!薄墩f文》:“解,判也?!薄芭?,分也?!薄敖狻庇伞皬牡杜信=恰币隇榉治?,所以,分析語義、分析語言也叫“解”??梢?,“判木”是分開木頭的意思。所以,“片”應當解釋為“判”,“片言”即是“判言”,就是分析訴訟雙方的供詞。也就是說子路能根據原告與被告的陳述,從中找出案情的真相,從而分清是非曲直,而不用其他的人證物證就能準確判案。

二、《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對“習”字的解釋主要有學習、溫習、誦習、實習、演習、練習等。

《說文解字》:“習,數飛也?!薄傲暋钡谋玖x就是小鳥反復地試飛,學習、溫習、誦習、實習、演習、練習等意思都是從這一本義引申出來的,是就不同學習內容來說的??鬃赢敃r的教學內容有禮、樂、射、御、書、數六類,不像后代學校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把“習”解釋為“誦習”,恐不能全部概括這些內容。就理論知識而言,“習”指“溫習”、“誦習”;就禮、樂、射、御等技能而言,“習”即指“練習”、“演習”,如《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適衛,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庇涊d的是孔子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禮儀的例子。再如《禮記·射義》:“是以諸侯君臣盡志于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标隋e《募民實塞疏》:“居則習民于射法,出則教民于應戰?!?/p>

孔子的學說主要包括倫理和政治兩個方面,而這些學說的實踐性都非常強。如果沒有實踐,這些思想就沒有任何實際用途和意義,只算是紙上談兵。所以,孔子一生周游列國,目的就是要找到能夠實踐他學說的機會,施展自己政治理想抱負的舞臺。所以,不管是書本知識,還是實用技能,縱觀孔子一生的經歷,都可以用“實踐”一詞來囊括“習”字的意義,這樣就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解釋了。如《論語·子張》中也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币馑际钦f,當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廣泛地去學習以求更好;學習學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給更好地推行仁道。出仕是“時習之”的途徑之一,也就是把所學所修的東西應用到從政的實踐之中。

三、《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h2>

對“敏”字的解釋主要有:敏捷,即在做事上敏捷;勤勉,即做事勤奮。

“敏捷”做事與“勤勉”做事相比較而言,后者應當更為合理一些??鬃右恢敝鲝垖W習和實踐要相結合,而且孔子在《子路》中曾告誡子夏說:“毋欲速,毋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笨梢?,孔子所說“敏于事”應不是讓人做事要快,而是要在勤勉于事的前提下加強學習。

四、《論語·為政》:“父母唯其疾之憂?!?/h2>

對“其”字的解釋主要有兩種:父母,即子女擔憂父母的疾病疾;子女,即父母擔憂子女的疾病。

究竟哪種解釋更準確呢?我們先來看一下說這句話的背景??鬃邮轻槍γ衔洳畣枴靶ⅰ边@個問題所做的回答,“孝”是問答的核心。那么怎么才算是“孝”呢?《說文解字》解釋是“善事父母者”為孝。因此,“孝”是子女對父母的行為,而不是相反。

其次,孔子在教學活動中特別注重因材施教,往往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有時候他對不同學生提出的同一個問題的回答是不一樣的,原因就是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根據《左傳》的記載,孟武伯曾經因為是否在成邑養馬等問題上與其父孟懿子發生過沖突和爭執,使其父大為惱火。后來孟懿子生病臥床不起,孟武伯就越發膽大妄為起來,恣意行事,這自然會加重父親的病情。所以,當孟武伯來問孝時,孔子便抓住這個大好機會對他進行教育?!案改肝ㄆ浼仓畱n”正是孔子對孟武伯提出的委婉而嚴厲的批評和教育。

有的解釋為“你要問什么是孝嗎,想一想你生病時父母為你擔憂的那種心情吧!這樣你就會知道怎樣盡孝道了”。意思是說,所謂孝不外乎是對父母愛心的回報,只要記得自己生病時父母是如何的焦急,而以同樣的心情對待父母,這就是孝。這樣解釋,未免有些太曲折了,有點牽強附會,不如直接解釋為“孝子要擔心父母的健康”更簡潔明了。

五、《論語·為政》:“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對“色”的解釋有兩種:一是父母的臉色,二是子女的臉色。從語境上看,子夏問的是“孝”,而孔子所答卻是以什么什么為難了,這就答非所問了。清代黃式三《論語后案》中猜測說:“如此章蓋問孝孰為難,子隨所問而答之耳?!边@種猜測雖有道理,但《論語》中所記之言都是非常講究的,不會出現這樣不該有的省略。如《先進》中“季路問事鬼神”,沒有記為“季路問鬼神”;《顏淵》中有“仲弓問仁”,《衛靈公》中則記作“子貢問為仁”,一字之差,意思就相距千里?!皢柸省笔菃柸实碌木唧w內容和體現,“問為仁”是問如何培養仁德。所以,“色難”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是省略,對《論語》中的詞語不能簡單增損或取舍?!吧y”應當是孔子所認為的“孝”的一個要義,是孝的一種體現?!吧本褪敲嫔?、臉色、神情之義;“難”當是“戁”字的假借?!墩f文·心部》:“戁,敬也?!蓖跻督浟x述聞》:“難,讀為戁……難、戁聲相近,故字相通?!薄吧y”應解為“色戁”,即容色恭敬之義,這樣,所有的問題和疑難就豁然冰釋了。而且,還有孔子“色順”的論述相佐證?!盾髯印ぷ拥馈罚骸白勇穯栍诳鬃釉唬骸腥擞诖?,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也?辭不遜與?色不順與?’”“順”即和順、恭順之義,“色順”與“色戁”意義相近。這也和孔子有關于孝的諸多論述相契合,并與上章“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相得益彰,上下呼應。由此我們可以推知,“色難”之“難”,當是作恭敬義講的“戁”字的假借無疑了。

六、《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對“有”字的解釋主要有:通“友”;本字,“有朋”;“有朋”即“朋”,“有”為詞頭。

對于“有”字的解釋,或認為是本字“有”,或認為是通假字“友”。原因就是兩字音同,“有”、“友”在古文中又確實可以通用,且兩種解釋在本句中都可以講通,并都可以找到相應的例證。如《白虎通·辟雍篇》引《論語》曰:“朋友自遠方來?!比钤墩撜Z??庇洝粪嵤峡党勺⒋嗽疲骸巴T曰朋,同志曰友?!笔桥f本皆作“友”字?!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笆遣挥泄丫??!薄坝小弊旨词恰坝选弊值耐僮??!稄V雅疏證》云:“古者謂相親曰有,昭六年《左傳》:宋向戌謂華亥曰:‘女喪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于女何有?’杜注云:‘有,相親有也?!迥辍豆騻鳌罚骸鹤与x于狄而未能合于中國,晉師伐之。中國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锻躏L·葛藟篇》云:‘謂他人母,亦莫我有?!灾^相親有也。有,猶友也。故《釋名》云:‘友,有也,相親保有也?!币虼?,有的學者就把“有”解釋為“友”,亦通。

而程樹德《論語集釋》引《呂氏春秋·貴直篇》:“有人自南方來?!边@句話與“有朋自遠方來”句法相同。所以,程氏認為“有”作“友”是錯誤的。

“有”字可以作詞頭,如“有周”、“有夏”等詞語中,“有”字即是詞頭。

這三種解釋都可以講得通,因而孰是孰非,在本句中確實難以明辨。到底選擇哪種解釋,只能讓讀者自己判斷了。

[1]劉寶楠.論語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康有為.論語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蕭泰芳,張儒,馬麥貞,白平.《古代漢語》注釋商榷[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H131

A

1005-3115(2016)18-0059-02

猜你喜歡
歧義子路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如何讀懂《論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eUCP條款歧義剖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English Jokes: Homonyms
“那么大”的語義模糊與歧義分析
《論語·為政第二》
半部《論語》治天下
尋求歧義研究的解釋力度:從認知視角到社會視角——兼評《現代漢語歧義識別與消解的認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